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建设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建设. 陈守伦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 010-59194545,59194352 E-mail : chenshoulun@agri.gov.cn. 主要内容 :. 1. 体系概况 2. 国务院 《 意见 》 落实情况 3. 大力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业部 《 意见 》 ). 1.1 体系 概况. 我国的农技推广体系包括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其中县及县以下属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这是整个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

minor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建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建设 陈守伦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 010-59194545,59194352 E-mail: chenshoulun@agri.gov.cn

  2. 主要内容: • 1. 体系概况 • 2. 国务院《意见》落实情况 • 3. 大力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业部《意见》)

  3. 1.1 体系概况 我国的农技推广体系包括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其中县及县以下属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这是整个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公共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4. 1.2 体系问题 (一)职能不清 公益性技术推广 、执法监督管理、经营性服务混为一体。重经营轻推广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甚至只经营、不推广。农民群众不满意,有关部门和领导不满意,农技人员也不满意。

  5. 1.2 体系问题 (二)体制不顺 导致农技系统工作不顺、信息不畅、业务经费渠道失却。混编混岗、大量在编不在岗现象严重。农技人员50%~80%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干乡镇中心工作上。

  6. 1.2 体系问题 (三)保障不足。全国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有钱养人,无钱干事的约占2/3,另外1/3连人也养不起。2007年,财政全额拨款的县以下推广机构中,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均由财政保障的仅占36.8%,只保人员经费的占50%,推广机构开展试验、示范等日常工作经费主要靠经营创收解决。

  7. 1.2 体系问题 (四)理念不新 目前:以技术为核心,行政推动,自上而下,产中服务。 未来:以人为本,市场引导,自下而上,生产、生活、生态全方位,产加销一条龙。

  8. 1.2 体系问题 (五)机制不活 客观上难以推行职业资格准入、竞聘上岗、绩效考核、按绩取酬等管理措施。农技推广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和奖惩并举的激励机制,农技人员的推广行为和效果缺乏有效监督,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和发挥。在一些实行大综合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内部,各专业人员身份、待遇不同,有全额的,也有差额的,还自收自支的,很难统一管理,实际还是各自为战。

  9. 2. 国务院《意见》落实情况 2006年6月,国务院第139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当年8月下发全国——国发[2006]30号。

  10. 2. 国务院《意见》落实情况 (一)《意见》出台背景 一是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中办、国办关于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的意见(中办发〔2000〕30号),明确乡镇农技推广站三权下放到乡镇。二是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裁减的冗员大量顶替农技员进入乡镇农技推广队伍。三是农资市场开放,推广主体多元化,经营服务竞争激烈,基层农技推广站出现了负债和公众形象危机。四是浙江、重庆、 江苏全面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先例,湖北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冲击——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推广机构整体转制,农技人员全员置换身份,农技服务合同定购。五是部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客观难作为、主观不作为。

  11. 2. 国务院《意见》落实情况 • (二)各地贯彻落实《意见》的进展 • 2006年,国务院30号文件出台后,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加大改革力度。 • 出台贯彻实施文件(29个省份,西藏、新疆); • 开展督导检查(不少省份以省政府的名义开展); • 加大投入力度(财政项目、条件建设); • 创新运行机制(包村联户、责任推广、绩效考评等 • 各县深化改革(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财政保障) • (安徽、浙江、宁夏、贵州、河北等省措施)

  12. 2. 国务院《意见》落实情况 • 截止2009年6月底,全国共有1834个县(市、区、旗)上报了改革实施方案,占应上报县(市、区、旗)总数的68.7%;改革基本完成县(市、区、旗)共1081个,占总数的40.5%;改革正在实施县(市、区、旗)共544个,占总数的18.9%。 (各省上报数)

  13. 2. 国务院《意见》落实情况 • 与中央要求相比,不少省份改革与建设工作 • 还有较大差距,工作进展慢、保障条件不足。 • 有机构,但管理体制不顺; • 有队伍,但人员素质不高; • 运行机制有创新,但普及面不广; • 工作条件普遍较差。

