430 likes | 608 Views
Avian Influenza 禽流感. 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流行性感冒病毒導致之急性呼吸道感染 疾病高峰時 因呼吸道感染而求診及住院人數增加 過多死亡 (excess deaths) 溫帶國家流行發生在冬季. Impact of Influenza. 每次流行 20,000 額外死亡 (excess deaths) 90% 發生在 65 歲以上 每次流行 200,000 額外住院 (excess hospitalizations) 每次流行直接損失 $ 600 million
E N D
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 流行性感冒病毒導致之急性呼吸道感染 • 疾病高峰時 因呼吸道感染而求診及住院人數增加 過多死亡 (excess deaths) • 溫帶國家流行發生在冬季
Impact of Influenza • 每次流行 20,000 額外死亡 (excess deaths) • 90% 發生在65 歲以上 • 每次流行 200,000 額外住院 (excess hospitalizations) • 每次流行直接損失 $ 600 million • 嚴重流行損失可達 $ 1.2 billion (美國資料)
Flu transmission 傳播方式 • Sneezing 打噴嚏 • Coughing 咳嗽 • Talking 口沫橫飛 Betts FR, Douglas RG, Mandell G.L., Douglas R. G., Bennett J.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3rd ed., 1990;39:1306-25
流感病毒Antigen • 流感病毒分為 A、B、C 三型 Nucleoprotein • Hemagglutinin (HA) & neuraminidase (NA) subtyping • hemagglutinin: viral attachment to cell membrane, induce neutralizing Ab. H1-H15 • neuraminidase: for virus release. N1-N9 • 能感染人類的亞型:H1-3 N1-2; H5
流感病毒 • Negative-stranded RNA病毒 • 含8 段 RNA 10 個蛋白 • 命名 (WHO 系統): • 型別/宿主/區域/病毒株號/分離年度(HN) • type/host/geographic source/strain number/year of isolation (HN) • A/USSR/90/77 (H1N1)
Avian Influenza (AI) 禽流感 • 1902 分離出第一株禽流感病毒 • 由水鳥中分離出 (包括野鴨) • 在家禽、鯨魚、海豹、鼬 (水貂)造成流感流行 • 北半球每年八、九月野鴨流感病毒量最高 (約30% 感染),遷移初期繼續排出流感病毒,到十一月時極少數排出病毒 (< 0.01%)
Avian Influenza (AI) 禽流感 • 禽流感病毒在野鴨消化道表皮細胞繁殖,不致病,大量由糞便排出 • 禽流感病毒可由野鴨糞便與湖水中培養出 • 禽流感病毒具感染性 • 沒有糞便或分泌物保護 1 day • 糞便中 4oC 30 days • 糞便中 20oC 7 days,最久甚至可達 105 天 • 禽流感病毒存活於冰凍湖水直到野鴨再遷移回來
水鳥在流感病毒自然史的重要性 • A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的貯主包括禽鳥、豬....等,而A型流感病毒的15種亞型(H1-H15)均以水鳥為自然貯主。 • 在野鴨體內,流感病毒先在腸管的上皮細胞內增殖,不會造成任何病癥,然後以高濃度隨糞便排放於水中,在遷徙前有高達30%的鴨體受到感染;移居外地時糞便傳播提供了病毒感染當地家禽及野鳥的途徑
流感病毒如何散播? • 野鳥體內的禽流感病毒是經由水進行糞口傳染;禽流感最初傳給哺乳類,如豬和馬,也可能是因為水受到糞便的污染。 • 使用未處理的鳥屍或排泄物來餵豬: 1982年美國賓州爆發H5N2流行,病毒即分離自住在雞棚下的豬隻。農場內應避免同時豢養豬和家禽,以避免流感病毒在不同物種之間的傳播。
我國野鳥攜帶禽流感病毒監測 • 野鳥體內的禽流感病毒是經由水進行糞口傳染;禽流感最初傳給哺乳類,如豬和馬,也可能是因為水受到糞便的污染。 • 為監測高病原性禽流感藉由野鳥傳播病毒感染家禽,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持續進行野鳥帶毒監測工作。
我國野鳥攜帶禽流感病毒監測 • 檢測2,134個野鳥排遺樣本(87.9-88.4) ,結果禽流感分離陽性數163,病毒以HI法測得H亞型有H4(115株),H3(17株),H7(13株),H10(10株)及H1(8株),選取H7代表株進行病原性鑑定結果證實皆為弱毒。 • 今年度檢出與人類相關之H5N2病毒,為弱毒。
Avian Influenza (AI) 禽流感疾病 • 野鴨感染禽流感病毒後沒有疾病產生 • 其他動物感染禽流感病毒可能生病 • 火雞 (turkey) • 雞 • 鵪鶉 (quail) • 潛伏期: 1-7 天 • 在同一種動物反覆感染後,致病力會變強:1917 pandemic
Avian Influenza (AI) 禽流感 • 動物感染禽流感病毒病徵 • 隨年紀、病毒及是否同時細菌感染而異 • 蛋量減少, 呼吸道症狀, 大量眼淚, 鼻竇炎 • 皮膚發紺 (雞冠) • 頭眼部水腫 • 羽毛凌亂 • 腹瀉 • 神經學症狀
