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 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

仅供内部参考 请勿公开引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 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 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主任、研究员、博士.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教育奋斗目标及 其背景. 邓小平同志的战略谋划: 第一步: GNP 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 20 世纪末 GNP 再翻一番,达到小康; 第三步: 21 世纪中叶,人均 GNP 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 关于当前已经实现了第一、二步目标。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提出: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mil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 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仅供内部参考 请勿公开引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 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主任、研究员、博士

  2.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教育奋斗目标及 其背景

  3. 邓小平同志的战略谋划: 第一步:GNP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20世纪末GNP再翻一番,达到小康;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GNP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 关于当前已经实现了第一、二步目标。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提出: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4. 第三步战略目标又分为新的“三步走”方略: 2010年:GDP比2000年翻一番,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健全,人民生活水平较大提高。 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1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教育也将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6. 2000年中国GNP(GNI)达到1.06万亿美元(人均840美元); 总量列于2000年美9.65、日4.34、德2.06、英1.46、法1.43、意1.15之后,世界第七(2002年我国1.23,已超意大利,列第六位)。 预计——2010年中国GNP2万亿美元,世界第四或第五左右(争取列于美、日、德之后,人均1500美元); 预计—— 2020年中国GNP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7.2%),世界第三(美、日之后,人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 构建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制度相适应的公共教育政策和公共教育财政体系

  7. 历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 2020年 老龄人口 占11% 2000年15-64岁劳动力人口8.5亿人(70.2%); 2010年将达到9.7亿人(70.3%); 2020年将达到9.97亿人(67.8%)。

  8. 1953-2030年我国总人口增长形势和城镇化进程 预计总人口2010年14亿人,2020年15亿人,2030-35年16亿人 万人 56% 城镇化率 36.2%

  9. 1957-2001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恩格尔系数 贫困 >60% 温饱50-60% 小康40-50% 富裕<40% 2000-2020年 可望从46% 下降到35%

  10. 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

  11. 总体趋势是:第一产业产值与劳动力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显著上升。总体趋势是:第一产业产值与劳动力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显著上升。

  12. 2000年,在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高中学历的比例为18%,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达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水平。而据1998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成员国的统计,其从业人口对应指标均值分别为54%和26%。2000年,在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高中学历的比例为18%,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达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水平。而据1998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成员国的统计,其从业人口对应指标均值分别为54%和26%。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二: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办学 ——加强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营造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 ——维护良好的教育服务市场秩序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三(主要涉及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性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三(主要涉及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性问题):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有四个层面意义: ——良好教育机会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消除文盲(包括成人) ——学习型社会 ——人的全面发展

  15. 中国人口受教育程度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主要在 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方面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四: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教育担负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使命; ——教育自身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17.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少有十项指标(教育除外)需要努力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少有十项指标(教育除外)需要努力实现: • GDP:比2000年1万亿美元翻两番,将达到3.8-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7.2%。 • 人均GDP:届时可望达到3000美元以上,大体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6280元增至18840元。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2253元增至8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将略有缩小。 • 恩格尔系数:从2000年的46%(发达国家平均在20%以下)降到35%以下。

  18.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2000年的19平方米增至30平方米以上。(住房拉动内需)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2000年的19平方米增至30平方米以上。(住房拉动内需) • 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从2000年的36.2%增至56%。 • 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从2000年的4.2%(其中城镇居民9.7%)增至20%。主要在于城镇居民加快普及步伐的拉动。 • 每千人医生数:从2000年的2人增至3人以上。主要得益于社区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发达国家90年代中期即达到3人左右) •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从2000年的71.6%增至95%以上。

  19. 20世纪80-90年代教育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关键词改革·开放·现代化·小康·科教兴国20世纪80-90年代教育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关键词改革·开放·现代化·小康·科教兴国

  20. 21世纪前二十年教育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关键词改革·开放·现代化科教兴国·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人的全面发展21世纪前二十年教育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关键词改革·开放·现代化科教兴国·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人的全面发展

  21. 二、新世纪重要战略机 遇期的高等教育发 展与创新

  2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还指出,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3.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 ——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

  24. 20世纪与教育理念有关的三次革命 1、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 (理念、实验、政策、制度、法律、国际化……) 2、新信息技术革命(NICT) (时间、空间、人群、需求、进度、选择……) 3、经济全球化下的WTO教育服务贸易 (政府、学校、社会、服务、消费、投资……)

