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551 Views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 压力和健康. 主讲人 : 邱广群.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定义. 1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躯体无病。” 2 、国际心理卫生的心理健康定义: 1946 年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定义 :“ 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 (1). (1) 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E N D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压力和健康 主讲人:邱广群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定义 1、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躯体无病。” 2、国际心理卫生的心理健康定义:1946年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定义:“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1) • (1) 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 (2)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 (3)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 (4)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 (5) 能够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2) • (6) 体重、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 (7)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 (8) 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 (9)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 (10) 肌肉、皮肤有弹性。 ---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 后六条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
国际心理卫生组织心理健康的标志 • (1)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情绪稳定缺一不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 (3)有幸福感; • (4)在职业生活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 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我国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1) •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自杀未遂的达1000万人以上。造成功能残缺最大的前10位疾病中有五个属于精神障碍。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 •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产生的失落感和生活压力,很容易使人患上心理疾病。据调查,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达1600多万,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就有3000万。
我国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2) • 大学生、中老年人、妇女、白领阶层、政府官员、公务员、下岗职工、外来打工人员都是易患人群,各类心理和行为问题,均呈加速上升趋势。 • 专家指出,一直以来,人们对健康心理状态界定不清,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因此,以上统计数字均属保守数字。实际上,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70%--80%的时间会存在心理不健康的状态,80%以上的人群会经常出现心理困扰。
我国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3) • 当一个人的内心体验已经感觉到痛苦,而且这种痛苦已经影响到生活时,他就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了。据保守估计,中国至少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 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已达28.7万人,每年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者。 • 1990年中国2560万例抑郁症患者,仅有5%得到治疗,而15%的抑郁症患者抱有自杀倾向。 • 专家认为,缺乏专业的心理援助,是造成我国自杀率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
健康的结论--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1) •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肉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它包含了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 • 传统的健康观念主要是指一个人生理功能状态良好,没有疾病或病症, •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是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道德健康。”
健康的结论--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2) •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已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 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健康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 所以不经常生病或没有残疾,不等于完全健康。而长寿也不是健康的唯一目的。 • 健康除了避免经济损失外,更重要是它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促进家庭美满幸福。
二、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1) 1、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主观体验。 所谓压力并不单纯是客观事件本身,更多的成分是人 们的主观体验 2、影响压力的主观感受的因素(三大中介系统) 压力 中介系统 个体 (增益或消减压力的作用)
二、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2) 免 疫 系 统 3、三大中介系统 (1)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好,可以防止或降低应激后果的躯体化症状。 压力首先影响了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其他系统,如消化、心血管、泌尿、呼吸、神经紊乱等,也受到不良影响 。 压力可导致免疫功能损害这一事实,是目前解释高压力可以导致结核病、疱疹、白血病、过敏性疾病、癌症的原因。
二、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3) 免 疫 系 统 启发: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可有效防止压力带来的身体伤害,从而增强承受压力的能力。 理论:心身一体的的观点: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若躯体不适,身体欠佳,承受压力的能力将大幅降低。 (林黛玉)
二、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4) 社 会 支 持 系 统 3、三大中介系统 (2)社会支持系统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给予当事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可以使当事人增加抵抗压力的能力。不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起相反作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常识。 研究结果表明:有密切社会联系的人寿命较长。 亲密和可信任的关系,是压力的有效缓冲剂 友情提醒:拥有一个知心朋友。
二、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5) 认 知 系 统 3、三大中介系统 (3)认知系统:正确认识和评估压力,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可以使压力强度降低。 压力:利和弊的问题 认知水平:受人格心理特征、认知能 力、以往生活经验、认知模式等方面影响
二、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6) 认 知 系 统 举例:内控型人格、外控型人格影响认知 内控型人格:认为生活发生的事件根源在自己,成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失败是自己的失误,很少怨气。遇到压力时候,认为相信自己努力,就会解决问题。所以内控型人格,体验的压力相对强度较低些。而外控型主导力量是外力,个人是无能为力的。 自我分析:你属于哪种人格特征呢?(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体现此中
小结 • 压力正是通过以上三个中介系统影响着我们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的免疫系统、社会支持系统、认知系统功能良好,一定能增强我们抵御压力的能力。 •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主动通过切实途径,努力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培育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调整培养合理的认知结构!从而拥有身心健康!
