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774 Views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 评价. 评价是个既普通又深奥的话题. 普通是因为每个人都会在一生中许多次地对不同的事物和人做着这样那样的评价,特别是要做出选择(选拔)时,更是很慎重地进行着评价;不仅对他人和外界事物进行评价,也对自己进行着不断的评价。如: 就读哪所大学、哪个专业? 毕业后从事哪种职业、去什么单位? 作为领导,招聘什么样的人与自己共事? 与什么样的人恋爱、建立家庭? 给自己的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 因此,似乎人人都“会”评价。. 但事实上,有些人比另一些人在实施评价行为时的“能力”更强。
E N D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 评价
评价是个既普通又深奥的话题 • 普通是因为每个人都会在一生中许多次地对不同的事物和人做着这样那样的评价,特别是要做出选择(选拔)时,更是很慎重地进行着评价;不仅对他人和外界事物进行评价,也对自己进行着不断的评价。如: • 就读哪所大学、哪个专业? • 毕业后从事哪种职业、去什么单位? • 作为领导,招聘什么样的人与自己共事? • 与什么样的人恋爱、建立家庭? • 给自己的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 因此,似乎人人都“会”评价。
但事实上,有些人比另一些人在实施评价行为时的“能力”更强。 如:我们在赞扬某个领导时,有时会说到他/她对下属的评价比较“全面”、“客观”,不根据下属与她/他的个人关系而对下属存有“成见”,也不因为下属在某个方面有缺点就全盘否定了他/她。而对另一个领导却会有相反的评价…… 评价是一个人所有认知能力的综合,因此,在布卢姆对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中,把评价列为最高层次的目标。
请谈谈您对幼儿园这个场景的印象和评价。 可能的关注点: • 人(成人,幼儿) • 设施 • 活动 • 气氛
一、评价是什么? • 评定**的价值 • 而价值是由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而决定的。如: 评价某个专业“好”吗?根据什么: 就业前景(供小于求的热门专业)? 自己兴趣(各种兴趣中又有偏好)? 师资水平? 课程难度?…… 评价某个员工“好”吗?根据什么: 独立工作能力?合作意愿? 听从指令?创造力?…… • 因此,面对同一事物或人,不同的评价者会做出不同的评价。 • 而且,评价者的需要往往会影响到他对客体的全面认知,只看自己重视的那些方面,而无视其他方面。
日常生活中所做的评价是凭对客体的“印象”,凭自己的“感觉”做出的,这样的评价很难是“全面客观”的。 日常生活中所做的评价是凭对客体的“印象”,凭自己的“感觉”做出的,这样的评价很难是“全面客观”的。
而“专业的”(或者说有能力的)评价是依靠系统地搜集客体的有关信息、深入地反思自己的价值体系(我的需要是什么)而做出的。 而“专业的”(或者说有能力的)评价是依靠系统地搜集客体的有关信息、深入地反思自己的价值体系(我的需要是什么)而做出的。 例:选择单位时的评价策略(经历了分析后的总体评价)
当评价针对的不是某个具体领域的活动、而是教育机构整体的教育质量时,更需要避免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关注范围和价值观点的狭隘性。需要全面研究教育机构中可能影响受教育者发展的各种因素,并对价值观点达成尽可能广泛的共识。 当评价针对的不是某个具体领域的活动、而是教育机构整体的教育质量时,更需要避免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关注范围和价值观点的狭隘性。需要全面研究教育机构中可能影响受教育者发展的各种因素,并对价值观点达成尽可能广泛的共识。
评价具体的活动与评价整体质量 • 背景条件: 过程 成果: 提供与可能性 达到的目标结果 投入程度 • 目标:在儿童身上达成了什么样的结果(可以编制测题或者利用现成的量表) • 过程:儿童在这活动过程中的投入程度(见《上海托幼》2003年第4期)
输入 产品 结果 输入 产品 结果 • 取向 • 过程 儿童 • 结构 • 多方面、复杂
本次报告侧重于如何评价托幼机构的整体质量。主要探讨两大问题,一是如何全面地搜集关于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可靠信息;一是应该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对待托幼机构教育的各种实践现象。 同时,也谈谈通过怎样的评价程序,可以在质量鉴别与质量发展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
二、怎样搜集有关托幼机构质量的信息-研制一个优秀的评价工具二、怎样搜集有关托幼机构质量的信息-研制一个优秀的评价工具 • 搜集哪些方面的信息? 质量包括什么? 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 托幼机构的哪些方面影响着儿童的发展?
