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 likes | 1.11k Views
项目三 血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是以细胞 形态学 为基础,结合运用 化学反应 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特定的化学成分 ( 如酶类、酯类、铁、蛋白质、核酸等 ) , 作 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 的方法。. 概 述. 细胞化学染色. 定义. -. 弱 +. +. 原 粒. 原 单. 原 淋. POX 染 色. 概 述. 基 本 步 骤. 固 定. 复 染. 显 示. 概 述. 固 定. 蒸汽固定. 干燥固定. 物 理 法. 化 学 法. 火焰固定. 液体固定.
E N D
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特定的化学成分(如酶类、酯类、铁、蛋白质、核酸等), 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概 述 细胞化学染色 定义
- 弱+ + 原 粒 原 单 原 淋 POX 染 色
概 述 基 本 步 骤 固 定 复 染 显 示
概 述 固 定 蒸汽固定 干燥固定 物 理 法 化 学 法 火焰固定 液体固定
概 述 偶 氮偶 联 法 联 苯胺 法 金 属沉 淀法 普 鲁士 蓝反 应 雪 夫反 应 显 示
使各种细胞能显示出来以便于观察。 概 述 复 染
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类型 概 述 临 床 应 用 辅助血液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观察疾病疗效和预后 探讨发病机制
细胞化学染色 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苏 丹 黑 染 色(SBB) 酯 酶 染 色(SE、NSE) 糖原染色(过碘酸-雪夫反应)(PAS)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酸性磷酸酶染色(ACP) 铁 染 色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四甲基联苯胺法: 【原理】 H2O2 过氧化物酶 新生态氧 四甲基联苯胺 联苯胺蓝 亚硝基铁氢化钠 稳定的蓝色颗粒(胞浆)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结果】 胞浆中出现蓝色或蓝黑色颗粒为阳性。 1.中性成熟粒细胞,呈强阳性;2.晚幼红细胞,呈阴性; 3.单核细胞,呈弱阳性;4.浆细胞,呈阴性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1.粒细胞系统 分化差的早期原始粒细胞为阴性, 分化好的晚期原始粒细胞至中性成熟粒细胞均呈阳性,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呈强阳性,衰老的粒细胞阳性程度减弱甚至呈阴性; 嗜酸性粒细胞反应呈强阳性,嗜碱性粒细胞为阴性。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2.单核细胞系统 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 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多呈弱阳性,其颗粒细少稀 疏,分布不均。 3.其他细胞 淋巴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的细胞均呈阴性,浆细胞、组织细胞也呈阴性, 吞噬细胞有时呈阳性。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成熟中性粒细胞POX活性的变化 鉴别急性 白血病 的类型 临 床 意 义 最重要的细胞化学染色; 是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的首选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1.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 (1)鉴别ALL和AML的重要指标。 AML-M2、M3、M4——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 AML-M4、M5——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多呈弱阳性或阴性。 ALL——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均呈阴性。 (2)鉴别AML-M3与M5 【临床意义】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b) 的POX染色 早幼粒细胞均呈阳性或强阳性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a、M4Eo)的POX染色 原始、幼稚粒细胞均呈阳性、嗜酸粒呈强阳性 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均呈弱阳性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POX染色 1.中性成熟粒细胞,呈强阳性;2.原始单核细胞,呈阳性; 3.原始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其他原幼单核细胞呈阴性
ALL的POX染色 2个中性成熟粒细胞,呈强阳性;其他原、幼淋巴细胞均呈阴性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3)鉴别 M5 与组织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 AML-M5 ——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 异常组织细胞的过氧化物酶呈阴性 【临床意义】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2.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活性增高: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ALL、CLL。 活性减低:见于AML、CML、AML-M5、MDS、 放射病及退化性中性粒细胞。 【临床意义】
二、苏丹黑(SBB)染色 苏丹黑B是一种脂溶性重氮染料,能溶解于细胞内的 含脂结构(如中性脂肪、磷脂、糖脂和类固醇)中, 使脂类物质呈棕黑色或深黑色而显示出来。 脂类物质在粒细胞中含量丰富,在单核细胞中也有少量。 【原理】
二、苏丹黑(SBB)染色 结果与POX染色基本一致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临床意义】 与POX染色基本相同, POX染色特异性高,但SBB比POX敏感。
M5-SBB(弱+) M2-SBB(+)
四、过碘酸-雪夫(PAS)反应 【原理】 含乙二醇基的多糖过碘酸双醛基 + 无色品红 (-CHOH-CHOH)(-CHO-CHO) (雪夫试剂) 紫红色化合物 ( 定位于胞浆中) 称过碘酸-雪夫(PAS)反应,以前又称为糖原染色
