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1

公民與社會 第四冊 第三課 消費、生產與經濟發展

公民與社會 第四冊 第三課 消費、生產與經濟發展. 魏嘉美老師. 市場經濟循環圖. 消費 ≠ 浪費. 壹、消費. 1. 消費的定義 (1) 直接滿足欲望的行為 (2) 是生產及發展經濟的驅動力 (3) 是經濟行為的最終目的. 「消費」就是亂花錢?就是浪費嗎? 但是政府發放消費券,用意不是為 了刺激景氣嗎?. 不消費 廠商利潤減少. 廠商減少生產 勞工工作減少. 所得減少 產生惡性循環. 所謂的 浪費 : 一個人不正確的消費, 以債養債 、變成卡奴。 一個家庭 不事生產 ,只一味消耗祖先的遺產。

melit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公民與社會 第四冊 第三課 消費、生產與經濟發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公民與社會 第四冊第三課 消費、生產與經濟發展 魏嘉美老師

  2. 市場經濟循環圖

  3. 消費 ≠ 浪費 壹、消費 1.消費的定義 (1)直接滿足欲望的行為 (2)是生產及發展經濟的驅動力 (3)是經濟行為的最終目的 「消費」就是亂花錢?就是浪費嗎? 但是政府發放消費券,用意不是為 了刺激景氣嗎?

  4. 不消費 廠商利潤減少 廠商減少生產 勞工工作減少 所得減少 產生惡性循環

  5. 所謂的浪費: • 一個人不正確的消費,以債養債、變成卡奴。 • 一個家庭不事生產,只一味消耗祖先的遺產。 • 一個國家沒有考慮到永續發展,在生產過程中隨意把工業廢水倒入河川。 • 一味的生產「消費性」商品,而不重視提高未來生產能力的基礎建設或機器、設備等的投資。

  6. 壹、消費 2.消費者主權 消費者在選擇消費商品的行為中,有能力展現 自我意識,進而影響生產者配合以滿足消費者 需求。 消費者有主導生產者生產的力量!

  7. 壹、消費 3.量入為出-- 必要消費可以借錢,但是必須事先規劃 還債能力 (1)使用自有的金錢消費 → 損失原存於銀行中可獲得的利息 → 機會成本概念,消費行為必須付出代價。 (2)使用借貸的金錢消費 → 須支付利息給銀行(或借貸單位) → 付出的代價通常大於使用自有的金錢消費。

  8. 消費、儲蓄、投資的差別 提高”未來”的享受 理財 所得-消費=儲蓄 所得-儲蓄=消費 儲蓄 投資 ①放家裡 ①股票 ②借人 ②基金 …… ③期貨 ……

  9. 別小看一杯飲料的力量! • 每天存下一杯35元的飲料錢,10年後能累積出多少錢? 每天少花35元,一年節省35元×365天=12775元 10年節省 12777×10=127750元!

  10. 別小看一杯飲料的力量! • 如果以年利率5%計算利息,10年後能累積出多少錢? 第一年節省12775;存到第10年12775×1.05(9次方)=19818元第二年節省12775;存到第10年12775×1.05(8次方)=18874元 第三年節省12775;存到第10年12775×1.05(7次方)=17976元第四年節省12775;存到第10年12775×1.05(6次方)=17120元第五年節省12775;存到第10年12775×1.05(5次方)=16304元第六年節省12775;存到第10年12775×1.05(4次方)=15528元第七年節省12775;存到第10年12775×1.05(3次方)=14789元第八年節省12775;存到第10年12775×1.05(2次方)=14084元第九年節省12775;存到第10年12775×1.05(1次方)=13414元第十年節省12775;存到第10年12775×1.05(0次方)=12775元 • 10年後累積160682元,多了利息32932元

  11. 發現錢滾錢的複利力量 • 本金50萬元,利率5%,經由複利計算累計如下: 53.9 萬元 31.4 萬元 13.8 萬元 7.9 萬元 5.1 萬元 2.5 萬元 50萬元 50萬元 50萬元 50萬元 50萬元 50萬元 一年後 二年後 三年後 五年後 十年後 十五年後

  12. 但是…… • 正常情況下的消費,當然不是浪費。 • 相反的,消費還是生產、經濟發展的驅動力

  13. 生產要素 資源 產品 貳、生產 1.生產的定義 生產者結合各種生產要素,將資源轉換為產品, 以提高資源價值、獲取利潤的行為。

  14. 2.生產要素: 意義:為了達成生產活動,必須投入的各類要素。 類別:經濟學將生產要素分為土地、勞動、資本及 企業才能。 別稱:生產投入(inputs)。 貳、生產

