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538 Views
课堂观察研究. 1 、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课堂教学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课堂观察是适合研究课堂情境的重要方法 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课堂观察能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依据 一线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课堂观察的历史. 50 年代贝尔思( R.F.Bales ) “ 互动过程分析 ” 的 12 类行为编码,主要针对社会小组讨论中的人际交往进行观察研究。 行为类别 12 类,行为频数 719 次. 贝尔思的互动过程分析框架. 积极反应 : 1 显示团结 0.7% ; 2 缓解紧张,开玩笑等 7.9% ;
E N D
1、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 课堂观察是课堂教学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 课堂观察是适合研究课堂情境的重要方法 • 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 课堂观察能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依据 • 一线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课堂观察的历史 • 50年代贝尔思(R.F.Bales) “互动过程分析” 的12类行为编码,主要针对社会小组讨论中的人际交往进行观察研究。 • 行为类别12类,行为频数719次
贝尔思的互动过程分析框架 • 积极反应: 1显示团结0.7%; • 2缓解紧张,开玩笑等7.9% ; • 3表示赞同24.9% • 工作范围解答问题: • 4提供建议8.2%; • 5提供意见26.7%; • 6提供工作方向22.4%
贝尔思的互动过程分析框架 • 中性反应提出问题: • 7探询工作方向1.7%; • 8探询意见1.7%; • 9探询建议0.5% • 消极反应: 10不赞同4.0%; • 11表现紧张或退场1.0%; • 12表现对抗0.3%
结果 • 小组讨论中极端的情感行为较少(1和12共1%); • 积极反应33.5%大大高于消极反应5.3%; • 互动主要集中在解答工作问题(57.3%)和对别人意见加以肯定上(24.9%).
60年代弗兰德斯(N.A.Flanders)师生言语互动分析系统(FIAC)。60年代弗兰德斯(N.A.Flanders)师生言语互动分析系统(FIAC)。
90年代霍普金斯(David Hopkins)的《教师课堂研究指南》(Teacher’s Guide to Classroom Research)
2、课堂观察的两种研究类型: “过程——结果”20 年代萌芽,到60 年代逐渐成熟。主要处理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与学生的学习成就(结果)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实证的、定量的。 • “课堂人种志”70 年代中后期开始兴起。主要通过参与观察收集资料,强调对行为意义的解释,是一种解释主义的定性研究。
3、课堂教学情景的特点 • 课堂事件变化迅速(如课堂师生交往每天大约1000次) • 课堂事件发生的同时性(事件的多样性和同时发生) • 课堂事件发生的即时性(不可预料性) • 课堂事件发生的不可逆性(难以重复再现) • 课堂事件不断被中断(随机性) • 课堂事件的情景性(课堂事件的发生是有背景的)
4、课堂观察的研究范围 • 探讨师生互动与教育成效之间的关系 • 观察学生的态度及其行为表现(如投入学习或非投入学习) • 观察学生行为的改变或习惯的建立(如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或改变) • 观察学生学习过程的某一特定方面(如学生的课堂言语活动) • 观察教师教学中讲课的清晰程度
4、课堂观察的研究范围 • 观察教师教学中教学手段方法的变化 • 观察教师教学过程中某一特定方面(如提问或表扬) • 观察教育实验及课程开发的过程和结果,以便作出及时反馈及评价 • 观察学习氛围 • 观察课堂管理(如纪律问题) • 观察课堂人际关系 • 课堂教学成果与评价
5、课堂观察的伦理原则 • 开诚布公 • 尊重自由抉择的权利 • 信守承诺 • 避免身心伤害 • 尊重隐私权 • 澄清误解、告知结果
6、定量课堂观察 • 时间取样观察:弗兰德斯互动分析分类系统(FIAC)P45 吕木琳177页 • 沈贵鹏《初中课堂口头言语互动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1期 • 吴永军、吴康宁《我国小学课堂交往时间构成的社会学分析》,《上海教育科研》1995年5期
事件取样观察:戴卫的儿童争执事件200例分析;事件取样观察:戴卫的儿童争执事件200例分析; • Stalling 课堂不专注行为观察 • 等级量表观察:吕木琳:教室观察工具(DeTEK)193、201页 陈瑶58页
