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11 Views
绪论 一、传播学 传播学是研究 人类社会 信息 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 科学 。 信息: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因素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 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内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 狭义的传播学以 大众传播 为研究对象,故又称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就是利用传播工具,借助传播媒介,把某种具体的思想、观点、信息传播给大众的一种传播行为。. 二、传播学的起源 1 、传播学在美国的起源 2 、 传播学五大先驱:
E N D
绪论 一、传播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信息: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因素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 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内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 狭义的传播学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故又称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就是利用传播工具,借助传播媒介,把某种具体的思想、观点、信息传播给大众的一种传播行为。
二、传播学的起源 1、传播学在美国的起源 2、传播学五大先驱: 拉斯韦尔(Lasswell):5W、三功能说。代表作《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 :哥伦比亚学派代表人物,随机抽样,两级传播、意见领袖 代表作《人民的选择》 卢因(勒温)(Lewin)把关人理论 霍夫兰(Hovland):耶鲁学派代表人物,控制实验法,毕生从事说服与态度改变以及心理对行为影响的研究。 施拉姆(宣韦伯)(Schramm):集大成者,1949年编辑《大众传播学》,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框架,《传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
3、传播学的研究历史 4、“新三论”与传播学 A、系统论:系统是相互关联并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事物 B、控制论:对系统中的调节和控制的研究,其重点是反馈 C、信息论:研究系统中的传播,包括由发送者向接受者传递信号的研究
三、研究流派 1、传统学派: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和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时间,都同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都有明显的经验色彩,故又称经验学派 2、批判学派:流派纷呈,主要有6大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2政治经济学派、3思想统治理论学派、4文化学派、5社会科学学派、6多伦多学派 其共同特征是反对美国传统学派以量化为主的微观传播研究;多援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试图从宏观的角度解释社会权力结构的运作以及媒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1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历史最为悠久的批判学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大、最主要的一个派别。其前身是1923年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进行系统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历史最为悠久的批判学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大、最主要的一个派别。其前身是1923年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进行系统的批判。 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由于科技文明的飞速发展和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强调效果 、漠视价值的“工具理性”成为人们的一个认识取向。在这种世界观的支配下,作为个体的人失去批判能力,无法对社会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成为“单向度的人”。法兰克福学派希望以“批判理论”对大众进行启蒙。 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是大众文化最重要、也是影响最为深广的组成部分。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是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于1947年在《启蒙辨证法》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将“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区别开来。用来指称晚期资本主义下的文化产品具有标准化、规格化、可互换性、与虚假个人化等特性 文化工业以科学技术的机械化生产为前提,以消费者的需求(虚假的需求)为导向 ,但体现的却是商人的利益,组织和控制的人们的休闲活动,西方理性因而成为了一种全面支配的理性,使得所有人都必须服膺于预定的标准,并且只能选择与接受文化工业提供的内容与方式。文化工业理论常被批评其反映知识精英的品味。 2
