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likes | 610 Views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 寒溪村. 大同鄉. 北區重大土砂災害及堰塞湖緊急調查評估 計畫. 期末報告. 簡報人 中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周文杰. 中華民國 100 年 十二 月. 審查意見回覆處理對照表. 工作背景. 工作範圍及目標. 工作項目說明. 工作流程及方法. 基本圖資蒐集. 無人載具拍攝. 現勘調查. 判釋、處理對策及啟動應變標準作業程序. 工作進度. 結論與建議. 期中報告 意見回覆. 第二次期中審查審查委員 意見回覆處理對照表 1. 期中報告 意見回覆. 第二次期中審查審查委員 意見回覆處理對照表 2.
E N D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 寒溪村 大同鄉 北區重大土砂災害及堰塞湖緊急調查評估計畫 期末報告 簡報人 中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周文杰 中華民國 100 年 十二 月
審查意見回覆處理對照表 工作背景 工作範圍及目標 工作項目說明 工作流程及方法 基本圖資蒐集 無人載具拍攝 現勘調查 判釋、處理對策及啟動應變標準作業程序 工作進度 結論與建議
期中報告 意見回覆 第二次期中審查審查委員意見回覆處理對照表1
期中報告 意見回覆 第二次期中審查審查委員意見回覆處理對照表2
期中報告 意見回覆 第二次期中審查審查委員意見回覆處理對照表3
期中報告 意見回覆 第二次期中審查審查委員意見回覆處理對照表4
工作背景 • 98年莫拉克颱風造成臺灣南部嚴重災情,山坡地多處發生崩塌,形成多處土砂災害及堰塞湖,造成重大傷亡及財產損失。為掌握未來臺北分局轄區坡地內重大土砂災害及堰塞湖等事件發生時之緊急調查、分析、研判等作業,並進行災害變異分析、災情量化評估、無人載具影像製作以及緊急處置對策擬定,於第一時間提供臺北分局速報及調查報告,以利進行災後緊急處置與具體掌握後續可能之災害規模與型式,避免災害持續擴大,遂在100年整體性治山防災計畫-土石流防災與監測項目下成立本計畫。 • (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災害緊急通報作業規定。 • (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辦理土石災害緊急水土保持處理程序。 • (三)堰塞湖警戒、監測及撤離與演練方案。 • (四)堰塞湖應變標準作業程序。
工作目標 與範圍 • 計畫目標 • 災害變異研判分析 • 災情量化評估 • 無人載具影像製作 • 緊急處置對策擬定 • 以利災後緊急處置 • 掌握後續發生二次災害之機率及規模、災情通報 • 避免及減少傷亡的發生 2.工作範圍 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轄區災害潛勢坡地 新北市、基隆市、臺北市、宜蘭縣、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
