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likes | 766 Views
第四章 世界力量的分化与重组. 第一节 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一、 社会主义各国关系的恶化 1 、苏南冲突. 铁托. 2 、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领导人纳吉. 苏联坦克开入布达佩斯. 3 、波兹南事件. 4 、阿苏关系的破裂 5 、中苏关系的恶化 二、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1 、中苏公开论战 2 、中 苏关系的彻底破裂. 第二节 帝国主义阵营分化. 一、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1 、 经济实力的下降 2 、 美元危机 3 、军事和政治地位的衰落. 二、美国同西欧、日本关系的变化. 1 、力量对比的变化
E N D
第四章 世界力量的分化与重组 • 第一节 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 一、 社会主义各国关系的恶化 • 1、苏南冲突
4、阿苏关系的破裂 5、中苏关系的恶化 二、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1、中苏公开论战 2、中苏关系的彻底破裂
第二节 帝国主义阵营分化 • 一、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 1、 经济实力的下降 • 2、 美元危机 • 3、军事和政治地位的衰落
二、美国同西欧、日本关系的变化 • 1、力量对比的变化 • 2、美欧矛盾加深——西欧独立意识加强 戴高乐主义
2)西德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 哈尔斯坦主义 新东方政策
3、美日矛盾加剧 • 1)政治上 • 2)经济上 • 3)外交上
小笠原群岛 冲绳群岛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再次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从而明确地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再次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从而明确地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1974年4月,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第一次向世界全面阐述了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他还宣布:“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 1974年4月,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第一次向世界全面阐述了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他还宣布:“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 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突出了第三世界的重要作用,因此,根据这一战略思想,中国政府明确地把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作为自己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70年代,中国联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结成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统一战线,为国际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一、第三世界的基本状况和共同特点 1、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2、苦难的经历,落后的经济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概况(1)
第三世界国家共有140多个,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75%以上,人口共有近5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80%以上。第三世界国家共有140多个,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75%以上,人口共有近5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80%以上。
一、第三世界的基本状况和共同特点 • 3、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反殖反帝的光荣传统 • 4、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第三世界的基本状况和共同特点 • 5、坚持反殖反帝反霸斗争 • 6、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斗争 • 7、 多样性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与民族独立国家的普遍建立 1、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
2、第二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
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 第三世界的联合
曼德拉 • 1994年5月,南非新政府成立
三、第三世界崛起亚非会议 万隆精神
四、不结盟运动 • 1、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第14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 (2006年)
2、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 3、七十七国集团
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 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 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 三个里程碑
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 • 1、高收入的中东海湾和其他地区的石油出口国 • 2、中上等收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亚洲“四小龙”在此时期崛起
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 • 3、中下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 • 4、最不发达或低收入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