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企业网中的编址

企业网中的编址. 企业网中的路由和交换介绍 – 第 4 章. 目标. 分析分层 IP 地址结构的功能。 设计规划一个 VLSM 的方案。 设计一个使用无类别路由和 CIDR 的网络。 配置验证静态和动态 NAT. 目录. 4.1 使用一个分层的 IP 地址解决方案 4.2 使用 VLSM 4.3 使用无类路由和 CIDR 4.4 使用 NAT 和 PAT 4.5 本章总结. 4.1 使用分层的 IP 网络地址方案. 4.1.1 平面网络和分层的网络. 单个广播域 = 平面网络 每台设备都在同一个网络中 接收每个广播

mick
Download Presentation

企业网中的编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企业网中的编址 企业网中的路由和交换介绍 – 第 4 章

  2. 目标 • 分析分层IP地址结构的功能。 • 设计规划一个VLSM的方案。 • 设计一个使用无类别路由和CIDR的网络。 • 配置验证静态和动态NAT

  3. 目录 4.1 使用一个分层的IP地址解决方案 4.2 使用 VLSM 4.3 使用无类路由和 CIDR 4.4 使用NAT 和PAT 4.5 本章总结

  4. 4.1 使用分层的IP网络地址方案

  5. 4.1.1 平面网络和分层的网络 • 单个广播域=平面网络 • 每台设备都在同一个网络中 • 接收每个广播 • 广播数据包会占用大量的带宽 • 分层网络 • 创建VLAN • 使用路由技术

  6. 4.1.2 分层网络编址 • 分层网络地址方案 • 核心层为有类网络地址 • 分布层和接入层使用的更小子网

  7. 4.1.3 使用子网划分网络结构 • 将网络划分为子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 • 物理位置 • 逻辑分组 • 安全性 • 应用要求 • 广播的限定 • 分层网络设计

  8. 4.2 子网掩码

  9. 4.2.1 子网掩码 • 子网掩码由一串字符 1 后跟一串字符 0 组成 • 值为 1 的位代表网络部分,为 0 的位代表主机部分。 A 类地址使用默认子网掩码 255.0.0.0(若采用斜线记法,则是 /8) B 类地址使用默认掩码 255.255.0.0(即 /16) C 类地址使用默认掩码 255.255.255.0(即 /24)

  10. 4.2.2 使用二进制表示计算子网 • 当主机之间需要通信时: • -源主机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会与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比较 • -确定两个地址是否位于同一本地网络上

  11. 4.2.2使用二进制表示计算子网 H2和H1在不同的子网之内

  12. 4.2.3 基本划分子网的步骤 • 十进制子网掩码 • - /26 翻译成子网掩码是:255.255.255.192 • 建立子网位 • -从主机位借两位作为子网位,就可以建立起4个子网(2^2 = 4) • 每个子网可用的主机位 • -6位主机位使每个子网可以有62个主机 (2^6 = 64 - 2 = 62) • 网络地址 • -使用子网掩码可以确定网络大小和网络地址,例如本例中192.168.1.64就是一个网络地址 • 第一个可用的主机地址 • -主机地址不可以主机位全0,因为那是子网的网络地址,因此本例中的第一个可用地址是。65 • 广播地质 • -主机地址不可以主机位全1,因为这是这个子网的广播地址。

  13. 4.2.4 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 VLSM可以满足灵活的需求 • 路由器可以使用路由汇总技术 • 不是所有的路由协议都支持VLSM • -RIPv2, EIGRP, and OSPF (支持) • -RIPv1 (不支持) • VLSM的作用: • 有效合理的使用地址空间 • 允许多种子网掩码长度 • 地址段可以更小的划分 • 可以路由汇总 • 为网络设计提供更多便利 • 支持分层体系的企业网络

  14. 4.2.4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 VLSM 允许每次子网址用不同的掩码

  15. 4.2.5 实现 VLSM 寻址 • 例题 • Atlanta HQ = 58个主机地址 • Perth HQ = 26个主机地址 • Sydney HQ = 10个主机地址 • Corpus HQ = 10个主机地址 • WAN links = 每个子网2个主机地址

