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科学研究的伦理

科学研究的伦理. 清华大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雷 毅. 本讲讨论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为什么要关注科学研究伦理? 二、 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 三、 科学研究者的共同价值观 四、科学研究者的社会责任. 一、为什么要关注科学研究伦理 ?. 科学研究有伦理问题吗? 长期以来的观念: 科学无禁区, 研究有纪律, 应用有禁忌。. 科学活动是一项集体事业,科学知识的获取和交流都是以科学家的诚信为基础的。 科学家是天生诚实的人,科学共同体是一个有效的、民主的、并能自我纠错的系统。 韦伯:科学是一项神圣的使命,每个科学家对真理都有一种献身精神。

miha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科学研究的伦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科学研究的伦理 • 清华大学 •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 雷 毅

  2. 本讲讨论四个方面的问题: • 一、为什么要关注科学研究伦理? • 二、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 • 三、科学研究者的共同价值观 • 四、科学研究者的社会责任

  3. 一、为什么要关注科学研究伦理? • 科学研究有伦理问题吗? • 长期以来的观念: • 科学无禁区, • 研究有纪律, • 应用有禁忌。

  4. 科学活动是一项集体事业,科学知识的获取和交流都是以科学家的诚信为基础的。科学活动是一项集体事业,科学知识的获取和交流都是以科学家的诚信为基础的。 • 科学家是天生诚实的人,科学共同体是一个有效的、民主的、并能自我纠错的系统。 • 韦伯:科学是一项神圣的使命,每个科学家对真理都有一种献身精神。 • C.P.斯诺:我所认识的科学家……在某些方面显然比知识界其他人在道德上更受人尊敬。

  5. Emile Durkheim:保证科学纯洁性的是整个科学群体。 • 默顿的科学的自我规约机制:同行评议,论文审查制,重复实验。 • 以同行评议为核心的科学评价体系可以杜绝偶尔出现的科学研究中诸如捏造、篡改和剽窃之类的不端行为。 • 科学的诚实受到制度方面的制约,科学活动所受到的严格管制是任何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

  6. “bad apple” theory • 甚至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还普遍认为,捏造和剽窃是因为某些研究者精神异常而发生的极少数事件,与大部分科学家没有关系。 • 该责备的是出问题的个人,而不是整个科学的机构。 • 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世界各国科学界陆续披露出来的种种事实动摇了人们的这种信任。

  7. 二、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misconduct) • 虚构伪造(fabrication)结果或数据; • 篡改(falsification)(有选择的遗漏或更改)结果或数据 ; • 剽窃(plagiarism)(在研究方案、研究结果和研究过程中不正当地运用他人成果); • 不提供适当的引文注释、不让同行得到珍贵的资料,用不适当的统计或测量方式抬高研究发现的意义等。

  8. 弄虚作假fraud案例 • 弄虚作假:篡改和捏造、故意遗漏数据; • 伪造证据、制造骗局的案例:1908-1912年英国律师业余地质学家道森在苏格兰发现可能是现代人祖先的直立猿人化石,送到不列颠博物馆,被鉴定并宣布为发现了“Piltdown Man”,(一种史前期人种)名噪一时。在此期间有一些古生物学家、神甫、作家参与了发掘活动。

  9. 1928年就开始有人怀疑,直到1954年才确证是把黑猩猩的下颌骨拼凑到几块人类化石上,这些较晚的人类化石被染上铬和硫酸盐(当地均不存在)先埋到地下,然后挖掘出来。1928年就开始有人怀疑,直到1954年才确证是把黑猩猩的下颌骨拼凑到几块人类化石上,这些较晚的人类化石被染上铬和硫酸盐(当地均不存在)先埋到地下,然后挖掘出来。 • 1949-1959年后测定化石的手段(化学分析、含氟量年代测定)改进后才被揭穿。

  10. 当代科学史上规模最大的学术造假丑闻——“舍恩事件”当代科学史上规模最大的学术造假丑闻——“舍恩事件” • 在科学界享有盛誉的美国《科学》杂志,在2002年11月1日出版的这期杂志上,刊登了前美国贝尔实验室科学家舍恩及其8名合作者的简短声明,宣布将撤消2000年至2001年期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8篇论文。这8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都是舍恩。  

