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2

项目三 血细胞化学染色

项目三 血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是以细胞 形态学 为基础,结合运用 化学反应 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特定的化学成分 ( 如酶类、酯类、铁、蛋白质、核酸等 ) , 作 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 的方法。. 概 述. 细胞化学染色. 定义. -. 弱 +. +. 原 粒. 原 单. 原 淋. POX 染 色. 概 述. 基 本 步 骤. 固 定. 复 染. 显 示. 概 述. 固 定. 蒸汽固定. 干燥固定. 物 理 法. 化 学 法. 火焰固定. 液体固定.

Download Presentation

项目三 血细胞化学染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项目三 血细胞化学染色

  2. 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特定的化学成分(如酶类、酯类、铁、蛋白质、核酸等), 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概 述 细胞化学染色 定义

  3. - 弱+ + 原 粒 原 单 原 淋 POX 染 色

  4. 概 述 基 本 步 骤 固 定 复 染 显 示

  5. 概 述 固 定 蒸汽固定 干燥固定 物 理 法 化 学 法 火焰固定 液体固定

  6. 概 述 偶 氮偶 联 法 联 苯胺 法 金 属沉 淀法 普 鲁士 蓝反 应 雪 夫反 应 显 示

  7. 使各种细胞能显示出来以便于观察。 概 述 复 染

  8. 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类型 概 述 临 床 应 用 辅助血液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观察疾病疗效和预后 探讨发病机制

  9. 细胞化学染色 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苏 丹 黑 染 色(SBB) 酯 酶 染 色(SE、NSE) 糖原染色(过碘酸-雪夫反应)(PAS)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酸性磷酸酶染色(ACP) 铁 染 色

  10.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四甲基联苯胺法: 【原理】 H2O2 过氧化物酶 新生态氧 四甲基联苯胺 联苯胺蓝 亚硝基铁氢化钠 稳定的蓝色颗粒(胞浆)

  11.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结果】 胞浆中出现蓝色或蓝黑色颗粒为阳性。 1.中性成熟粒细胞,呈强阳性;2.晚幼红细胞,呈阴性; 3.单核细胞,呈弱阳性;4.浆细胞,呈阴性

  12.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1.粒细胞系统 分化差的早期原始粒细胞为阴性, 分化好的晚期原始粒细胞至中性成熟粒细胞均呈阳性,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呈强阳性,衰老的粒细胞阳性程度减弱甚至呈阴性; 嗜酸性粒细胞反应呈强阳性,嗜碱性粒细胞为阴性。

  13.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2.单核细胞系统 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 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多呈弱阳性,其颗粒细少稀 疏,分布不均。 3.其他细胞 淋巴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的细胞均呈阴性,浆细胞、组织细胞也呈阴性, 吞噬细胞有时呈阳性。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14.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成熟中性粒细胞POX活性的变化 鉴别急性 白血病 的类型 临 床 意 义 最重要的细胞化学染色; 是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的首选

  15.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1.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 (1)鉴别ALL和AML的重要指标。 AML-M2、M3、M4——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 AML-M4、M5——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多呈弱阳性或阴性。 ALL——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均呈阴性。 (2)鉴别AML-M3与M5 【临床意义】

  16.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b) 的POX染色 早幼粒细胞均呈阳性或强阳性

  17.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a、M4Eo)的POX染色 原始、幼稚粒细胞均呈阳性、嗜酸粒呈强阳性 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均呈弱阳性

  18.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POX染色 1.中性成熟粒细胞,呈强阳性;2.原始单核细胞,呈阳性; 3.原始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其他原幼单核细胞呈阴性

  19. ALL的POX染色 2个中性成熟粒细胞,呈强阳性;其他原、幼淋巴细胞均呈阴性

  20.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3)鉴别 M5 与组织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 AML-M5 ——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 异常组织细胞的过氧化物酶呈阴性 【临床意义】

  21.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2.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活性增高: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ALL、CLL。 活性减低:见于AML、CML、AML-M5、MDS、 放射病及退化性中性粒细胞。 【临床意义】

  22. 二、苏丹黑(SBB)染色 苏丹黑B是一种脂溶性重氮染料,能溶解于细胞内的 含脂结构(如中性脂肪、磷脂、糖脂和类固醇)中, 使脂类物质呈棕黑色或深黑色而显示出来。 脂类物质在粒细胞中含量丰富,在单核细胞中也有少量。 【原理】

  23. 二、苏丹黑(SBB)染色 结果与POX染色基本一致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临床意义】 与POX染色基本相同, POX染色特异性高,但SBB比POX敏感。

  24. M1-SBB(+)

  25. M5-SBB(弱+) M2-SBB(+)

  26. 四、过碘酸-雪夫(PAS)反应 【原理】 含乙二醇基的多糖过碘酸双醛基 + 无色品红 (-CHOH-CHOH)(-CHO-CHO) (雪夫试剂) 紫红色化合物 ( 定位于胞浆中) 称过碘酸-雪夫(PAS)反应,以前又称为糖原染色

