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572 Views
请珍爱孩子的生命. 百合心理系列公益讲座(第十八讲). 宁波百合职业培训学校 江北区心理咨询中心(百合心理) 陈美英.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中国社工高级培训讲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婚姻情感家庭顾问 青少年成长指导师 《东南商报》特约心理专家 陈美英 硕士 宁波市 未成年人关护团民事组 成员 宁波市 妇联亲子维权委员会 成员 宁波市 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
E N D
请珍爱孩子的生命 百合心理系列公益讲座(第十八讲) 宁波百合职业培训学校 江北区心理咨询中心(百合心理) 陈美英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 中国社工高级培训讲师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婚姻情感家庭顾问 • 青少年成长指导师 • 《东南商报》特约心理专家 陈美英 硕士 宁波市未成年人关护团民事组成员 宁波市妇联亲子维权委员会成员 • 宁波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
由于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和生命教育的缺位,青少年对“生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心理问题日渐突出。由于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和生命教育的缺位,青少年对“生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心理问题日渐突出。 • 有关方面调查显示,在中小学生中,曾有13.3%的人认真考虑或计划过自杀,4.9%的人尝试过自杀,“特别想自杀”的占17.4%,青少年自杀日益呈现低龄化;在大学生、研究生中,轻视生命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 而漠视生命的另一个恶果是不尊重和珍惜他人的生命,近年来,青少年杀人事件也屡屡发生。
如何让孩子珍爱生命? • 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话题 • 而告诉孩子“生命的可贵”,学会如何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既是老师的责任,也是父母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
主要内容: • 一、告诉孩子“生”与“死” • 二、借助身边小事打动孩子的心 • 三、利用生病教孩子珍爱生命 • 四、教孩子意识到眼前的危险 • 五、给孩子高质量的生活 • 六、性健康教育是教孩子珍惜生命
一、告诉孩子“生”与“死” • 父母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应从儿时开始。 • 借助书本知识、大众传媒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如亲朋好友的去世、小动物的死亡等,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生、什么是死。 • 让孩子接受死亡,告诉他们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是生命发展的规律。 • 进而让他们懂得: •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它是人生最宝贵的;生命又是短暂脆弱的, • 所以更应该尊重生命,利用好属于自己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当孩子长成少年,随着自我观念的萌生,“我是谁”、“我为什么而生”这样一些涉及生命价值的问题,也同时产生了。家长应适时指导他们做出正确的解释,避免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类似“为父母而活”、“为得到老师的赞赏而活”等糊涂观念。当孩子长成少年,随着自我观念的萌生,“我是谁”、“我为什么而生”这样一些涉及生命价值的问题,也同时产生了。家长应适时指导他们做出正确的解释,避免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类似“为父母而活”、“为得到老师的赞赏而活”等糊涂观念。 • 父母对处在 青春期阶段、独立意识强的孩子: • 1、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遇事冷静,使之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危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避免固执、偏见和蛮干; • 2、勇敢地面对现实,进行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增强抗挫折承受力; • 3、学会掌握自我心理调整、自我控制的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以及危害自身的行为。