  16. 4.2.5实现 VLSM 寻址 • 第一步 • 第二步

  17. 4.2.5实现 VLSM 寻址 • 第三步 • 第四步 第五步

  18. 4.2.5实现 VLSM 寻址 • 可以使用工具来帮助我们规划地址 • -VLSM 图表 • 使用VLSM图表来帮我们确定每个可用的地址和已经使用过的地址段 • -VLSM 圆饼图 • 另一个方法是使用圆饼图。饼图被划分为更多的小区段,代表更小的子网。

  19. 4.3 使用无类路由和 CIDR

  20. 4.3.1 有类和无类路由 • 有类地址及相关的缺省子网掩码: • A类 (255.0.0.0 or /8) • B类 (255.255.0.0 or /16) • C类 (255.255.255.0 or /24) • D类 and E类没有包括

  21. 4.3.1有类和无类路由 • 有类路由协议,例如RIPv1, 在路由更新中没有包含子网掩码的信息 172.16.0.0 172.16.1.0/24

  22. 4.3.1有类和无类路由 • IETF确定了无类域间路由( CIDR) • CIDR需要使用无类路由协议 • RIPv2 或者 EIGRP 或者 static routing • 由子网掩码来确定地址中的网络位

  23. 4.3.1有类和无类路由 • 无类路由支持VLSM 和 CIDR • -RIPv2, EIGRP, OSPF, IS-IS • -BGP • -无类路由协议在路由更新时网络地址中携带有子网掩码的信息 • 无类路由在相同主类网内发布子网信息时: • -路由器通告所有子网和子网掩码的信息 172.16.1.0/24 172.16.2.0/24 172.16.3.0/24 I must advertise out my route information.

  24. 4.3.1有类和无类路由 • 无类路由在不同主类网间发布子网信息时: • -发送方路由器将默认总结所有子网并通告主要有类网络。此过程通常称为网络边界上的总结。尽管大多数无类路由协议都默认启用网络边界上的总结,但也可禁用总结功能 • -禁用总结时,发送方路由器将通告所有子网及其子网掩码信息 I will summarize all routes from R1,and my 172.16.0.0 route and will send it to R3 172.16.0.0/22

  25. 4.3.2 CIDR 和路由汇总 • VLSM 地址 : VLSM 编址方案具有路由总结功能,可以减少通告的路由数 • 路由总结也称为路由汇总,发生在网络边界的边界路由器上 • 子网和超网

  26. 4.3.2 CIDR 和路由汇总 • 地址规划方案是分层次的

  27. 4.3.3 计算路由汇总 • 路由汇总的步骤: • 以二进制格式列出网络 • 统计这些网络最左侧的哪些位相同,确定出总结路由的掩码。此数字即为总结路由的前缀(或称子网掩码) • 确定总结后的网络地址。复制这些相同的位,在其后用 0 补足。较快的方法是使用最小的网络值

  28. 4.3.4 不连续子网 • 不连续网络会导致路由不稳定或欠佳。为避免此情况,网络管理员可以: • 修改编址方案(如有可能) • 使用 RIPv2 或 OSPF 之类的无类路由协议 • 禁用自动总结 • 在有类边界手动总结

  29. 4.3.4不连续子网 • 下列流量和路由模式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不连续子网的情况: • 路由器没有可以到达另一台路由器所连接 LAN 的路由,尽管路由器已被配置为通告这些网络。 • 中间路由器有两条等价路径可到达某主要网络,但主要网络的子网则位于不同的网段。 • 中间路由器对发往主要网络任何子网的流量皆执行负载均衡。 • 某台路由器似乎只能收到一半的流量。

  30. 4.3.5 子网划分和编址的最佳做法 • 制定 VLSM 编址方案时,请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 使用支持 VLSM 和不连续子网的新型路由协议。 • 如果必要,请禁用自动总结。 • 在整个网络中使用同一路由协议。 • 保证路由器 IOS 是最新版本,以支持使用子网 0。 • 不要在同一个网际网络中混用多个私有网络地址范围。 • 如非必要,不要使用不连续子网。 • 使用 VLSM 最大限度提高地址利用率。 • 按从大到小的需求来分配 VLSM 范围。 • 使用分层网络设计和连续编址设计来规划网络总结。 • 在网络边界进行总结。 • 对 WAN 链路使用 /30 范围。 • 在计划子网数和主机数时,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要。

