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第三章 水环境 第一节

第三章 水环境 第一节. 四、水体污染源和污染物. ( 3 )、耗氧有机物 1 )定义:是指动植物殘体和生活污水及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等易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化合物。 共同点:它们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 CO 2 、 H 2 O ,其分解过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故双称需氧有机物。. 耗氧有机物好氧性分解反应方程式一般形式: 有机物质 + 细菌 +O 2 CO 2 +H 2 O+ 新的细菌细胞 + 无机盐

me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水环境 第一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水环境 第一节 四、水体污染源和污染物

  2. (3)、耗氧有机物 • 1)定义:是指动植物殘体和生活污水及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等易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化合物。 • 共同点:它们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CO2、H2O,其分解过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故双称需氧有机物。

  3. 耗氧有机物好氧性分解反应方程式一般形式: 有机物质+细菌+O2 CO2+H2O+新的细菌细胞+无机盐 若水中溶解O2有降为零,不仅造成水中需氧生物的死亡,而且会因缺氧引起厌气性分解。其产物包括:氨、甲烷、硫化氢、CO2、H2O。

  4. 2)耗氧有机物的综合指标 表示有机物的综合指标分为两大类:以氧表示的指标和以碳表示的指标。单位mg/L。 Ⅰ、 以氧表示的指标 ① 理论需氧量 ( Theoretical Oxygen Demand. ThOD ) 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得的有机物全部分解(氧化)所需要的氧量。

  5. 例:含有300mg/L葡萄糖溶液的理论需氧量可计算如下:例:含有300mg/L葡萄糖溶液的理论需氧量可计算如下: C6H12O6 + 6O2 6CO2 + 6H2180O 180 6×32 300 ThOD ThOD=300×6×32=320mg/L 180

  6. ②生化需氧量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 指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 生化需氧量愈高,表示水中需氧有机污染物愈多 。

  7. 在有氧的情况下,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有氧的情况下,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 第一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CO2、H2O、NH3等,这一碳氧化阶段所消耗的氧称为碳化需氧量。 • 总的碳化需氧量常称为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因为碳氧化总是先发生)

  8. 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由于硝化作用所消耗的氧量称为硝化需氧量或第二阶段生化需氧量。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由于硝化作用所消耗的氧量称为硝化需氧量或第二阶段生化需氧量。 2NH3 + 3O2 = 2HNO2 + 2H2O 2HNO2 + O2 = 2HNO3 硝化过程大约在5—7日甚至10日以后才能显著展开,此阶段氨已经是无机物质,且对环境卫生影响较小,所以废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碳化生化需氧量,而不包括硝化需氧量。

  9. 生化需氧量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温度,而在测定过程中溶解氧又是逐渐消耗的,所以测定生化需氧量就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同时也需要规定一定的时间。生化需氧量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温度,而在测定过程中溶解氧又是逐渐消耗的,所以测定生化需氧量就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同时也需要规定一定的时间。 • 通常在20℃时,一般有机物的全部分解需百日以上。实际观察表明,在20日以后第一阶段生化反应已进行的非常缓慢,故20℃、20日的生化需氧量(BOD20)可作为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或完全生化需氧量(La )。

  10. 在20℃、5天时,生活污水和多种工业废水的BOD5已约为La 的70%-80%,此外,硝化过程在5日-7日后才有显著影响,故现常以20℃、5日生化需氧量作为衡量水污染有机物的标准。(BOD5) • 对于含有硝化细菌较多的废水,因5日培养时间内可能会消耗较多的氧以致大大影响碳化需氧量的测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测定BOD5时投加化学药剂以抑制硝化作用。

  11. ③、化学需氧量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 是指在一定严格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如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 无机性还原物质也包括在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中,但化学需氧量(COD)不包括消化所需的氧料。当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相对稳定时,化学需氧量与生化需氧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说,重铬酸钾化学需氧量与第一阶段时需氧量之差,可以大略地表示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的量。

  12. ④总需氧量 • 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条件下,有机物中的苯、氨、硫等物质不能被直接氧化,故对很多有机物来说,所测定的COD一般仅为理论值的95%左右。因而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总需氧量的测定方法,总需氧量系表示在高温下燃烧化合物所耗去的氧量,以TOD表示,单位为氧的mg/L表示,TOD可用仪器测定,测定迅速,几分钟内完成,且可自动化、连续化。

  13. Ⅱ、以碳(C)来表示的指标 ①、理论有机碳 (Theoretical Organic Carbon. ThOC)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而求出有机物含量的一个指标,其结果以C表示。

  14. 例:浓度为300mg/L葡萄糖溶液的理论有机碳可计算如下:例:浓度为300mg/L葡萄糖溶液的理论有机碳可计算如下: • C6H12O6 + 6O2 6CO2 +6H2O • 180 6×32 6×44 6×18 • 180 = 6×12 • 300 ThOC • ThOC=120mg/L(以C表示)

  15. ②、总有机碳 它包括水体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将水样在高温下燃烧,有机碳即氧化成CO2,测定所产生的CO2 的量,便可求得水样的总有机碳(TOC),单位以碳的mg/L表示。 • 注意:在作有机C分析时,须采取措施去除无机碳的干扰。

  16. Ⅲ、需氧污染物的存在 P74 Ⅳ、需氧污染物对鱼类的危害 (4)有机有毒物质P75

  17. 第二节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 一、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动特征 (一)推流迁移 推流迁移是指污染物在水的流动作用下发生的移动,它只改变水中污染物的位置,不能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 迁移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污染物的量g/m2.s

  18. fx=uxc fy=uyc fz=uzc • ux为X向上水流速度分量 • c为污染物的浓度

  19. (二)、分散 分子扩散:指分子的随机运动引起的质点 分散现象 湍流扩散: 弥散:

  20. I’x1 =-EM ƏC IY’ ƏX • Z’y1= -EM ƏC EM —分子扩散系数 ƏY C浓度 • Z’z1=-EM ƏC ƏZ “— ”表示质点的迁移指向负梯度

  21. 湍流扩散的质量通量 • I2x =-EXƏC ƏX • Z2y= -EY ƏC EX —湍流扩散系数 , ƏY 各向异性 C—平均浓度 • Z2z=-EZƏC ƏZ

  22. 弥散引起的污染质质量通量: • I3x =-DXƏC ƏX • Z3y= -DYƏC DX —X方向弥散系数各向 ƏY 异性 C—湍流时平均尝试的空间 平均值 • Z3z=-DZƏC ƏZ

  23. (三)污染物的衰减和转化 • 污染物 保守物质:迁移、分散、总量不变 C  非保守物质:迁移、分散、自身衰            减 C↘ • 衰减有两种方式:     自身运动变化引起    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引起

  24. 二、河流水体中污染物扩散的稳态解 • 稳态:指污染物在某一位置时浓度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 (一)、一维模型 • 假设只在X方向上存在污染度的浓度梯度,这时稳态解的一维模型是一个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 • D X = ƏC UX . ƏC • ƏX ƏX

  25. (二)、二维模型 • 假设只有两个方向存在污染物的浓度梯度。二维模型也是一个二阶段性偏微分方程。

  26. 三、河流水质模型 • 污染物与河水的混合 • {竖向混合 先完成 质量交换、热量交换、动量交换、三维问题 • 横向混合:后完成 横向弥散、二维问题 • (二)、生物化学分解 • (三)、大气复氧 • (四)、简单河段水质模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