7、定性课堂观察 • 定性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提纲,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结果是非数字化;分析手段是质化的;方法为归纳法;研究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变化。
7、定性课堂观察 • 定性观察的理论基础:现象学,注重个人对事物本身的洞察;人种志方法,强调自然情景。定性课堂观察要求观察者尽可能长期深入介入课堂教学情境,充分参与课堂活动,以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得出最贴近被观察者真实情况的结论和解释。(丁笑炯音乐课纪律观察)
7、定性课堂观察 • 定性课堂观察主要有四种记录方法: • 描述体系 对教学技能几方面的描述 • 叙述体系 日记/流水帐、轶事/重要事件记录、样本描述、田野/实地笔记 • 图式记录 师生移动模式观察研究 • 课堂座位最佳位置教师提问学生位置图 • 工艺学记录 录音笔、录象照片等 韩国记录片《软蛋研究》
7、定性课堂观察 • 定性课堂观察记录方法的效度 126页 • 三角互证法是定性研究效度互证的方法。 • 信息的三角互证,涉及不同的时间、空间和人; • 调查者三角互证,不同观察者之间的相互交叉检查; • 理论的三角互证,基于不同的理论进行观察; • 方法论的三角互证,研究中多种探究方法互相印证。
定性课堂观察的优缺点 • 优点:研究视角的整体性、情境性和开放性; • 研究过程的动态性和灵活性; • 资料分析的“扎根”性; • 观察记录的简便性。 • 缺点:针对小样本,研究结论不能广泛推广; • 文字资料处理较为繁琐、耗时、不经济; 记录水平与个人经验、描述能力、相关理论水平有关,主观性、个别性较强。
8、课堂研究的问题 • 1.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做写什么?他们如何度过课堂时间的? • 2.课堂中发生哪些互动,谁跟谁说话,说些什么? • 3.教师如何管理班级,课堂规则是什么?如何管理学习材料\时间\空间\学生行为等?
4.学生学什么,他们从事什么学习任务,投入程度和成功的程度如何?4.学生学什么,他们从事什么学习任务,投入程度和成功的程度如何? • 5.从学生的观点来看,一天学校生活和一堂课是什么样的? • 6.教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什么特别的措施? • 7.相同的主题是怎样教给不同年龄的团体?
8.当教育政策发生变化时,课堂中有什么反应,如新课程\新教材\评价体系?8.当教育政策发生变化时,课堂中有什么反应,如新课程\新教材\评价体系? • 9.教师的课堂决策是如何进行的? • 10.课堂中出现纪律问题,教师会采取什么措施? • 11.我可以怎样提高我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12.当学生不理解某事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 13.教师是如何给学生解释一个新概念? • 14.学生在课堂中是如何被监控和评价? • 15.师生和生生之间是如何互动的? • 16.教师如何进行课堂决策? • 17.教师是如何给学生分类的?
9、教师课堂观察的研究主题 • 内容设计 教学表述 进度安排 资源利用 激发动机 师生互动 • 自主学习 鼓励创新 • 学习气氛\课堂管理\讲课清晰程度\教学手段的变化\学习任务的定向\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表现性成果\高层次思维
课堂观察主题(针对新手) • 学科知识157 • 组织 • 阐释 • 师生互动 • 呈现和热情 • 学生行为 • 全面
10、课堂观察研究举例 • 提问技巧 陈瑶181 • 教师发问技巧分析 184 • 课堂管理维度核查清单187 • 松散型课堂控制观察表 189
教师终止课堂问题行为的方式 • 信号暗示、使用幽默、创设情境、有意忽视、转移注意、移除媒介、正面批评、劝其暂时离开课堂、利用惩罚、其他。190
课堂教学评议表 • (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教材的选择组织、时间支配、重点、教学资料、教学准备、引起动机、社会资源、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气氛、提问、个别指导、板书或示范、教学态度、教学仪态、学生反应、作业指导、学生常规、教学技术、各科联系、补充教材、效果评价、观摩心得。另外,具体意见、疑问或建议。194
教师课堂教学综合描述纲要 • 199(定性描述方式) • 课堂结构:(问候语、课堂内容的导入、进程和结束) • 讲课:(组织性、清晰性、准确性、教师的知识水平、有效地举例、进度、鼓励学生投入) • 板书:(清楚有序的使用板书、完善、易懂、易于学生做笔记) • 家庭作业:(布置的作业程度适当) • 态度:(尊重学生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科的态度)
教师课堂教学综合描述纲要 • 语言(声音洪亮、口音、清晰度、语法) • 身体语言:(眼睛接触、表情、教态、课堂中的移动) • 学生的接受程度:(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问或回答问题情况) • 课堂管理:(对问题行为的处理、时间和空间的安排)
谢谢 • 欢迎各位老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