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653 Views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 社会保障.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背景介绍.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2008年末全国人口为132802万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左右,超过欧洲和北美洲的人口总和。200 8 年末就业人员77480万人,超过全欧洲的人口总和(72634万人,2003年)。 教材 P140 ~ P193.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一、中国的人口与劳动就业现状. (一)中国人口的增长状况 为什么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中国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E N D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背景介绍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2008年末全国人口为132802万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左右,超过欧洲和北美洲的人口总和。2008年末就业人员77480万人,超过全欧洲的人口总和(72634万人,2003年)。 教材P140~P193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一、中国的人口与劳动就业现状 (一)中国人口的增长状况 为什么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中国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一、中国的人口与劳动就业现状 为什么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中国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 中国从建国后到改革前,制定了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造成了人口的急剧增加。从1952-2008年,中国人口增长了1.31倍,从57482万增至132802万人。 • 北京大学解放后的第一任校长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 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一、中国的人口与劳动就业现状 为什么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中国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 中国从建国后到改革前,制定了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造成了人口的急剧增加。从1952-2008年,中国人口增长了1.31倍,从57482万增至132802万人。 • 解放后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有正、零、负三种情况。
表7-1 1952-2008年中国人口增长情况 年份 年末总人口(万) 自然增长率‰净增(万) 1952 57482 20.00 1150 1962 67295 26.99 1816 1965 72538 28.38 2059 1970 82992 25.83 2144 1985 105851 14.26 1509 1995 121121 10.55 1278 2000 126743 7.58 961 2008 132802 5.08 67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及各年统计公报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一、中国的人口与劳动就业现状 图7-1 1952-2008年中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一、中国的人口与劳动就业现状 (二)中国的就业状况P143 1. 中国就业现状 就业定义:P143 就业是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状态。就业者又称为从业人员。 中国从业人员2008年末为77480万人。
中国就业现状: • 200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144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0.8%;第二产业20629万人,占26.8%;第三产业24917万人,占32.4%。 • 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2024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7891万人。非正规就业人口9435万人. • 非正规就业:指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中那些低收入、低报酬、无组织、无结构的很小生产规模的生产或服务单位。
图2 2003-2007年全国就业和城镇就业人数 单位:万人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一、中国的人口与劳动就业现状 • 2.中国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 • 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参与劳动形成的自然供给。 图7-2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一、中国的人口与劳动就业现状 图7-2 1952-2008中国净增人口状况(万人) 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及各年统计公报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一、中国的人口与劳动就业现状 • 中国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 • 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参与劳动形成的自然供给。 图7-2 •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的派生供给 派生供给指一部分原已就业的劳动者由于各种原因转为需要新的就业岗位的劳动力供给. -- 城镇在业富余劳动力向社会排放形成的派生供给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一、中国的人口与劳动就业现状 (三)中国的失业状况 什么叫失业?中国的失业状况严重吗? 1.失业定义:P145 指符合就业条件愿意就业而未能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状态。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100% = 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一、中国的人口与劳动就业现状 什么叫失业?中国的失业状况严重吗? • 2. 登记失业率指标计算公式 • 城镇登记失业率:2006年:4.1%,2008年:4.2% • 中国没有覆盖全社会范围的失业统计指标。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一、中国的人口与劳动就业现状 什么叫失业?中国的失业状况严重吗? •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岁以上及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 20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39万人; • 200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47万人。 • 200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0万人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一、中国的人口与劳动就业现状 (四)中国的劳动就业制度改革P146 • 1.计划经济下的劳动就业制度: • 统包统配,终身雇佣 • 保障城镇劳动力的全面就业; • 城镇职工实行低工资高福利的保障制度; • 剥夺了企业和职工进行相互选择的自由; • 实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一、中国的人口与劳动就业现状 2.改革后中国的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1)最大的变化是进行市场方向的劳动就业制度改革 劳动者有了自由选择职业和工作地点的权利,国家对劳动力不再统包统配。 (2)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民工潮) 人口特征:年轻人为主;接受过一定的教育;经济状况在当地属于中上水平;分为省内迁徙和跨省迁徙。
表7-2 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流向及从业情况 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农村普查公报
(3)形成城市劳动力市场 A.改革统包统配就业制度,推行三结合(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自谋职业)就业方针。 B.推行劳动合同制,打破铁饭碗; C.大力发展非国有制经济,培育劳动力市场,以市场替代计划作为解决劳动就业的基本手段.