三、适应压力的代价(1) • 警觉阶段:察觉威胁,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生理和行为 反应(呼吸、心跳加快、血压、体温度升高、出汗增多等) • 搏斗阶段:机体与压力源呈抗衡状态; 警觉期反应消失,行为平复; 被控制状态个体内在的生理和心理资源被大量消耗; 由于调控压力,大量能量消耗,个体变得敏感、脆弱(弱小事件都引发强烈反映)
三、适应压力的代价(2) • 衰竭阶段:用来对抗压力的生理、心理能量已被耗竭,机体需要得到休息与能量补充;◆此阶段,外在压力消失,或个体的适应性已经形成,经过相当时间的休整和养息,可 逐步康复;◆如果压力源仍然存在,个体不能适应,就会出现疾病发生,甚至导致死亡。 互动环节:三阶段的分析,你对压力有怎样新的认识?(在讨论参与基础上总结)
三、适应压力的代价(3) • 1、承受压力必须要付出代价 • 2、人有承受一定程度压力的能力,适度的压力对身心是有利的,不可拒绝任何压力.压力其实也是经常存在的. • 3、人只能承受一定限度的压力.所以要防范四面楚歌(同时性压力)和祸不单行(叠加压力)发生. • 4、当上述压力出现时候,要有极强的意思,保护自己和他人.否则,后果极其严重 • 5、当自己或他人无端发火时候,可能表明正处在压力中,请给予关爱,而不是责怪.
三、适应压力的代价(4) • 原理:挫折-侵犯学说: 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 挫折一定产生侵犯行为。 • 相关知识: 一般压力的三种发展趋势: ①在三个月内,部分人有可能自行缓解。 ②长期得不到改善,会使身心健康水平下降。从而出现间断性的体质虚弱,侵犯情绪和情感的自控能力下降。生活和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无幸福感、快乐感。 ③发展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等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
小结 对待压力不能消极应对,而应该学会积极有效应对压力的方式!
四、缓解压力、保护健康之我见 1、新见解:压力可预防性。未雨绸缪 通过主动努力,不断学习,获得成功经验和他人肯定,自觉遵循社会规则,会有效地减少压力的发生,减轻压力的程度。 主动受益,被动受压(如在工作中、孩子教育、家庭关系中运用尤为受益) 2、良好心态的极为重要性 何谓良好心态?积极、乐观、自信、理解、宽容、知足等——阳光心态
故事一:有一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孩认真的跑,因为他想要超越自己的影子。可是,不管他向前跳多远、跑多快,影子总是在他的前面。后来有人告诉他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你只要面对太阳,影子不就跑到你的身后了吗?”故事一:有一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孩认真的跑,因为他想要超越自己的影子。可是,不管他向前跳多远、跑多快,影子总是在他的前面。后来有人告诉他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你只要面对太阳,影子不就跑到你的身后了吗?” 是啊,面对光明,阴影永远在我们身后。凡事都是有利有弊。良好的心态关注的是事物好的一面,这能更好地激励自己、理解他人,从而增强抗压能力
故事二:一位贫困的牧师,为了转移哭闹不止的儿子的注意力,将一幅色彩缤纷的世界地图,撕成许多细小的碎片,丢在地上,让孩子去拼。故事二:一位贫困的牧师,为了转移哭闹不止的儿子的注意力,将一幅色彩缤纷的世界地图,撕成许多细小的碎片,丢在地上,让孩子去拼。 牧师以为这件事会使孩子花费许多时间,但没有十分钟,孩子便拼好了。 牧师:“孩子,你怎么拼得这么快?” 孩子很轻松的答道:“在地图的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在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
原理:漏掉的瓦片效应:如果只关注那片漏掉的瓦片,而看不到更多铺得很好,很整齐的瓦片,总爱为难自己的人是不快乐的原理:漏掉的瓦片效应:如果只关注那片漏掉的瓦片,而看不到更多铺得很好,很整齐的瓦片,总爱为难自己的人是不快乐的 心态的惯性作用:心态一旦确立后,会长久 持续地对人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应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多和具有良好心态的人在一起,在潜移默化就会受其影响,并将对你工作、生活等很多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新观念:看一个人生活的怎样?不看钱财、名利、而是看状态(身心状态)--美《财富第五波》 如果想改变自己的压力状况,就要先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
