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地理專題報告

地理專題報告. 第四課 中國的氣候. 引言. 為什麼我們要認識中國的氣候呢 ??. 香港位於中國 每天都會接觸得到的 有助我們得知天氣變 化的原因. 中國的氣候. 在某地 ( 在此解中國 ) 長時期 內的 平均天氣情況. 位於 亞洲最大 的國家世界 第三大 國 , 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這個是亞洲的地圖 , 中間的那個就是中國了 ~!. 影響中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一 緯度 二 與海的距離 三 高度 四 季風. 中國的緯度.

miett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地理專題報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理專題報告 第四課 中國的氣候

  2. 引言 為什麼我們要認識中國的氣候呢?? • 香港位於中國 • 每天都會接觸得到的 • 有助我們得知天氣變 • 化的原因

  3. 中國的氣候 在某地(在此解中國)長時期內的平均天氣情況 位於亞洲最大 的國家世界第三大國,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這個是亞洲的地圖,中間的那個就是中國了~!

  4. 影響中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一 緯度 二 與海的距離 三 高度 四 季風

  5. 中國的緯度 中國的最北面:黑龍江(北緯53°30) 最南面:海南島(北緯4°) 跨緯度49度多

  6. 緯度如何影響氣候 赤道附近區所接收太限能比較集中 所以緯度越緊赤度(0°),溫度就較 熱 中國最南(面最接近赤度)的海南島: 平均氣溫25.5℃ 常年最高溫度爲36.9℃ 中國最北(面最遠離赤度)的黑龍江: 平均氣溫6℃ 常年最高溫度爲16℃

  7. 是否越接近赤度,溫度就會越高? 基本上是的!不過一個地方的溫度除了受緯度影響外,還有與海的距離、高度、季風等要素。 豆丁,還有冬夏季偏差,看你都是不明我說什麼,斷續留意簡布的內容給講者的解述你會清楚更多。

  8. 冬夏季偏差 夏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南方比北方太陽高度角大,但北方日照時間長,因而,南北方輻射量差別不大。 冬季,太陽正射南回歸線,中國各地太陽高度角和日照時間都比夏至時少,但南方比北方大,所以輻射量普遍少且南北差異大。 太陽正射北回歸線或南回歸線的原因知道嗎??是因為地球是斜著地轉呀!! 目錄

  9. 與海的距離 1.海風 夏季,海風清涼:冬季,海風溫暖。所以近海的地區夏季時的溫度比內陸地區低,相反冬季時則比內陸地區高。 海洋的特性:吸熱慢,散熱慢。所以海風在夏季時會清涼,冬季時會溫暖

  10. 與海的距離 2.降雨 潮濕的海風吹向陸地,形成雨雲,並在沿海地方降雨。海風不能入內陸地區,所以內陸地區較乾燥。 所以,只有近海的地區才影響,內陸地區多時沒有雨水的。

  11. 中國降水的季節特徵 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集中在5—10月;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集中在7、8月。全國大部分地區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例子:香港、 深圳、廣州 例子:黑龍江、內 蒙、吉林、山西 目錄

  12. 高度 高原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所以陸地越高,溫度越低。 目錄

  13. 季風 • 1.定義:隨著季節交替而變換風向的風,稱為「季風」。 • 2.成因:大範圍的海陸性質差異 • 3.夏季季風:從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高氣壓區吹送出來的暖溼氣流,向亞洲內陸熱低氣壓區幅合,形成夏季季風→海風。 • 冬季季風:西伯利亞和蒙古地區為冷高氣壓區,寒冷而乾燥的氣流由冷高壓中心向海洋吹,形成冬季季風→陸風。

  14. 4.中國季風的特徵:中國東半部距海較近,受季風影響程度大,影響了氣溫和降水量的分布(夏季暖溼、冬季冷乾)。4.中國季風的特徵:中國東半部距海較近,受季風影響程度大,影響了氣溫和降水量的分布(夏季暖溼、冬季冷乾)。 5.季風氣候:中國東南半部受季風影響顯著,夏季多雨,屬於溼潤型氣候,稱為「季風氣候區」。 因所跨緯度不同,自南而北,分為:熱帶季風(23.5°N以南)、副熱帶季風(23.5°N~30°N)、溫帶季風氣候(30°N以北)。 目錄