  11. 舍恩(Jan Hendrik Schön) • 生于德国,34岁, 1998年获博士学位。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在《科学》、《自然》和《应用物理通讯》等全球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十几篇论文,均为超导、分子电路和分子晶体等前沿领域,其中一些研究还被认为是突破性的。 • 一度被认为是物理学界快速升腾的希望之星,认为他迟早会得诺贝尔奖。

  12. 舍恩和鲍哲南等人合作,在2001年10月18日英国《自然》杂志和2001年12月7日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宣布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纳米晶体管。此项成果被选为美国《科学》杂志2001年世界十大科学突破之首。舍恩和鲍哲南等人合作,在2001年10月18日英国《自然》杂志和2001年12月7日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宣布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纳米晶体管。此项成果被选为美国《科学》杂志2001年世界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13. 正是这两篇论文中相似的数据,引发了贝尔实验室以外的科学家对舍恩研究工作的质疑。正是这两篇论文中相似的数据,引发了贝尔实验室以外的科学家对舍恩研究工作的质疑。 • 其他科学家随后进行的研究,却无法重复舍恩的实验结果。尤其令科学界怀疑的是,舍恩的很多论文虽然描述了一系列不同设备的实验,但部分数据看上去却一模一样,有一个“噪音”图形甚至完全相同,而这种数据本应是随机的。在接到有关投诉后,贝尔实验室2002年5月邀请5名外界科学家组成独立调查小组,对此事展开调查。

  14. 调查小组9月25日公布的长达125页的报告指出,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在1998年至2001年期间发表的24篇论文中,舍恩至少在16篇论文中捏造或篡改了实验数据,而且这些造假都是在合作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调查小组9月25日公布的长达125页的报告指出,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在1998年至2001年期间发表的24篇论文中,舍恩至少在16篇论文中捏造或篡改了实验数据,而且这些造假都是在合作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

  15. 调查报告同时也附上了舍恩自己的解释。舍恩承认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犯了错误,并“深感遗憾”,但同时声称这些错误的产生是研究工作过于复杂的结果调查报告同时也附上了舍恩自己的解释。舍恩承认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犯了错误,并“深感遗憾”,但同时声称这些错误的产生是研究工作过于复杂的结果 • 贝尔实验室已经于2002年9月25日宣布中止了与他的雇佣关系,将其开除。 • 为妥善处理这起震惊世界的科学造假事件,德国研究协会(DFG)于当年9月27日宣布,对该事件成立一个专门调查委员会。如果调查委员会认定舍恩的科学造假行为成立,他将受到制裁。

  16. 韩国首尔大学“黄禹锡事件” 韩国“克隆先锋”——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2004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有关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成果和他2005年发表的论文都是造假,他所谓的“独创的核心技术”无法得到认证。

  17. 我国“汉芯”系列芯片造假事件

  18. 科学界的诚信缺失现象已不容忽视,因为它将影响科学自身的发展和公众对科学的信任。科学界的诚信缺失现象已不容忽视,因为它将影响科学自身的发展和公众对科学的信任。 • 人们开始把这些现象和社会大环境、科学的本性以及科学体制联系在一起思考。

  19. 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有越轨行为? • 科学与利益的关系日益密切:金钱、地位、名利、身份 • 科学家以科学为职业 • 科技成果商品化 • 对科学研究的急功近利 • 科技的评价方法的偏差,管理和约束机制的不健全

  20. 问题的核心是诚信的缺失 • 这些科学中的不端行为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关键在于诚信的缺失。 • 诚信:诚实、不欺骗、有信用、不虚假、言行与思想一致。 • Integrity:坚定地按照道德、艺术或其他价值准则办事,不搞欺骗、权术、虚伪和各种肤浅的手法。

  21. 造成科学诚信缺失的原因 • 社会大背景中的腐败、浮躁和不正之风; • 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功利主义抬头、竞争压力加大、急功近利; • 科学研究资源的匮乏; • 科学评价体系的不合理和不完善; • 科学道德规范的不健全。

