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747 Views
学习情境四:残疾人社会福利服务. 子情境 1 :残疾人及其社会福利需求认知.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掌握: 1 、残疾人的分类及残疾评定标准 ( 会进行残疾等级评定 ) ; 2 、残疾人证的核发和管理; 3 、残疾人社会福利的 供养理论、回归社会理论 和 增能理论 ; 4 、残疾人社会福利需求认知; 5 、促进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的措施; 6 、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内容; 7 、无障碍建设的概念、内容及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计标准; 8 、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E N D
学习情境四:残疾人社会福利服务 子情境1:残疾人及其社会福利需求认知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掌握: 1、残疾人的分类及残疾评定标准(会进行残疾等级评定); 2、残疾人证的核发和管理; 3、残疾人社会福利的供养理论、回归社会理论和增能理论; 4、残疾人社会福利需求认知; 5、促进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的措施; 6、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内容; 7、无障碍建设的概念、内容及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计标准; 8、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习重点 重点难点分析 残疾人的分类; 残疾人教育的内容; 无障碍建设的内容。 残疾人的评定标准; 残疾人教育中的心理辅导; 如何做好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服务; 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计标准。 学习难点
残疾人与残疾等级评定 一、残疾人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认为: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二、残疾人的分类及评定标准 分类:残疾人可以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残疾人与残疾等级评定 (一)视力残疾 1、视力残疾的定义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它疗法而不能恢复视功能者(或暂时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功能者),以致不能进行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它活动。 2、视力残疾分类 盲及低视力两类。 《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
残疾人与残疾等级评定 2、视力残疾的分级 (1)盲: (2)低视力: 一级盲: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5度。 二级盲: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2,而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 一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 二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
残疾人与残疾等级评定 (二)听力残疾 1、听力残疾的定义 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2、听力残疾分类 听力完全丧失; 有残留听力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
残疾人与残疾等级评定 3、听力残疾的分级
残疾人与残疾等级评定 (三)言语残疾 1、言语残疾的定义 言语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 2、言语残疾分类 言语能力完全丧失; 言语能力部分丧失, 不能进行正常言语交往两类。
残疾人与残疾等级评定 3、言语残疾的分级
残疾人与残疾等级评定 (四)智力残疾 1、智力残疾的定义 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 2、智力残疾分类 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 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残疾人与残疾等级评定 2、智力残疾的分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力低下协会(AAMD)的智力残疾的分级标准,按其智力商数(IQ)及社会适应行为来划分智力残疾的等级。
脑瘫 偏瘫 先天性截肢 脊髓疾病损伤 残疾人与残疾等级评定 (五)肢体残疾 1、肢体残疾的定义 肢体残疾是指人的肢体残缺、畸形、麻痹所致人体运动功能障碍。 2、肢体残疾包括 四肢畸形 小儿麻痹后遗症
残疾人与残疾等级评定 2.肢体残疾的分级 以残疾者在无辅助器具帮助下,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进行评价计分。日常生活活动分为八项,即:端坐、站立、行走;穿衣、洗漱、进餐、入厕、写字。能实现一项算1分,实现困难算0.5分,不能实现的算0分,据此划分三个等级。
残疾人与残疾等级评定 以下情况不属于肢体残疾范围:(1)保留拇指和食指(或中指)而失去另外三指者。 (2)保留足跟而失去足的前半部者。 (3)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小于5厘米者。 (4)小于70度的驼背或小于45度的脊椎侧凸。
残疾人与残疾等级评定 (六)精神残疾 1、精神残疾的定义 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人患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同时导致其对家庭、社会应尽职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 2、精神残疾可由以下精神疾病引起:
残疾人与残疾等级评定 2、精神残疾的分级 对于患有上述精神疾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者,应用“精神残疾分级的操作性评估标准”评定精神残疾的等级: (1)重度(一级):五项评分中有三项或多于三项评为2分。 (2)中度(二级):五项评分中有一项或两项评为2分。 (3)轻度(三级):五项评分中有两项或多于两项评为1分。
残疾人社会福利需求认知 残疾人社会福利 含义:残疾人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残疾人的特殊需要和利益而提供的照顾和服务。包括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教育培训和医疗康复等多个方面。 残疾人社会福利理论: 回归社会论 增能理论
残疾人社会福利需求认知 在分析残疾人对社会福利的需求时,既要注意各类残疾人对社会福利需求的共通性,又要注意不同类别残疾人对社会福利需求的差异性。残疾人共通性社会福利需求主要包括生活(收入)保障、康复、教育培训、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环境友好等6个方面。
残疾人社会福利需求认知 一、残疾人生活(收入)保障需要 (一)供养与救济 (二)伤残抚恤 二、残疾人康复需要 (一)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 1、康复医疗服务 2、康复训练指导服务 立足残疾人家庭,充分利用社区康复设施,指导各类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制定计划、传授方法、制作训练器具、矫形器使用、评估效果等。 3、心理支持服务 4、知识普及服务 5、用品用具服务 6、咨询转介服务
◆生活自理能力教育 ◆文化知识教育 ◆心理辅导 ◆职业技术教育 残疾人社会福利需求认知 三、残疾人教育需要 (一)残疾人教育的内容 掌握生活技能需要依靠涉及生理、病理的一套科学的方法,一般 应在特殊学校里由受过专业训练的特教老师对残疾人施以训练。 如手语、盲文等教育。 如手语、盲文等教育。 残疾人教育中的心理辅旨在教育残疾人正视自己的特点,勇敢面 对人生,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排他情绪,激励他们融入社会的勇 气,增强其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决心。 职业技术教育能开启残疾人潜在的智力和体能,补偿其生理 缺陷,为社会输送残而不废、有技术的劳动者。