在“机构”范围内: “过程的质量”指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动态过程的状况,幼儿每天经历(体验)到的东西(主要在自己的班中),包括:确保他们安全和健康的照顾与交往;考虑到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及支持其情感、安全感及学习的互动;对广泛的适应发展的活动有潜在的激发力的空间-材料设计、利用规则;创造清晰的和日常化的沟通途径让家长参与进来。主要由带班教师决定。 “结构的质量”是不以情景为转移的、幼儿园班级及整个幼儿园稳定的框架条件,它影响着过程质量,过程质量作为教育质量的动态方面是在这种框架条件中实现的。它包含的方面有:班级的规模、师生比、人员所受培训的层次及工作经验、提供给孩子使用的空间以及设施材料。与过程质量相比,总的来说它是由行政部门规定的。 “取向的质量”指直接参与教育过程的成人(即教师)的教育观点、价值和信念。主要涉及:对教育质量和幼儿园任务的观念,有关儿童发展及怎样来支持他们发展的观点,教育的目标和规范。与结构质量一样,它也是比较稳定的、持久的,影响着过程质量;但与结构质量不同的是,它不是由行政人员能调节的,而是这些成人在长期社会化的过程中获得的,它反映着非个人的、植根于文化的模式。
含义: • 儿童的发展不仅仅是由机构质量决定的,因此不能以儿童某些方面的发展水平来评价机构的质量。(部分贡献与部分责任) • 过程质量对儿童的发展有着更直接的影响,因此,这领域的评价应是评价体系中的核心部分。 • 对取向质量和结构质量的评价必须围绕过程质量的评价才有意义。(过程中体现的取向;过程必需的结构条件) • 对过程质量的评价必须深入到儿童每天渡过大部分时间的班级中,对机构质量的评价以大部分班级的质量为基础。
对几个评价标准体系框架的分析 幼儿园评价量表(早期教育环境评分量表)(ECERS或KES) 全美幼儿教育协会关于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 德国儿童日托机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集(NQKK) 上海市托幼园所办学等级标准 请思考哪些领域属于“过程质量”的范畴?
Ⅰ 空间与陈设 1、室内 2、照顾、游戏与学习必需的家具 3、放松和舒适的设施 4、房间布置 5、独处的可能性 6、与儿童相关的设施 7、大肌肉运动的场地 8、大肌肉运动的设施 Ⅱ 儿童的照料与养护 9、问候与告别 10.餐点 11.休息与睡觉 12.如厕 13.健康预防措施 14.安全 Ⅲ 语言和认知上的激励 15.书籍与图片 16.鼓励交流 17.使用语言促进认知发展 Ⅳ 活动 18.一般的语言使用 19.精细动作活动 20.艺术创作 21.音乐和运动 22.积木 23.沙/水 24.角色游戏 25.自然经验/常识 26.数学理解 27.电视机、录像机和/或计算机的利用 28.促进对差异/个性的宽容与接受 Ⅴ 互动 29.在大肌肉运动中的照看/陪伴/指导 30.对孩子一般的照看/陪伴/指导 31.行为规则/纪律 32.教养员与儿童的互动 33.儿童与儿童的互动 Ⅵ 教育工作的结构安排 34.一日生活安排 35.自由游戏 36.班级结构 37.对残疾儿童的防护措施 Ⅶ 家长和教养员 38.家长工作 39.考虑员工们的个人需求 40.考虑员工们的专业需求 41.员工们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42.给员工们的专业支持与评价 43.进修机会 幼儿园评价量表KES-R(7大领域43个条目)
美国NAEYC关于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的十大领域(98年版)美国NAEYC关于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的十大领域(98年版) • 一、工作人员与儿童的互动 • 二、课程 • 三、工作人员和家长的沟通 • 四、工作人员资格及其发展 • 五、管理 • 六、人员配置 • 七、物质环境 • 八、健康和安全 • 九、营养和膳食 • 十、评价
德国儿童日托机构 教育质量国家标准集
共同特点: • 重视过程质量的评价,以相当大的篇幅占据评价标准体系的核心; • 反映过程质量的标准十分详细,涉及幼儿在园生活的空间-材料、人际互动、多种活动、作息安排和纪律规则等许多领域。(不仅仅是正式的教学) • 全面性和详尽性可以从标准条目数反映出来: 德1364;NAEYC86;KES-R量表540;