  14. 2. 国务院《意见》落实情况 究其原因,客观上有积累问题多、解决难度大,意见下发正值政府换届等因素,但关键还是认识问题。 一是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地方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保障这四大安全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贯彻落实《意见》重视不够,抓得不紧,协调不力。对地方党委政府发展农业的业绩考核力度不过大。 二是在改革和投入关系的认识上纠缠不清。当前解决投入保障问题迫在眉睫,但有的部门还在强调改革到位后再投入,缺乏配套政策措施。

  15. 2. 国务院《意见》落实情况 (三)中央对进一步推进农技体系改革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要求,明确职能、合理设置机构 、理顺管理体制、科学核定编制、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放活经营性服务、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保证供给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妥善分流和安置富余人员。 ——国发〔2006〕30号文件

  16. 2. 国务院《意见》落实情况 (三)中央对进一步推进农技体系改革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

  17. 2. 国务院《意见》落实情况 (三)中央对进一步推进农技体系改革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按照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要求,尽快明确职责、健全队伍、完善机制、保障经费,切实增强服务能力。 ——2009年中央1号文件

  18. 2. 国务院《意见》落实情况 (三)中央对进一步推进农技体系改革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到公共服务机构。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19. 2. 国务院《意见》落实情况 (三)中央对进一步推进农技体系改革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乡镇事业站所可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也可实行以上级主管部门管理为主或按区域设置机构的体制。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2009年中办发4号

  20. 2. 国务院《意见》落实情况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依托,也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应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改革建设。关键是健全机构,改善条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回良玉在我部向国务院呈报的《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农技 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有关情况的报告》上的批示

  21. 2. 国务院《意见》落实情况 (四)农业部高度重视 1、部党组将工作职能调整到科教司,实现了推广工作与体系建设结合,为全面推进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创造了条件; 2、作为农业部当前重要工作来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多位部领导共同抓; 3、孙部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部领导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

  22. 2. 国务院《意见》落实情况 4、按照中央工作分工,建立了部际工作协调小组,加强沟通协调,推进政策落实; 5、争取中编办支持,印发加强乡镇或区域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意见,对各地提出工作要求; 6、争取财政部支持,设立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调动各地加快推进改革的积极性; 7、争取国家发改委支持,制定体系建设规划,落实设施条件建设资金,真正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23. 2. 国务院《意见》落实情况 各省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1、各省开展调研和督导,出台文件,制定建设规划(半数以上的省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2、各地、各部门积极完善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3、目前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4. 3. 大力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2009年6月3日,农业部部长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2009年7月13日,农业部印发了该意见(农科教发〔2009〕7号文件),大力加强种植业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建设工作。

  25. 3.1 指导意见出台的初衷 • 落实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的有关要求; • 在30号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具体要求,细化任务,形成可操作性的工作; • 推进科研和推广工作的结合,推进科研体系与推广体系的结合,实现科技上、中、下游的有机结合; • 把体系建设与推广工作融为一体,整合资源,整体设计,同时推进; • 引导广大农技人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和业绩赢得认可和支持。

  26. 3.2 指导思想 • 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30号文件精神,坚持改革创新,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按照综合建设、分步实施的思路,加强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和条件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

  27. 3.3 坚持四个原则 •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不推倒重来; • 坚持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 • 强化县级部门的管理和指导职责; • 要与各地乡镇机构改革相衔接。

  28. 3.4 改革与建设的目标 • 建设五有乡镇站: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机制、精干的人员队伍、稳定的经费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 • 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真正发挥好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支撑。

  29. 3.5 加强机构建设,确保职能有效履行 • 明确公益性职能任务 进一步强化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将公益性职能细化成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和要求,落实到每个推广机构和每位农技人员。 • 科学核定编制 本着精干、高效、合理的原则,科学测算、合理核定并落实乡镇或区域性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确保公益性职能的有效履行。

  30. 3.5 加强机构建设,确保职能有效履行 • 创新管理体制 加强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管理和指导,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公益性推广机构,要明确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在农技推广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工作考核等方面的指导职责,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充分听取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切实解决因条块分割造成的管人和管事分离的问题。