残疾人社会福利需求认知 (二)残疾人教育的途径 一是要充分发挥普通教育机构在实施残疾人教育中的作用,同时根据实际需要有计划地适当兴建一些特殊教育机构; 二是要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特殊教育方式对其实施教育。
残疾人社会福利需求认知 四、残疾人就业需要 《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2008年4月2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订) ,明确规定了残疾人就业权利、义务和政策措施。 2007年2月25日,国务院令第488号公布了《残疾人就业条例》。 残疾人就业的意义、含义、主要渠道、就业中的困难、促进就业的措施。P204-211;P225-231 五、环境友好需要(无障碍环境) (一)无障碍建设的概念 无障碍建设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建设。 城市道路应满足坐轮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和方便视力残疾者通行。 建筑物应考虑出入口、地面、电梯、扶手、厕所、房间、柜台等设置残疾人可使用的相应设施和方便残疾人通行等。 物质 环境 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如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的字幕和解说,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等。 信息和交流
残疾人社会福利需求认知 (三)我国无障碍建设的法规政策 (二)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计标准 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计标准大致有六个方面:(1) 在一切公共建筑的入口处设置取代台阶的坡道,其坡度应不大于1/12; (2) 在盲人经常出入处设置盲道,在十字路口设置利于盲人辩向的音响设施; (3)门的净空廊宽度要在0.8米以上,采用旋转门的需另设残疾人入口; (4)所有建筑物走廊的净空宽度应在1.3米以上; (5)公厕应设有带扶手的座式便器,门隔断应做成外开式或推拉式,以保证内部空间便于轮椅进入; (6)电梯的入口净宽均应在0.8米以上。 1998年4月,建设部发出《关于做好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通知》(建规〔1998〕93号) 1998年6月,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发布《关于贯彻实施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若干补充规定的通知》(建标〔1998〕177号) 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注:坡度为1:8~1:10的轮椅坡道只适用于受场地限制予以改建的建筑物和室外通路。注:坡度为1:8~1:10的轮椅坡道只适用于受场地限制予以改建的建筑物和室外通路。
残疾人社会福利需求认知 (三)无障碍建设的内容 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规定,无障碍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1.城市道路 实施无障碍的范围是人行道、过街天桥与过街地道、桥梁、隧道、立体交叉的人行道、人行道口等。
残疾人社会福利需求认知 2.居住区 实施无障碍的范围主要是道路、绿地等。
残疾人社会福利需求认知 3.房屋建筑 实施无障碍的范围是办公、科研、商业、服务、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园林、居住建筑等。
讨论: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医疗康复滞后 受教育机会少,文化程度低 劳动就业不足 无障碍建设落后,不能满足广大残疾人的需求
知识链接:我国残疾人口现状 我国残疾人口现状——1987年、2006年全国第一次、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比对 1、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
知识链接:我国残疾人口现状 2、2006年残疾人家庭户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
知识链接:我国残疾人口现状 3、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类型构成比较
知识链接:我国残疾人口现状 4、残疾人曾接受的服务扶助与需求情况示意图
背景资料:我国残疾人口现状 5、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示意图(分城乡)
知识链接:我国残疾人口现状 6、2006年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情况
知识链接:我国残疾人口现状 据2006年有关调查表明,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比1987年有较大幅度提高,相当数量的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六成多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小结 1.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2.残疾人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残疾人的特殊需要和利益而提供的照顾和服务。包括残疾人生活收入性福利、残疾人康复、残疾人教育、残疾人就业、无障碍建设及假肢科研与生产。 3.“十五”期间,在党和政府的重视、领导下,在国务院残工委和地方残工委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执行情况良好,规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完成,残疾人状况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但由于我国残疾人事业起步晚和受国内生产水平的限制,残疾人事业依然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残疾人仍面临相当多的困难。 4.“十一五”期间,为了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我们应切实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积极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面;大力推进残疾人教育和培训;切实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课后作业 一、填空 1、残疾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2、视力残疾分为_____和______两种。 3、听力损失51-60分贝,言语识别率61%-70%者为__级听力残疾。 4、智商在20-34者为____级智力残疾。 5、_______是使残疾人、老人等福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 6、无障碍建设包括______、_______的无障碍建设。 7、_____年2月25日,国务院令第488号公布了《残疾人就业条例》。 8、_____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对推动无障碍建设进行了强制性的规范。
课后作业 二、选择 1、下列哪一个理论是针对将残疾人封闭起来进行公供养和照顾而产生的弊病而提出来的?( ) A 、供养理论 B、回归社会论 C、增能理论 D、人本理论 2、残疾人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 A、生活自理能力教育 B、文化知识教育 C、心理辅导 D、职业技术教育 3、“通过了解、分析、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刹那几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估计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只是配合康复训练”是对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哪一项内容的描述?( ) A、康复训练指导服务 B、心理支持服务 C、知识普及服务 D、咨询转接服务
课后作业 三、简答 1、残疾人社会福利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什么是无障碍建设?无障碍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3、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