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356 Views
通论:语法部分. 第四章 实词、短语与句子. 第一节 实词与词类活用. 实词 —— 名词、动词、形容词. 名词 表示人、事物、时间、地点、方位; 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不能重叠; 与数量短语结合 (可以数).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发展、变化、心理活动; 主要作谓语; 重叠格式 AA (轻声)或 ABAB ,表示试试; 受副词修饰; 用时态助词了、着、过。. 形容词 表示性质、状态; 主要作定语、状语、补语和谓语 重叠格式 AA (高平,儿化)或 AABB ,语义加深; 受程度副词修饰。.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
E N D
通论:语法部分 第四章 实词、短语与句子
第一节 实词与词类活用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名词 • 表示人、事物、时间、地点、方位; • 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 不能重叠; • 与数量短语结合 (可以数) • 动词 • 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发展、变化、心理活动; • 主要作谓语; • 重叠格式AA(轻声)或ABAB,表示试试; • 受副词修饰; • 用时态助词了、着、过。 • 形容词 • 表示性质、状态; • 主要作定语、状语、补语和谓语 • 重叠格式AA(高平,儿化)或AABB,语义加深; • 受程度副词修饰。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跟词的兼类不同。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性不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而兼类是一个词由于义项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词类。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临时的,偶然的。 试比较: 沛公与良俱南。 左并辔,右援桴而鼓。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普通名词作一般动词: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因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名词作一般动词,是把动作凭借的对象、施行的对象或结果当成动词来说。因此,它相当于一个动宾或动补短语:水=游水;镜=照镜;腋=挟于腋下。
2、普通名词作使动词: •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史记·淮阴 侯列传》) • 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刘向《新序·节士》) 普通名词作使动词,是把致使的对象直接当成致使的行为去说。所以,活用的地方可以用“使……成为……”的公式去替换。霸勾践=使勾践成为霸主;肉骨=使白骨长肉;臣(之)=使之成为臣子;友(之)=使之成为朋友。在兼语式产生后,这种形式就不存在了。
3、普通名词作意动词: • 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韩愈《原道》) • 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 普通名词作意动词,是把主观上以为如此的东西,直接放到“以为”的位置上作谓语。所以,活用的地方,可以用“把……当成……”的公式去替换。夷之=把他们当成夷人;中国之=把他们当成中原人。庸奴其夫=觉得丈夫是平庸的奴仆;君君=把国君当成国君。“以为……”和“以……为……”的形式产生后,这种活用就不存在了。
4、方位名词作一般动词或使动词: •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斯干》) • 唯君左右之。(《勾践栖会稽》) • 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之封内尽东其亩。(《左传·成公二年》) • 沛公引军过而西。(《史记·高祖本纪》) • 狼不敢前。(蒲松龄《狼》)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判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依据 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它的语法位置会发生改变,根据改变了的语法位置我们可以判断名词活用作动词。 1 两个名词相连构成一个组合,其中的一个可能用为动词。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史记·屈原列传》)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 名词出现在代词前面,活用作动词。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3 名词出现在助词“所”后面,活用作动词。 乃丹书帛,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4 名词出现在助动词“能”“可”“敢”“欲”等后面,活用为动词。 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记·甘茂列传》) 5 名词出现在副词后面,活用作动词。 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名词后面带有一个介宾结构,构成一个组合,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宁毋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马中锡《中山狼传》) 7 名词出现在连词“而”前面或后面,活用为动词。 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 活用为一般动词。 1)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记·屈原列传》) 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都是用为及物动词,并且词义都有较大改变。 2 活用作使动动词,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 1)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2)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荀子·天论》) 3 活用作意动动词,表示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 1)(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第八十章》)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 • 主观——客观 想法——做法 认为怎么样——使干什么 往往违背事实——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