二、借助身边小事打动孩子的心 • 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不能靠简单的说教。 • 爸爸妈妈不妨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懂得生命的可贵。 • 如:让孩子养一种小动物,每天照顾它,给它喂食喂水,看着它一天天健康成长;在小动物生病的时候,怎样帮助它、精心呵护它,使它渡过难关。也可以给孩子一个鸡蛋作为他的“孩子”,走到哪儿带到哪儿,一个星期后看看鸡蛋是否完好无损。借助这些具体、直观的活动,孩子更容易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感受到妈妈的爱、爸爸的爱和家庭的重要。
如果父母仅仅靠告诉孩子名人怎么坚强、古人怎么坚强,从而要孩子也坚强,这样的生命教育是冷冰冰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父母仅仅靠告诉孩子名人怎么坚强、古人怎么坚强,从而要孩子也坚强,这样的生命教育是冷冰冰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 借助活生生的事物,孩子的心才容易被打动。
三、利用生病教孩子珍爱生命 • 不知从何时起,“带病上学”成了被赞美的行为。一些父母也以此为例激励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但仔细想来,这实属一种误导。 • 因为,生病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 • 家长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向孩子解释: • 1、身体报警了,告诉你该休息了。 • 2、向孩子传递关注健康、尊重生命的概念,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健康乃至生命都没有了,那还谈什么学习呢?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头痛脑热、伤风感冒也不见得完全是“小”病。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头痛脑热、伤风感冒也不见得完全是“小”病。 • 如:有的孩子因感冒治疗调养不当患了病毒性心肌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也可以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流行性腮腺炎也算是人人都得的“小病”,但其合并症有睾丸炎、脑膜脑炎等。
可见,所谓的“小病”并不是总停留在“小”的阶段,有时还会越闹越大。况且,一次病未彻底治愈,机体抵抗力下降,过不了几天,有点“风吹草动”,就容易再次生病,很可能影响一生的健康。可见,所谓的“小病”并不是总停留在“小”的阶段,有时还会越闹越大。况且,一次病未彻底治愈,机体抵抗力下降,过不了几天,有点“风吹草动”,就容易再次生病,很可能影响一生的健康。 • 另外,也要给孩子讲明白,带着感冒等传染病去上学,很可能传染给同学,影响到他人的健康。从最基本的小事起步,向孩子灌输尊重生命的意识,效果会更好。
四、教孩子意识到眼前的危险 • 前不久举办的“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公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40多名学生。 • 为了不让每一朵花早日凋谢,父母必须防患于未然,教孩子意识到眼前的危险,具备必要的躲避危险的能力。
比如告诉孩子:有人落水,赶快去喊成人来救,即便会游泳最好也不要亲自下水去救,因为孩子的游泳水平和力气不足以救起一个人,其结果很可能是没救出人、自己的命也搭上了。比如告诉孩子:有人落水,赶快去喊成人来救,即便会游泳最好也不要亲自下水去救,因为孩子的游泳水平和力气不足以救起一个人,其结果很可能是没救出人、自己的命也搭上了。 • 当然,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抢救的技巧,当落水者被救上岸时,孩子可以给他一点帮助。 • 另外,父母平时也要把一些应对地震、火灾、交通事故的方法教给孩子,使他们能在短时间重新获得安全。
五、给孩子高质量的生活 • 生命教育、心理专家认为: • 对青少年自杀问题,家长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盯着自杀现象本身,要关注自杀背后的东西。一个人自杀,背后是几个、几十个生命的焦虑。 • “自杀毕竟是少数,心理焦虑才是普遍的状态。”与自杀相比,专家认为父母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焦虑。 • 生命教育不能立足于防止自杀,而是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上海市社科院副研究员陆震认为,如果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学校、社会等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原因,生活得很痛苦,很自卑,很委屈,很失望,很恐惧,很孤独,很无助,处于一种被抛弃的状态或一种被抛弃的绝望感觉之中,这个孩子的生命质量就很差,处在这种状态下的孩子随时都有自杀的可能,因为生活对他们,分分秒秒都无比艰难凄苦。 上海市社科院副研究员陆震认为,如果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学校、社会等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原因,生活得很痛苦,很自卑,很委屈,很失望,很恐惧,很孤独,很无助,处于一种被抛弃的状态或一种被抛弃的绝望感觉之中,这个孩子的生命质量就很差,处在这种状态下的孩子随时都有自杀的可能,因为生活对他们,分分秒秒都无比艰难凄苦。
