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浦东新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 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

浦东新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 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 2011 年 11 月. 汇报交流五个方面的内容: ◆ 一是关于全会的“主题”和“文化”概念; ◆ 二是关于全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三是关于文化的自信自觉和建设目标; ◆ 四是关于文化强国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 五是上海和浦东新区贯彻落实中央全会精神的考虑。. 一、关于本次全会的“主题”和“文化”的概念. (一)大会主题: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中央三次研究部署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工作. 1 、 1986 年 十二届六中全会.

merv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浦东新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 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浦东新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浦东新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 2011年11月

  2. 汇报交流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关于全会的“主题”和“文化”概念; ◆二是关于全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是关于文化的自信自觉和建设目标; ◆四是关于文化强国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五是上海和浦东新区贯彻落实中央全会精神的考虑。

  3. 一、关于本次全会的“主题”和“文化”的概念一、关于本次全会的“主题”和“文化”的概念 (一)大会主题: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 ●中央三次研究部署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工作 1、1986年 十二届六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5. 2、1996年 十四届六中全会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6. 3、2011年 十七届六中全会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7. (二)“文化”概念 是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相对应的“文化建设”概念 ◆“大文化”: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文化”: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产品 ◆“小文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概念中的“文化”建设

  8. 二、关于本次全会召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重要性: 体现“六个重要”: 1、重要时期、重要会议 2、重要主题、重要意义 3、重要决定、重要部署

  9. (二)紧迫性: 1、与过去比,成就巨大,令人振奋 ●五大文化惠民重点工程;●近五年,全国文化事业经费累计达到580.82亿元,年均增长22.5%;●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千亿元 ;●近150个国家与我们展开政府间的文化合作,350多所孔子学院走出国门.

  10.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

  11. “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 ——英国前首相 撒切尔夫人对中国的断言

  12. 2、与经济比,“精神饥渴”在物质满足的反衬下变得愈加强烈2、与经济比,“精神饥渴”在物质满足的反衬下变得愈加强烈 一方面,据预测,中国将于未来10至20年内,经济总量可跃居世界首位。 另一方面,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状况,一些社会人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小悦悦”事件 ◆“老人摔倒要不要扶” ◆“动车事件”

  13. 3、与世界比,文化大而不强,有点尴尬 尴尬的事实。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一家的年收入。 尴尬的对比。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

  14. 尴尬的调查。 谁才是中国的名人? A、孔子 B、苏东坡 C、鲁迅 D、李小龙

  15. 美国的“三片”:薯片、大片、芯片 ◆文化建设紧迫性还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长期斗争和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两种制度的较量、渗透与反渗透。 占领制高点、赢得主动权。 ◆两个基本判断: 一是中国是经济强国,但还不是世界强国; 二是中国是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

  16. ◆中国的崛起,不能只是物质财富的剧增、经济格局的重塑,而应伴随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传播,推动中华文化的弘扬。◆中国的崛起,不能只是物质财富的剧增、经济格局的重塑,而应伴随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传播,推动中华文化的弘扬。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全会用了“四个更加”。 ◆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17. “四个越来越”: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18. 三个关系: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繁荣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9. 三、关于文化的自信自觉和建设目标 (一)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个文明古国,只有中国的文化,历史文脉没有断裂。 “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 ——20世纪最著名的西方哲学家 罗素

  20. (二)文化在我们党的发展壮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文化在我们党的发展壮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概念,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延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提出文化的“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21.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在1983年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提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在1983年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提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2. ◆党的十六大,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党的十六大,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发展,形成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完整表述,而且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加以提出。

  2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重要支撑。

  24. (三)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文化成就(三)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文化成就 ◆ “五个一”的具体内容: 1、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 2、形成了一个价值体系; 3、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4、形成了一个发展思路; 5、形成了一个新的格局。 ◆报告用“两个显著”来加以总结: 1、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显著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25. (四)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全会提出了两个阶段文化发展目标 一是到202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目标; 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与整个国家现代化战略部署相联系,所以全会决定没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26. 四、关于文化强国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六中全会报告共分9个板块: 第1块: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 第2块: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 第3块—第9块: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 可概括为: “一核三文三保障”

