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7

研究 考试说明 提高复习效 率

研究 考试说明 提高复习效 率. 主讲人:丁双六. 分析考纲,把握重点. 考纲分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 8 : 1 )和时政内容( 1 ) 必考部分 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 25% 、 15% 、 15% 和 25% ) 选考部分 10% 时政内容 10%. 共有 五 个部分,应考知识点有2 15 个,其中 《 经济生活 》5 6个; 《 政治生活 》4 3个; 《 文化生活 》39 个; 《 生活与哲学 》48 个 ;选修《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29个 。.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第一专题  生活与消费

mete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研究 考试说明 提高复习效 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研究考试说明 提高复习效率 主讲人:丁双六

  2. 分析考纲,把握重点 • 考纲分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8:1)和时政内容(1) • 必考部分 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25%、15%、15%和25%) • 选考部分 10% • 时政内容 10%

  3. 共有五个部分,应考知识点有215个,其中《经济生活》56个;《政治生活》43个;《文化生活》39个;《生活与哲学》48个;选修《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29个。共有五个部分,应考知识点有215个,其中《经济生活》56个;《政治生活》43个;《文化生活》39个;《生活与哲学》48个;选修《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29个。

  4.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5. 第一专题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要点: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注意: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定义法: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但不是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也不是一切商品均要劳动产品。 属性法: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不是有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不过,有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是商品。

  6.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要点: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注意:(1)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2)执行流通手段,则需现实的货币。 货币的本质决定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的流通规律 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7. 3.纸币的含义、纸币流通规律(发行规律改为流通规律,删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3.纸币的含义、纸币流通规律(发行规律改为流通规律,删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4.信用卡的功能 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8. 货币与纸币的比较 (1)定义不同。(2)货币有价值;纸币无价值。(货币不能自己表现自己),所以价值而无价格,而有价值是因为它是商品。纸币没有价值是因为纸币作为货币符号,一但离开了它所能代表的货币,只能是纸片一张,它本身所凝结的价值与它代表的货币价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3)产生时间不同。货币在先;而纸币在后。(4)货币有五种职能;而纸币在流通领域中只能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9. 5.外汇和汇率(区别)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注意: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①汇率波动的影响: A、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货币对外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减少,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和资金外逃。 B、一国货币汇率上涨(即货币对外升值),通常会引起出口减少和进口扩大,使一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但可以提高该国货币的信誉,提高该国的经济地位,吸引外资流入。 ②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A.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B.影响:①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导致国内生产能力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10.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从一定意义上,金钱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活动都离不开金钱。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基础。 ①对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 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花钱要节制,能节省的要节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就能让钱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③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他人的有益的地方,用到有利于自己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境界和智慧都能上一个层次。

  11. 7.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1)影响价格的因素: 各种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等)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12. 8.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注意:当货币出现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表现即价格。 例如:1袋米=1两白银。这里的白银是价格吗?

  13. 9.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9.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同一规格的商品其价值量只有一个)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低,处于有利地位。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高,处于不利地位。 →这是决定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缘故。

  14. 10.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缩短个别劳动时间,降低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同时劳动生产率越高,企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获利就会更多。但是,如果同一行业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注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变的。但是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前后,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15. 1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删除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1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删除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6. 1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1)供求关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消费受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②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A.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B.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2)供求关系对生产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7. 13.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1)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差距过大,影响消费需求) (2)物价总体水平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 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来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反之,购买力则提高,消费水平也提高。因此提高人们消费水平,除了最根本的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的收入之外,还要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18. 14.消费类型 (1)按消费对象的不同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不同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注意:钱货两清消费,货款消费,租货消费时的商品所有权与使用权的不同。

  19. 15. 恩格尔系数 要点: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注意: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走势……

  20. 16.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1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注意:①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②体现新的发展观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③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作为一种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正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④绿色消费的要求(5R):A节约资源、减少污染;B、绿色生活、环保选购;C、重复利用、多次利用;D、分类回收、循环再生;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21. 第二专题: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注意: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22.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重要性) (1)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2)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注意必要性: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当前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因此,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取发展。

  23. 3.公有制为主体(原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删除了解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经济成分)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注意: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4. 4.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原为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4.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原为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民营经济)

  25. 5.企业的含义 ①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②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6. 6.公司的含义和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原为了解公司的含义和形式) ①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②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①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区别(略)②除一人有限公司外,二者的共同特征是“有限”和“合股”(“有限”是指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合股”是指由若干人共同集资入股成立一个公司,这笔资金须分成股份)。③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7. 7.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注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的意义。

  28. 8.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1)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注意马克思的一段话见P41) (2)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9. 9.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9.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1)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决定干什么。 (2)树立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实现自主择业。 (3)树立平等就业观。各种正当职业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诸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日、临时工等就业方式。

  30. 10.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原因: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障。 内容:劳动者享有的权利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等七项。 措施: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意义:有利于国家稳定与社会和谐,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保障人权);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1. 11.储蓄存款的含义、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12.我国的商业银行及其主要业务 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经营机构。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除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和结算业务外,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

  32. 13.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四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删除分析不同的投资行为)13.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四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删除分析不同的投资行为) 储蓄存款——便捷的投资 股票——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 债券——稳健的投资 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33. 第三专题: 收入与分配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多层次、不平衡状况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34. 2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其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公有制、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作用: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35.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其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注意: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区别 按劳动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区别以及与按其他要素分配的不同点。

  36. 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实现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表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举措: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37. 5.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但是,公平与效率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处理好劳资关系,以提高劳动者报酬作为切入点。处理好城乡关系,以取消不合理的城乡政策作为切入点。处理好行业关系,以消除行政性高额垄断利润作为切入点。

  38. 6.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奖金,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7.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9. 8.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含义:财政支出是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注意: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即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种类:财政支出按照具体的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其中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为公民提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各种费用。

  40. 9.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具体说来: 在经济增长滞缓,(收大于支)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发展过热(供小于求),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41. 10.我国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注意:关注财政的三分之二都要用来改善民生。

  42. 11.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作用 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特征: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三性”集中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 作用:一是筹集国家财政收入,国家通过税收形式组织财政收入,为其自身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二是运用税收政策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和谐。

  43. 12.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突破口) 注意: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整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级次级距,并相应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

  44. 1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理由一: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的性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理由二: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理由三:依法纳税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义务。 注意:现实生活中违反税法的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现象。 公民在依法履行纳税基本义务的同时,必须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

  45. 第四专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经济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作用: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来实现的。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积极调动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局限性: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46. 注意:局限性所导致后果、表现 A、自发性[制假售假,环境污染等不正当市场行为的发生,造成经济混乱,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可能导致两极分化]B、后两者[资源浪费,经济波动,社会经济不稳定] 补充:关于市场经济,应注意把握: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二是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因为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47. 3.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②制度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因为市场规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 ③遵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交易原则,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48.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 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 注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9. 5.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原为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1)必要性: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 (2)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注意: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50.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见P86的“五成为”)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