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likes | 681 Views
总复习. 。.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认识论是人脑对信息的反映。 是人的认知能力的表现。 包括:数据、信息和知识. 知识:概念+联系. 背景 / 经验. 语言文字图像声音动画. 通讯. 人.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信息的定义. 数据( Data ,又称资料)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 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这些符号不仅指数字,而且包括字符、文字、. 图形等等。.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 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 经过处理的数据做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
E N D
。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认识论是人脑对信息的反映。 是人的认知能力的表现。 包括:数据、信息和知识 知识:概念+联系 背景/经验 语言文字图像声音动画 通讯 人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信息的定义 数据(Data,又称资料)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 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这些符号不仅指数字,而且包括字符、文字、 图形等等。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 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 经过处理的数据做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 能得到相反的结果,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 释是否正确,因为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 景和目的。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信息的分类 - 按照管理的层次 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 按照应用领域 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 - 按照加工顺序 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等 - 按照反映形式 分为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
系统 一、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由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 系统的目标 • 系统的边界 • 系统的输入输出 • 系统的结构 • 系统的功能 • 子系统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什么? • 管理信息系统MIS等同于计算机应用吗?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技术系统 信息 社会系统 管理的思维、信息技术的手段、支持管理决策,社会-技术系统
相关学科 相关内容 计算机系统科学 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 管理学 会计学、市场学、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 人事管理,等。 运筹学 规划论、存储论、排队论、决策分析、PERT等。 系统工程 MIS战略规划、MIS系统分析及系统设计、系统评价、 系统仿真,等。 信息行为科学 人处理信息的特点、MIS与人的关系、MIS对企业的影响、系统开发的组织与管理,等。 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 • 学科特点 • 是基于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系统性的科学 •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的区别 计算机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 必须有计算机 不一定有计算机 是个机器系统 是个人-机系统 是个技术系统 是个社会-技术系统 主要内容为软硬件 主要内容为信息 专家队伍建造 管理系统队伍建造
MIS的结构 从处理内容和决策层次上看,管理信息系统支持着组织的各种功能子系统,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人事、财务,还有涉及各个功能的信息管理,高层管理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独立的功能。使用每个功能子系统可以完成业务执行、管理控制、战略规划
主管支持系统 EIS 信息管理系统 IMS 决策支持系统 DSS 知识工作系统 KWS,OAS 业务处理系统 TPS 管理信息系统各概念子系统关系图
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 1.数据收集 2.数据转换 3.数据的筛选、分组和排序 4.数据的组织 5.数据的运算:指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6.数据存储 7.数据检索 8.数据输出
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一)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 要概念,包括数据的存诸结构及结构上的 运算或操作。包括: 逻辑结构 物理结构 映象
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二)数据文件 把数据按某种数据结构组织起来存放在 外部设备上,就构成数据文件。 常用的文件的组织方式: 顺序文件 索引文件
数据库系统实现了数据的独立性 应用程序 1 ……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 操作系统 应用程序 n
应用1 应用2 应用3 库文件 数据库的模式 用户使用 局部关系构成 局部逻辑 用户模式1 用户模式2 用户模式3 映射 设计人员使用 整体关系构成 整体逻辑 逻辑模式 映射 存储模式 程序员使用 物理关系构成 映射关系使各模式间可相互转换,又相对独立,结构稳定。
顾客分类、信誉度平均 竞争统计 按年和季度求平均值 市场数据库 销售数据库 顾客数据库 数据仓库:面向DSS的数据库 • 90年代初,W.H.Inmon对“数据仓库”的定义:“数据仓库是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而变的、持久的数据集合。” • 数据库支持联机事务处理(OLTP),而数据仓库支持联机分析处理(OLAP) 数据仓库
E-R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data model)1976年由P. Chen提出的概念模型。 • 目的:以自然的、符合人的思维的方式模拟现实世界的数据关系。 • E-R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数据抽象。 ER模型在数据之间建立起必要的联系,以便根据数据的使用目的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
属性:实体特征的描述数据 关系:实体之间的联系 E - R 模型的构成 实体:需要为之收集数据的事物或对象
一对一 一对多 多对多 班级 推选 班长 班级 学习 学生 学生 选修 课程 实体之间关系的类型 1 1 n 1 m n
如何用E-R模型组织数据? 需要对某企业的材料数据进行组织 供应商为某企业供应材料。一种材料可由多位供应商供应,一位供应商也可供应多种材料;这些材料主要用来生产一种产品,但该种产品需多种材料才能生产。
n m 材料 供应商 n 1 材料 产品 供应 生产 • 1.企业这部分数据可以用三个实体来表示 材料 供应商 产品 2. 分析这三个实体间的关系
供应商号 材料号 厂名 材料名 电话 材料单价 材料规格 产品编号 产品单价 产品名 厂址 供应日期 供应量 生产量 5. 将各个分E-R图连成总E-R图。 产品 1 生产 n n m 材料 供应商 供应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 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 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 系统。 网络介质 数据传输的物理通道,有同轴电缆、双绞线、 光纤、微波、卫星信道等。 协议 网络设备间进行通信的一组约定。如TCP/IP, IEEE802.3,802.4,FDDI,ATM等。网络协议具体规定了设 备间通信的电气性能、数据组织方式等。 节点 网络中某分支的端点或网络中若干条分支的公共汇 交点。 链路 是指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线路。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分类-2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的链路和节点在地理上 所形成的几何构形。计算机网络从功能上可分为两 部分,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主机 主机 通信设备 主机 通信链路 通信子网 主机 资源子网 主机 主机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分类-3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LAN) 传输距离0.1~10km,传送速率在1Mbps~ 10Mbps。 广域网(WAN) 相距较远的局域网经由公共电信网络互连而 成,数据传输速率一般在1.2kbps~1.554Mbps,传输距离可遍及 全球。 Internet(因特网) 是国际最大的互连网。Internet已形成覆 盖全球的网络,成为远程网的代名词。我国的CHINANET、 CERNET等都是该网的一部分。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是一种能在一个网络 内传送多种业务信息的网络,包括数据、图象、语音、文字等, 能够满足一个单位日常业务中网络应用的需要。