Avian Influenza (AI) 禽流感 • OIE 定義: 將病毒接種雞 6/8 死亡為高病原性,否則為低病原性 • 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 全身性感染 • 低病原性禽流感病毒 局部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 • 高病原性與低病原性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差異 • HA, NA, M, polymerase or polygenic? • Plaque forming ability • (+) in virulent virus HA cleaved without trypsin (呼吸道或消化道才有) • (-) in avirulent virus HA can not be cleaved without trypsin
Avian Influenza (AI) 禽流感 • HA 是關鍵: HA cleavability (可切性) • 切斷部位近端氨基酸; 附近是否有 carbohydrate side chain • Arginine C-ter HA1, glycine N-ter HA2 • 在 connecting peptide 只有一個鹼性氨基酸 低病原性 • carbohydrate side chain + 4 basic a.a. in connecting peptide avirulent • No carbohydrate side chain + 4 basic a.a. in connecting peptide virulent • carbohydrate side chain + > 4 basic a.a. in connecting peptide virulent • 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含多個鹼性氨基酸,可被多數細胞內 protease 切斷
Avian Influenza如何傳到人身上? • 潛伏期: 3-10 天,可長達 21 天 • 接觸家禽 (野外、飼養場、菜市場) • 呼吸道飛沫 • 接觸傳染 (手) • 接觸家禽或水鳥糞便 • 豬 人 (swine flu) • 常常發生 • 多數無害
生禽市場與流感之流行病學 • 一般認為非致病性的H5N1流感病毒藉著糞便污染水,而由遷徙的岸鳥傳播給鴨類,然後在香港的生禽市場中定居下來 • 在兩種不同物種之間傳播時,病毒變得對雞具有高致病性,且在市場中偶發地傳播給人類 • H5N1對鴨鵝並不會致病,故又提供了另一種病毒生存下來的方式
香港禽流感 第一例個案 • 5/9/1997 三歲男孩: 喉嚨痛、咳嗽、發燒 pharyngitis 接受抗生素及 aspirin • 5/15/97 住院: 發燒、持續呼吸困難、低血氧 • 5/21/97 死亡: Reye’s syndrome • 發病第 10 天氣管吸取物培養: 流行性感冒病毒 A/Hong Kong/156/97 H5N1 • 對HA及NA序列進行演化學分析,確定屬於H5N1亞型。八段RNA均為禽類起源,且病毒對雞具有高致病力。這是人類第一例分離出此一亞型的A型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是否會有H5N1Pandemic ? • 基因重組機會隨著禽流感疫情持續而繼續累積 • 發生在豬、人、或其他動物? • Only God knows !!!
人類禽流感的可能發源地 • 中國大陸:農村豢養牲畜,時常同時飼養豬及多種家禽,而人的住所又與飼養區域相鄰。不僅提供了不同物種之間病毒交換的機會,也易吸引野鳥與家禽接觸 • 香港由於與中國大陸接壤,人員往來頻繁,食用雞鴨更完全依賴大陸供應;故一般認為發生於香港之禽流感及新型流感應來自大陸。 • 香港特有的地小人稠,家禽飼養密度也高,糞口傳染的禽流感因而輕易的傳播開來;而幼稚園就在養雞場的隔壁...。種種環境因素使得香港成為新型流感爆發流行的溫床 (中國製造,香港加工出口)
禽流感的衝擊 • 1997年香港爆發H5N1禽流感人類疫情,死亡率高達33.3% • 後經撲殺香港所有雞隻始中止疫情,農畜牧損失及社會成本無可計數 • 證明了禽流感病毒可不經由豬體基因重組即可直接感染人 • 引發下一波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危機
禽流行性感冒香港疫情 -- 處理方法 • 加強流行性感冒監視 • 隔離病人 • 殺死所有雞隻,嚴格管制復養 • 禁止大陸雞隻進口 • 雞鴨分流
如何預防感染禽流感 • 繼續加強家禽及人類流感之監視調查,並及早提醒民眾注意 • 由於目前已知禽流感均以禽傳人為主,鮮少有人傳人的狀況;故接觸禽鳥糞便後務必徹底洗手,並保持市場的衛生狀況,應可有效預防由禽類來源感染病毒 • 市場不要有活家禽及現場宰殺
開始人傳人可能情況 • 在東南亞或大陸鄉下產生 reassortant,可人傳人 • 出現數十個或數百個不明原因肺炎, 30% -60% 死亡 • WHO 確定出現流感 pandemic 病毒株,發佈警訊,其他地區開始篩檢流感,並早期給予 Tamiflu,死亡率降至 10% 或更低 • 開始製造疫苗,約六個月後使用,疫情得到控制
開始人傳人可能情況 • 台灣應該不是第一波被擊中地區 • 應有時間與空間上的優勢 • 除非重組發生在福建,經小三通或走私進台灣 • 流行幅度決定於 • 第一波出現後到何時才被發現 • 抗病毒藥物是否足夠? • 疫苗多久可運用?
