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620 Views
生命教育的知情意行. 主讲人:陈美群 爸妈在线生命教育导师学院.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本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
E N D
生命教育的知情意行 主讲人:陈美群 爸妈在线生命教育导师学院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本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 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 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 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 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 有的美丽光彩。
生命与生命管理 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爱即生命”(Love is life.简称LIL)。 生命教育的基本模式:“呵护(Care)、记录(Record)、感恩(Thanksgiving)、分享(Share)”,简称“CRTS模式”。 “CRTS模式”的基点在于把每个人都作为主体,围绕着“爱即生命”这一核心和天人物我四种关系而展开。即人人都要呵护、记录、感恩、分享爱和生命,人人都要呵护、记录、感恩、分享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
生命教育的基本模式 记录(R) 天 (U) 人 (P) 爱·生命 (L) 分享(S) 感恩(T) 物 (E) 我 (M) 呵护(C)
生命与生命管理 生命管理的四个阶段 ·生命全程管理 ·阶段性管理 ·多层面管理 目标/结果 生命和谐 动态过程 自我成长 核心因素 基础/前提 价值确立 生命管理,就是要使我们在人生中的每一个点,都能与具体多变的环境状态相适应,深深嵌入其中并与其他的点紧密相联,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自我认识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一、知: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 生命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只有自己全身心投入,感同身受,才能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感动、影响其他人的生命。 生命教育是一种“生命的共鸣”。当教育者本身首先放下自我,敞开心扉,结合具体的教育情境或内容,把自己生命历程中的点点滴滴和对相关事物或问题的理解,转化为具有穿透力的情感之流时,受教育者的心门也同时被打开,并与教育者产生互动,相互受到感染。
用生命影响生命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这种“生命的共鸣”,具有几个特征: 一是双方互为主客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反过来也会影响教育者,因为生命作为一种感性的存在,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因独特的经历而产生的独特的感悟,都有令人或感动或心酸的生活际遇、情感历程等; 二是这种共鸣一旦持续发生,便会不断触动受教育者心灵深处最为柔软而坚韧的爱的力量,使它激发出生命的天性和潜能,促使受教育者不断自我发现、自我调整、自我激励和自我超越; 三是人性对爱和真善美的追求是生命共鸣的基础,没有爱便没有生命共鸣的音符,所以教育者本身首先必须有悲天悯人的博爱之心和高尚的灵魂,这样才能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激起受教育者心底隐藏的爱并与之产生共鸣。
用心灵感化心灵 用心灵感动心灵,用情感融化情感,这是生命教育的最动人之处。生命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情感教育。 人的心灵形式,也就是生命情感的表现形式。所谓生命情感,即是个体对自我生命的体认、肯定、接纳、呵护,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沉浸、分享,以及对他人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感恩与博爱。它关乎个体生命在现世的一切作为,是建构人生的基础性素养。 不同的人因性格气质、年龄阶段以及具体情境的不同,生命情感或外露、或内隐,或积极、或消极,或昂扬、或低落,或快乐、或悲哀,等等,均表现着一定的生命状态和价值取向。积极的生命情感就如一孔清泉,满溢着爱心,把人引向幸福的寻梦之路,是人生的动力和光明之源;消极的生命情感则如一池浊水,带着否定与无望的阴影,或哀怨他人与社会或自甘沉沦,把人生推向痛苦的境地。 无论在哪一时刻,个体的生命情感所体现的, 都是“我”在“此时此刻”的独特的生命状态。 二、情:用心灵感化心灵的教育
用心灵感化心灵 因此,在生命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首要做到的,就是了解和洞察被教育者在“此时此刻”的生命情感,并与之共情,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心变成一把细腻而温暖的钥匙,去打开对方的心锁。 (1)在集体教学体验中,教育者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情境或氛围,然后根据被教育者在此情境或氛围中的不同肢体表现和面部表情,来体察他们的生命情感; (2)在个别辅导中,教育者要善于倾听,给予足够的耐心让受教育者作充分的情绪渲泄,由此逐步走进他的内心; (3)无论对象是集体还是个别,教育者都要让自己昂扬澎湃的生命情感之流自然而然地浸入受教育者的情感之流中,以此激起双方生命的共鸣,引导受教育者走向自我发现、自我净化和自我超越。 生命教育,归根结底乃是生命情感教育,是对生命个体的爱的解封、释放、矫正、展现和提升。