工作項目 與流程 • 基本圖資蒐集(1式) • 無人載具拍攝(4處,依實做數量結算) • 重大土砂災害及堰塞湖現勘調查(4處,依實做數量結算) • 重大土砂災害及堰塞湖之判釋、處理對策及啟動應變標準作業程序(4處,依實做數量結算) • 各項會議辦理、報告製作及臺北分局其他相關需求事項(1式)
工作項目 說明 一、基本圖資蒐集 針對臺北分局轄區易致災地點、歷史災害事件及崩塌敏感地質區等之災害潛勢坡地作篩選建議,經臺北分局同意及臺北分局指定進行基本資料及圖資之調查。 衛星影像與數值地形蒐集-本計畫執行期間應蒐集涵蓋計畫範圍之正射衛星影像資料(福衛二號或SPOT衛星影像,包含重要時間、重大災害前及計畫執行年度期間發生颱風前、後時期),並且蒐集計畫範圍內最新產製之數值高程資料。 集水區地文資料調查及蒐集-蒐集及建置集水區內包含地理位置、地形、地勢、土壤、地層概況、崩塌敏感地質區及斷層分佈等相關資料。 集水區水文資料調查及蒐集-蒐集集水區鄰近之雨量站、流量站資料,並建置集水區內包含歷年雨量、颱風、氣象、災害情形等水文相關資料。 其他各項資料調查-包括聚落分佈、影響範圍保全對象、土地利用分類、土地利用現況、土地權屬等相關資料。
工作項目 說明 二、無人載具拍攝(4處) • 針對臺北分局轄區易致災地點、歷史災害事件及崩塌敏感地質區等之災害潛勢坡地或颱風豪雨來臨發生重大土砂災害、堰塞湖地點作篩選建議,經臺北分局同意或臺北分局指定進行災區無人載具拍攝。 • 重大土砂災害及堰塞湖空間影像、監測影像及相關資料取得運用。影像內容包括初步垂直正射影像、斜拍全區鳥瞰影像及動態拍攝影像檔。 • 拍攝範圍需涵蓋重大土砂災害及堰塞湖及其上游之崩塌情形、河道擴充侵蝕狀態以及下游堆積淹埋情形等週遭環境狀態。 • 拍攝相機規格需達1000萬以上畫素。每處交付之成果須含動態攝影檔3-5分鐘以上、彩色數位影像6張以上(需輸出為A1規格光面照片)。
工作項目 說明 三、重大土砂災害及堰塞湖現勘調查 集水區現地調查 -包含災害規模、土砂現況調查及既有設施構造現況等。 2.各項保全對象調查 -蒐集各項保全對象、聚落等空間分佈資料,以利其危險程度判斷。 3.災後現地實況大斷面測量 -進行整體災害發生地點之大斷面量測,並需確實依危險程度或災害潛勢情形增列。 4.後續災情之量化分析評估 -包含土壤、地形、地下水及後續災情分析及評估(包含危險程度、既有設施構造及保全對象安全)。 進行現勘調查起1星期內提出初步分析成果,並建議必要時啟動重大土砂災害應變或堰塞湖應變標準作業程序。
工作項目 說明 四、重大土砂災害及堰塞湖之判釋、處理對策及啟動應變標準作業程序 • 依前項現勘調查災區地點進行後續之判釋、處理對策及啟動應變標準作業程序。 • 重大土砂災害及堰塞湖之判釋-監測影像採購與資料分析等。 • 配合無人載具拍攝進行空拍影像資訊分析與災情量化影像後製處理作業 • 災情量化分析 • 2.相關處理計畫、警戒機制與基準訂定及防減災對策等-含重大土砂災害之應變標準作業程序訂定及啟動機制與專家學者資料庫之建立,警戒機制與準則研擬,建議各項防減災對策。 • 3.災後相關調查結果報告製作-災害發生前中後所有重點項目包括各項調查、變異分析、後續分析評估、處理對策等。 • 4.災情緊急聯絡及相關災情通報等-協助分局災害發生之縱橫向聯繫及通報作業。
工作流程 及方法 現勘調查區位篩選與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 及方法 其餘詳參報告書P12~18 現勘調查區位篩選與工作流程(續) 歷史災害事件以災害名稱及災害類型為篩選建議原則表(96年度) 註:98年3月16日土石流災害潛勢資料公開辦法發布後,相關災例須經審查會議審查。