文化工业: 1、资本主义与工具理性 2、文化的产业化与商品化:文化工业的特性不只是大量生产与机械化生产,而在于这种生产模式蓄意忽视产品的内在属性,并意图以此影响消费者的反应形式。 3、“启蒙即欺骗”:文化工业的全部效果就是一种“反—启蒙”,也就是启蒙已变成一种大众欺骗,并转变成一种束缚意识的工具,它压制自主独立之个体的发展,使之无法自行意识地进行判断与决定,因而也摧毁了民主社会的前提 4、虚假的自由选择:A文化工业具有普遍性B文化工业利用个体的休闲时间,当人们的休闲经验必须被买卖时,它便成为一种最完整的控制,整个文化工业的运作目标就是要使文化形式朝向利润动机。C文化工业诱导出无批判力的大众,并使之服从社会即存的权力秩序。D文化工业只是制造自由选择的假象E文化工业提供虚假的个人化。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兴起于第二次大战后的英国 ,在新左派观点的影响下,从文化、权力、意识形态等角度来讨论各类社会现象,尤其是大众文化现象 。 狭义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是指1950年代诞生、而在1960年代以后以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为代表的英国学者的研究取向与研究成果。广义的“文化研究”(the study of culture),尽管伯明翰学派是当代文化研究的主要推动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但文化研究是包含了多种传统、理论和方法的有关文化的种种研究,关注一切有意义的事物,更容纳了多种边缘话语,其研究对象包容万象 :诸如社区生活、性别问题、同性恋问题、怪异理论、种族问题、流亡文学、身份问题等。 文化研究的传统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霍加特的《文化的用途》、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漫长的革命》,以及汤普逊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等。1963年,霍加特创建了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宗旨是研究“文化形式、文化事件和文化机构及其与社会和社会变迁的关系”。 3
威廉斯的文化的“社会定义”: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把文化从传统的狭隘的精英文化的定义中解放出来。威廉斯的文化的“社会定义”: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把文化从传统的狭隘的精英文化的定义中解放出来。 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框架,通过它“人们阐释、感知、经验和生活于他们置身其中的物质条件里面”。 霸权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导权。指某个社会阶级凌驾其他阶级而具有的优越性与主导性,不仅代表一种政治与经济的控制,还包括支配阶级投射自己的世界观,使那些从属阶级接受并视之为“常识”与“自然”。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统治主要依赖他们广为宣传并为大众普遍接受的世界观来维持,依赖于某种普遍的赞同。但这总是一个协商和斗争的过程。
霍尔认为,大众媒介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意识形态的体制。霍尔认为,大众媒介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意识形态的体制。 意义并不仰仗于事物存在的方式,而是有赖于事物得到表达的途径。 霍尔的编码—解码 1、霸权—主导编码—解码:观众的解码立场和信息制作着立场一致 2、协商性的编码—解码,观众解码的过程包括相容立场也包括对抗立场 3、对抗性的编码—解码:观众虽然完全理解信息的意思,但故意以一种相反的方式去解码 再现与再现的一种具体形式——刻板印象
民族志:主要来自人类学的一种田野调查方法。要求研究者亲身深入某一社群,并在其中长期生活,从“内部”提供对该文化的意义和行为的叙述。研究者要直接参与该社群的活动,并通过学习该社群的语言和思考方式,来理解它的文化。民族志:主要来自人类学的一种田野调查方法。要求研究者亲身深入某一社群,并在其中长期生活,从“内部”提供对该文化的意义和行为的叙述。研究者要直接参与该社群的活动,并通过学习该社群的语言和思考方式,来理解它的文化。 传播的民族志研究: 基本假设: A同一文化群体的成员创造了共享的意义。他们所采用的符码具有一定程度的 共性 B任何一个文化群体内的传播者必须协调他们之间的行为 C对群体来说,意义和行为具有特殊性,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D每个群体在理解特定符码和行为时所采用的方式也不同 4
民族志研究的电视受众视角: 1、家庭收视行为中的权力结构 强化家庭性的主导观念 2、媒介接收与技术中的权力关系 A技术使用的性别痕迹 B“故意无知的策略家” 民族志研究的批判: 1、夸大消费中的反抗行为 2、道德问题 3、对文化进行“打劫” 4、理解另一群体的观念和/或语言的难度 5
政治经济学派:对传播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对媒介制度及其背景的分析,大众媒介政治经济学起源于媒介“首先”是“生产和分配商品的企业性或商业性组织”,但也必须延伸到媒介在传播关于经济和政治结构的思想的过程中产生的意识形态效果。政治经济学派:对传播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对媒介制度及其背景的分析,大众媒介政治经济学起源于媒介“首先”是“生产和分配商品的企业性或商业性组织”,但也必须延伸到媒介在传播关于经济和政治结构的思想的过程中产生的意识形态效果。 三个相关的基本概念:“商品化”、“空间化”、“结构化”。 四个本质特征:1、强调对社会改革和历史变革的研究2、研究社会整体或构成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社会关系的整体性3、致力于研究道德哲学,对社会道德价值标准和道德原则感兴趣4、研究资本主义企业和国家干预之间的平衡 思迈思关于作为商品的受众的观念 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斯迈思指出,媒介获利大小的根源是受众的多寡在起作用因此提出受众商品化的观点。商业媒介的产品换取受众注意力,再把受众注意力出售给广告商,受众的注意力是真正的商品。受众再花费时间和金钱购买广告商品
多伦多学派: 加拿大批判学派的重要流派,主要成员是麦克卢汉。研究的重点是寻求某一时代起主导作用的媒介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被认为存在“媒介中心论”的倾向。 20世纪70年代末,科技决定论出现“症候模式”,认为传播科技出现以后,是否被采用,有什么效果和影响,则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 6
范式:1、识别了一个研究领域内的某些重要的调查研究范围2、使用某种或多或少与众不同的方法3、形成了一系列的有特色的、但比较重要的结论,并且逐渐被人们认识。范式:1、识别了一个研究领域内的某些重要的调查研究范围2、使用某种或多或少与众不同的方法3、形成了一系列的有特色的、但比较重要的结论,并且逐渐被人们认识。
内容分析法:将现存的文字资料转换为数据资料,然后用统计方法来分析社会现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用较少的人力、财力,通过对文献内容“量”的分析,达到对文献“质”的更深的认识。内容分析法:将现存的文字资料转换为数据资料,然后用统计方法来分析社会现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用较少的人力、财力,通过对文献内容“量”的分析,达到对文献“质”的更深的认识。 把媒介内容的特征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特征进行比较。关注的是利用量化的问题方法研究。尽管内容分析目标是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获得客观效果,但是它的分类过程常常是充满主观色彩的。研究者“无法把对表层内容的分析继续深入下去” 缺点:没有涉及再现与生产它们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