  31. 3.6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 试行人员聘用管理 采取公开招聘、兑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 强化人员培训 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对农技人员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实施农技人员学历提升计划,选拔骨干农技人员进行专业研修、继续深造。 (建立学习的动力机制是关键)

  32. 3.6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 逐步实行农技人员准入制度 公益性推广机构农技人员应具有相应专业学历,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主持专业考核培训,达到相应专业技术水平,方可参与岗位竞聘。 • 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下乡支农 创新用人机制,引导鼓励涉农专业大学生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领办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为基层推广体系注入新生力量。

  33. 3.7 创新运行机制,增强农技推广活力 • 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 合理确定岗位责任,明确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对象及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 • 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 推行由农民群众、县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三方共同参与的绩效考评机制,将农技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考评结果与农技人员工资报酬、职务晋升等挂钩。

  34. 3.7 创新运行机制,增强农技推广活力 •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 全面推行以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模式的工作责任制度;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化;发挥高产创建示范片、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等辐射带动作用;推广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农科教、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有效形式;采用招投标制、政府订购、委托服务等方式,探索农业公共服务多种实现形式。

  35. 3.8 加强条件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 加强乡镇或区域性推广机构设施条件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和多功能、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加强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施条件建设。重点加强仪器设备、办公条件、交通工具、业务用房的建设,实现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

  36. 3.8 加强条件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 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 • 探索村级服务站点建设模式 利用现有办公场所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服务设施,采取民办公助、技物结合、开放运行的方式,逐步建设村级服务站点,探索对农民的服务机制。

  37. 3.9 充分发挥公益性机构的主导作用 • 认真履行好公益性职能 宣传贯彻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制定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及时准确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并抓好防控措施落实,加强农业生产投入品质量监管,积极配合做好农业灾害的应急处置,开展农业公共信息的采集与发布,抓好农民教育培训和科技示范户培育工作。

  38. 3.9 充分发挥公益性机构的主导作用 • 强化桥梁纽带作用。 切实发挥上联专家、下联农民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联系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专家,及时反馈农民的科技需求,切实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协助专家与农民对接互动,促进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 。

  39. 3.9 充分发挥公益性机构的主导作用 • 推进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发展。 支持和帮助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指导专业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农机作业与维修、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等,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引导涉农企业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服务和带动能力。

  40. 4 体系改革建设把握要点 • 1、构建一主多元型农技推广体系。 一是《意见》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构建一主多元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二是就是既要改革和建设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又要引导和发育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这一点要坚定不移。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改革和建设好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的。

  41. 4 体系改革建设把握要点 • 2、各地在改革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时,要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简单地减人、减机构、减财政支出。 二是一味地保机构、保人员、保稳定。

  42. 4 体系改革建设把握要点 • 3、要正确认识改革的手段和目的 精简机构、精干队伍、优化结构是改革的措施,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不能简单地以此来衡量改革成果。

  43. 4 体系改革建设把握要点 • 4、改革的立足点要放在强化公益性职能,有效解决农技推广体系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提高农技推广的活力和效率,提升农业公共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上。

  44. 4 体系改革建设把握要点 • 5、衡量改革成果,最终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是不是有利于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是不是有利于满足农民科技需求。也就是要看改革后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是否明确,体制是否理顺,机制是否创新,能力是否增强,服务是否到位,农民是否满意

  45.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2009年8月下旬,农业部办公厅联合财政部办公厅,向全国印发了《200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09]95号),财政投资7.7亿元,拉开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序幕。

  46. 基层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 是各级农业部门工作之基,是履行职能的战斗队,是国家保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安全的特别保护部队; 长期以来为我国农业生产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来不管怎么变化,也是不可替代;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有危机感,要深化改革,加快建设进程; 要统一认识:不能懈怠,要上下齐努力,扎实工作,宣传成绩,赢得认可,树立农技人员新形象,开创推广工作新局面。

  47. NATESC Thank you ! 010-59194545,chenshoulun@agri.gov.c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