  27. (一)“一核”: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一)“一核”: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提炼,要朗朗上口,易记易传,体现民族性、时代性、大众性。但目前难以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提炼,要朗朗上口,易记易传,体现民族性、时代性、大众性。但目前难以统一。 北京提出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城市精神 上海提出了:“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追求

  2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求: “融入”: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贯穿”: 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 “体现”: 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

  30. (二)“三文” 1、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①文化为谁:全面贯彻“两为”和“双百”方针。 “两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更好更多:“好”在“多”前,内容为王。 ③网络文化:警惕“网络色情、网络炒作、网络动员、网络渗透破坏”四大危险,做到“大胆上网、健康育网、科学管网”。 ④扶持鼓励: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奖机制,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推广力度、设立艺术专项基金。

  31. 2、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展现代文化传播体系 ◆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 ◆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32. 3、文化产业,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 把握几条: ①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②推进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③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要占GDP的5%,比“十一五”翻一番。

  33. (三)“三保障” 1、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注意: 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发挥积极作用,而非基础性作用。文化的两个属性决定着文化不能完全市场化,坚持社会主效益优先的原则。

  34. 2、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 ◆三方面部署: ①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 ②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 ; ③加强职业道德和作风的建设 。

  35. 3、加强党的领导 全会强调三个方面, ①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推进文化发展的政治责任。 ②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的建设。 ③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

  36. 五、上海和浦东新区贯彻落实中央全会精神的一些考虑五、上海和浦东新区贯彻落实中央全会精神的一些考虑 (一)从上海来看 ◆ 11月12日,市委召开九届市委十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37. ◆目标:到2020年,建成文化要素集聚、文化生态良好、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文化英才荟萃、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生活多彩的国际文化大都市。

  38. (二)从浦东来看 1、对浦东文化发展定位的思考 必须回答两方面的问题: ①一方面,作为基础性责任,浦东文化发展如何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多样性的文化需求 。 ②另一方面,作为战略性使命,浦东文化发展如何体现开放性、示范性的特点,为全市乃至全国提供改革创新的经验,打造形成特色突出、具有影响的项目和品牌 。

  39. ◆徐麟书记:浦东文化要能“顶天立地”。 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大力推动浦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上海迈向国际文化大都市中凸显引领作用,彰显浦东魅力。

  40. 2、对当前浦东文化发展现状的认识 ①“三个有利条件”: ◆一是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浦东为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 ◆二是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要求为浦东文化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三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的强劲东风。

  41. ②存在“三个不足”: ◆一是文化投入、文化建设与浦东城市经济发展高地的地位还不相匹配。 ◆二是文化资源、文化产品的供给与多样化的人口构成、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 ◆三是文化体制机制、人才队伍与浦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还有差距。

  42. 3、推动浦东文化繁荣发展的着力点 浦东要着力在“三个度”上下功夫: ◆一是要提升“高度”; ◆二是要形成“梯度” ; ◆三是要拓展“广度” 。

  43. ◆世博地区 ◆陆家嘴滨江文化带 ◆迪士尼及周边区域 ◆华夏旅游度假区 ◆临港地区 ◆浦东文化公园地块 浦东“十二五”:六大重点文化区域规划建设

  44. 浦东“十二五”:七个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建设 ◆浦东群艺馆 ◆浦东博物馆 ◆谢稚柳陈佩秋艺术馆 ◆吴昌硕纪念馆 ◆傅雷故居 ◆外高桥文化中心 ◆曹路、航头、三林、惠南等大型居住基地文化中心配套建设

  45. ◆外高桥保税区版块 浦东“十二五”:八大文化创业产业发展布局 ◆金桥进出口加工区版块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版块 ◆张江高科技园区版块 ◆世博板块 ◆国际旅游度假区版块 ◆新场古镇周边版块 八大版块 ◆南汇新城及周边版块

  46. 浦东“十二五”:九大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指标体系浦东“十二五”:九大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指标体系

  47. ◆实施浦东“文化兴区”战略 推进“人文浦东”建设目标

  48. 谢 谢 大 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