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哀婉优雅的感伤之歌 —— 托马斯 · 格雷 《 墓园挽歌 》 赏析

哀婉优雅的感伤之歌 —— 托马斯 · 格雷 《 墓园挽歌 》 赏析. 2005050927 武卓斐. 理想希翼破灭 感伤主义兴起. 18 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的社会矛盾更为尖锐复杂,整个社会处在动荡不安之中,现实的生活破灭了启蒙思想家的理想,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矛盾危机越来越暴露,这种矛盾冲突首先引起了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的关注,表现这种时代精神的就是感伤主义。. 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 工业革命中交通业的革新. 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什么是感伤主义.

mil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哀婉优雅的感伤之歌 —— 托马斯 · 格雷 《 墓园挽歌 》 赏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哀婉优雅的感伤之歌——托马斯·格雷《墓园挽歌》赏析哀婉优雅的感伤之歌——托马斯·格雷《墓园挽歌》赏析 2005050927 武卓斐

  2. 理想希翼破灭 感伤主义兴起 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的社会矛盾更为尖锐复杂,整个社会处在动荡不安之中,现实的生活破灭了启蒙思想家的理想,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矛盾危机越来越暴露,这种矛盾冲突首先引起了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的关注,表现这种时代精神的就是感伤主义。

  3. 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4. 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

  5. 工业革命中交通业的革新

  6. 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7. 什么是感伤主义 感伤主义是启蒙文学的继续和发展,因排斥理性,崇尚感情,也称前浪漫主义。它源起于英国,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得名,在各种文学类型,如诗歌、小说、戏剧中都有所体现。

  8. 感伤主义的表现与内容 感伤主义文学对下层民众的悲苦生活充满同情怜悯,他们歌咏死亡、孤独、黑夜和已经消失的东西,赞美大自然和淳朴的人生。这些特点拓展了个人感受的范围,提高了体验生活的复杂程度,对推动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 “墓园诗派”诞生 格雷独领风骚 • 墓园诗派正是感伤主义在诗歌方面的反映。早在18世纪前半期就有所反映,40-50年代,墓园诗派的创作达到高峰,产生了一批优秀诗人和作品,这一诗派多以黑夜、墓地、死亡、时间为题材,抒发个人孤苦、忧伤之情。而格雷则是这个时代第一个触及平凡农民生活的诗人,突破了当时诗歌内容单一,格式重复的局面,推动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

  10. 托马斯·格雷 托马斯·格雷出于伦敦一经纪人家庭,年青时曾在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求学,后半生隐居于剑桥大学,担任历史和语言教授,潜心读书,致力于充实自己的学识。格雷一生淡泊名利,蔑视权贵,曾谢绝桂冠诗人的称号。

  11. 《墓园挽歌》的诞生 • 《墓园挽歌》奠定了他在当时作为感伤主义诗歌创作人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哈代的小说《远离尘嚣》即引用了这首诗中的词句做题目。《墓园挽歌》是18世纪后期感伤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并且展示出此后兴起的浪漫主义之精神,表现出一个学者型诗人的书卷气质。

  12. 哀婉宁静之歌 典雅感伤之曲 《墓园挽歌》共有三十二个诗节,结构匀称,条理清楚,诗人在韵律上采用欧洲的长短音体系,使用抑扬格五音部隔行押韵,韵律是abcd,节奏舒缓语调肃穆而哀思缠绵,为英语挽歌树立了四行体的典范。其韵律和谐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不仅在语感上,而且听觉视觉上都给人一种美感。同时,诗歌运用古语,表现出一种严肃庄重之感,而这恰恰吻合《墓园挽歌》的内容和题材。

  13. 挽歌以一种沉静的笔调开始, 晚钟响起来一阵阵给白昼报丧,牛群在草原上迂回,吼声起落,耕地人累了,回家走,脚步踉跄,把整个世界留给了黄昏与我。 苍茫的景色逐渐从眼前消退,一片肃穆的寂静盖遍了尘寰,只听见嗡嗡的甲虫转圈子纷飞,昏沉的铃声催眠着远处的羊栏。 只听见常春藤披裹的塔顶底下一只阴郁的柢枭向月亮诉苦,怪人家无端走进它秘密的住家,搅扰它这个悠久而僻静的领土。

  14. 宛若图画的挽歌 • 天地苍茫,大自然恬静美丽,伫立在黄昏中,面对乡土田园,思绪飘渺。这一切都如一幅生动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转入对农人生活的描述,哀悼那些逝去的人们,但却表现出出一种温情的生活,这温情源于自然源于家人。紧接着,诗人将矛头指向了达官贵人,讽刺他们的骄奢淫逸。而农民“家常的欢乐,默默无闻的命运”却带来艰难但是蕴藏着家人幸福的生活。

  15. 门第的炫耀,有权有势的煊赫, 凡是美和财富所能赋予的好处, 前头都等待着不可避免的时刻: 光荣的道路无非是引导到坟墓。 诗歌

  16. 古老宁静的英国乡村墓园 • 由此,作者指向了死亡指向了坟墓,描写墓园的凄凉并联想到自己死后他人对自己的描述,全诗最终以墓志铭做结。思想明晰,语言精致,展现了一种哀婉优雅宁静的古典之美,产生一种绵延不断的音乐效果,使人读出一种缓慢轻柔静默的清冷寂静之地,墓园黄昏之色,寥寥几笔勾勒出古朴沉郁、节奏缓慢、古老宁静的英国乡村墓园景色,表现一幅生动的画面。

  17. 丰富的意象,诗意的表达 刻画出作者的忧伤,同时也得到读者的共鸣。晚钟、日暮、草堆、墓穴,阴沉荒凉,衰败腐朽。而孩童的“牙牙”细语,则展现了农人的幸福。丰富的想像隐喻性的暗示,表现出诗人同情、忧伤、赞美、激愤的感情。

  18. 多种艺术手法表现诗歌主题 • 明喻、暗喻、双关、拟人,锦上添花,栩栩如生。借用古典主义的表现形式表达浪漫的主题,浓厚的感伤主义色彩让人沉浸其中难以释怀。整首诗韵律和谐,生动形象,意境悠远,读来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19. 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影子 从格雷的诗歌中,我们不禁看到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影子。语言、意象、色彩、音响,表现出空灵、宁静、飘逸、典雅的意境美,虽然二者有很大差别,但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于黑暗现实的憎恶,对于美好自然的向往,对于幸福生活的渴望是相通的。

  20. 结语 挽歌自始至终笼罩的哀婉气息,营造出一种恬淡的忧伤之美,诗人的独具匠心或是感情的自然流露,都给整首诗美的感受,这首远离尘嚣的生命之歌,让我们感动,这样的生命虽然没有掌声财富,但却幸福坦然。

  21. 参考文献: • 刘洪涛.西方文学史(第一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 张海霞.远离尘嚣的生命之歌——托马斯·格雷的《墓园挽歌》解读.名作欣赏,2002第三期 • 杨周翰.英国文学名篇选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2.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