  25. 传统国民教育体系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因素比较传统国民教育体系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因素比较 传统国民教育体系 产生基础 主要特征 适应范畴 工业革命 体系单一 重视一次性教育的发展 西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以三级教育为主 适应职业生活的需要 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确立 正规教育为主 关注人的单一发展要求 强调统一标准和规格 重视精英教育 教育机会不均等 各级各类教育互不衔接 重学位文凭和资格证书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工业现代化 体系完整、结构合理 重视人的终身学习需求 知识型社会初期 机会公平,区域均衡 适应社会生活多方面需要 民主社会的发展 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 关注人的发展多样性 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互沟通 学历本位与能力本位并重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

  26. 终身学习 体系中的 学校教育 结构 企业教育 网络教育 社区教育 社会教育

  27.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跨越式发展 广播电视大学系统 Radio-TV University 中国教育科研网 CERNET 中国教育电视台 CETV 高速主干网 High-speed Main Network 网络大学 Network University 省级网 Provincial Network 教育电视节目 CETV Program 高等学校 中小学 社区 地区网 Local Network or Station 其他信息化手段

  28. 1990、1995和2000年我国各级教育入学率情况

  29. 1991-2000年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情况

  30. “十五”时期到201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十五”时期到201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 (1)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 (2)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 (3)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4)努力提高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信息 化水平,为终身学习体系奠定基础。

  31. 预计到2010年: 我国要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城市地区和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基本满足学龄前儿童入园(学前班)的需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明显提高(达到70%左右),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社区教育体系初步完善;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约为23%左右,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一个灵活开放、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32. 1999-2010年初中、高中和大学学龄人口波动情况 万人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2009 2010年份

  33. 今后50年高教学龄人口“两峰两谷”形势(万人)今后50年高教学龄人口“两峰两谷”形势(万人)

  34. 快速Fast growth 2001-2010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增长预测(万人) 中速Smooth growth

  35. 预计到2020年: 我国将在绝大多数地区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消除文盲,义务教育水平接近中上等收入国家同期水平,使绝大多数城乡儿童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和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5%)。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规模和质量更好地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网络更加完善;高等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以上),一批大学和一大批重点学科接近世界水平。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初步建立起一个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36. 2005年、2010年、2020年在校生数预测(万人) 2020年 ~3500 ~6000 ~6500

  37. 2005年、2010年各级学校在校生数预测(万人) 2020年 3500 -4000 4500 -5000 ~6500

  38. 2005、2010、2020年我国各级教育入学率预测 2020年 ~35% >85% ~100% 100%

  39. 1964-2030年我国人口受教育年限提高的趋势

  40. 21世纪中国教育政策思想三大创新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使命:“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终身学习体系:“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华民族具有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21世纪的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

  41. 目前,教育部正在制订《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今后五年基本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基本方针,以发展农村教育和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为重点,使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明显增强,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目前,教育部正在制订《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今后五年基本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基本方针,以发展农村教育和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为重点,使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明显增强,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

  42. 战略研究思路之一 总结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15大以来的教育成就和历史经验,着眼于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特征,力争对于2010年和2020年教育发展目标和改革趋势作出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预测和判断,找出今后5年教育振兴的战略重点;

  43. 战略研究思路之二 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特点,充分参考和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典型发达国家新世纪教育战略思路和举措,准确把握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后缩小教育差距的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和制约因素,从而抓住今后5年的关键性环节;

  44. 战略研究思路之三 要力求在教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尤其是在体现终身学习体系为导向的教育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兼顾各级各类教育、各业务部门、各地区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制定事关发展、改革和稳定大局的分类指导政策和分项措施,突出重点,抓住今后5年可望取得较大进展的问题,进行部署和集中攻关。

  45. 三、高等教育可持续发 展需要总结的经验 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46.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 院校合并、调整的情况 • 2001年底,全国已有556所高校(普通高校387所、成人高校169所)经合并并调整为232所高校(普通高校212所、成人高校20所),净减324所。 • 1999年以后,经国务院授权,把发展高职和大部分专科权责交给省级政府。到2002年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达386所。

  47. 2002年全国高等学校达到2003所: ——普通高等学校1396所,比上年 +171 ——其中:本科院校629所, +32 高职/专科院校767所, +139 ——成人高校607所, -79 ——研究生培养单位(高校/科研机构)728个

  48. 院校合并的经验 • 高校合并工作需要有科学的论证与规划。 • 注意保护原有的特色学科。 • 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 • 以学科群建设为基础探索学校发展新型特色。 • 注重学科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

  49. 教育部所属高校 中央业务部委所属高校 •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2020年 地方所属高校 2001年

  50. 关于教育产业属性和“产业化”的讨论 • 国际通行的现代社会结构: • 物品类型 垄断性 竞争性 私人品 • 公共品 公共品 • 主要生产主体 政府机构 非政府 非政府 • 非营利机构 营利机构 • 主要生产部门 第一部门 第三部门 第二部门 • 主要活动领域 政治领域 社会领域 市场经济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