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721 Views
第三部份:家庭與社區. 學校與家庭合作 善用社區資源. 主講:葉錦熙 www.yipsir.com.hk. 家校合作. 家校聯繫與子女成績之研究. 家校聯繫與子女成績之研究. 家校合作模式 ( 校內參與 ). 家校合作模式 ( 校外參與 ). 家校合作模式. 參與決策:獻計、 PTA 、加入校董會. 社區協作:開放日、參觀老人院. 義工:午膳當值、講故事. 交流:家長日、會談、書面意見. 親職教育:講座、興趣班. ( 單向 ) 溝通:通告、學生手冊. 聯誼:聚餐、親子旅行. 家校合作的好處 ─ 對家長. 教育 ─ 自控↑、自尊↑、身教
E N D
第三部份:家庭與社區 學校與家庭合作 善用社區資源 主講:葉錦熙 www.yipsir.com.hk
家校合作模式 參與決策:獻計、PTA、加入校董會 社區協作:開放日、參觀老人院 義工:午膳當值、講故事 交流:家長日、會談、書面意見 親職教育:講座、興趣班 (單向)溝通:通告、學生手冊 聯誼:聚餐、親子旅行
家校合作的好處 ─ 對家長 • 教育 ─ 自控↑、自尊↑、身教 • 保障 ─ 本身利益、避免專權 • 團結 ─ 歸屬感 、可能的衝突↓、家校體系穩定
家校參與 ─ 理想與現實 • 勞工階層 → 有時間、冇「牙力」 • 中產階層 → 有能力、冇時間 • 學校的重視、反應程度 • 一般參與率:5%
討論 教協上月舉行校本條例諮詢大會,達三項共識: • 支持教師及家長加入校董會 • 3年時間實踐條例後進行檢討, 第5年正式過渡 • 政府權力不應增加 你的看法如何?為什麼?
理念 兒童及青少年的需要和問題是多元化的, 沒有單一的機構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要和解決他們問題。
兒童處身之生態系統 1. 個人系統 (microsystem) 兒童本身 (先天與後天) 2. 社群系統 (mesosystem) 家庭、學校、朋輩、教會、制服團體、社區中心等 3. 社會系統 (macrosystem) 社會政策、經濟、文化、價值觀等
個案研習 (系統分析之應用)
劉老師任職於一間官立小學,他是五甲班的班主任,班中有一名學生明仔,他在學校常常犯事,不但「無心向學」、成績低劣,且經常滋擾同學,甚至喜以拳頭對待同學,因犯校規已被記缺點兩次,因常滋擾同學,人際關係不佳,常被同學排斥,沒有一個知心友,顯得非常孤單。劉老師任職於一間官立小學,他是五甲班的班主任,班中有一名學生明仔,他在學校常常犯事,不但「無心向學」、成績低劣,且經常滋擾同學,甚至喜以拳頭對待同學,因犯校規已被記缺點兩次,因常滋擾同學,人際關係不佳,常被同學排斥,沒有一個知心友,顯得非常孤單。 劉老師便和明仔單獨面談,然後再透過家訪,以了解其家庭背景。原來,明仔的媽媽在四年前由大陸來港定居,還有一弟妹。母親表示若他頑皮,欺負弟妹,她便會用衣架打他。而且,她的母親表示明仔的弟弟有學習障礙,可能因集中照顧弟弟而忽略他,所以明仔不時會「蝦」弟妹,引母親的注意。此外,母親又要照顧年老的家公,身心的壓力非常之大。 問題 1. 試分析明仔在學校內「無心向學」和表現暴力的原因? 2. 如果你是劉老師,在能力範圍下,你會怎樣善用社區資 源,令這個家庭得到最大的益處?
試分析明仔在學校內「無心向學」和表現暴力的原因? 試分析明仔在學校內「無心向學」和表現暴力的原因? • 身教 • 引人注意
如果你是劉老師,在能力範圍下,你會怎樣善用社區資源,令這個家庭得到最大的益處? • 鼓勵母親找附近社區中心的社工協助 • 轉介明仔給SGO跟進 • 社工安排剛巧跌傷的家公暫住老人院 • 安排明仔與其他同學一起下棋,以紓緩其緊張情緒。 • 鼓勵母親讓明仔多參與社區中心的活動和與明仔到公園打球。
個案分析 (一) 不願做功課、溫習 偉仔就讀小三,性格好動,他很怕計數和英文,但十分喜歡畫公仔和運動;今天他在課託班上的表現一如過往,經常出位,不願做家課,也不肯溫習明天要默英文的課文,他說很辛苦,回家後再溫習和完成未做完的家課,但通常他是不會「兌現」的。 討論問題 • 試分析偉仔「無心向學」背後的可能成因? • 假如你是導師,你會運用什麼策略: • 去降低偉仔對學習的恐懼、抗拒? • 去運用偉仔的強項和興趣來提高學習興趣 • 令偉仔能完成合理的要求 (完成家課和應付默書的責任)?
如何令偉仔完成合理的要求? • 相應後果 • 正懲罰positive punishment策略:留堂 • 負懲罰negative punishment策略:喪失參加其喜愛的活動機會
建立專業師生工作關係 • 本錢:關心、傾談、一起玩 • 又驚又傾:執著、堅持 • 3F: friendly, fair, firm • 3合:合情、合理、合法 • 應該 vs 好 • 提供參與、表現機會 (招待家長、與成年人對話) • 提供活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