工作流程 及方法 現勘調查區位篩選與工作流程(續) 侵台颱風路徑分類與統計
工作流程 及方法 建議重大土砂災害及堰塞湖調查評估點位
工作流程 及方法 執行現勘標準作業流程 執行現地勘查時,必須整合內、外業的工作,以利現場調查能順利進行與完成。當一旦有重大土砂災例發生,且必須執行現場調查勘測時,由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通知或由中華大學報請臺北分局同意勘災點位,確認災例後,進入現勘前置作業,準備各項現場調查勘測所需之必要設備與文件,並通知臺北分局知悉及提供必要之專業意見,現地勘查時詳細紀錄各項文字、數字、圖形、影像等之紀錄,以利後續計算分析之基礎,再整合內外業之成果,針對現勘災例進行現有災情與可能發展,提出初步分析成果,並建議適當之對策,以利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即時掌握致災因素與防範二次災害。
工作項目 說明 一、基本圖資蒐集 針對臺北分局轄區易致災地點、歷史災害事件及崩塌敏感地質區等之災害潛勢坡地作篩選建議,經臺北分局同意及臺北分局指定進行基本資料及圖資之調查。 衛星影像與數值地形蒐集 集水區地文資料調查及蒐集 集水區水文資料調查及蒐集 其他各項資料調查
基本圖資蒐集 計畫區域相關圖資 計畫區域內高程分佈 計畫區域內衛星影像示意圖 計畫區域內土石流潛勢溪流 計畫區域內坡度分佈
基本圖資蒐集 計畫區域相關圖資(續) 計畫區域土地利用分佈 計畫區域內斷層分佈 計畫區域主要流域集水區分佈 計畫區域內地質分佈
計畫區域 基本圖資蒐集 計畫區域相關圖資(續) 計畫區域內山坡地與林班地分佈 計畫區域內水土保持局崩塌地調查分佈示意圖 計畫區域內流量站與雨量站分佈位置圖
基本圖資 蒐集 寒溪集水區 寒溪村 大同鄉 • 寒溪集水區位於宜蘭縣大同鄉東側,集水區面積約423公頃,為寒溪大橋上游集水區,區內主要河川為寒溪,由南向北流,匯入羅東溪。 • 集水區上游源頭98年時,出現局部坡面崩塌,土石下移阻塞河道,導致洪流越堤沖擊寒溪部落並於寒溪大橋上游造成破堤。 • 本案於民國100年7月20日水保北規字第1001918716號文核定宜蘭縣大同鄉寒溪橋上游為現勘調查及治理對策作業地點。 23
寒溪集水區 基本圖資蒐集 寒溪集水區敏感地質分佈示意圖 寒溪集水區地質構造示意圖 寒溪集水區高程分佈示意圖
寒溪集水區 基本圖資蒐集 易崩塌 寒溪集水區坡度分級示意圖 寒溪集水區土壤分佈示意圖 寒溪集水區保全對象與土地類別分佈示意圖
寒溪集水區 基本圖資蒐集 寒溪集水區土地利用分佈示意圖 寒溪集水區土地權屬示意圖
寒溪集水區 水文資料調查與蒐集 氣候、雨量、風速與近年災害彙整 • 寒溪集水區位於宜蘭縣,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其氣溫特徵是終年高溫,冬季不明顯。其臨近雨量站為中央氣象局之古魯雨量站,過去於古魯設有流量測站,但已廢置。 • 寒溪集水區臨近雨量站為中央氣象局之古魯雨量站,其年平均降雨量高達4,911mm,降雨主要集中在9~11月,約佔全年之47%。 • 寒溪集水區歷年發生之災情,以土砂災害誘發洪水災為主。 • 過去寒溪村內曾發佈兩次重大災情,分別為98年、99年,但發生於寒溪集水區的為98年10的芭瑪颱風。當時其上游出現局部坡面崩塌,土石下移阻塞河道,導致洪流越堤沖擊寒溪部落並於寒溪大橋上游造成破堤。 27
