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儒 家 与 道 家 义利观的区别

儒 家 与 道 家 义利观的区别. 《 论语 》 十则. 找出文中和富贵相关的语句:第七则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孔子对义和利的态度, 概括出重义轻利,以义为乐 ,我们说孔子所追求的大的道义是正确的。. 《 论语 》 十则中第八则.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儒 家 与 道 家 义利观的区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儒 家 与 道 家 义利观的区别

  2. 《论语》十则 找出文中和富贵相关的语句:第七则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孔子对义和利的态度,概括出重义轻利,以义为乐,我们说孔子所追求的大的道义是正确的。

  3. 《论语》十则中第八则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君子不为名牵,不为利役,便俯仰无愧,便坦荡自得,小人不为名牵,便为利役,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便是长戚戚。小人关注的是利,君子心胸开阔,开朗直率,是有义在心中。

  4. 找出《老子》中有关义利的语句,并分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家是什么观点? 辩证的观点,“有了善,才有了不善,所以老子抛弃了仁义,因为有了仁义,就有了不仁义,没有一就没有二,老子抛弃了仁义的什么? 抛弃了义的外在形式,保留了内涵。从哪儿能体现出来?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5. 思考:《老子》中的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可以看出老子对待义利是什么态度? 老子的义利观是弃利弃义。

  6. 观点是:“亦有仁义而已矣。”有哪句是证明此观点的?观点是:“亦有仁义而已矣。”有哪句是证明此观点的?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轻义则国危。 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所以说仁和义是相通的,又是有区别的,仁是人心,是思想内心,关爱他人,表现在外在行为上即是义。

  7. 我的义利观 • 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孟二人“重义轻利”思想的提出,到今天胡锦涛总书记在八荣八耻中,所提到的“以见利忘义”为耻,两千多年来,义力之争从未远离过人们的视线。不知你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在此,我只想阐释一下自己的看法。 有人说:“义利就象是两条路,你站在了路口,向哪个方向迈出一步,需要你三思,因为最终的选择会决定你的人生方向”,我对这句话比较同意,只是想稍作补充。我认为这里的利要以义为标准,分为有义之利与不义之利,对于有义之利我们是可以选择而对于不义之利我们应摒弃,其实这个思想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及。我想他的“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就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

  8. 虽然说利不是完全被批判的,但在义与利发生矛盾,必须做出选择时,还需以义为先。何以知其然邪?关羽为了报恩,在华容道上放曹操;谭嗣同舍生取义,以“我自横道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激励后人;文天祥誓死不降,一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丹心义气永存。他们都是重国家大义的楷模。虽然说利不是完全被批判的,但在义与利发生矛盾,必须做出选择时,还需以义为先。何以知其然邪?关羽为了报恩,在华容道上放曹操;谭嗣同舍生取义,以“我自横道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激励后人;文天祥誓死不降,一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丹心义气永存。他们都是重国家大义的楷模。 人生一世,得意之日屈指可数,失意之时也在所难免,又何必要患得患失,锱铢必较呢?虚名浮利固然诱人,然而当一时的浮光与喧嚣成过眼云烟时,真正长存的,为有真挚浓郁的情谊和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一段平凡人生。

  9. 义 和 利 何为义? 何为利? 或许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有的人答案一样,那么就是知音、好友了。 在许多人看来,“义”是对自身以外,自己对万物、人或事的一种报以高尚的态度。而“利”则是万物对自身的好处、帮助可以从中看出,义是一种付出,一种难以做到的就可以被人想到,高尚的情操;而利是为自身,其中带着一点自私,所以它比较容易的就被人想到,并做到。

  10. 现在来说一下个人的拙见,人们所看见的利是眼前的小利,比如:“苏丹红事件”、 “三鹿奶粉事件”等令人发指的“纯利”行为。从中,厂家获得了“暴利”,有大把大把的钞票进入自己的口袋。可是这等暴利来自于它的“不仁不义”,所以,这种利是无法长久的,说白了,这并不是“利”。 • 那什么是利呢?我认为“大义乃利。”在现在的社会中你或许会问“我义别人不义,那我会不会死的很惨?”人人都为自己思考,只为自己着想,只为在利上打转,所谓的义也是为利服务。所谓“利欲熏心”。所以这样是无法到达义的。当你放下利益之心,用一个纯洁的心去做到义,不考虑利益上的问题时,这才是义的一个开始。

  11. 在如今社会,能够做到“大义”的人怕是不多,不过也并非没有。在5.12大地震后,献血怕是不要,捐钱捐物只多不少的时候,谁又考虑到利出自对国家的忠义,同胞的情义朋友的道义,中国人空前的没有了利的观念,在地震后仅仅三个月内,一个个令人欣喜的天文数字出现在眼前,捐款的数目,志愿者的数量,这一切的一切,又哪里有利的身影,中国从中得到的“利’’是无法形容的,中国的凝聚力空前提高,汶川、四川、中国因有了“大义”而没有被震倒,以更加高大、更加温暖地走出了天灾。爱在无声处,震动中国心!在如今社会,能够做到“大义”的人怕是不多,不过也并非没有。在5.12大地震后,献血怕是不要,捐钱捐物只多不少的时候,谁又考虑到利出自对国家的忠义,同胞的情义朋友的道义,中国人空前的没有了利的观念,在地震后仅仅三个月内,一个个令人欣喜的天文数字出现在眼前,捐款的数目,志愿者的数量,这一切的一切,又哪里有利的身影,中国从中得到的“利’’是无法形容的,中国的凝聚力空前提高,汶川、四川、中国因有了“大义”而没有被震倒,以更加高大、更加温暖地走出了天灾。爱在无声处,震动中国心! • 在“大义”面前,利又是无形的,而大义之中去无一丝一毫的“功利”之心,所以“大义无利,大义乃利”。

  1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正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一样,把义与利作为作为一对对立的范畴并列起来,义与利貌似相反,实则相通,义要人献身抽象的社会实体,利驱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质利益,两者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自我,义教人奉献,利诱人占有,前者把人生变成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权利的 争夺,殊不知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之外的,义与利脱不开计较,所以无论义师讨伐判臣,不容支配众生,人与人的关系总是紧张的。 其实,一个光用义的道德来呼吁人们做出无私奉献的社会与一个人们普遍只有利的考量的社会,都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 所以,圣人要把义和利分别开来,并用君子和小人加以严格的界限,其用心良苦,不外乎是要求我们重利轻义罢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