  27.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28. 1、粒系:原粒(-),以后阶段(+) 且越成熟阳性越强,阳性率达67.2%, 嗜酸(浆)、嗜碱(颗粒) (+) 2、淋巴系:原淋(+)或(-),成熟(+) 阳性率10-50%,多20% ; 3、红系:呈(-); 4、巨核细胞:呈强(+)。 5、单核系:分化差原单(-),其他弱(+)。 四、过碘酸-雪夫(PAS)反应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29. 正常血细胞PAS染色 1.原始粒细胞(-) 2.早幼粒细胞(+) 3.中性中幼粒细胞(++)  4.中性晚幼粒细胞(+++)5.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6.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7.嗜碱性粒细胞(+++)8.嗜酸性粒细胞(+++) 9.单核细胞(±) 10.淋巴细胞(++++)

  30. 1、红细胞系统疾病 鉴别M6与巨幼细胞性贫血: M6:幼红细胞 PAS 强(+),积分率明显↑。 巨幼贫、再障:幼红细胞(-)。 四、过碘酸-雪夫(PAS)反应 【临床意义】

  31. 2、白细胞系统疾病 鉴别三种急性白血病 急粒:(-)或弱+ 急淋:强(+) 急单:(+),强弱不定 3、鉴别戈谢病和尼曼-匹克病 戈谢细胞 强(+),尼曼-匹克细胞呈(-~弱+)。 四、过碘酸-雪夫(PAS)反应 【临床意义】

  32. 糖原染色(PAS染色)A、AML-M6(+); B、MA(-)

  33. PAS染色A、CLL;B、ALL 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均阳性,呈粗颗粒状阳性 幼稚红细胞 阴性

  34. 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原理】 偶氮偶联法(Kaplow法) 碱性磷酸酶 磷酸萘酚钠 磷酸钠+ 萘酚+重氮盐 PH9.2-9.8 有色偶氮染料

  35.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1.中性成熟粒细胞(+);2.中性成熟粒细胞(++);3.成熟中性粒细胞(+++); 4.成熟中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 (-)

  36. 1.NAP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中, 成熟中性粒细胞呈阳性反应, 其他细胞基本呈阴性。 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2. 坚牢蓝RR 阳性为紫黑色颗粒, 坚牢蓝GBC 阳性为棕红色沉淀。

  37. ++++ +++ ++ ++++ - - + + 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38. 阳性率<40%;NAP的积分值为30~130分。 (各单位应建立本实验室参考值) 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血片 【积分方法】 计数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按其反应强度分级,各级百分率与其级数乘积的总和,即为积分。 例如: NAP反应结果(%) (-) (+) (++) (+++) (++++) 20 40 20 15 5 积分=(1×40)+(2×20)+(3×15)+(4×5)=145 【参考范围】

  39. 1、生理性变化: 新生儿、儿童NAP活性较成人高; 紧张、剧烈运动、经前期、妊娠期活性增高。 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临床意义】

  40. 2、疾病的鉴别 (1)鉴别感染性疾病:病毒性感染:↓;细菌感染:↑ (2)鉴别慢粒及类白:慢粒:↓↓;类白血病:↑↑ (3)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急粒:↓;急单:正常或↓;急淋:↑。 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临床意义】

  41. (4)再障和PNH的鉴别: 再障时,酶活性 ↑ ;PNH时,酶活性 ↓ 。 (5)恶性淋巴瘤与恶性组织细胞病的鉴别: 恶性淋巴瘤常↑,恶性组织细胞病常↓。 (6)恶组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的鉴别: 前者常↓,后者无变化。 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42. (7)真红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鉴别: 真红常↑,后者无变化。 (8)原发性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鉴别: 前者常↑,后者无变化。 注意: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及应用皮质激 素时,NAP活性增强。 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43. 细菌性感染NAP染色 成熟中性粒细胞(++)

  44. CML NAP染色 成熟中性粒细胞(-)

  45. ALL NAP染色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

  46.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NAP染色 1.中性成熟粒细胞(+++);2.中性成熟粒细胞(++);3.淋巴细胞(-)

  47. 偶氮偶联法: 血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在酸性(pH 5.0)条件下水解基质液中的磷酸萘酚AS-BI,释放出萘酚AS-BI,后者与基质液中的重氮盐(如:六偶氮付品红)偶联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红色),定位于细胞质内酶所在的部位。 六、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原理】

  48.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 用相同方法制备两份基质液,一份加入适量的L-酒石酸(左旋酒石酸),另一份不加酒石酸。取两张相同标本的涂片,分别用这两种不同的基质液做酸性磷酸酶染色。 如果血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耐L-酒石酸,两张涂片均呈阳性;如不耐L-酒石酸,不加L-酒石酸的涂片呈阳性反应,而加L-酒石酸呈阴性反应。 六、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原理】

  49. 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浆细胞、巨噬细胞均呈阳性。 六、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50. 1. 诊断多毛细胞白血病 多毛细胞呈阳性(常呈强阳性),阳性反应不被L-酒石酸抑制。 CLL的淋巴细胞和恶性淋巴瘤细胞ACP染色也可呈阳性,但可被L-酒石酸抑制。 2. 鉴别戈谢细胞和尼曼-匹克细胞 前者阳性,不被L-酒石酸抑制;后者阴性。 3.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鉴别 T淋巴细胞ACP呈阳性反应; B淋巴细胞ACP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六、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临床意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