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832 Views
消防知识. 授课 :方和良. ( 广东省灭火救援专家 ). 一、序 :. 隐患险于明火. 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 1. 火:. 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同时又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毁掉一个生命. 需要多长时间?. 2. 火灾的危害性. 火灾 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经济损失 2.人员伤亡. 3. 造成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 1) 生产经营 单位违法违规 ;. 2) 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 人 的不安全行为、 物 的危险状态和 管理 上的缺陷。. 人的安全意识. 意识决定.
E N D
消防知识 授课:方和良 (广东省灭火救援专家)
一、序: 隐患险于明火 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
1.火: 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同时又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毁掉一个生命 需要多长时间?
2.火灾的危害性 火灾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经济损失 2.人员伤亡
3.造成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1) 生产经营单位违法违规; 2) 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人的安全意识 意识决定 行为 习惯 行为决定 习惯决定 性格 命运 性格决定
呼唤安全 呵护生命
(一)消防工作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一条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 消防工作任务
(二)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预防为主 预知火灾的危险性;预测火灾的危害性。 防消结合 消除、控制火灾危险不安全因素;消除扩大火灾隐患漏洞。
1.消防安全管理的特点 全方位性;全天候性;全过程性;全员性;强制性。
(1) 社会性: 从空间的角度看,地域不分南北,国家不分彼此,无论是工厂、企业,还是居民住房,都有可能发生火灾。
由于消防安全活动涉及到生产力发展及生产关系的诸多方面。所以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该渗透到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之中,从而决定了消防工作的社会性。
(2) 经常性: 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火灾,由于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需要用火。所以消防安全管理涉及到各行各业,乃至千家万户,人们对消防安全管理稍有疏漏,就有可能酿成火灾,这就决定了消防工作的经常性。
(3) 群众性: 消防安全管理包括人、物、技术和设备,其中人是第一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消防安全管理的主体是人;同时,消防安全管理的活动又是靠人来进行。因此,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既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决策者和执行者。
综观多年来的火灾事故教训,绝大多数火灾乃源于一人一事一时之误,这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一条真理,只有唤起广大人民群众对火灾的警觉,提高防火、灭火技能,增强消防意识,才能有效地加强同火灾事故作斗争,这又决定了消防工作的群众性。
消防安全管理 2.消防安全管理实行 “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所谓“谁主管,谁负责”是指在一 定范围内,按照职务权力和工作范围, 明确责任,各司 其职,对消防工 作层层负责。
1.监督人的消防安全意识: 人们对消防工作性质、任务、规 律、特点等综合观 察判断之后在头脑 中形成的观点、概 念和知觉认识。
人的消防安全意识具有可变性,随着人们 对消防事物认识程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支配 着人们的行为。解决人的 消防安全意识问题,是消 防宣传教育和消防活动实 践的一项长期任务。
2.监督人的不安全心理行为 人在完成各种作业过程中,在心理上行为 上存在的一种潜在危险性。其表现形式可能有 多种,如思想麻痹,精 神不集中、误判断、误 操作、违章作业以及漫 不经心、不负责任等。
绝大多数火灾爆炸事故都是人的不安全心理行为造成的。加强安全教育,控制人的不安全心理行为,是安全防范的一项主要任务和措施。 实践证明
3.监督环境(物)的不安全状态: 周围环境所具有的外露或潜在的危险性。通常有三种情况: (1)内部的不安全环境; (2)外部的不安全环境; (3)自然环境的不安全情况。
4.对员工普及消防知识应 达到的标准要求 “四懂四会”
四 懂 懂得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 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 懂得扑救火灾的方法; 懂得逃生的方法。
会报火警; 四 会 会扑救初起火灾; 会火场逃生自救; 会使用消防器材。
(一)及时扑灭初起火灾 1.建筑物起火后,燃烧速度快,如不能迅速 扑灭,就会扩大成灾。 要防止火势扩展,避 免重大火灾损失,必 须把火灾扑灭在初起 火灾时间内。
2.火灾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初起阶段 2)发展阶段 3)猛烈燃烧阶段 4)下降熄灭阶段
3.建筑物着火,在猛烈燃烧阶段(1000℃以上)平均每分钟的蔓延燃烧面积为15~20平方米。3.建筑物着火,在猛烈燃烧阶段(1000℃以上)平均每分钟的蔓延燃烧面积为15~20平方米。 火场的燃烧面积如下表
致富十年功 火烧一刻钟
4.火灾发生时烟气的危害 建筑用于装修大部分是可燃材料,当发生火灾,在燃烧过程中,会析出大量毒性的烟气,大量消耗了空气,造成缺氧,致人于死地。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比重: 0.97,比空气略轻) 人体吸入可致缺氧。损害肝脏、心脏、肾脏,影响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
烟: 一氧化碳(CO) 比重: 0.97 比空气略轻 (空气比重为:1.02) 人体吸入可致缺氧。损害肝脏、心脏、肾脏,影响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
烟(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程度 0.1 一小时后头痛,不舒服、呕吐。 0.5 引起剧烈头晕,20~30分钟有死亡危险。 1.0 1~2分钟可死亡。 2.0 吸一囗即死亡。
1991年至2009年我国三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丧生于火场的调查情况: ● 被火烧死的占17.9%; ● 烟中毒死亡的占79.3%; ● 其它死亡的占2.8%。
5.从燃烧速度分析: 一旦发生火灾,必须立即采取扑救措施,绝不应等待消防队来扑救,这也是我们今天提出立足自救的原因之一 。
(二)防 火: 1.防火的一切措施,都是以防止燃烧的三个条件结合在一起为目的,其基本方法是: 控制可燃物; 隔绝助燃物; 消除着火源; 阻止火势蔓延。
◆ 控制可燃物: 以难燃或不燃的材料代替易燃、可燃材料。 ◆ 隔绝助燃物: 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应在密闭的设备中进行。 ◆ 消除着火源: 如隔离、控温、避雷、安装防爆电器设备等。 ◆ 阻止火势蔓延: 在建筑物之间建防火墙,设防火间距,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火灾扩大。
2.重点防火时间: 根据一天24小时起火成灾 规律所采取 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