如何預防感染禽流感 • 危險族群N95 mask 及保護隔離衣 • 危險族群接種人流感疫苗,防止在人身上 reassortment • 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 • Chemoprophlaxis
預防(一) • 不要飼養或食用來路不名的禽鳥。 • 萬一接觸禽鳥或其糞便,應馬上用肥皂正確清洗雙手。 • 進食熟雞肉並不會有感染的危險。 • 目前並未無針對H5N1禽流感之疫苗,最佳預防方法仍是注意衛生避免生食鳥肉,避免傳統市場當場生宰的雞鴨。
預防(二) • 國內的養禽業者,一旦發現所飼養之禽類有異狀應立即通知相關農政單位採取必要之防疫措施。 • 養禽業者或自上述地區返台民眾如有若出現類流感症狀或結膜炎,應戴口罩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職業、類別,或曾前往地點,以利醫師研判病情。
十不 一、「不」靠近、接觸及餵食候鳥及一般禽鳥。 二、「不」至禽流感流行地區參觀禽鳥的養殖或展示,不私自攜帶禽鳥入境。 三、「不」讓飼養之禽鳥與其它不同類飼養禽鳥(雞、鴨)、家畜(豬)混居。 四、「不」將飼養之禽鳥(鴿類)野放,以避免其與其它野生禽鳥混居。 五、「不」購買來路不明之禽鳥肉品。
十不 六、「不」接觸、販售、購買及攝食罹病禽鳥。 七、「不」隨意棄罝病死禽鳥。 八、「不」自行宰殺禽鳥。 九、「不」生食禽鳥類製品(包括蛋類及相關產品)。 十、「不」擁擠和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
五要 • 「要」勤洗手:接觸禽鳥肉類及排泄物後,應 以肥皂清潔雙手。 • 「要」打「人流感疫苗」:需要禽鳥長期接觸者(獸醫、禽鳥類養殖、運輸、販售、屠宰業者),請注射人流感疫苗。 • 「要」熟食:禽流感病毒不耐熱,56 ℃加熱3小時、60 ℃加熱30分鐘、100℃加熱1分鐘即可殺滅,故雞肉、雞蛋均應熟食。
五要 • 「要」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充足睡眠和休息、減少壓力。 • 「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每天量體溫,若有持續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酸痛、結膜炎等類似流感症狀,應載口罩立即就醫,並告知醫師曾前往地點及接觸史,以利醫師正確研判病情。
流感新藥 • 為神經胺脢抑制劑 (neuraminidase inhibitor), 用於預防及治療發病二天內之病人, 對A型及B型流感均有效 • Zanamivir(Relenza):採吸入式用藥直接作用於呼吸道; 對12歲以上患者有效 • Oseltamivir (Tamiflu 克流感) :對成人(18歲以上)有效 • 對禽流感病毒有效
完整周詳的防疫措施 小三通及邊境管制 病毒偵測研發能力 (加強兩岸交流的配套措施之一) 台灣一定要能自製疫苗 準備適當量的克流感
禽流感疫苗的接種 • 仍然是預防流感最有效/不可取代的方法 • H5N1禽流感疫苗的研發 • 對禽類毒性強以致無法成功在雞胚培養 • 以基因工程方法表現H5蛋白質, 結果只對雞有免疫保護力,無法用於人體 • DNA Vaccine在mice實驗成功 (Journal of Virology, Mar.1999): DNA可由細胞直接取得並選殖,省去傳統疫苗大量培養病毒所需時間,在爆發大流行時十分重要 • H9N2禽流感疫苗的研發已進入動物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