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341 Views
宋词. 她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这就是 —— 宋词。. 宋词 —— 婉约派.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 她其中有一个派别,就是婉约派。 婉约派的主要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其中,李清照就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清照及她的词.
E N D
宋词 她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这就是——宋词。
宋词——婉约派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 她其中有一个派别,就是婉约派。 婉约派的主要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其中,李清照就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 如果我们要用一句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应该可以说她不容易、不简单、不平凡。她这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和坎坷: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无子嗣。 为什么她能够凭着至今流传下来的七、八十篇诗词,与作品成千上万的李白、杜甫和陆游等男性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呢? 因为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甚至成为太阳系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什么这么说? 在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她——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这也许是在外太空唯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名字命名的天体。 所以说这是极大的荣耀,同时这也体现了她在人们内心中的一种价值。
李清照的出生门第 我们若要想要了解她,就要从她的少女时代说起。当时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般女子应过着一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 就在这样一个女性备受压制的社会里,李清照的出现,绝对是一个精彩的意外。 正因为如此,就说明了李清照才华横溢的文学修养,必定与她少女时代与众不同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那么,李清照的父母会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对李清照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李清照的出生门第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饱读诗书的进士,精通儒家经典的才学之士。 她的母亲是王氏,祖父拱辰是宋仁宗朝的时期的科举状元,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史部尚书、还有三司使。 在他的父亲李格非的传记中曾经提到过妻子即李清照的母亲王氏: 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宋史》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对李清照的心智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的父母除了在文化教育和个性发展上对她言传身教外,也为她创造了一个远比当时一般女孩子更加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
那么她有怎么样的少女生活?少女生活在她的眼中充满了色彩、愉快、生机、乐趣。这些十分集中的体现在了她的一首词《如梦令》中。那么她有怎么样的少女生活?少女生活在她的眼中充满了色彩、愉快、生机、乐趣。这些十分集中的体现在了她的一首词《如梦令》中。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此时的李清照正值豆蔻年华,青春已渐渐把她变成了一个敏感多情的妙龄女子。除了与伙伴们无忧无虑游玩的乐趣之外,她还有一种怎样不一样的情思呢?她的生活还有怎么样的一面呢?此时的李清照正值豆蔻年华,青春已渐渐把她变成了一个敏感多情的妙龄女子。除了与伙伴们无忧无虑游玩的乐趣之外,她还有一种怎样不一样的情思呢?她的生活还有怎么样的一面呢?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首《如梦令》反映的是两种不一样的生活状态,但是却共同折射出了李清照出类拔萃的文学天份。事实上,她的父母言传身教,不仅培养出了李清照超出常人的文学修养与境界之外,而且锻炼出了她卓尔不群的政治见识与胆魄。这两首《如梦令》反映的是两种不一样的生活状态,但是却共同折射出了李清照出类拔萃的文学天份。事实上,她的父母言传身教,不仅培养出了李清照超出常人的文学修养与境界之外,而且锻炼出了她卓尔不群的政治见识与胆魄。 很多人都说李清照她是婉约派的杰出的代表人物,只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定论,认为她不过是一介女子,不过是吟风弄月,不过是儿女情长。但是,她之所以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能够写下重重的一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不但有婉约之情,而且有雄壮之气。她一般不给你显示出来,如果没有到关键的时刻,你绝看不出她那个金刚怒目的雄壮之气。她不但有雄壮之气,而且还有非凡的历史的洞察力。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自从建炎三年的七月份开始,金国的名将金兀术,他就率大兵由北而南攻下了建康城。她在承受着国破、家亡、夫死剧痛的同时,她也不得不加入到逃亡的人流当中。 一年多的逃亡生活,使她饱尝战乱流离之苦,她在《清平乐》这首词中,用“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来慨叹独自一人逃亡,流落他乡的苦闷心情。那么,我们说经过一年多的逃离生活之后,李清照她还能够写出那些优美的词句来吗? 在整个这么长的一段时期里头,在她逃亡的生涯当中,颠沛流离的过程当中,她不但身心上受到巨大的损害,而且还接二连三地丢失了很多文物。我们知道,这些文物就是她和赵明诚生命的见证,所以这一时期她的心境非常地不平静,这在她的词里边有突出的、很明显的反映。 在《清平乐》里面她说:“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我们都知道梅花在她的记忆当中,是她和赵明诚美好生活的一段回忆,是他们爱情和婚姻的象征。我们都知道梅花在她的记忆当中,是她和赵明诚美好生活的一段回忆,是他们爱情和婚姻的象征。 可是现在没有了。她便孤单地摘下了一朵梅花,却再也没有勇气把它插到云鬓里边,只有手在无意识的时候,轻轻地搓动这个梅花的花瓣,看它在风中慢慢地飘落,飘落到她的衣襟上,就好象她的眼泪飘落到衣襟上一样。她清楚的知道不管多么地想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可是美好的时光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这首词它非常集中地把她当时那样一种很绝望、很孤立无援的、这样一种心境,充分地表达出来。 此时她已经是个写词的高手了。为什么呢,这伟大作家跟不伟大作家,杰出作家和不杰出作家有个很大的区别:小作家写梅花就只写自己,大作家写梅花,不但写了梅花,写了自己,还写了国家。你看这个在风中摇曳的梅花,不就像是当时的南宋朝廷吗?