3.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 人际关系与幸福 • 追求快乐和幸福大概是人生活的最重要的目的。但怎么样才能得到幸福,或者说幸福的最重要的支持因素是什么呢? • 日常生活中,金钱、地位、名誉、成功等似乎与个人的生活质量关系较大,因此许多人认为幸福是建立在这些要素的基础上的。但心理学家却否认了这种观点。心理学家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夫妻、亲密朋友之间等关键的人际关系的融洽,才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 金钱买不来幸福,成功、名誉和地位也带不来幸福。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对人真诚、友爱,对人关怀、体贴, 对人理解和宽容,我们就可能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最终收获幸福。
3.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 1、首先充分认识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重视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思想上,行为上) (情商、成功、幸福) 真正影响人快乐的因素是人际关系的好坏,其中家庭关系的好坏永远处于第一位。接下来是工作中的同事关系。最后是与朋友和陌生人的关系。 形色色的生活事件: 1、孩子教育问题:考试焦虑、厌学、出走等。 2、个人职业发展:求职、解聘、待业、晋升。 3、恋爱、婚姻:失恋、夫妻危机、婚外情。 4、人际关系中的紧张因素。 5、灾难性事件 。
3.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 2、与人交往是人的社会性需要 • 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人的一种本能需要。如果这种本能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孤独等不良情绪反应。就会产生压力. • 因此主动与人交往,搞好关系,满足人的本能需要利人利己的行为
3.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 3、了解他人心理,掌握与人和谐相处的原则和方法 ★心理学上,每个人都喜欢和认可欣赏的人相处 ------学会赞美欣赏而不是挑剔指责,批评也要讲究方法。 ★了解别人的情绪,满足别人的心理需要 ------人的心理活动和想法,会通过一定方式表现出来(必要时候要加强沟通),如果我们学会一定的察言观色的技巧,综合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了解别人情绪,从而更好地满足其需要。 察言观色:语言,行为,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目光, 面部表情,姿势,服饰,人际距离等(身体语言学是一门新学科)。
掌握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 第一,相互性原则: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只有相互性,关系才能持久 -----别人喜欢你,你也要喜欢别人 • 第二,交换性原则:我们在与别人相处时候,总希望得大与失,至少是得不能太小于失 -----提高自己的“交换”资本(实力). • 第三,自我表现价值保护原则:个人对他人极其敏感,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返回来予以肯定和支持 -----肯定他人,才能被他人肯定.(与难以相处人处好关系的秘诀)
掌握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 • 1. 自我暴露:是自己私人性的问题显示给他人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我表现暴露的深度和广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敏感的探测器。(不可忽视小秘密的作用) • 2.给足别人面子:别轻易伤害别人的面子 ----- 面子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尊严,面子是越高越好,在别人面前有面子,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的心理需求 • 3.学会自我印象管理: -----是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如: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从而使他人留下好印象。
小结 • 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压力的减少和缓解! • 有利于身心健康! • 我们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的压力,就来自于人际关系本身!
谢谢大家! 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