  15. BACK

  16. (一) 土地(自然資源) 定義:凡是能幫助生產,非人力所創造的經濟資源。 舉例:農林漁牧、水力、陽光、空氣、海洋、礦產等。 提供生產要素的報酬(購買生產要素的成本):地租。 特性:土地有限,具稀少性。

  17. (二) 勞動 定義:以獲取收入為目的的人類勞務,包括勞心與勞力。 舉例:教師、歌手。 提供生產要素的報酬(購買生產要素的成本):工資, 依勞動者與雇主的契約決定。 特性:提供勞務的人須親自到場、供給有限(體力有限)。

  18. (三) 資本(人造資源) 定義:由人力所生產的生產工具,是用來幫助生產其他 財貨。 舉例:機器、設備、廠房、存貨等。 提供生產要素的報酬(購買生產要素的成本):利息。 特性:以營利或增加利潤為目的。

  19. (四) 企業才能 定義:指決策者結合勞動、土地、資本三類生產要素,從事生產 的經營能力。 舉例:張忠謀、郭台銘。 報酬:利潤(企業家經營能力的報酬,可能為正數也可能為負數。 特色:能夠評估及接受開創新事業的風險。

  20. 四大生產要素之比較

  21. 為何生產要素只有四種? • 因為經濟社會中任何物品或勞務均可利用此四種基本「要素」生產出來。

  22. 3.產品的種類: 貳、生產 有形的商品--【財貨 】, 無形的服務--【勞務 】, 消費者購買和使用的--【消費品 】, 廠商購買作為生產之用-【資本財】。 消費者可直接消費使用-【最終產品】, 生產流程中階段性的產品- 【半成品(中間產品)】。 (1)依有無體形分為 (2)依用途可分為 (3)依使用方式可分為

  23. 貳、生產 4.生產時應考慮的課題:

  24. 投入生產要素 製程 產出 原材料 資本 勞動 土地 企業才能 生產函數 啤酒 麥芽 啤酒花 糖類 澱粉 水 機器 設備 廠房 技術 工人 非技術 工人 生產流程—以啤酒為例

  25. 生產函數(講義p.14) 定義: 1.生產要素(自變數)與最大產出量(應變數)之間的關係,以函數形式表示。 2.假設生產技術不變,在一定期間內,廠商生產財貨或勞務時,所投入的生產要素與最大產出量之間的關係。 用途:用來評估生產的效率。

  26. 產品數量是生產要素投入的增函數(即生產要素投入愈多,產品數量愈高)。以函數表示如下:產品數量是生產要素投入的增函數(即生產要素投入愈多,產品數量愈高)。以函數表示如下: Q=f( X1,X2,…, Xn ) 意義:投入一定量的X1,X2,…, Xn等生產要素, 可得數量(Q)的產出。 ※或寫成 Q=f(T,L,K,E,ε) T→土地,L →勞動,K→資本,E→企業才能,ε→其他

  27. 以資本為代表 (capital,簡寫為K) 以勞動為代表 (labor,簡寫為L) 由於土地具有稀少性,以及企業才能無法量化表示,因此將生產函數簡化,將廠商所使用的生產要素分為人力與物力兩類。 於是,生產函數可簡化成: Q = f(L , K)

  28. 固定成本 變動成本 短期成本 即使生意好,短時間無法擴大 店面或添購新機器,因此K固定 長期成本 有足夠的時間調整,可因 應的作法多元,因此K可變。 短期和長期成本的差別— 經營一家咖啡館 生意日益興隆

  29. 固定生產要素、變動生產要素 固定生產要素:短期內不能改變數量的投入 例如:資本設備。 變動生產要素:短期內可以增減的生產要素 例如:勞動。 (資料改寫自:張清溪等(2004)。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上冊)。臺北:翰蘆。P.173)

  30. 長期與短期-依生產要素的使用是否可以變動 長期(long run)-所有生產要素都能變動。 Q = f(L , K),L、K都為變動生產要素。 短期(short run)-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無法變動(固定)。 Q= f(L , K),L為變動生產要素、K為固定生產要素。

  31. 5.邊際報酬遞減法則 • (1)定義: 在短期中,生產技術及其他生產要素使用量不變下,若某一生產要素不斷增加,則在生產初期,產出量會隨此生產要素增加而增加,但達到某一限度後,產出量的增加率會逐漸遞減的現象。