3.中国劳动就业制度目前已经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3.中国劳动就业制度目前已经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4.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 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转向大众型,实行扩招; • 学生倾向于集中在大中城市就业。
表7-3 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和毕业规模 资料来源: 各年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P152 •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是一项保证一个国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重要社会制度。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中国改革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由企业与政府出资,只有国有部门职工享有保险制度以及职业福利。改革后则要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1、社会保险P153 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它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主体内容,带有普遍性、强制性、互济性、储蓄性和补偿性等特征。中国:五险一金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2、社会救助P153 国家对遭受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失业、生老病死、身心障碍、丧失自救能力的社会成员和低于国家规定生活水准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资助。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3、社会福利P153 国家和社会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在居民住宅、公共卫生、环保、基础教育等领域,向全体公民普遍提供资金资助和优惠服务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4、社会优抚P153 国家或社会针对法定的优抚对象(如现役军人及其家属、退休、退役军人和军烈属),提供资助和服务。带有优待、褒扬或抚恤的性质。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国际上的三种社会保障模式P154 • 1、以英国和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国家模式 • 政府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方式,对全体人民实行的高水平广覆盖无差别的社会保障。 • 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以英国和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国家模式 • 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一般性税收,个人得到的保障与个人缴费多少联系微弱;使政府的财政负担和个人、企业的税收负担十分沉重; • 具有奖懒罚勤的性质,使个人对国家产生很强的依赖;引起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和经济增长停滞。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2、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模式 政府强制要求企业和劳动者参加社会对于基本生活风险(如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的统一保险,同时政府实行基本的社会救济和福利救助。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模式 • 美国模式以社会保险为社会保障的主体形式,福利项目相对较少,保障程度也比较低; • 美国模式提倡权利与义务的对称; • 保障费用由政府、雇主和个人共同分担,保障水平与个人缴费多少相联系。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3、以新加坡和智利为代表的强制储蓄模式 政府按照“工作者承担自己的保障责任”的原则,强制要求每个人从自己的工作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进行储蓄,并且企业为个人追加相应的部分,以建立起个人的未来保障积累,即“中央公积金”制度。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以新加坡和智利为代表的强制储蓄模式 • 新加坡模式的特点是建立个人账户,由雇主和个人共同缴费,记入个人账户; • 个人保障水平取决于个人账户的积累水平; • 打破了社会保障风险共担、积累互济的原则。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中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模式 • 中国吸收了上述模式的优点,结合中国的国情建立了自己的模式。 • 中国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 建立起”五险一金”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中国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 中国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社会统一筹资和筹划,体现了社会成员横向之间的收入调剂和风险分担。 社会保障基金中有一部分进入属于职工个人的账户,体现了职工一生收入的纵向调剂风险分担。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中国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 中国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筹集的资金分为两个部分:由单位缴纳的保险费这一部分作为社会统筹部分,实行社会统筹互助互济的机制。另一部分作为个人积累基金建立在个人账户的基础上,即职工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和单位缴纳统筹保险费的一部分一起进入职工个人账户。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中国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 中国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个人账户上的资金属于个人所有,除了用于职工自身的保障外,身故后还可以继承。这一模式既体现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险的社会互济、分散风险、保障性强的特点,又强调了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激励机制。
2003-2007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单位:万人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2.建立起”五险一金”的社会保障制度. P158 (1)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单位、个人共同承担。 主要是对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实行免税(税前列支),当社会保险费一旦收支不平衡,发生支付困难时,由财政弥补。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单位、个人共同承担。 主要是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统筹费用。2006年前单位负担的养老保险部分,大部分主要用于统筹调剂支付已退休人员的费用,小部分进入本企业职工的个人账户。2006年后全部用于统筹调剂支付已退休人员的费用。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单位、个人共同承担。 自1997年起全国实行统一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2006年调整)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2008年末全国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890万人,占城镇人口的36.08%; 2007年末农村参保人数为5171万人,全年共有392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 。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2)实行共同承担缴费责任的失业保险制度P158 《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单位的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2%,个人缴费比例为个人工资的1%。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3)实行共同承担缴费责任的失业保险制度 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需要满足三方面的条件: • 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年; • 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 已经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实行共同承担缴费责任的失业保险制度 • 失业保险金按月发放,标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 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缴费年限确定,最长为24个月。 2008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2400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41.04%,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61万人。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3)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就是当人们生病或受到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的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通常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建立基金制度,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由医疗保险机构支付,以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害带来的医疗风险。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基本制度由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两部分提供保障。前者主要支付大病和住院费用,体现社会共济原则,一般以地级以上行政区为统筹单位。后者主要支付小病和门诊费用。具体说,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