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段考範圍: P2-P35

段考範圍: P2-P35. 第二章 板塊運動與地球歷史. 第一節 地球的構造. 目前世界最深的鑽井 (深約 12262 公尺) 位於 俄羅斯 極圈地區的 科拉( kola) 半島 , 自西元 1970 年開始鑽掘, 但在西元 1992 年因為高溫而無法繼續。 近年來亦有一些新的鑽探計畫, 例如 日本 的地 球號 鑽探船, 計畫鑽穿海洋地殼到達地函。. 如何認識地球內部 ? P30 鑽井、開礦最深 僅達十餘公里 科學家利用 地震波波速變化. 固體地球的結構. 固體地球由內而外 P30 分為三層: 地核、地函、地殼. 地核.

mill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段考範圍: P2-P35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段考範圍:P2-P35

  2. 第二章 板塊運動與地球歷史 第一節 地球的構造

  3. 目前世界最深的鑽井 (深約12262公尺) 位於俄羅斯極圈地區的 科拉(kola)半島, 自西元1970年開始鑽掘, 但在西元1992年因為高溫而無法繼續。 近年來亦有一些新的鑽探計畫, 例如日本的地球號鑽探船, 計畫鑽穿海洋地殼到達地函。 如何認識地球內部? P30 鑽井、開礦最深 僅達十餘公里 科學家利用 地震波波速變化

  4. 固體地球的結構 固體地球由內而外 P30 分為三層: 地核、地函、地殼

  5. 地核 主要由鐵、鎳所組成 密度最大 範圍為:2900KM至地心

  6. 地函 P31 橄欖岩的主要組成礦物 是橄欖石, 橄欖石是富含鐵、鎂 的黃綠色礦物。 密度較大的岩石,橄欖岩為主 範圍為:地殼以下至 深約 2900KM處

  7. 地殼種類 P31

  8. 密度:地核>地函>地殼 厚度:地核>地函>地殼 體積:地函>地核>地殼 P30

  9. 地殼、地函、地核的比較

  10. 軟流圈 因高溫而局部熔化,熔化的熾熱物質及高溫可塑性岩石組成 100KM 約300KM深

  11. 軟流圈 軟流圈的岩石真正完全 熔融成液態岩漿的很少, 在溫度與壓力的影響下, 大多是很接近熔點, 因而具流動性, 使地震波速在 此區域有明顯變慢。

  12. 岩石圈 上部地函一小部分 地殼

  13. 岩石圈上部地函一小部分海洋地殼、大陸地殼

  14. 軟流圈與岩石圈 岩石圈密度小, 浮在軟流圈之上 軟流圈因熾熱物質(熱對流)而流動時,岩石圈亦隨之移動 每年最多數公分

  15. THE END 記得寫作業 22-26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