  22. 20世纪以后,科学家队伍迅速扩大,科学活动早已不只是少数社会精英的兴趣爱好而是千百万人谋生的职业,科学家之间对科学研究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20世纪以后,科学家队伍迅速扩大,科学活动早已不只是少数社会精英的兴趣爱好而是千百万人谋生的职业,科学家之间对科学研究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 • 近几十年,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大增加,科学活动和科学家的个人利益常常直接挂钩。

  23. 在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下,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在诱人的利益驱动下,一些个人品德有缺陷的科学家会利用科学体制的各种漏洞或铤而走险背离基本的科学道德。这时,单靠科学家的自律已不足以维护科学的纯洁性。在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下,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在诱人的利益驱动下,一些个人品德有缺陷的科学家会利用科学体制的各种漏洞或铤而走险背离基本的科学道德。这时,单靠科学家的自律已不足以维护科学的纯洁性。

  24. 传统的“论文审查制度”和“同行评议”本身有内在的不完善性。科学活动的同行评议中存在着利益冲突。传统的“论文审查制度”和“同行评议”本身有内在的不完善性。科学活动的同行评议中存在着利益冲突。 • 私人利益有可能干扰或影响评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使评议者不能很好承担对公众的责任。

  25. 美国的学术界、科研管理机构和政府最早关注并着手这项工作。美国的学术界、科研管理机构和政府最早关注并着手这项工作。 • 70年代以后,美国的学术界,尤其是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医学科学领域,接二连三在学术期刊上揭露出来的捏造、篡改或剽窃事件使一些人相信这不是偶然现象。

  26. 美国的科研管理机构和政府对被揭露出来的这些现象的反应非常积极。美国的科研管理机构和政府对被揭露出来的这些现象的反应非常积极。 • 1981年当时的众议员戈尔(A. Gore)就生物医学领域发生的不端行为事件召开了委员会会议,会上他分析了已发生的不端行为,痛感无论是政府还是大学都完全没有建立起举报不端行为的体系。

  27. 1985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关于健康研究法的补充法案(Health Research Extension Act),要求申请政府资助的研究单位建立专门机构来负责核查涉及不端行为的研究,调查那些被举报的案件,并向政府提交报告。 • 1989年健康与人类服务部补充了“公共健康服务法案”赋予资助机构调查和解决科学研究不端行为的权力。

  28. 1989年3月,美国公共健康服务部设立了“科学诚信审查办公室”,负责制订公共健康服务部处理科学不端行为的所有政策,监查所属单位的研究活动是否执行公共健康服务部所制订的政策和程序,审查不端行为调查的最终报告、进行制裁或进一步独立调查的建议;1989年3月,美国公共健康服务部设立了“科学诚信审查办公室”,负责制订公共健康服务部处理科学不端行为的所有政策,监查所属单位的研究活动是否执行公共健康服务部所制订的政策和程序,审查不端行为调查的最终报告、进行制裁或进一步独立调查的建议; • 同时,国家健康研究院设立了“科学诚信办公室”,负责监查接受公共健康服务部资助的研究机构是否依照公共健康服务部所制订的政策和程序对研究中的不端行为进行调查。

  29. 这两个机构于1992年合并改组为研究诚信办公室(ORI),负责调查对不端行为的调查和监督,制订相关方针政策和应对不端行为的具体措施并与大学、学会及专业团体合作开展研究诚信和研究伦理教育,解决调查活动中产生的相关法律问题。这两个机构于1992年合并改组为研究诚信办公室(ORI),负责调查对不端行为的调查和监督,制订相关方针政策和应对不端行为的具体措施并与大学、学会及专业团体合作开展研究诚信和研究伦理教育,解决调查活动中产生的相关法律问题。

  30. 美国还在联邦政府机构和科学基金会设立独立于所设机构的“监察长办公室”(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可以受理关于科学不端行为的投诉和举报、开展专业的科学调查。

  31. 美国政府和科研管理部门还积极组织对科学不端行为的定义、调查和处理程序等问题的研究,致使全国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对科学不端行为有了较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也使全国对科学不端行为的查处得以规范化和制度化。美国政府和科研管理部门还积极组织对科学不端行为的定义、调查和处理程序等问题的研究,致使全国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对科学不端行为有了较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也使全国对科学不端行为的查处得以规范化和制度化。