1、粒系:原粒(-),以后阶段(+) 且越成熟阳性越强,阳性率达67.2%, 嗜酸(浆)、嗜碱(颗粒) (+) 2、淋巴系:原淋(+)或(-),成熟(+) 阳性率10-50%,多20% ; 3、红系:呈(-); 4、巨核细胞:呈强(+)。 5、单核系:分化差原单(-),其他弱(+)。 四、过碘酸-雪夫(PAS)反应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正常血细胞PAS染色 1.原始粒细胞(-) 2.早幼粒细胞(+) 3.中性中幼粒细胞(++) 4.中性晚幼粒细胞(+++)5.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6.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7.嗜碱性粒细胞(+++)8.嗜酸性粒细胞(+++) 9.单核细胞(±) 10.淋巴细胞(++++)
1、红细胞系统疾病 鉴别M6与巨幼细胞性贫血: M6:幼红细胞 PAS 强(+),积分率明显↑。 巨幼贫、再障:幼红细胞(-)。 四、过碘酸-雪夫(PAS)反应 【临床意义】
2、白细胞系统疾病 鉴别三种急性白血病 急粒:(-)或弱+ 急淋:强(+) 急单:(+),强弱不定 3、鉴别戈谢病和尼曼-匹克病 戈谢细胞 强(+),尼曼-匹克细胞呈(-~弱+)。 四、过碘酸-雪夫(PAS)反应 【临床意义】
糖原染色(PAS染色)A、AML-M6(+); B、MA(-)
PAS染色A、CLL;B、ALL 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均阳性,呈粗颗粒状阳性 幼稚红细胞 阴性
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原理】 偶氮偶联法(Kaplow法) 碱性磷酸酶 磷酸萘酚钠 磷酸钠+ 萘酚+重氮盐 PH9.2-9.8 有色偶氮染料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1.中性成熟粒细胞(+);2.中性成熟粒细胞(++);3.成熟中性粒细胞(+++); 4.成熟中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 (-)
1.NAP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中, 成熟中性粒细胞呈阳性反应, 其他细胞基本呈阴性。 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2. 坚牢蓝RR 阳性为紫黑色颗粒, 坚牢蓝GBC 阳性为棕红色沉淀。
++++ +++ ++ ++++ - - + + 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阳性率<40%;NAP的积分值为30~130分。 (各单位应建立本实验室参考值) 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血片 【积分方法】 计数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按其反应强度分级,各级百分率与其级数乘积的总和,即为积分。 例如: NAP反应结果(%) (-) (+) (++) (+++) (++++) 20 40 20 15 5 积分=(1×40)+(2×20)+(3×15)+(4×5)=145 【参考范围】
1、生理性变化: 新生儿、儿童NAP活性较成人高; 紧张、剧烈运动、经前期、妊娠期活性增高。 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临床意义】
2、疾病的鉴别 (1)鉴别感染性疾病:病毒性感染:↓;细菌感染:↑ (2)鉴别慢粒及类白:慢粒:↓↓;类白血病:↑↑ (3)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急粒:↓;急单:正常或↓;急淋:↑。 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临床意义】
(4)再障和PNH的鉴别: 再障时,酶活性 ↑ ;PNH时,酶活性 ↓ 。 (5)恶性淋巴瘤与恶性组织细胞病的鉴别: 恶性淋巴瘤常↑,恶性组织细胞病常↓。 (6)恶组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的鉴别: 前者常↓,后者无变化。 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7)真红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鉴别: 真红常↑,后者无变化。 (8)原发性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鉴别: 前者常↑,后者无变化。 注意: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及应用皮质激 素时,NAP活性增强。 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细菌性感染NAP染色 成熟中性粒细胞(++)
CML NAP染色 成熟中性粒细胞(-)
ALL NAP染色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NAP染色 1.中性成熟粒细胞(+++);2.中性成熟粒细胞(++);3.淋巴细胞(-)
偶氮偶联法: 血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在酸性(pH 5.0)条件下水解基质液中的磷酸萘酚AS-BI,释放出萘酚AS-BI,后者与基质液中的重氮盐(如:六偶氮付品红)偶联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红色),定位于细胞质内酶所在的部位。 六、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原理】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 用相同方法制备两份基质液,一份加入适量的L-酒石酸(左旋酒石酸),另一份不加酒石酸。取两张相同标本的涂片,分别用这两种不同的基质液做酸性磷酸酶染色。 如果血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耐L-酒石酸,两张涂片均呈阳性;如不耐L-酒石酸,不加L-酒石酸的涂片呈阳性反应,而加L-酒石酸呈阴性反应。 六、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原理】
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浆细胞、巨噬细胞均呈阳性。 六、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1. 诊断多毛细胞白血病 多毛细胞呈阳性(常呈强阳性),阳性反应不被L-酒石酸抑制。 CLL的淋巴细胞和恶性淋巴瘤细胞ACP染色也可呈阳性,但可被L-酒石酸抑制。 2. 鉴别戈谢细胞和尼曼-匹克细胞 前者阳性,不被L-酒石酸抑制;后者阴性。 3.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鉴别 T淋巴细胞ACP呈阳性反应; B淋巴细胞ACP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六、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