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290 Views
地氟病防制知识. 白云区疾控中心 袁华 2012 年 10 月 25 日. 主要内容. 一、地氟病的基本概念 二、氟进入人体的途径 三、我区地氟病的流行情况及控制策略 四、如何做好后期管理. 一、地氟病的基本概念. 又称 地方性氟中毒 ,它是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 氟斑牙 和氟骨症。 本病分布很广,除 上海 外,全国各省、市、 自治区 几乎都有流行区。. 二、氟进人体的途径. 氟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均以 化合物 形式存在,土壤中氟化物可溶于水,容易被动物和植物所吸收。人吃动植物而摄入。
E N D
地氟病防制知识 白云区疾控中心 袁华 2012年10月25日
主要内容 • 一、地氟病的基本概念 • 二、氟进入人体的途径 • 三、我区地氟病的流行情况及控制策略 • 四、如何做好后期管理
一、地氟病的基本概念 • 又称地方性氟中毒,它是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 本病分布很广,除上海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有流行区。
二、氟进人体的途径 • 氟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均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土壤中氟化物可溶于水,容易被动物和植物所吸收。人吃动植物而摄入。 • 氟化物在肠道内吸收与其水溶性有关。因水氟大部分为易溶性,故吸收率往往在90%以上。食物中的氟约为40%~80%属易溶性,因而吸收率也较高。
摄入途径分为二型 • 一是饮水型,即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水而患病,此型分布广,90%的患者属此型; • 二是燃煤型,即在特定地区煤中含氟量过多,当地居民习惯敞开燃煤、烘烤粮食,致使室内空气和烤干食物中氟含量增加而导致本病发生。此病在贵州发生最多。
三、我区地氟病的流行情况及控制策略 • 流行情况:20世纪80年代全省地氟病普查时确认我区属燃煤污染型氟中毒中等病区,全区56个行政村,氟中毒轻病区7个村,中等度病区49个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86.64%,氟牙指数为1.86,农村16—65岁居民氟中毒症状、体征阳性检出率为32.74%,流行强度为中度。
主要措施及工作进展 • 通过全区广大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地氟病防制工作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 1、防制措施落实阶段:改炉改灶、健康教育及知识传播、行为引导与干预 • 2、健康行为形成:倡导、引导、鼓励、干预促进健康行为形成 • 3、病情控制:防制效果显著,从中等流行逐步到消除 • 4、消除阶段:后期管理。
四、如何做好后期管理 • 应根据后期管理的工作目标,采取以下针对性措施: • 1、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家庭户主防治地氟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 • 采取知识讲座、小讲课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开展人际传播;通过电视、广播和宣传栏、黑板报、永久性固定标语等形式开展大众传播。
核心信息 • (1)烧敞煤灶,导致地氟病;(2)烟囱伸出屋,防制氟中毒;(3)正确使用燃炉灶,避免氟中毒;(4)玉米、辣椒食用前淘洗,减少地氟病发生;(5)粮食、辣椒不用煤火直接烘烤是正确的健康行为;(6)氟中毒的表现是黄牙齿、黑牙齿和手脚僵硬伸不直、骨关节变形等。
2、以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小学和村、社区小学为单位,4-6年级学生防治地氟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2、以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小学和村、社区小学为单位,4-6年级学生防治地氟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 采取措施:一是实施小手牵大手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开展主题讲座、分班健康教育课、命题作文等;三是组织学生看光盘、黑板报、宣传栏等。
主要靠乡村各级干部、各组织监督和引导的 • 3、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炉(灶)正确使用率达到90%以上。 • 4、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损坏炉灶的维修率达到90%以上。 • 5、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供人食用的玉米和辣椒的正确干燥率分别达到90%以上。 • 6、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供人食用的玉米和辣椒的正确保存率分别达到90%以上。 • 7、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供人食用的玉米和辣椒烹调前淘洗率分别达到90%以上。
8、乡镇、社区设立炉灶及配件的销售维修服。8、乡镇、社区设立炉灶及配件的销售维修服。 • 这项目标:全区不作硬性规定,城区有鸡场,农村有各乡镇所在地,均有出售。
后期管理工作小结 • 总的来说,指标要求高。就是知识知晓率的提高和行为转变两个方面。 • 做好群众的引导工作:倡导群众使用清洁能源灶,如:沼气、液化气、电炉、电滋炉等,避免敞灶燃煤,发现一家,干预教育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