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likes | 807 Views
起搏器治疗心脏疾病护理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欧尽南. 小小起搏器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 美国总统切尼术后. 内容提要. 人工心脏起搏的概念 ( 了解 ) 起搏的分类 ( 了解 ) 起搏器治疗的机理与适应证 ( 熟悉 ) 起搏器工作方式的命名 ( 了解 ) 起搏器的植入与术前后护理 ( 掌握 ) 随访与健康教育 ( 掌握 ). 人工心脏起搏的概念. 起搏技术 : 是电子工程技术与临床医学结合的产物 人工心脏起搏: 脉冲发生器 发放脉冲→病变心脏应激→维持或控制心脏节律→改善心脏功能 人工心脏起搏系统: 由脉冲发生器、起搏导线和程控器三部分组成. 人工起搏系统.
E N D
起搏器治疗心脏疾病护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欧尽南起搏器治疗心脏疾病护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欧尽南
内容提要 • 人工心脏起搏的概念(了解) • 起搏的分类(了解) • 起搏器治疗的机理与适应证(熟悉) • 起搏器工作方式的命名(了解) • 起搏器的植入与术前后护理(掌握) • 随访与健康教育(掌握)
人工心脏起搏的概念 • 起搏技术:是电子工程技术与临床医学结合的产物 • 人工心脏起搏:脉冲发生器发放脉冲→病变心脏应激→维持或控制心脏节律→改善心脏功能 • 人工心脏起搏系统:由脉冲发生器、起搏导线和程控器三部分组成
脉冲发生器 • 由数字集成块所构成的电路和电池组成(起搏器) • 有永久性起搏器 和临时性起搏器 两大类 永久性起搏器 临时性起搏器
起搏导线 • 具有无毒性、抗腐蚀性 特性,又称为起搏电极 • 是脉冲发生器与心脏的桥梁,有传输和感知功能 • 有主动式和被动式、单极和双极等分类方法 被动式起搏导线 主动式起搏导线
程控器 • 存于医疗机构 • 用于观察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并在需要的时 • 候调整起搏器的参数设置。
人工心脏起搏的分类1 永久起搏
临时起搏 适应证: 外科手术术中起搏保护。 一过性严重心动过缓,如心肌 炎、急性下壁心 肌梗死合并严 重心动过缓。 临时起搏器
永久植入式心脏起搏 植入式 心脏起搏器
起搏的分类2 单腔起搏(心房、心室) 双腔起搏(如单房单室) 多腔起搏(单房双室、双心房单心室等)
起搏分类4 心内膜起搏 心外膜起搏 心肌起搏
人工心脏起搏的机理 • 起搏导线的远端送入心腔接触心内膜 • 近端与脉冲发生器相连 • 脉冲发生器按照设定的方式发放冲动,使心肌兴奋
永久心脏起搏术的适应证 SSS SSS SSS AVB AVB Syncope LQTS HOCM AF CHF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8 9 Time (minutes) 早期除颤–成功救治的关键 每分钟减少 成功机会7 - 10% % Success *Non-linear 除颤时间每延误1分钟,救治成功率减少10%
什么是ICD • ICD是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简称 • 一种植入上胸部的小型自动除颤器,能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 当监测到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后,即刻发放治疗,使心律恢复正常
ICD是如何工作的? 心脏突发室 性心动过速 或室颤 通过 电极导线 ICD快速识别 并发放治疗 心脏恢复 正常节律 通过 电极导线 整个过程一般仅需10秒左右 ICD发放电击治疗 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心室颤动
永久起搏器植入过程 植入手术过程: • 麻醉 2. 穿刺及切开血管 3. 电极定位 4. 造囊袋, 包埋
起搏导线的静脉入路 切开法 头静脉 穿刺法 锁骨下静脉 腋静脉 颈内静脉 颈外静脉
术前准备工作 • 术前常规检查(血、尿、便、ECG、胸片、超声心动图等) • 术前停药及抗生素的使用 • 备皮(范围) • 健康指导 • 禁食4-6h • 心理疏导(正确诱导,减轻焦虑) • 新进展:术前访视的推行
手 术 后 护 理(1) 心电监测 • 持续心电监测48-72小时 • 观察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 首先要熟悉起搏模式 • 观察心电图波形
手 术 后 护 理(2) 切口护理 • 局部沙袋压迫6hr • 次日伤口换药,7-8后日拆线 • 抗菌素短期运用 • 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 、出血等
手 术 后 护 理(3) 活动指导 • 传统:卧床7天 • 新进展: • ①鼓励早期床上活动,但应注意控制术侧上肢及肩关节的上抬外展﹤30度②主动型电极者24h后可下床活动 ③卧床3-5天,24小时后床上活动 • 患者变换体位时动作不宜过猛,如有咳嗽应给予止咳药止咳
手 术 后 护 理(4) 饮食护理 • 高蛋白 • 高维生素 • 高纤维素 • 易消化饮食 • 少食易致肠胀气的食物
手 术 后 护 理(5) 基础护理 • 原则:正确指导,协助完成,共同参与 • 预防压疮 • 预防静脉栓塞 • 预防肺部并发症
与静脉入路有关的并发症 • 气胸,血气胸,血胸 • 动静脉瘘 • 神经损伤 • 气栓,血栓形成及栓塞 • 出血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1) 血栓形成 • 形成机制:导线植入部位 • 导线致血管内皮损伤 • 临床表现:形成缓慢,常有侧枝循环形成,症状隐 • 匿 • 症状明显者可有疼痛、水肿等
与植入有关的并发症 • 心律失常(室速、室扑、室颤、心脏停搏) • 药物过敏反应 • 心肌穿孔,心包填塞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2) 心脏穿孔 /心包填塞 • 原因:导线头端施加于心壁的压力过大 • 起搏导线的质地较硬 • 心肌梗死后肌壁较薄 • 表现:起搏失灵、胸痛、胸闷 • 处理:撤回导线入心腔内 ,若发生心脏穿孔 • 致心包填塞的患者,进行心包穿刺和 • 引流
与囊袋有关的并发症 • 血肿 • 感染(局部甚至全身) • 破溃,坏死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3) 囊袋血肿 • 原因:凝血功能障碍/使用抗凝剂期间 • 压迫不到位 • 手术损伤小血管 • 预防:术前停用抗凝药 • 术中采用钝性分离 • 术后正确压迫 • 处理:止血、抽出血液、延长压迫时间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4) 感染 • 最常发生在脉冲发生器放置的囊袋部位,是一种严重 • 的并发症 • 预防:积极处理囊袋内积血 •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处理:取出整个起搏系统 • 全身积极抗生素治疗 • 痊愈后再改道至对侧埋藏
与起搏器有关的并发症 • 起搏器综合征 • 神经/肌肉刺激 • 感知问题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5) 起搏综合征 伴发房室由同步收缩转为非同步收缩时的乏力或晕厥 与连续丧失房室同步收缩或固定的房室非同步收缩(持续性室房逆传)相关的心排血量不足 患者能感觉到逐个心跳间心脏收缩顺序的改变,表现为头晕、心悸、胸闷等 处理:调整起搏方式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6) 腹肌抽搐 • 原因:靠近膈神经的导线刺激 • 防治:调整导线的位置
与起搏系统相关的并发症 • 脱位(完全脱位,微脱位) • 阈值升高 • 绝缘层破损,起搏导线断裂 • 脉冲发生器故障 • 连接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