上海市托幼园所办学等级标准 • 基础性标准 • 婴幼儿发展水平 • 办园条件(设施设备、人员配置) • 园(所)务工作(园务管理、社区与家教) • 保教工作(业务管理、组织实施) • 卫生保健工作(保健管理、健康检查、消毒隔离、安全防病、营养工作) • 发展性要求 • 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 教、科研工作有实效,促进园(所)的整体发展 • 重视课程建设,创建办学特色 • 富有创新的管理改革经验 • 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上海市托幼园所办学等级标准》“保教工作”领域“组织实施”条目示例《上海市托幼园所办学等级标准》“保教工作”领域“组织实施”条目示例 • 1.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保证户外活动、体育活动、游戏和自由活动等时间。(时间安排) • 2.设置的课程有利于婴幼儿的和谐发展。(课程) • 3.围绕培养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保教计划。(课程) • 4.各项活动体现保教结合的原则。(课程) • 5.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鼓励幼儿自主活动。(课程) • 6.重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并能发挥作用。(物质环境) • 7.坚持正面教育,师生关系融洽。(关系) • 8.教师的教育能力强,教育活动效果好。
1、婴幼儿发展水平是相当重要的评价指标; 2、有关“过程质量”的评价涉及“保教工作”和“卫生保健工作”,而且主要涉及的是工作人员的做为;(比“儿童直接接触到的环境因素”的概念范围窄-不关注“潜在课程”)生态系统-教学影响 3、标准大多是从幼儿园层面来阐述的。
Bronfenbrenner关于人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引发了早期教育专业人员重新思考如何看待为幼儿设计的学习环境。Bronfenbrenner关于人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引发了早期教育专业人员重新思考如何看待为幼儿设计的学习环境。 微系统:发展个体的直接环境 中系统:微系统以外的一些因素可能也对个体有重要的直接影响 外系统:发生在甚至个体有可能不出现的地方、但却间接影响着个体经历到的事因而影响着个体发展的那些事务 宏系统:个体在其中发展的文化和亚文化的影响
标准的描述方式 • 用含义清晰、具体可观察的行为和现象描述语,而不是一些空泛的原则和价值描述,使标准的使用者不易发生理解上的分歧。(即使如此也要与评价人员的培训相结合) • 以事实判断句描述,不用价值判断句(即用“是”或“不”,“有”或“没有”来描述,而不用“应该有”、“不应该”之类的词),以引导评价人员客观地搜集信息。
搜集信息的方式 以观察(包括查阅档案)为主,结构化访谈为辅。(保证信息的客观性) 观察:师幼互动,课程活动,物理环境以及一定的健康和安全措施和师生比(包括间接观察/查阅档案:儿童的作品、活动的照片;教师的工作文档) 访谈园长、家长和教师(问卷):课程计划方式,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家长会,在职员工,教师对行政政策的理解以及评价程序 查阅档案:计划的哲学,课程计划,行政政策,行政程序,教师资格,教师队伍,办园许可,健康与安全检查
量的方法与质的方法: 量的方法努力确保客观性并得出适于做统计分析的数据,通常为了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记录表\项目清单\封闭式问卷) 质的方法则是开放的,观察者要通过详细描述进展中的情形和互动(包括直接引用原话),以及语言、行为发生的背景,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所观察到的东西与它的情境联系起来加以理解。配合观察而进行的访谈要让受访者对他们的行为、观点做出说明和解释。(备注) 应把二者相结合,质的方法有可能在信度上较弱,而在效度上很强。
请注意以下例子中评价标准的描述方式以及隐含的搜集信息的方式。请注意以下例子中评价标准的描述方式以及隐含的搜集信息的方式。