  32. 早在1983年斯坦福大学就颁布了“处理科学不端行为的政策”,早在1983年斯坦福大学就颁布了“处理科学不端行为的政策”, • 公共健康部门也于1986年公布了“处理科学不端行为的方针和程序”, • 1987年国家科学基金会公布“科学和工程研究中的不端行为”的规定,但是大多数大学和研究机构对科学不端行为的认识还很不一致,做法也不尽相同。

  33. 三、科学研究者的共同价值观 • 诚实 • 准确 • 客观 • 有效率 • 以人为本

  34. 科学家的精神气质-行为规范 • 科学家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从事着知识生产的工作,即生产确实无误的有独创性的知识,并使知识为人类谋福利,需要有特殊的行为规范保证他们能实现这一目标。

  35. 行为规范1 • 普遍主义(universalism): 坚信科学真理在一定领域或条件下具有普遍性。科学成果的承认与成果提出者的身份、种族、信仰、国籍等无关,只建立在成果自身的科学价值的基础上。

  36. 行为规范2 • 公有主义(communism): 承认科学发现本质上是社会合作的产物,它属于整个共同体以至整个社会。

  37. 行为规范3 • 无私利性(祛利性)(disinterestedness) 科学家应为科学而科学。 “即使到了今天,在科学已经大大职业化了的时候,对科学的追求在文化上还是被定义为主要是一种对真理的不谋私利的探索,仅仅在次要的意义上才是谋生的手段。”

  38. 行为规范4 •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organized skepticism):决不未加分析批判地盲目地接受一切,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成果,也要容许别人对自己的成果的怀疑。

  39. 科学家的行为规范5 • 独创性(originality) 保证知识的增加而非重复 • 坚持客观性、诚信(integrity)、理性精神、无偏见、尊重事实、不弄虚作假、谦虚、协作精神等等。

  40. 科学系统的价值——从实现其社会功能来看 • 增长知识 • 为全人类服务 • 为国家利益 为科学而科学,还是为国家利益而科学

  41. 四、科学研究者的社会责任 • 二战后,世界上有三大事件使科学家和公众严肃关注科学研究的社会后果,成果应用对社会、人类和生态的影响,以及科学研究的正当行为。

  42. 1945年广岛的原子弹爆炸: •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扔的第一颗原子弹相当于1.5万吨TNT,立即摧毁4平方英里的市中心,6.6万人立即死亡,6.9万人受伤。8月9日在长崎又投了第二颗原子弹死亡3.9万,伤2.5万,次日,日本提出投降谈判。 • “弄文舞墨的科学理论导致成千上万人的死亡”。

  43. 1945年纽伦堡审判: • 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纽伦堡对作为首要战犯的前纳粹领导人的控告和审判,控告他们有反和平罪、反人道罪(杀害、驱逐和灭绝种族)、战争罪、共谋罪。 • 德国纳粹科学家的毒气室。 • 日本731部队的人体实验。 • “旨在发现宇宙真理的科学发现可以如此不人道的方式进行,违反基本人权,杀死无辜的人。”

  44. 德国犹太科学家哈伯(F.Haber,1868-1934) 一生从事化学研究,曾发明氨的合成法和合成氨的催化剂,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哈伯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誉。 1918年哈伯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45. 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哈伯承担了研制战争毒气的工作。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哈伯承担了研制战争毒气的工作。 • 他认为,毒气进攻是一种结束战争、缩短战争时间的好办法,从而担任了大战中德国施行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

  46. 日军731部队的人体冻伤实验罪证

  47. 寂静的春天: •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以大量的事实揭露了有机农药带来的为危害,使生机勃勃的春天死寂了。 • 世界范围的环境污染威胁人类在地球生存以及地球本身的存在。

  48. 科学家的责任范围扩大 • 掌握科学的人在解决日益重大的问题时所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 • 今天的科学家要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需要伦理道德的指引。

  49. 科学家对科学的社会后果有伦理责任吗? • 如果人们把科学(不管是否直接由科学家)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归功于科学家的话, • 那么科学家对科学导致的其他(负面)后果是否应该负责。

  50. 科学家对科学的社会后果有伦理责任吗? • 纯理论科学家 • 应用科学家 居里夫人 克隆狂人安蒂洛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