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72 Views
做好研究项目结题工作 发挥研究成果的效能. 李克东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部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E-mail likd@263.net 2005-01 广州. 一、项目结题工作的意义. 研究工作的总结 研究成果的确认和评价 研究成果的扩展和推广. 1 、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责任. 广泛有效应用教育技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职责; 开展课题研究是各级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E N D
做好研究项目结题工作发挥研究成果的效能 李克东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部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E-mail likd@263.net 2005-01 广州
一、项目结题工作的意义 • 研究工作的总结 • 研究成果的确认和评价 • 研究成果的扩展和推广
1、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责任 • 广泛有效应用教育技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职责; • 开展课题研究是各级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 探索规律,总结经验是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目标之一。 • 实验学校应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促进者 • 实验学校应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 • 实验学校应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探索者
2、项目结题工作基本内容 1、完成项目结题报告 2、展示研究成果 3、对研究工作和成果的确认和评价
二、项目结题报告基本内容 (一)项目研究的目标 (二)项目研究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三)项目研究成果和评价 (四)项目研究的存在问题与后续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 • 通过课题研究,获取事实、发现规律,发展理论,探索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方式及其作用; • 通过课题研究推进课程教学的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益; •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知识建构 知识管理 知识重组 知识呈现 1、研究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方式及其作用
科学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 • 作为对象——把共享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评议、分析、讨论。 • 作为素材——把共享资源,作为学科教学的素材,整合到学科教学资源中。 • 作为元素——通过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数字化资源作为元素,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
基本应用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基本教学模式 1、基于课堂的情境探究模式 2、基于网络课程的个别学习模式 3、基于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4、基于网络支持的协作学习模式 5、基于资源共建的任务驱动模式
2、探索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推进课程改革: •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联系 •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多学科之间的联系 • 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了解 • 利用信息技术,保证学生学习的选择性 • 利用信息技术,变革学习的评价方式
要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 • 有意义问题的设计者 • 学习任务的设计者 • 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 情境观察的指导者 • 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 学生的主体地位 • 学习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 • 协作活动的参与者 • 学习问题的解决者 • 知识的意义建构者
3、创新人才的培养 • 学会知识 ——理解概念原理,理解知识形成过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 学会学习 ——善于搜集信息、充分利用资源、能够提出问题,积极协 商讨论、知识归纳重组 • 学会创新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习惯(敏锐观察、勇于求异、丰富联想) ——创新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展示重构知识,形成作品) ——创新品格
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 学会利用资源的学习 ——即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 • 学会自主发现的学习 ——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索性的学习; • 学会协商合作的学习 ——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 • 学会创作实践的学习 ——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
4、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 在一个日益复杂、充满信息的社会里,教师要成功地生存、学习和工作。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 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不仅要探索教学模式的变革,还必须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方法,使之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 能加深对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解和对相关技能的掌握 • 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 能够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到各自的课程教学中去
(二)开展研究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特征: • 研究对象活动的时空扩大 • 信息化研究手段的运用 • 量与质的研究方法互补 • 揭示规律方法的综合性
课题研究工作的基本要素 • 设计-课题研究设计 • 试验-教学试验过程 • 测量-效果测量与描述 • 分析-理论分析和结论
1、明确研究的内容 • 开发研究:网络共享资源开发和应用实践研究 • 试验研究:教学应用模式试验与效果分析研究 • 理论研究:教学设计理论、学习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 • 比较研究: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学校与学生 对网络教学的态度与效果的比较研究。
2、项目研究的组织形式和活动 • 组织形式 实验学校——课题组——试验班——学习小组 • 研究对象和周期 • 课题组活动 • 制定方案 • 教师培训 • 建立网站 • 校内研讨 • 校外交流 • 成果汇编
3、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1)采用量的研究或质的研究 • 量的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结构化观察、教学实验、测量评价进行 ——获得数据型的资料 ——对数据型资料的数学分析 • 质的研究 ——通过访谈调查和实地观察进行研究 ——获得描述型的资料 ——对描述型资料的逻辑与思辩分析
(2)积极开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重点: (1)观察材料的收集 (2)深入的三角反思
理论 和方法 信息化环境 三次行动梯度 第三次反思 学校发展 第二次反思 研究成果 第一次反思 第三次行动 第二次行动 研究深度 第一次行动
4、清晰明确的研究结论 (1)要有明确的结论: • 事实确认 • 差异比较 • 因果关系 • 理论观点…… (2)要有事实数据或质性描述支持结论(客观的数据) (3)要有科学理论支持结论(规范的引文)
(三)研究成果和评价 概念/观点/ 法则/原理/ 理论性成果 模式/步骤/ 程序/指标/ 操作性成果 物化性成果 教学资源 工具软件
成果形式 成果的载体(论文、专著、资源、网站) • 专题学习资源(wequest、专题网页资源、专题学习网站、网上学习工具平台等) • 教学设计方案 • 教学评价方案(指标体系)和实施数据分析 • 教学过程案例(录像) • 教学研究论文 • 专题综合成果
信息技术应用效益 成果的应用(范围、次数、辐射) 标志: • 课程覆盖面(资源和应用课程的比例) • 课时覆盖面(资源和应用可是比例) • 教师覆盖面(参与建设和应用的教师比例) • 学生覆盖面(接受信息技术并受益学生的比例)
研究成果的水平 • 具有特色 • 突破点、创新点 • 核心刊物发表 • 和地方和全国评奖活动的奖励和等级 • 被广泛引用
体现成果水平的典型个案 • 研究方案 • 教学设计方案 • 教学资源的整合 • 教学过程或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录像记录 • 学习效果原始数据资料 • 研究分析报告 • 重要论文
(四)研究存在问题与后续工作 1、从阶段成果到完成成果 2、从表层成果到深层成果 3、从局部成果的推广成果 4、从理念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
三、项目结题的组织方式 (一)通讯结题 (二)分片现场结题 (三)专题会议集中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