  31. 4.4 使用 NAT 和PAT

  32. 4.4.1 私有地址空间 • 私有地址和NAT • RFC 1918 规定了私有地址空间的使用。 • A 类:10.0.0.0 - 10.255.255.255 • B 类:172.16.0.0 - 172.31.255.255 • C 类:192.168.0.0 - 192.168.255.255 • 使用私有地址具有下列优点: • 不用为每台主机购买公有地址,降低了高额成本。 • 少量公有地址即可满足数千名内部员工的需要。 • 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性,因为其它网络或组织中的用户无法看到内部地址。

  33. 4.4.1私有地址空间 • 私有地址不能在互联网上被路由 • 使用私有地址时仍然会发生与不连续网络有关的问题 • 使用有效的边界以及分层 IP 编址最佳做法,以确保有效使用地址汇总

  34. 4.4.2 企业网边界上的NAT • 企业连接至互联网要使用 (NAT) • 内部私有源地址和外部共有地址 • 边界路由器使用NAT增加安全性

  35. 4.4.3 静态和动态NAT • 静态NAT • 映射可确保特定的内部本地地址始终与同一公有地址相关联 • 静态 NAT 可确保外部设备始终能到达内部设备 • 例如向外界开放的 Web 服务器和 FTP 服务器

  36. 4.4.3 静态和动态 NAT • 动态NAT • 使用可用的 Internet 公有地址池 • 动态 NAT 将公有地址池中的第一个可用 IP 地址指定给内部设备 • 该主机在整个会话期间使用分配到的全局 IP 地址 • 当会话结束后,该外部全局地址被地址池收回以供另一台主机使用

  37. 4.4.3 静态和动态 NAT • 配置静态 NAT 或动态 NAT 时: • 列出需要固定外部地址的所有服务器。 • 确定哪些内部主机需要转换。 • 确定哪些接口发送内部通信。这些接口即成为内部接口。 • 确定哪个接口将通信发送到 Internet。此接口即成为外部接口。 • 确定可用公有地址的范围。

  38. 4.4.3 静态和动态‘ NAT • 配置静态 NAT • 1. 确定外部用户应使用哪个公有 IP 地址来访问内部设备/服务器。对于静态 NAT,管理员倾向于使用地址范围开头或结尾的地址。将内部(即私有)地址转换为公有地址。 • 2. 配置内部和外部接口。

  39. 4.4.3 静态和动态 NAT • 配置动态 NAT • 1. 确定可用的公有 IP 地址池。 • 2. 创建访问控制列表 (ACL),以标识需要转换的主机。 • 3. 将接口指定为内部接口或外部接口。 • 4. 将访问列表与地址池关联起来

  40. 4.4.4 使用 PAT • 动态 NAT 的一种常见变体是端口地址转换 (PAT),也称为 NAT 过载 • PAT 将多个内部本地地址动态地转换为单个公有地址 • 网关路由器将本地源地址和端口号转换为一个全局 IP 地址以及一个大于 1024 的唯一端口号 • 每台主机都转换为同一个全局 IP 地址,每个会话关联的端口号却是唯一的 • 可用的端口超过 64,000 个 • PAT 默认为启用状态

  41. 4.4.4 使用 PAT • 以下命令可将内部地址转换为串行接口的 IP 地址: •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interface serial 0/0/0 overload • 以下命令可检验 NAT 和 PAT 的功能: • show ip nat translations • show ip nat statistics

  42. 4.5 章节总结

  43. 总结 • 分层网络设计将网络逻辑分割成更小的子网 • VLSM 允许每个子网使用不同的掩码 • VLSM 需要使用无类路由协议 • CIDR 网络地址由前缀长度确定网络地址 • 路由汇总和超网划分都是在网络的边界路由器上完成 • NAT 将私有地址转换为可以在互联网上路由的公网地址 • PAT 将多个本地私有地址转换为单个的全局共有地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