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270 Views
2 0 0 7 年 9 月 N O . 25 总第 88 期. 七 子 分 布 图. 本期焦点. 闻 一 多 先 生 简 介. 七 子 回 归 时 间. 开始读. 啊呀呀出版社. 七子之歌. 七子所在分布图 ·······1. 七子之歌创作构思 ····2. 七子之歌简介 ·········· 3. 澳门、香港 ··············4. 台湾、威海卫 ···········5. 广洲湾、九龙 ···········6. 旅顺 . 大连 ················ · 7. 闻一多先生简介 ·······8.
E N D
2 0 0 7年 9 月 N O . 25 总第88期 七 子 分 布 图 本期焦点 闻 一 多 先 生 简 介 七 子 回 归 时 间 开始读 啊呀呀出版社 七子之歌
七子所在分布图·······1 七子之歌创作构思····2 七子之歌简介··········3 澳门、香港··············4 台湾、威海卫···········5 广洲湾、九龙···········6 旅顺.大连·················7 闻一多先生简介·······8 列强夺走祖国山河····9 七子回归时间··········10 七子之歌歌谱··········11 目录 Contents 总编辑、社长: 朋朋 责任编辑: 闻闻 主办单位: 啊呀呀出版社 地 址: 咸宁西路20号 邮政编码: 710048 传 真: 029-12345678 邮发代号: 94-594 国内发行: 邮电总局 国际标准刊号:ISSN9521-0425 国内统一刊号:CN61-5281/G4 网 址:www.duowen.com 订阅零售: 全国各地邮局 E-mail:duoduo@sina.com.cn ——————————————————
大连 旅顺 威海卫 台湾 九龙 香港 澳门 目 录 七子分布图 七子所在分布图 广州湾 [图片来自于网上]
目 录 创作构思 这篇组诗作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正在纽约。其序辞中Alsace-Lorraine通译为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部浮士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塞和约后归还。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 Alsace-Lorraine 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文章摘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29240.htm]
目 录 七子之歌简介 这是闻一多 1925 年 3 月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写作这组诗篇的时候,正值闻一多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期间。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多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使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使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这组《七子之歌》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写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闻一多就在写给好友梁实秋的信中将之称为“国家主义的呼声”。 之后不到两个月,也就是 1925 年 5 月,闻一多踏上了归国的旅程。他提前结束学业,就是为了早日投身到报效祖国的行列当中。6 月 1 日,他乘坐的轮船停靠在上海码头,闻一多踏上了祖国的土地。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两天前这里刚刚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上海的马路上仍然血迹斑斑。一个满怀热情回国实现理想的青年就这样被巨大的失望乃至绝望所笼罩。7 月 4 日,《现代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闻一多回国后的第一组爱国诗作,其中,就有这组《七子之歌》。 [文章摘自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2750461.html]
目 录 七子之歌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_______________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文章摘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29240.htm]
目 录 七子之歌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_______________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文章摘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29240.htm]
目 录 七子之歌 广州湾 东海和匈州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_______________ 九龙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文章摘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29240.htm]
目 录 七子之歌 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的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_______________ 大连 旅顺 旅 顺 , 大 连 [文章摘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29240.htm]
目 录 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号友三,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赶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 新诗的看法。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青岛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青岛大学文学院长。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闻一多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闻一多著作书目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清华文学社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人文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人文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三联 《闻一多选集》1951,开明 《闻一多诗文选集》1955,人文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1983,云南人民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武汉大学出版社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重庆出版社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上海古籍 http://baike.baidu.com/view/3771.htm] [文章摘自
目 录 列强夺走祖国山河 1925年夏季,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 “ 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澳门只是“七子”之一。祖国母亲被掠去的七子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 历史不会忘记1842年那个屈辱的8月,清政府官员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1860年,中英签署《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的姐妹”九龙半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给英国99年。 1887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在明代中叶以“晾晒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地”澳门。 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台湾割让日本,与她同时被割让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旅顺和大连。 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租借英国25年。 1899年,中法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被租让给法国。 到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已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开辟商埠上百处,在10多个城市划定租界20余处。“中华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淫威下四散飘零。有一首诗代表了当时爱国志士们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文章摘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29240.htm]
(现在,已有六子归回,只有宝岛台湾未归。不过,总有一天游子会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现在,已有六子归回,只有宝岛台湾未归。不过,总有一天游子会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 目 录 [图片来自于网上] [多多整理] 七子回归时间 香港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从英国收回。 澳门回归时间:1999年12月20日 。从葡萄牙收回。 威海卫回归时间:1930年10月1日。从英国收回。 广州湾回归时间:1945年8月18日。从法国收回,后改为湛江市。 九龙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从英国收回。 旅顺、大连回归时间:1955年4月15日。从苏联收回。 台湾回归时间:1945年10月25日。从日本收回。 (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还未真正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多多整理] (宝岛台湾风景图)
目 录 七子之歌感想 读了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令我的感触很深。 世间之痛,莫过于骨肉分离!闻一多先生用他的诗歌表达出了那种山河破碎,豺狼当道,中华国土地被列强瓜分的切肤之痛!落后就要挨打,羸弱必被人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励精图治,发奋图强! 今天,曾经蒙受百年入侵耻辱的中国早已重新崛起于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的复兴!此时此刻,重温闻一多先生当年所写的“七子之歌”,可以让我们牢记昨天,把握今天,警示明天! 如今,澳门、香港、台湾、广州湾(湛江市)、九龙、威海卫、旅顺,大连这些曾被列强掳去的国土,都已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我们的宝岛台湾——这闻先生笔下“七子”中最大的一个孩子因为历史的原因还漂迫于海外,并未实现真正的回归,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没有最终完成! 天下之事,分久必合!终一尚未完成,大家仍需努力!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始终血脉相连,台湾总有一天会重新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 [作者原创]
目 录 七子之歌歌谱 七子之歌--澳门 演唱:容韵林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合: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要回来, 回来. 合:母亲!母亲! 牢记这段令人无法忘记的历史! [文章摘自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39186.htm]l
———————————— ———————————— 编辑:杨多闻 qizizhige ———————————— ———————————— ISSN9521-0427 CN17-4573/G4 责任编辑:多多 美术编辑:朋朋 定价: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