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概述 第二节 城市性质与类型 第三节 城市(人口)规模 第四节 结构规划与远景规划. 广州大学本科教学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概述.  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战略 狭义 指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 泛指 重大、全局性、长期、相对稳定、决定全局的谋划。 城市的总体规划就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城市的总体规划纲要是城市建设战略性的规划构想。.

mervy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概述 第二节 城市性质与类型 第三节 城市(人口)规模 第四节 结构规划与远景规划 广州大学本科教学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2.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概述 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战略狭义指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泛指重大、全局性、长期、相对稳定、决定全局的谋划。城市的总体规划就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城市的总体规划纲要是城市建设战略性的规划构想。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综合结果。不能脱离区域单独研究。城市总体规划应该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 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 广州大学本科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3.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城市总体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关系示意图 时间序列规划 空间序列规划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纲 要 区域(国土)规划 国民经济与社会 发展计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区域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 年度计划 城市总体规划 广州大学本科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4.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概述 第二节 城市性质与类型 第三节 城市(人口)规模 第四节 结构规划与远景规划 广州大学本科教学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5. 第二节 城市的性质与类型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性质的含义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 城市类型 分析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 广州大学本科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6.  城市性质的含义 概 念 指城市在一定时期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发展方向,是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含 义 是城市主要职能的反映。 是在一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具有区域性。 体现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动态性 举 例 广州市: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将建成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

  7. 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意义 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城市性质决定城市规模、用地组织的特点和市政公用设施水平。   便于因地制宜,使规划更具有现实性和特色。 案例(北京) 1941,«北京都市计划大纲»:“政治、军事中心,特殊之观光城市,可视作商 业城市”。 1946,«北平都市计划大纲»:“将来中国之首都,独有之观光城市”。 1953,第一个首都城市总体规划:“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我国强大的 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的中心”。 1982,«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草案)»:“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1992,«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8. 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 区域因素:城市在所在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与地位。把城市放在区域更大的范围内,用系统的观点来考虑。 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基本因素:为满足本市范围以外地区的需要而服务的对城市形成发展起到直接作用的因素。城市性质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基本因素决定,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主要职能所体现。  政府方针、政策因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

  9.  城市类型 一般有按城市性质、城市规模、行政建制几种分类。城市规划中更偏重按城市性质分类。 国外城市的性质分类

  10. 各级行政中心城市 商贸城市 多种工业城市 单一工业城市 职能分类 工业城市 某种经济职能城市 铁路枢纽城市 海港城市 内河港埠 交通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和革命纪念城市 风景旅游和休疗养城市 边防城市 经济特区城市 特殊职能城市 特大城市(>100万) 大城市(50~100万) 中等城市(20~50万) 小城市(<50万)  我国城市的分类: 首都城市 省会城市 地区中心城市 县城 片区中心城镇 规模分类

  11.  分析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 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 1 定性分析 2 定量分析 分析主要生产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职工产值数) 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用地结构) 3 区域比较分析 4 综合分析

  12. 武汉市主要分行业工业增加值和从业人数指标(2003)武汉市主要分行业工业增加值和从业人数指标(2003)

  13.  城市性质的表述 武汉市:湖北省省会,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 中国中部的经济、贸易、金融和科教 中心,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 上海市: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 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国际经 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和国际航 运中心之一。(2000) 深圳市:现代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经济特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现代化 的国际城市。 表述分为三个层次 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 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 城市的其它主要职能 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既避免照搬现状城市职能,又避免脱离现状不切实际 注意区域宏观分析 对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深度适当,城市地域明确  举例

  14.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概述 第二节 城市性质与类型 第三节 城市(人口)规模 第四节 结构规划与远景规划 广州大学本科教学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15. 远郊区 市区 近郊区 第三节 城市(人口)规模  城市人口的含义 指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地域范围内并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人口,构成了该城市的社会主体。 是通过法律确认的城镇地区的常住人口 是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 城市(镇):设置标准根据人口规模、人口密度 非农业人口比重和政治因素。 城市地域:划分为市区、近郊区、远郊区。 非农业人口: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人口。 常住人口:长期居住在城市内有本市户籍的人口 流动人口:在本市无固定户口的人口。又分为 常住流动人口和临时流动人口。

  16.  城市人口的构成 (1)年龄构成 概念 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 分析表示方法:百岁图;年龄构成图 分析意义 成年人口、就业人口:就业和劳动力 学龄前、学龄儿童:托幼、学校规划指标 儿童、老年人口比重:人口发展规模 影响因素 人口自然增长率:婴儿数量 城市发展阶段:旧城,新城 城市性质与规模

  17. 中学组 15.3 成  年  组 小学组 12.5 56.1 5.4 幼儿组 5.1 5.6 托儿组 老年组 人口的年龄构成图(%)

  18. 男性(女性人数)   总人口数 男性人口数 女性人口数 城市人口的构成 (2)性别构成 概念:指男、女的人数和比例 性别构成=        × 100(%) 性别比=×100 意义: 应该保持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否则引发社会问题。(如公共设施建设,公厕) 影响因素 城市性质:矿业城市,重工业城市,男多 城市规模:小城镇,县城,男多