10.餐点 不合格 最低标准 良好 优秀 1 2 3 4 5 6 7 • 1. 1正餐与点心的时间不恰当(如孩子饿了也必须等待)。 • 11.2 正餐的营养值不够。a) • 11.3 卫生有欠缺(如大多数孩子和成人在吃饭或准备饭之前不洗手;不把饭桌擦干净)。 • 11.4 吃饭时气氛令人不舒服(如教养员严厉地指责孩子;逼孩子吃饭)。 • 11.5 不考虑食物过敏和难消化问题。 • (可能不适用)。 3.1 一日安排中有适当的时间供正餐和点心。 3.2 正餐和点心被称出重量。a) 3.3 通常卫生得到保持。b) 3.4 吃饭时的气氛既不严厉又无谴责。 3.5 关于食物过敏的信息被显眼地悬挂着,而且有另外的食品及饮料(如给对牛奶过敏的孩子茶或果汁)。 (可能不适用) 3.6 残疾儿童在吃饭时与无残疾的儿童坐在一起。 (可能不适用) 55.1教养员坐在孩子们旁边。c) 55.2吃饭时充满舒服的气氛。 55.3适合孩子的物品易于和促进独立性(如适合孩子的餐具装饮料的小壶、稳当的碗和勺,给残疾儿童的特殊小勺和杯子)。 55.4 来自家庭的饮食规定被考虑到。 77.1 在正餐和点心期间孩子也帮忙准备(如铺桌布、自己盛饭、擦桌子)。 77.2 鼓励孩子独立吃饭。 77.3 吃饭时间是孩子和教养员交谈的时间(如教养员激发孩子,谈起今天发生的不寻常的事和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孩子互相交谈)。 补补充说明: 在这一指标中,许多条目可能被评为“不适用”,如果相应的前提不存在的话。 aa) 机构中的营养应以德国营养协会推荐的标准为依据。 bb) 如果卫生条件基本上具备,在一天中多个时间段出现洗手和其他卫生措施的话,即使在实际贯彻时有一些偶尔的问题,也可把3.3评为“是的”。 问问题: ((1.5,3.5,5.4)如果一个孩子对特定食物过敏,或者他的家中有特殊的饮食规定,您怎么办? 即c)即使教养员为了帮助用餐离开桌子,她也应大多数时间坐在孩子旁边。并不要求在每张桌旁都坐一个教养员。如果在房间中有几个教养员,则一个或几个教养员帮忙分饭,其他人坐在孩子旁边。
德国儿童日托机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集结构示例德国儿童日托机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集结构示例
美国NAEYC关于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示例 一、工作人员与儿童的互动1.经常通过各种方法与幼儿交往。比如,微笑、抚摸、拥抱、谈话,特别是在幼儿入园、离园和替婴儿换尿布和喂饭的时候。 2.工作人员应该在儿童视力可及的地方,并且对儿童做出反应。 3.工作人员要注意与儿童的谈话方式,要用友好、积极礼貌的态度与儿童说话,并经常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同时注意与儿童进行个别交谈。 4.工作人员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不同种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儿童,工作人员要为不同性别的儿童提供参与所有活动的平等机会。 5.工作人员要鼓励并培养与儿童发展相适应的独立性。 6.工作人员要善于运用正面的、积极的指导技巧,不要用竞争、比较、批判、体罚、人格羞辱等手段。要为儿童制定一定的规则,但是环境的安排必须合情合理,少对幼儿使用“不”字。 7.环境中的声音应是愉快的交谈声、自然的笑声和兴奋的叫声,而不是尖厉的、令人压抑的噪声或强制性的安静。 8.工作人员要帮助儿童处于舒适、轻松和愉快的状态,并鼓励幼儿参与游戏及其它活动。 9.工作人员要注意培养儿童之间的合作以及其它亲社会行为。 10.工作人员对儿童社会性行为的要求,要与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 11.鼓励儿童用语言表达感情和思想。
1、在这个记录表中,哪些标准的描述会影响评价的客观性?1、在这个记录表中,哪些标准的描述会影响评价的客观性? 2、在所列标准中,哪些方面是需要通过观察搜集信息的,哪些方面是需要通过访谈和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 3、改进这个评价表的建议?
三、评价“优质”应持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国外的标准体系建设得这么好,我们把它们翻译过来,直接利用吧!” “几个标准拼凑起来,删掉一些不太适用的,评价体系就出来了!”