越是经历了波折,越是经历了苦难,诗人才越发能够写出振聋发聩、流传千古的名篇,为什么呢?因为正是在苦难的生活当中,他的情感的体验才更加深刻,他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各种感悟才能更进一层,这反而能够使得他对于文学的创作,对于文学的作品更加富有激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虽然经历了很多的经历和磨难,但她的创作不但没有中断,陷入低潮,恰恰相反,在这一时期她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大家比较熟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有很多恰恰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其实很有名的一首,就是她的《武陵春》。越是经历了波折,越是经历了苦难,诗人才越发能够写出振聋发聩、流传千古的名篇,为什么呢?因为正是在苦难的生活当中,他的情感的体验才更加深刻,他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各种感悟才能更进一层,这反而能够使得他对于文学的创作,对于文学的作品更加富有激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虽然经历了很多的经历和磨难,但她的创作不但没有中断,陷入低潮,恰恰相反,在这一时期她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大家比较熟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有很多恰恰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其实很有名的一首,就是她的《武陵春》。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李清照《醉花阴。重阳》是她词作中的重要代表作。这首词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全篇字面上没有一个字是写作者的愁苦和孤独,然而这种情感在全词里又无处不在。再一次显示了文学贵在含蓄,贵在蕴藉的特点。李清照《醉花阴。重阳》是她词作中的重要代表作。这首词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全篇字面上没有一个字是写作者的愁苦和孤独,然而这种情感在全词里又无处不在。再一次显示了文学贵在含蓄,贵在蕴藉的特点。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重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这一首《声声慢》,可以说写尽了李清照的内心的痛苦。这个词特别奇妙,劈头而来,就是连续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从来没有人这样写过,这是一种大胆的写法,也是一种天才的写法。“寻寻觅觅,”是动作,什么意思呢?今儿在房子里呀魂不守舍,一会走到这个房子,好像要找什么,一会又走到哪个房子,要找什么,一会儿又走回到这个房间里头,怅然若失,茫然若失,不知道丢了什么,也不知道要找回什么。这首词,我们在读它的时候,觉得非常地顺畅,读这首词的时候,没有感觉到非得在哪个字上用一个什么注释,没有,全部都是寻常话语,说的都是大白话,每一句都很寻常,但又好像不寻常,每一个字用得都非常地明白,但是好像又经过了千锤百炼,这就是李清照在艺术上的一个很高的成就。
清代还有一个学者叫李调元,在才华方面他绝对肯定李清照:清代还有一个学者叫李调元,在才华方面他绝对肯定李清照: 易安在宋诸媛中, 自卓然一家, 不在秦七、黄九之下, 词无一首不工, 其练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 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调元《雨村词话》 李清照这个词写得太好了,好到什么程度呢?在宋代那些女作家当中,她卓然自立为大家,水平绝不在黄庭坚和秦观之下,不但俯视巾帼,就是她的水平可以俯视同期的女作家,而且压倒须眉,甚至对于当时的男性作家来讲,她的水平甚至盖过他们了。说明什么呢?就是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边,本来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李清照的才能不但得到了同一时期男性这些作家的认同,而且他们的评价还很高,这就说明李清照的诗词的创作在当时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
李清照她的词前后期风格截然不同,因为她这一生不容易、不简单、不平凡,她这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和坎坷,但是,她凛然、坚持、坚强,在词作方面有了许多辉煌的成就。李清照她的词前后期风格截然不同,因为她这一生不容易、不简单、不平凡,她这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和坎坷,但是,她凛然、坚持、坚强,在词作方面有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谢谢观赏 ——八(10)班 袁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