  15. 齊齊認識中國

  16.  中國氣候的主要特徵 • 夏季普遍高溫:7月的月均溫多在20℃以上,利於農業發展。 • 以北都在0℃以下,愈北氣溫愈低;以南地區在0℃以上,愈南氣溫愈高。 • 季風顯著,夏季雨量特多,東西雨量差異大。 • 冬季時,大陸各地吹西北風、北風、東北風,臺灣吹東北風;夏季時,大陸各地吹東南風、南風、西南風,臺灣吹西南風。 • 中國雨量的空間分布大致呈東南向西北遞減的特性。

  17. 中國三大氣候類型 乾燥氣候 中國西北半部如蒙古、新疆一帶,因為深居內陸,又受地形屏障,乾燥少雨,年雨量在500mm(公釐)以下,晝夜和冬夏氣溫變化劇烈,形成草原和沙漠景觀。 依乾燥程度的不同,可分成:溫帶草原氣候區、溫帶沙漠氣候區。

  18. 中國三大氣候類型 季風氣候 中國東南半部受季風影響顯著,夏季多雨,屬於溼潤型氣候,稱為「季風氣候區」。 因所跨緯度不同,自南而北,分為:熱帶季風(23.5°N以南)、副熱帶季風(23.5°N~30°N)、溫帶季風氣候(30°N以北)。

  19. 中國三大氣候類型 高地氣候 青藏高原和西北部的蒙古、新疆的山地,因地勢高峻,為高地氣候。 氣候特徵:冬季寒冷,夏季涼爽,氣壓、氣溫和雨量都隨高度的升降而呈垂直變化。

  20. 氣候資源 氣候從許多方面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特別是對於農業生產影響巨大。氣候作為一種資源,主要體現在光照、熱量和水分三個方面。而氣候的波動多變,特別是過度的變化又使其可能危害農作物生長,甚至人類的生存,即氣候也會成為災害。

  21. 氣候災害 1.旱災: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滿足和牧草生長的需要,造成較大的減產或絕產的災害。旱災是農作物普遍性的自然災害,不僅農業受災,嚴重的還影響到工業生產、城市供水和生態環境。中國通常將農作物生長期內因缺水而影響正常生長稱為受旱,受旱減產三成以上稱為成災。經常發生旱災的地區稱為易旱地區。

  22. 2.颱風:颱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但有時也能起到消除乾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個方面:1.大風。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一般為8級以上。2.暴雨。颱風是最強的暴雨天氣系統之一,在颱風經過的地區,一般能產生150MM~300MM降雨,少數颱風能產生 L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3號颱風在淮河上游產生的特大暴雨,創造了中國大陸地區暴雨極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3.風暴潮。一般颱風能使沿岸海水產生增水,江蘇省沿海最大增水可達3M。「9608」和「9711」號颱風增水,使江蘇省沿江沿海出現超歷史的高潮位。

  23. 有關的新聞 河北北部旱災張家口失收 (明報)09月 24日 星期一 04:05PM 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稱,該省受旱面積已達1620萬畝,張家口壩上地區300多萬畝耕地絕收。 該省現有54.5萬人、8.8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季節性飲水困難,重旱主要集中在燕山山區和壩上地區。 今年汛期期間,河北省降雨量比常年偏少28%。初步估算,汛期該省平均降雨量為274毫米,是97年以來第11個汛期降水偏少的年份。由於降雨偏少,河北省大中型水庫共蓄水21.21億立方米,較常年同期偏少12%。

  24. 組員名單 秦靖欣 (8) 韓汶詩 (11) 陸倩怡 (23) 馬靖琳 (24) 馬國邦 (25) 譚璐妍 (31)

  25. 資料來源: 1.http://geog.hkbu.edu.hk/china/Climate/Clm-zy/clmzy_5.htm 2.http://www.kut.com.tw/Upload/ProductProbation/File/01FMAAA940103.pdf 3.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50701229 4. http://hk.geocities.com/sandstormhk/page02.htm 5.http://big5.china.com.cn/aboutchina/txt/200708/16/content_8696 030.htm 6. http://baike.baidu.com/view/639300.htm 7. http://baike.baidu.com/view/951.htm 8. http://hk.news.yahoo.com/070924/12/2g9tj.html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