以下所列国外标准体系所依据的价值取向,中国的老师和家长能接受吗? 以下所列国外标准体系所依据的价值取向,中国的老师和家长能接受吗?
幼儿园评价量表(修订本)的教育取向 • 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通过他们的活动,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所做和所体验到的来学习。 • 儿童既通过与他们的家长、教师和其他成人之间的互动来学习,也通过与其他儿童的互动来学习。与成人言语和非言语的互动对激发儿童的学习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 一个组织得使儿童能最大程度地独立和成功地活动的空间-材料环境,给儿童更多的机会进行创造性的互动、讨论并感受到愉悦。 • 儿童需要情感上的温暖和安全感,以及适应这些需要的空间上的可能性和为获得安全和被保护感所需的预先商定的常规。 • 一个对儿童来说很好的环境应该同样满足在其中工作的成年人的需要。 • 此外,教育工作的高度个别化以及教育计划针对儿童及其需要、同时又给灵活变通留有余地,也被视为教育质量高的表现。
这些价值在设计评价标准体系时便反映在等级的含义中:这些价值在设计评价标准体系时便反映在等级的含义中: • 不合格:存在一些对幼儿发展有消极影响的行为和现象,特别是没有活动材料,教师消极冷漠地对待孩子。 • 合格(最低标准):给孩子提供了基本的材料,但这些材料对孩子的激发十分有限,也看不出什么带有教育意图的使用措施。 • 良好:在恰当的空间条件中提供恰当的材料,而且幼儿在教养员的帮助下能够得到与其发展相适应的经验(体验)。 • 优秀:在实现“良好”等级的所有要求的基础上,强调儿童自己独立地与材料、环境互动,而且,教养员针对个体儿童做个别教育计划(未必是书面的)。
美国NAEYC关于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心理学依据)美国NAEYC关于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心理学依据) 一、工作人员与儿童的相互作用 理论依据: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社会性、情感、认知和身体是一个整体。儿童所有方面的最佳发展是在与成人积极地、激励地和个别交往中获得的。同时,幼儿也能通过同伴交往获得社会性和智力上的发展。 二、课程 理论依据:课程不仅是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活动,而且是日常活动、材料的使用、活动的转换以及完成日常生活任务的方式。课程实施的评价标准要反映儿童通过积极操纵环境而获得的知识,以及有利于儿童概念发展的具体经验。 六、人员配置 理论依据:良好的人员结构应便于照顾好每 一名幼儿。研究充分说明,较小规模的幼儿小组和相对较多的工作人员数量,与幼儿的积极成果(如增加与成 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减少攻击性行为,增强幼儿之间的合作等)有关。 七、物质环境 理论依据:物质环境影响在其中生活和工作的人(成人和儿童)的行为和发展。物质空间和材料质量会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水平和幼儿与成人交往的质量。应对室内外空间的大小、安排和利用进行评价。
以上的价值观通过确立每个质量领域都要考虑的六大“着眼点”而落实到具体的评价标准中。(回到第19页图表)以上的价值观通过确立每个质量领域都要考虑的六大“着眼点”而落实到具体的评价标准中。(回到第19页图表)
价值取向上的文化差异: • 个人需要与集体安排 • 多样性与统一 • 民主协商与服从权威 • 控制与独立(在控制下的纪律与自觉的纪律) • 哪些目标(素质、能力)是重要的 • 学习(或受影响)的途径--读书或成人告知、训练还是儿童在与材料和他人互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共同建构) • 这些价值观影响着我们在评价时关注哪些东西,也隐含在对所观察到的行为和现象的评价中。(如:教师该不该主动教?何时介入孩子的活动?怎样介入?什么样的规则是必需的?孩子爱质疑好吗?)
文化差异的例证:基于《幼儿园评价量表》的价值观调查结果文化差异的例证:基于《幼儿园评价量表》的价值观调查结果 • 家长:得分最低的是第5条独处的可能性,2.08,还有4条是平均分低于2.50的,分别是第23条沙和水,2.17, 第3条放松和舒适的设施,2.39,第28条促进对差异、个性的宽容与接受,2.42,第36条班级结构,2.43。” • 教师:第5条独处的可能性, 2.48 ,第3条放松和舒适的设施,2.48,第28条促进对差异、个性的宽容与接受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