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授课 :方和良

消防知识. 授课 :方和良. ( 广东省灭火救援专家 ). 一、序 :. 隐患险于明火. 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 1. 火:. 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同时又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毁掉一个生命. 需要多长时间?. 2. 火灾的危害性. 火灾 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经济损失 2.人员伤亡. 3. 造成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 1) 生产经营 单位违法违规 ;. 2) 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 人 的不安全行为、 物 的危险状态和 管理 上的缺陷。. 人的安全意识. 意识决定.

mikko
Download Presentation

授课 :方和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消防知识 授课:方和良 (广东省灭火救援专家)

  2. 一、序: 隐患险于明火 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

  3. 1.火: 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同时又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4. 毁掉一个生命 需要多长时间?

  5. 2.火灾的危害性 火灾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经济损失 2.人员伤亡

  6. 3.造成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1) 生产经营单位违法违规; 2) 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7. 人的安全意识 意识决定 行为 习惯 行为决定 习惯决定 性格 命运 性格决定

  8. 呼唤安全 呵护生命

  9. 火灾是不能杜绝的。何时何地发生火灾,不能被我们所掌握和控制。 预防为主 火灾是可以预防的。

  10. 二、消防工作的方针、任务和原则

  11. (一)消防工作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一条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 消防工作任务

  12. (二)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13. 预防为主 预知火灾的危险性;预测火灾的危害性。 防消结合 消除、控制火灾危险不安全因素;消除扩大火灾隐患漏洞。

  14. 三、消防安全管理与监督

  15. (一)消防安全管理

  16. 1.消防安全管理的特点 全方位性;全天候性;全过程性;全员性;强制性。

  17. 消防工作社会性,不只是人们的主观愿望,也是客观的要求,这是消防工作的本质所决定的。

  18. (1) 社会性: 从空间的角度看,地域不分南北,国家不分彼此,无论是工厂、企业,还是居民住房,都有可能发生火灾。

  19. 由于消防安全活动涉及到生产力发展及生产关系的诸多方面。所以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该渗透到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之中,从而决定了消防工作的社会性。

  20. (2) 经常性: 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火灾,由于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需要用火。所以消防安全管理涉及到各行各业,乃至千家万户,人们对消防安全管理稍有疏漏,就有可能酿成火灾,这就决定了消防工作的经常性。

  21. (3) 群众性: 消防安全管理包括人、物、技术和设备,其中人是第一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消防安全管理的主体是人;同时,消防安全管理的活动又是靠人来进行。因此,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既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决策者和执行者。

  22. 综观多年来的火灾事故教训,绝大多数火灾乃源于一人一事一时之误,这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一条真理,只有唤起广大人民群众对火灾的警觉,提高防火、灭火技能,增强消防意识,才能有效地加强同火灾事故作斗争,这又决定了消防工作的群众性。

  23. 消防安全管理 2.消防安全管理实行 “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24. 所谓“谁主管,谁负责”是指在一 定范围内,按照职务权力和工作范围, 明确责任,各司 其职,对消防工 作层层负责。

  25. 谁主管哪项工作,谁就要对哪项工作中的消防安全承担责任。

  26. (二)消防安全监督

  27. 1.监督人的消防安全意识: 人们对消防工作性质、任务、规 律、特点等综合观 察判断之后在头脑 中形成的观点、概 念和知觉认识。

  28. 人的消防安全意识具有可变性,随着人们 对消防事物认识程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支配 着人们的行为。解决人的 消防安全意识问题,是消 防宣传教育和消防活动实 践的一项长期任务。

  29. 2.监督人的不安全心理行为 人在完成各种作业过程中,在心理上行为 上存在的一种潜在危险性。其表现形式可能有 多种,如思想麻痹,精 神不集中、误判断、误 操作、违章作业以及漫 不经心、不负责任等。

  30. 绝大多数火灾爆炸事故都是人的不安全心理行为造成的。加强安全教育,控制人的不安全心理行为,是安全防范的一项主要任务和措施。 实践证明

  31. 3.监督环境(物)的不安全状态: 周围环境所具有的外露或潜在的危险性。通常有三种情况: (1)内部的不安全环境; (2)外部的不安全环境; (3)自然环境的不安全情况。

  32. 4.对员工普及消防知识应 达到的标准要求 “四懂四会”

  33. 四 懂 懂得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 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 懂得扑救火灾的方法; 懂得逃生的方法。

  34. 会报火警; 四 会 会扑救初起火灾; 会火场逃生自救; 会使用消防器材。

  35. 五、及时扑救火灾

  36. (一)及时扑灭初起火灾 1.建筑物起火后,燃烧速度快,如不能迅速 扑灭,就会扩大成灾。 要防止火势扩展,避 免重大火灾损失,必 须把火灾扑灭在初起 火灾时间内。

  37. 一、二级建筑楼房的一个房间,从起火后至火势越过房窗向外蔓延所需的时间为: 5~7分钟

  38. 2.火灾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初起阶段 2)发展阶段 3)猛烈燃烧阶段 4)下降熄灭阶段

  39. 3.建筑物着火,在猛烈燃烧阶段(1000℃以上)平均每分钟的蔓延燃烧面积为15~20平方米。3.建筑物着火,在猛烈燃烧阶段(1000℃以上)平均每分钟的蔓延燃烧面积为15~20平方米。 火场的燃烧面积如下表

  40. 致富十年功 火烧一刻钟

  41. 4.火灾发生时烟气的危害 建筑用于装修大部分是可燃材料,当发生火灾,在燃烧过程中,会析出大量毒性的烟气,大量消耗了空气,造成缺氧,致人于死地。

  42.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比重: 0.97,比空气略轻) 人体吸入可致缺氧。损害肝脏、心脏、肾脏,影响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

  43. 火场浓烟(CO)是造成火灾死亡的最大元凶。

  44. 烟: 一氧化碳(CO) 比重: 0.97 比空气略轻 (空气比重为:1.02) 人体吸入可致缺氧。损害肝脏、心脏、肾脏,影响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

  45. 烟(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程度 0.1 一小时后头痛,不舒服、呕吐。 0.5 引起剧烈头晕,20~30分钟有死亡危险。 1.0 1~2分钟可死亡。 2.0 吸一囗即死亡。

  46. 1991年至2009年我国三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丧生于火场的调查情况: ● 被火烧死的占17.9%; ● 烟中毒死亡的占79.3%; ● 其它死亡的占2.8%。

  47. 5.从燃烧速度分析: 一旦发生火灾,必须立即采取扑救措施,绝不应等待消防队来扑救,这也是我们今天提出立足自救的原因之一 。

  48. (二)防 火: 1.防火的一切措施,都是以防止燃烧的三个条件结合在一起为目的,其基本方法是: 控制可燃物; 隔绝助燃物; 消除着火源; 阻止火势蔓延。

  49. ◆ 控制可燃物: 以难燃或不燃的材料代替易燃、可燃材料。 ◆ 隔绝助燃物: 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应在密闭的设备中进行。 ◆ 消除着火源: 如隔离、控温、避雷、安装防爆电器设备等。 ◆ 阻止火势蔓延: 在建筑物之间建防火墙,设防火间距,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火灾扩大。

  50. 2.重点防火时间: 根据一天24小时起火成灾 规律所采取 的预防措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