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59 Views
定量化学分析课程设计介绍.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材料工程系 张利君. 一、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定量化学分析是我院材料、化工、食品、环境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定量化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而且是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科目。
E N D
定量化学分析课程设计介绍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材料工程系 张利君
一、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定量化学分析是我院材料、化工、食品、环境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定量化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而且是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科目。 分析化学在我院的发展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一开始本课程讲授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内容,课时占用多、理论部分内容深,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比较困难。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课程组的教师对分析化学的内容及教学体系做了新的调整,以适应学院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后的内容,把定性化学分析和溶液化学平衡这两部分内容并入无机化学课程中,本课程只讨论分析实际中遇到的特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突出结论对定量化学分析应用的指导作用,侧重实际应用。压缩理论较深、应用价值不大的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大量的实践课,并选取《定量化学分析》教材配合课程改革。同时为使该课程更加生动、学生易于接受,将现代教学手段引入定量化学分析的教学。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大大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师资队伍建设 1、课程负责人及主讲老师情况简介 课程负责人: 张利君 女 硕士 副教授 高级考评员 主讲老师: • 刘杰 男 本科 高级讲师 高级考评员 • 王 强 男 本科 高级讲师 高级考评员 阿木尔 男 在读硕士 讲师 考评员 王 彦 女 本科 副教授 高级考评员
二、师资队伍建设 2、 目前分析化学所属教研室有专、兼职教师9人,分别毕业于山东建材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院校。其中副教授2人,高级讲师3人,讲师2人;有硕士研究生3人;平均年龄41岁,有较好的学历和年龄结构,从事分析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结构合理,都具有课件制作和运用现代化技术教学的能力;另外教师队伍老中青结合,有较好的学术年龄梯队结构,教学团队中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
三、课程设置 • 1、课程性质与作用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定量化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树立“量”的概念,端正严谨的科研态度;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事初步的化学分析实践和科研工作。 •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 我院是一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针对我院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定量化学分析课程的教学特点,课程组确定了课程建设的方向和总体目标,是在保持课程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应用性,强化动手能力。
四、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我院所开设的定量化学分析课程是材料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由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岗位工作的需求,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就业能力。
四、教学内容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内容 分三大模块 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滴定分析重量分析 综合应用(实训)
四、教学内容 3、教学内容 (1)理论课教学内容顺序及对应的学时,课程内容选取依据 (2)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3)实践(实训)课教学内容
内容 讲课 实验 选取依据 定量分析概论 6 0 硅酸盐分析、环境监测等数据的处理,后续课程需要。 滴定分析酸碱滴定法 16 16 硅酸盐分析、质量检测必备的理论、实验技能。后续课程需要。 配位滴定法 12 4 硅酸盐分析、质量检测必备的理论、实验技能。后续课程需要。 氧化还原滴定法 10 4 硅酸盐分析、质量检测必备的理论、实验技能。后续课程需要。 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 10 0 硅酸盐分析、质量检测必备的理论、实验技能。后续课程需要。 复杂物质分析 0 30 学生进行综合实验训练,是综合能力训练的必须环节。 学时合计 54 54 理论课教学内容顺序及对应的学时,课程内容选取依据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各种化学分析方法原理及实验操作技能;分析中的计算及数据的处理。 课程的难点:酸碱滴定各种体系的氢离子浓度计算;配位滴定中的配位解离平衡及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混合离子滴定条件的选择;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条件电位计算;沉淀滴定中的酸度控制;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目标设计的,在教学中以“应用性技术原理+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实训”为思路,将“双证书”制度纳入课程体系中,将素质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力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强化早期渗透应用意识,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2)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3)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学方式灵活,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4、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六、教学条件 1、教材的选用和教材建设 2、实验和实训教学条件 我院近几年分析实验室建设成效显著,实验条件明显改善。现有2个分析化学实验室,3个分析天平室,还有几个实验室正在建设中。各类教学分析仪器100多台(套),并及时申报试剂、仪器和仪器维修计划,保证实验正常开出,仪器完好率高,实验开出率为100%,除具有满足分析化学实验要求的常规仪器外,还拥有一些大型精密仪器,如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等。
七、教学效果 1、校外专家评价 2、行业企业专家评价 3、校内督导评价 4、学生的评价
八、社会认可度 为了适应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定量化学分析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致力于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走“产学”结合的道路,突出因地制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实训基地的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为辅助,学生经查阅文献、与生产工人一起工作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学生可以在实验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互相讨论,培养探索精神和操作能力。实验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培养了严谨的科学作风及科学思维习惯,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团体协作能力。不但解决实践问题,从素质上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九.特色与创新 特色: 1.改革课程内容,做到三突出:①突出职业的导向性;②突出内容的实用性③突出技能的主导性,将职业资格要求的有关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中,“双证融通”。 2.实践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为重点,以反复训练为途径,强化实验、实训教学环节。 3.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 4.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5.教学条件的保证。
九.特色与创新独创性成果: 教学设计:突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注重学生 职业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突出“边学边做” 考核评价:突出全面考察学生素质。
十.课程建设规划 1. 建设目标 2.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课程的教学大纲 全部授课教案 习题 实验指导 部分内容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及教学录像 教师队伍简介 教学条件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