二、局域网技术 (一)网络体系结构 文件服务器/工作站 分布式处理 客户机/服务器 Intranet/Extranet (二)网络操作系统 管理网络资源的软件 (三)几种典型的局域网 以太网、令牌环网、快速以太网、FDDI、ATM
客户机/服务器(C/S) 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是目前最流行的两种网络结构。C/S的体系结构在逻辑上将应用工作划分为前端用户界面和后台数据库访问两部分,C/S模式要在不同的客户机上安装不同的客户应用程序。B/S模式只需安装通用浏览器软件,以B/S模式开发的系统维护工作集中在服务器上,客户端不用维护。
第五章 MIS规划和开发方法 诺兰阶段模型 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般要经历若干阶 段。1973年,诺兰(Nolan)首次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 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1980年,诺兰又进一 步完善了该模型。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 表示增长要素 。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 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 导MIS的建设。
第二节 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制定MIS战略规划的方法有多种,在此只介绍企 业系统规划法和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基本原理。 本节内容: 一、企业系统规划法(简称BSP) (一)BSP法的作用 (二)BSP法的工作步骤 (三)U/C矩阵的应用 二、关键成功因素法(简称CSF)
一、企业系统规划法-1 (一)企业系统规划法法及其作用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简称BSP法) 是一种能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 作用 1. 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 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2. 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 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BSP法的优点 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 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到太大 的冲击。
一、企业流程重组的概念 - 1 企业流程(过程) 是为完成企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 逻辑相关、跨越时空的业务活动。 例如:仓库收货的业务流程可能是:保管员验收货 物并作纪录、通知采购员、签收货物发运单、填写入 库单并入库、分发入库单、填写送验单等。 企业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 称BPR)是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 流程进行重新设计。这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一条重 要途径。
第四节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本节内容: 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二、原型法; 三、面向对象方法; 四、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法 (CASE)。
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包括三个阶段: • 系统分析 • 系统设计 • 系统实施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全 局性,特别适合开发大型MIS。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缺点 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原型法(Prototyping) - 2 原型法的优点: 简易,用户容易接受。 原型法的缺点: 不适合开发大型系统,因为返工现象特 别严重。
三、面向对象方法 (Object-Oriented Method) 面向对象方法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全 新的思路。 面向对象方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应用 系统日趋复杂、庞大,该方法以其直观、方便的优 点获得广泛应用。
四、CASE方法 -1 CASE (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 方法是一种自动化/半自动化的开发方法,它能支持 除了“系统调查”之外的所有开发步骤。 CASE 的应用模式: CASE工具 + 某种开发方法
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 管理业务调查 数据流程调查 数据字典 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 系统化分析 研究和确定管理模型 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一、可行性分析 - 1 • 可行性分析的任务 – 明确开发应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 性。 •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 管理上的可行性 – 技术上的可行性 – 经济上的可行性
二、数据流程图实例 合同执行 登记 财务科 统计表 厂办 销售统计 出 出库 库 单 合同 登记处理 合同 合同 单 合同台账 用户 查 询 查 询 发货 销售分 通知 配处理 发货 处理 出库数据 入库数据 入库单 出库处理 库存台账 入库处理 车间 成品销售管理数据流程图
三、绘制数据流程图的方法 数据流程图是分层次的,绘制时采取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办法 发货票 发货票 仓库 P 2.2 开发货票 订货单存档 财务科 发货票 P1(订货单) 订货单 P 2.1 判定订货 处理方式 P2(订货单) P3(订货单) 等有货再发货订货单 用户 P 2.3 订货单 待付款订货单 开付款 通知单 付款通知单 库存帐 订单处理的第二层数据流程图 信用手册
一、数据字典的作用和内容 • 数据字典的作用 数据流程图配以数据字典,就可以从图形和文 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完整的描述。 • 数据字典的内容 主要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六个元素进行具体的 定义: 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 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外部实体.
一、判断树 ≤库存量 >库存量 立即发货 先按库存发 货,进货后再 补发 ≤30天 需求量 欠款时间 先付款,再发货 ≤库存量 > 30天 需求量 ≤100天 >库存量 不发货 通知先付欠款 >100天
三、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 -1 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有: 1. 成批处理方式 • 按一定时间间隔(小时、日、月)把数据积累成批 后一次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例如:订货系统将一 天内收到的订货单在计算机处理之前集中起来,并 作一定的汇总工作,然后加以处理。 • 适用场合: – 固定周期的数据处理 – 需要大量的来自不同方面的数据的综合处理 – 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累积数据后才能进行的数据处 理 – 没有通讯设备而无法采用联机实时处理的情况。
三、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 -1 2. 联机实时处理方式 • 特点是面向处理,数据直接从数据源输入 中央处理机进行处理,由计算机即进做出回 答,将处理结果直接传给用户。 • 适用场合: –需要反应迅速的数据处理 –负荷易产生波动的数据处理 –数据收集费用较高的数据处理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本节内容: 一、代码设计 二、功能结构图设计 三、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四、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五、输出设计 六、输入设计 七、 数据存储设计 八、 处理流程图设计 九、制订设计规范 十、 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和系统设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