重大土砂災害及 堰塞湖之判釋 98年受災位置與相關影像、說明
無人載具 拍攝 • 二、無人載具拍攝 • 本工作項目係針對臺北分局轄區易致災地點、歷史災害事件及崩塌敏感地質區等之災害潛勢坡地或颱風豪雨來臨發生重大土砂災害、堰塞湖地點作篩選建議,經臺北分局同意或臺北分局指定進行災區無人載具拍攝。 • 無人載具拍攝之影像包括: • 初步垂直正射影像、斜拍全區鳥瞰影像及動態拍攝影像檔 • 拍攝範圍涵蓋重大土砂災害及堰塞湖及其必要之上下游環境狀態 • 成果須含動態攝影檔3-5分鐘以上、彩色數位影像6張A1規格光面照片。 無人載具影像圖幅拼接流程示意圖
無人載具拍攝 • 寒溪集水區 下游防砂壩與河道現況 中游大型崩塌地現況 下游堤後道路與崩塌地植生復育現況 寒溪集水區垂直正射影像圖 寒溪集水區全區鳥瞰影像圖
無人載具拍攝 • 八連溪集水區 八連溪集水區全區鳥瞰影像圖 八連溪集水區垂直正射影像圖
無人載具拍攝 • 八連溪集水區-彩色數位影像選取
無人載具拍攝 • 牛欄坑溪集水區 牛欄坑溪集水區垂直正射影像圖 牛欄坑溪集水區全區鳥瞰影像圖
無人載具拍攝 • 牛欄坑溪集水區-彩色數位影像選取
現勘調查 • 三、重大土砂災害及堰塞湖現勘調查(4處) • 本工作項目係針對颱風豪雨來臨發生重大土砂災害或堰塞湖地點作篩選建議,經臺北分局同意或臺北分局指定進行災區現勘調查。 • 工作內容包括: • 集水區現地調查 • 各項保全對象調查 • 災後現地實況大斷面測量 • 後續災情之量化分析評估。 • 在進行現勘調查起一星期內提出初步分析成果,並建議必要時啟動重大土砂災害應變或堰塞湖應變標準作業程序。
現勘調查 • 重大土砂災害及堰塞湖現勘調查與災情評估流程 • 重大土砂災例最速報案例
重大土砂災害及 堰塞湖之判釋 寒溪集水區現況環境 匯流於寒溪之野溪 寒溪吊橋 寒溪大橋 羅東溪與寒溪交會現況 已施作完成之護岸及堤後道路 集水區範圍 保全對象 目前已淤滿之防砂壩
重大土砂災害及 堰塞湖之判釋 98年受災位置與相關影像、說明 H6 寒溪支流土石淤積河道,並危害周邊住戶 H5 H4 H3 防砂壩上游兩處崩塌地,地層屬板岩及硬頁岩所組成之變質岩,受大地應力擠壓之影響,造成其節理發達,豪雨來襲造成大規模崩塌。 右岸邊坡崩塌土石堆積主河道,迫使河道改道,沖刷對岸河岸及造成既有堤防破損。 38
現勘調查 寒溪集水區 土砂現況調查-100年寒溪集水區坍塌地現況影像與相對位置圖
現勘調查 寒溪集水區 各項保全對象調查
重大土砂災害及 堰塞湖之判釋 災情量化分析
重大土砂災害及 堰塞湖之判釋 災情量化分析(續) • 依據過去相關資訊與現地調查後整理之受災點,共有6點,分別為崩塌地H1~H5及河岸沖蝕R1。 • H1、H2在過去報告中並未提出,為本次現地勘查新增此兩點,H1其緊鄰上游之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H2則緊鄰可通往上游農路。 • H3、H4其節理發達,豪雨來襲造成大規模崩塌,崩塌坡面坡度約40~60度,覆土層與岩層間造成滑動面。 R1 H5 H4 H2 H3 H1 H2 H1 H3
重大土砂災害及 堰塞湖之判釋 災情量化分析(續) • 98年時,H5土石堆積主河道,迫使河道改道,沖刷對岸河岸及造成既有堤防破損(約400m),98年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已核定「寒溪大橋上游災害復建工程」,施作左岸堤防道路以修補損壞之堤防,掛網噴植及縱橫向噴凝土溝以穩定崩塌之邊坡,99年已完工。 • R1則為野溪河岸沖蝕,其位於寒溪右岸、緊鄰寒溪大橋與宜33線。 R1 H5 H4 H4 H5 R1 H2 H3 H1