  19. 基本人口 服务人口 按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 劳动人口 工作与否 城市人口 非劳动人口(被抚养人口) 城市人口的构成 (3)劳动构成 概 念:亦称城市人口构成,指按从事劳动的不同情况将城市人口分为几类,每类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 基本人口: 指在城市基本职能部门(非地方性)从业人员。 服务人口: 指在为本城市(当地)服务的部门从业人员。 被抚养人口:指未成年、无劳动能力以及未参加劳动的人员。 是依靠家庭或社会抚养的人口。 影响因素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人口自然增长率 劳动就业情况 城市建设阶段  政策

  20. 城市人口的构成 (4)职业构成 概 念:按城市人口中劳动者从事劳动的行业性质划分各占总人数的比例。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水利业 第二产业:工、地质勘探、建筑、交通运输、邮电通讯 第三产业:商、饮食、物资供销、仓储、公共事业、文卫 体教、文化艺术、科研、金融保险、国家机关 意 义: 反映城市的性质、经济结构、现代化水平、城市设 施社会化程度、社会结构的合理协调程度。 是制定城市发展政策和调整规划定额指标的依据。 (5)家庭构成 反映家庭人口数量、性别、辈份等组合情况。是城市住宅类型选择、居住区规划、学校规模的重要依据。

  21. 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     年平均人数 自然增长率= ×1000(‰) 年平均人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 本年迁入人数-本年迁出人数     年平均人数 机械增长率= ×1000(‰) 城市人口的变化 (1)自然增长  概念:人口再生产变化量,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  表示方法: (2)机械增长  概念:由人口迁移形成的变化量,即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 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值。 表示方法: 影响因素:经济发展速度;城建发展条件;国家方针政策

  22. 城市人口的变化 (3)人口平均增长速度(或平均增长率)  概 念: 一定年限内,平均每年人口增长的速度(自然增长、机械增长或两者合计的增长)。  表示方法: n 期末人口数 期初人口数 n:年限 人口平均增长率= -1 = 人口平均发展速度 -1

  23.  城市人口规模  城市规模:指城市的大小,它涵盖有经济规模、 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三层含义。 通常城市规模指城市的人口规模  城市人口规模分类: 中外城市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单位:万人 估算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

  24. 规划年限 规划期末城镇总人口=现状人口×(1+年自然增长率) +机械增长人口 1 综合平衡法 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 (1)原理:根据城市人口自然增长、机械增长来推算 (2)公式: (3)举例: 某城市1990年底人口为7万人,年人口自然率为10‰,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近期规划年限为5年,5年内本城因新建项目需从外地调入职工及家眷共1.5万人,预计今后每年其它人口迁出迁入基本平衡,计算规划期末(近期为5年)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5 7×(1+10‰)+1.5=8.857(万人)

  25. 2 劳动比例法 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 (1)原理:根据城市人口劳动构成分类来推算城市人口规模 (2)公式: 生产性劳动人口的规划人数 规划期末 城镇人口 = 生产性劳动人口占劳动人口百分比×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3)举例: 某城市现状人口6万人,根据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期末生产性劳动人口为3.5万人,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0%,生产性劳动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例为70%,求规划期末城镇总人口数。 3.5÷(70%×50%)=10(万人)

  26. 3 职工带眷系数法 (1)原理:根据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带眷情况而计算 (2)公式: 规划总人口=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数) +单身职工 (3)适用范围: 对于新建工矿企业,根据建设的企业规模推算建成后的城镇人口是可行的,其他则难以应用。 (4)举例(教材183页) 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 4 土地容量法 大概按1平方公里建成区容纳1万人进行简单估算

  27. 规划年限 规划期末人口=现状人口×(1+年自然增长率+年机械增长率) 5 递推法 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 (1)原理 将城市发展分为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不同阶段,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的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 (2)公式 (3)特点 虽不及采用数学相关因子、回归分析法严密,但将根据影响城市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用定性分析结合动态的参数调整来预测,更为科学,计算简便。 (4)举例(教材184页)

  28.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概述 第二节 城市性质与类型 第三节 城市(人口)规模 第四节 结构规划与远景规划 广州大学本科教学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29. 第四节 结构规划与远景规划  国外的结构规划(战略规划)  产生 英国1971年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分2个层次,一是结构规划,着眼于长远发展,宏观战略部署;二是地方规划。  内涵 是战略性的规划构思,着眼点更远,涉及面很广 对发展目标方向重大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作结构性安排。 是一套带有示意图的城市发展政策文件。  举例(188页英国诺森伯兰郡结构规划)  启示(188页英国诺森伯兰郡结构规划) 着重战略目标及其政策制定以及宏观规划指标控制和协调 规划图是示意图,规划模式是对土地利用提出原则性规定 规划是制定原则和方向。

  30. 第四节 结构规划与远景规划  远景规划  概念 是城市扩展到稳定阶段的城市发展结构安排。要求展望更远的时间,审视更广的地域空间,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考虑城市化的全过程,预见城市增长到稳定态的进程,从而进行战略性的空间、环境结构布局,以指导城市总体规划。  原则 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并使之在时空上具体化  远景的空间结构性部署,指导城市总体规划  宜粗不宜细,把握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大结构,其余则留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去深化  内容 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的区域分析,预见城市发展规模  不同阶段的发展方向、空间结构、整体控制、政策措施  对总体的重大基础设施、大类土地使用的纲要性规划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