一个没有痛苦、自卑、委屈、失望、恐惧和孤独的生命才是有质量的生命。一个没有痛苦、自卑、委屈、失望、恐惧和孤独的生命才是有质量的生命。 • 父母有义务让孩子远离它们,开心地生活: • 1、父母千万别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 • 2、不要让孩子累得没有喘气的时间 • 3、不要让孩子为难 • 4、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 • 5、不要给孩子提力所不能及的要求
6、不要对孩子冷漠 • 7、不要让孩子失望 • 8、不要对孩子动粗耍蛮 • 9、不要使孩子自卑 由于孩子比大人脆弱得多,所以在这些方面,都应把孩子承受力的极限,定在成年人承受力一半的限度上。因为,孩子的生命质量有多高,我们这个世界就有多好。
六、性健康教育是教孩子珍惜生命 • 给孩子讲性健康教育课,在中国可能还算一件新鲜事。 • 当孩子提出关于性的问题的时候,就是对他们进行性教育的最好契机。从生理上来说,3~6岁是儿童性心理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此时就应该开始对他们进行性教育。这是对孩子进行爱与生命教育的好机会,而不是成年人所想像的那样只与性生活有关。
调查显示,我国有92.5%的学生认为自己遇到过性的问题,86.7%的孩子首先向父母求解,但只有2.6%的家长给予了满意的答复。调查显示,我国有92.5%的学生认为自己遇到过性的问题,86.7%的孩子首先向父母求解,但只有2.6%的家长给予了满意的答复。 • 相关资料表明,全球每年有440万例青少年人工流产,10%的新生儿母亲是青少年,每年至少有1亿性病患者为25岁以下的青少年。毋庸质疑,生殖健康已成为一个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这实际上是把孩子心里的垃圾掏出来,清洗掉,放进干净的东西。在生命教育中,一些专家曾经让学生们在纸上画出爸爸妈妈告诉他们“从哪里来”的答案:这实际上是把孩子心里的垃圾掏出来,清洗掉,放进干净的东西。在生命教育中,一些专家曾经让学生们在纸上画出爸爸妈妈告诉他们“从哪里来”的答案: • 1、有的画了个垃圾堆,说自己是爸爸妈妈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 2、有的画了块大石头,说自己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 3、还有的画了一朵花,说自己是从花心里长出来的; • 4、还有更离谱的,说自己是被凤凰叼来的…… • 只有个别学生说自己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专家痛心地说:“这是对生命的亵渎。孩子们不知道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就不懂得生命来之不易,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预防性侵犯,怀孕是怎么回事,青春期性心理及如何与异性交往,两性差异,同性恋,预防艾滋病,拒绝毒品…… • 很多学生说:性教育的开展教会了我们成熟和互相尊重。上性教育课后,性不再神秘、恶心,能用科学态度对待……知道了被性侵犯后应该怎么做。上了性教育课,知道了我们应该关心和帮助艾滋病人,知道了艾滋病是怎样传播,这对我们很有帮助。也知道了生命的脆弱。
生命教育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生命教育是这样定义的: • 一种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
目前对生命教育的内涵有几种代表性观点:1、、从生命实践展开的角度,强调生命教育的生活化,重视生命的照料、人际调适、社会能力和道德良心等情感的培养。目前对生命教育的内涵有几种代表性观点:1、、从生命实践展开的角度,强调生命教育的生活化,重视生命的照料、人际调适、社会能力和道德良心等情感的培养。 • 2、从批判过度理性化的立场出发,强调生命教育的终极关怀,探索终极依归。
3、从轻视生命的事实出发,强调生命的本体价值,教导学生珍爱与尊重生命。3、从轻视生命的事实出发,强调生命的本体价值,教导学生珍爱与尊重生命。 •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命中的失落和痛苦,确认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种教育能够使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沟通、学会与人相处,从而摆脱迷茫,树立信心,激发勇气,重新点燃生命之火,走出困境,走出焦虑、抑郁、消沉的泥沼。
国外的生命教育 • 1979年,一直从事戒毒辅导工作的 澳大利亚牧师特德·诺夫斯在悉尼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在那里,孩子会接受到诸如过天桥时不要嬉戏打闹;家里出现火险时该拨打哪个号码求助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们潜移默化地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也学到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方法。 • 时至今日,已有约200个“生命教育中心”遍布全球,包括发源地澳大利亚和英国、美国、南非、泰国等。 • 这些教育显然没有白费,两年前的圣诞节,11岁的英国女孩蒂利随家长前往泰国普吉岛度假。正是她,最早发现了海啸的征兆,并及时发出警报,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
豆腐渣工程(学校教学楼) • 交通安全问题 • 突发事件(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