  32. ① MP≥AP,AP↑ ② MP=AP,MP通過AP最高點 ③ MP<AP,AP↓ 5.邊際報酬遞減法則 • (2) 實例演練: 產 量 6 9 增 11 8 減 - 3 勞動

  33. 結論: 當勞動投入增加,設備逐漸發揮功能,專業、分工結果使勞動者生產力提高,邊際產量(MP)遞增,但只要繼續投入變動要素,邊際報酬最終會產生 遞減現象。 5.邊際報酬遞減法則

  34. (3)應用練習:(講義p.15) B ( )1.所謂邊際產量是指? (A)平均每單位生產要素的產量 (B)變動一個單位的生產要素引起的總產量變動 (C)總產量除以每一單位的生產量 (D)就是平均產量。 ( )2.長短期生產函數的差別在於哪項生產要素變動? (A)勞力(L) (B)產品(Q) (C)資本(K) (D)總產量(TP)。 C

  35. 人們從事各種活動時,往往依情況而採取不同的形式。例如:打籃球鬥牛時,可以是一對一、二對二、三對三,或五對五打全場。人們從事各種活動時,往往依情況而採取不同的形式。例如:打籃球鬥牛時,可以是一對一、二對二、三對三,或五對五打全場。 • 從事經濟活動時,也是如此。依組成的方式,可以把生產者 ─廠商分成好幾類。

  36. 卡維爾冰淇淋(The Carvel) • 在1934年,卡維爾向人借了15美元,買了一些冰淇淋就開始在小貨車後面販賣。 • 他第一家店址的決定方式很奇特:他的小貨車在一處空地附近爆胎,機智的卡維爾就停下車,把冰箱插頭插在附近一家陶器店裡,開始賣起冰淇淋。

  37. 卡車拋錨而向別人借電的卡維爾,正是典型的獨資卡車拋錨而向別人借電的卡維爾,正是典型的獨資 經營者。 • 他要扛起自己的負債,但也獨享利潤。 • 從法律角度來看,他要為自己造成的所有損害負責。

  38. 假如陶器店的老闆決定加入卡維爾的行業,他們可以共同出資、組成「合夥」的關係。假如陶器店的老闆決定加入卡維爾的行業,他們可以共同出資、組成「合夥」的關係。 • 他們可以分享獲利、承擔虧損與法律義務。 • 如果卡維爾的輪胎爆胎傷害到別人,合夥人也必須承擔相同的 賠償責任。 • 如果卡維爾死亡或破產,合夥人就必須一肩扛起所有債務。

  39. 卡維爾建立事業的另一種方式是成立「公司」。卡維爾建立事業的另一種方式是成立「公司」。 • 公司是法律上的有機體,不與所有者 共存亡的法律實體,它誕生、成長, 可以被收養(併購)、結婚(合併), 也會死亡(破產),但他比人類更好的是, 可以復活。 • 優勢: • 可以限制因虧損或訴訟產生的責任 • 比較容易募集到建立事業所需的資金 • 可以出售股份,取得更寬廣的資金來源

  40. 公司擁有自己的生命,也擁有自己的資產與負債。公司擁有自己的生命,也擁有自己的資產與負債。 • 股東的責任只限於投資該公司的金額,基本上就是他們持有的股份。股東不需要在公司倒閉時賠上個人資產,所以可鼓勵人們投資。

  41. 1.廠商組織的型態 (1)獨資:1人出資,擔負經營的成敗。 (2)合夥:2人以上的投資者(合夥人)共同投資經營。 (獨資及合夥依照《商業登記法》向經濟部登記) (3)公司: 以營利為目的,依《公司法》而組織的 社團法人,可分為無限公司、有限公司、 兩合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四種。 (4)合作社:依《合作社法》組織,由社員出資經營, 營運或服務對象以社員為主,不以營利 為目的。

  42. 有限責任及無限責任 有限責任: (1)定義:依出資或股份的多寡來負清償責任,責任 到所出的錢賠完為止。 (2)舉例:我花10萬買XX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當 該公司倒閉時,我的10萬元也賠光了! 無限責任: (1)定義:負完全的清償責任,責任擴及當事人其他 財產。 (2)舉例:我和蟹老闆合夥開蟹堡王餐廳,餐廳倒了, 蟹老闆跑了,清算蟹堡王餐廳財產後還欠 1000萬,我只好賣掉我房子還這1000萬。

  43. (1)獨資

  44. (2)合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