重大土砂災害及 堰塞湖之判釋 後續評估及處理對策 H5 H6 H6 99年完成野溪支流護岸工程 H5 99年完成植生工程與坡腳保護工 H4 H4 H2 H2 H3 H1 H1 現地踏勘時,仍有見到小規模的崩落,應施做坡腳相關工程 H3~H4植被生長狀況不佳,建議日後可進行植生復育工程 H1 H3 緊鄰自來水取水口處 建議日後可進行植生復育工程
災後相關 調查結果 變異分析-寒溪集水區 梅姬颱風 今年度已有堤後道路修築、一處崩塌地植生工程…等等相關工程完成。 今年八月的幾處崩塌處已有植被生長良好。 芭瑪颱風 經過98年10月芭瑪颱風及99年10月梅姬颱風,集水區內河道變寬、土石淤積、有幾處嚴重的崩塌…… 尚未發生災害前之寒溪集水區,集水區內綠意盎然 100/02 100/08 97/12 99/01
災後相關 調查結果 變異分析-寒溪集水區 • 97年12月拍攝之航照圖,仍可見到集水區內綠意昂然、河岸右側高灘地仍有農田甚至房舍零星分佈。 • 芭瑪颱風過後,99年1月,寒溪河道變寬,由原有的23.8M變寬為123.6M,原有的堤後道路消失、沿岸出現崩塌地、通往水質水量保護區的農路部分路段消失等等。 • 100年2月拍攝之航照圖則開始出現災後復育面像,可以看到沿線崩塌地仍未進行植生復育,有新設堤後道路與護岸、上游農路修築,河道也由芭瑪颱風過後的123.6M變成74.9M。 • 2011年8月無人載具拍攝所獲得正射影像圖則可以清楚的看到崩塌地(現地標號H5)植生復育情況良好、然鄰近下游阻砂壩之崩塌地(H3~H4)則仍清楚可見土砂。 97/12 衛星影像 99/01衛星影像 100/02 衛星影像 100/08 空拍影像
判釋、處理對策及 啟動應變標準作業 四、重大土砂災害及堰塞湖之判釋、處理對策及啟動應變標準作業程序(4處) • 本工作項目係依前項現勘調查災區地點進行後續之判釋、處理對策及啟動應變標準作業程序。 • 本項工作內容為: • 重大土砂災害及堰塞湖之判釋 • 相關處理計畫、警戒機制與基準訂定及防減災對策等 • 災後相關調查結果報告製作 • 災情緊急聯絡及相關災情通報等
相關處理計畫、 警戒機制與 基準訂定及防減災對策 重大土砂災害應變標準作業程序 沖蝕 土石流 崩塌 地滑 洪水 堰塞湖 複合型災害 建立土砂災害應變體系 納入軍警、地方政府與民間力量 建立土砂災害防救編組系統 災害防救規劃 強化災情聯繫處理作業 土砂災害應變中心災情處置作業流程 建立資料庫 土砂災害相關對策 建立緊急通報系統 防災編組名冊與專家學者名錄保持常新 防災教育訓練與宣導 救災保持機動 • 土石流災害:土石流防災中心。 • 治山防災及農路設施災害:保育治理組。 • 農村聚落相關設施災害:農村建設組。 • 辦公廳舍及車輛等設施災害:秘書室。 • 其他重大災害:視實際需要由各該業務主管單位簽報局長核定後實施。 水土保持局 災害緊急通報作業規定 • 重大土砂災害可分為災害徵兆、災害預防、災害整備、災害發生、災害應變、災害善後等六項作業流程項目。 • 要達到減災的目的,最好的方式及是是先災害的預防。
相關處理計畫、 警戒機制與 基準訂定及防減災對策 土石流警戒基準值-宜蘭縣 警戒機制與準則研擬 其餘詳參報告書P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