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日本政局变动与中日关系 —— 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 35 周年

日本政局变动与中日关系 —— 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 35 周年.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刘江永 2007 年 10 月. 日本政局与中日关系的相关性. 中日关系. 时代背景与国际战略环境. 一、战后中日关系的历程. 第一阶段 : 1945 年至 1972 年,中日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 第二阶段 : 1972 年至 1992 年明仁天皇访华,中日关系实现 正常化并迅速发展; 第三阶段 : 1992 年苏联解体至今,中日关系是在矛盾 中求发展。. 中日邦交正常化 35 年来的发展.

Download Presentation

日本政局变动与中日关系 —— 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 35 周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日本政局变动与中日关系——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日本政局变动与中日关系——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刘江永 2007年10月

  2. 日本政局与中日关系的相关性 中日关系 时代背景与国际战略环境

  3. 一、战后中日关系的历程 第一阶段:1945年至1972年,中日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 第二阶段:1972年至1992年明仁天皇访华,中日关系实现 正常化并迅速发展; 第三阶段:1992年苏联解体至今,中日关系是在矛盾 中求发展。

  4. 中日邦交正常化35年来的发展 一、中日友好省市达322对(截至2007年2月); 二、2006年中日往来人数达470万人次,每周航班671对,今年9月上海至羽田新航线开通; 三、2006年中日贸易总额2073.6亿美元,中国对日出口916.4亿美元,从日进口1157.2亿美元; 四、截至2006年,日本在华投资企业3.5万个,累计投资530亿美元; 五、2005年中国留学日本人数89711人,2006年日本留学中国人数18874人。从2006年起,中日两国每年互派2000名以上高中生,体验对方家庭寄宿生活。

  5.   二、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意义 • 1972年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 结束战争状态问题、赔偿问题、台湾问题 •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 两国关系基本原则、反霸权问题 • 1998年11月26日《中日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 •  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 两国关系定位、历史问题、台湾问题

  6. 三、小泉内阁时期中日政治关系恶化 中日之间的问题集中爆发: (一)“编撰会”右翼教科书问题 (二)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三)日美同盟与日台关系问题 (四)钓鱼岛主权与东海问题争议 (五)高层互访中断与民众感情恶化

  7. 和魂\善神 荒魂\恶神 1.日本传统神道观念: 2.日本国家神道观念: 慰灵 镇魂 善神\英灵 历次对外战争亡灵 天皇\首相参拜慰灵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民调结果表明,近年来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等对中国民众感情的刺激,已超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民调结果表明,近年来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等对中国民众感情的刺激,已超 过日本侵华历史记忆本身对中国民众心理的影响。

  9. 日本总理府舆论调查结果 《中国日报》社、北京大学和日本“言论NPO” 2006年8月3日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日本民众认为影响中日政治关系的主要原因看依次是:日本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72%,领土争端46%,中国的反日教育43.4%,反日行动及中国政府的态度41.2%。

  10. 影响中日民间感情的内外因素相互交错 中国政治民主化 (上层建筑) 日本政治 右倾化 中国民众对日感情恶化 社会情报化 (物质基础) 日本民众对华感情恶化 一些人的过激行为 日本政治右倾化是中日关系“政冷”之源

  11. 影响日本选举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

  12. 四、安倍首相访华成果与背景 (一)成果:   安倍晋三首相访华恢复了中断的中日首脑交往;实现了中日政治关系的转圜;有利于中日两国各领域的交往和增进民间友好感情。   中国政府给予安倍首相来访以高规格接待,在日本产生良好效果。中日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取得多项新的共识,为未来中日关系的改善指明了方向,打下了基础。

  13. (二)背景: 安倍上任为何首选访问中国? • —— 国内外政策目标 • —— 安倍与小泉的异 同 • —— 安倍当选前后的变化 • —— 日本国内呼声及美国态度 中国为何高规格接待安倍? —— 坚持原则,讲究策略 —— 把握机遇,积极争取 —— 创造条件,促进转化

  14. 五、温总理访日与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融冰之旅”三大亮点: (一)寻求合作,政府融冰。双方就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精神和内涵达成共识,并提出具体行动计划。 。

  15. (二)寻求理解,国会融冰。温总理在日本国会发表题为《为了友谊与合作》的重要演讲,强调中日两国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平等互利、共同发展,表明了中国永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建立和谐世界的决心。(二)寻求理解,国会融冰。温总理在日本国会发表题为《为了友谊与合作》的重要演讲,强调中日两国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平等互利、共同发展,表明了中国永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建立和谐世界的决心。

  16. (三)寻求友谊,民间融冰。从东京、京都到大阪,从晨练、访问农户到与日本大学生切磋棒球,温总理向日本人民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情谊。(三)寻求友谊,民间融冰。从东京、京都到大阪,从晨练、访问农户到与日本大学生切磋棒球,温总理向日本人民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情谊。

  17. 六、福田康夫组阁与中日关系 (一)安倍首相为何突然辞职? 1、参议院选举惨败; 2、阁僚贪腐事件频生; 3、养老金问题; 4、内外交困; 5、健康原因。

  18. 2007年日本参议院选举结果

  19. 2007年7月29日参议院选举结果及原因 执政的自民党大败,获得37席;在野的民主党大胜,获得60席,成为参议院第一大党。 自民党失败原因:选举的焦点是日本国内民生问题和对自民党安倍政权是否信任的问题。 安倍内阁成员接连因虚报帐单、非法获利等问题辞职,农林水产相松冈自杀;5000万人养老金登记疏漏引发国民强烈不满;安倍内阁急于修改宪法等引起选民不安;日美关系不畅。 最根本的原因是日本国家战略设计跟不上时代发展和国际战略形势变化。右翼势力导致国策失败。

  20. (二)当前日本政局的特点 1、保守政党中的自由派掌权,政治右倾化受挫; 2、日本政局可能从相对稳定走向相对动荡; 3、自民党和民主党“两极鼎立”格局形成; 4、参议院“朝小野大”,众参两院相互掣肘; 5、决定日本政局前景的焦点:何时大选?

  21. 2007年9月23日自民党总裁选举结果

  22. (三)福田内阁及自民党主要领导对华友好 福田内阁将积极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 福田明确表示不参拜靖国神社 (四)中日关系的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期 中日关系和日本政治同时出现潮流变化 中日计划落实福田首相年内访华,胡主席明年访日 中日之间的某些问题有待解决,防务交流将加强 (五)中日友好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 和平发展是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 民间友好是中日两国关系的基础 青年是中日友好事业的未来

  23.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