生活化的全人教育 三、意:致力于生活化的全人教育 由于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产生血缘性自然生命的困顿、心智性社会生命的困顿和灵性精神生命的困顿,因此,生命教育就应该以生活化的全人教育模式,围绕着人伦与人生、人文与人道、人性与人格,对生命的身、心、灵多层面多方位进行。 之所以强调“生活化”,是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中,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阅历与生命体验,只有与之密切结合,才能使生命教育真正落地并取得切实的成效。否则,与生活实践脱节的生命教育所搭建的,就只能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
生活化的全人教育 1、身的教育。关乎人伦与人生,帮助我们了解自然肉体生命的非肉身意义,学习如何欣赏生命、珍惜生命与呵护生命。 每个人一出世,都带着父母的血缘的烙印,并使自己置身于一定的社会人伦关系中。因此,人的肉体生命本身并非只属于自己,它首先是父母的爱的结晶和生命的延续;其次,任何个体生命都是社会乃至宇宙中的一个独特的因子,都是一定价值所系的独一无二的存在。人的身体作为“心”与“灵”的现实载体,负载着生命入世的使命与价值意义,其生与死并非纯粹只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与家庭与社会都密切相关。
生活化的全人教育 2、心的教育。关乎人文与人道,帮助我们了解生命可以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和发展方向,学习如何发展生命、拓宽生命与完善生命。 心所具有的知、情、意三种能力,分别对生命活动起着理解、协调与抉择的指向作用。每个人一出生,便受到特定的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其成长过程中所学习和耳闻目睹的,都包含着一定社会规范所要求的文化价值取向。人如何拓宽自己的生命领域,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都需要“心”结合人文与人道,根据“身”与“灵”的实际作出判断。只有在符合社会人文与人道的价值取向这一大前提下,生命的美好发展才是可能的。 但即便如此,如果“心”与“身”脱节,不顾身体所能承受的实际负荷限度,生命将可能遭到严重损害,导致未老先衰甚至“出师未捷身先死”;如果“心”与“灵”脱离,生命的发展将会严重偏离个体生命本我潜在的最佳路径和方向,生命的价值将会大打折扣,难以真正展现出自我的光彩。 生命教育的“心”的教育,就是要引导 我们的心逐渐走向灵的层面,与灵共舞,让 生命闪光。
生活化的全人教育 3、灵的教育。关乎人性与人格,帮助我们了解灵性精神生命对于身、心的意义和统领作用,学习如何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与实现自我。 灵是个体生命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真正的自我,它就像一块闪亮的宝石一般,隐藏在生命的最深处,不时闪烁出人性耀眼的光芒,给予身、心活动以意义和方向。灵的召唤来自于生命先天的本我,但对灵的发现与获得却需要经过后天不断的学习、体验、浸润与感化。 客观上,灵需要个体生命所处的家庭、学校与社会生活环境的自然的呵护,使其不致受到外部力量的摧残与扼杀;主观上,灵需要个体生命有意识的自我呵护和拓展,比如通过对人文经典的阅读与对哲学、宗教与艺术等方面的学习,学会真爱、宽容、净化与放下,由此引导自己走出“欲望的森林”,回归与提升到一个终极自我的人格高度。 生命教育的“灵”的教育,就是要让我们懂得自我发现、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并通过灵的指引,获得身心灵的安顿与和谐,使生命美丽而圆满。
贯穿生命历程的教育 四、行:贯穿生命历程的教育 从刚出生时生命的混沌,少儿期时生命的好奇,到青春期时生命的羞涩绽放,再到青壮年时生命的搏击和收获,最后到老年期时生命的休养和生命的最终告别,人生的每一步,其实都与生死问题直接相关。 首先,我们要确保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不能因为各种疾病或意外灾难而导致生命中途夭折; 其次,我们要确保心理健康和积极向上,不能因为各种挫折和苦难而出现厌世或报复社会的行为从而导致自我毁灭; 再次,我们要让生命的灵性受到呵护并和谐发展,不致因为受到外部力量的扼杀失去生命自我的真正价值。 这样,在到达人生终点的时候,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圆满,获得灵魂的安宁。
贯穿生命历程的教育 生命教育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最重要的是推动个体生命的自我实现,即把教育融入从自性本我、低层本我、人文本我、形象本我到高层本我的过程中。 生命教育要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都发生相应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职业教育和老年社会服务体系中都融入生命教育理念,并把生命教育提升到一个事关国民生命幸福、社会文明进步与世界和谐发展的高度,从上而下全力推行。而作为生命个体本身,对生命教育也要从他人教育逐步转化为自我教育,从“他觉”到“自觉”,以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拥抱幸福人生。
Thanks 谢谢您的关注! 爸妈在线生命教育导师学院 陈美群 手机:13544248118 邮箱:118145350@qq.com 微博:http://weibo.com/xuemang2010 2012年12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