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主講:鄭瓊月 副教授. 多元文化 --- 背景意義篇. 多元文化教育的興起背景. 一、弱勢族群意識的覺醒 二、文化多元主義對同化主義的質疑 三、後現代主義對現代教育的反思. 多元文化的定義. 在平等、瞭解、尊重之中,建立起自我文化和他者文化之間的交流平台,讓文化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避免造成社會不平等現象,實現真正具有文化相對主義的平等社會。. 多元文化教育的意義.

me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多元文化教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多元文化教育 主講:鄭瓊月 副教授

  2. 多元文化---背景意義篇

  3. 多元文化教育的興起背景 一、弱勢族群意識的覺醒 二、文化多元主義對同化主義的質疑 三、後現代主義對現代教育的反思

  4. 多元文化的定義 在平等、瞭解、尊重之中,建立起自我文化和他者文化之間的交流平台,讓文化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避免造成社會不平等現象,實現真正具有文化相對主義的平等社會。

  5. 多元文化教育的意義 多元文化教育起源於1960年代的族群研究運動,它是一種哲學概念,也是一種教育過程。多元文化教育植基於哲學上平等、自由、正義、尊嚴等概念。多元文化教育希望透過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提供學生不同文化團體的歷史、文化及貢獻等方面的 知識,使學生了解與認同自己的文化,並能欣賞及尊重他人的文化。

  6. 台灣的族群 台灣絕不是一個單語社會,雖然四大語族所佔人口比率相當懸殊─閩南語人73.3%,外省籍13%,客家人12%,原住民1.7%。

  7. 新移民(外籍配偶)多元文化教育的論述

  8. 多元文化---目標篇

  9. 多元文化的教育目標(一) Banks的多元文化教育目標: 1.多元文化教育在改變學校結構與教學,使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以提升所有學生的學業成就。 2.多元文化教育應幫助所有學生對不同文化團體發展出正向且積極的態度 3.多元文化教育應協助弱勢團體學生建立自信 4.多元文化教育應協助學生發展角色取替的能力,並能考慮不同族群的觀點

  10. 多元文化的教育目標(二) Tiedit的多元文化教育目標: 1.在了解概念方面 2.在獲得價值方面 3.在發展技能方面 4.在表現個人行為和社會行為方面

  11. 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三) 一、維護教育機會均等的精神 二、提升弱勢族群學童的成就 三、了解與支持文化多樣性 四、培養群際關係 五、培養增能與社會行動力

  12. 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四) 1.培養對文化多樣性價值的一種尊敬與欣賞的態度 2.促進對個人內在價值以及廣大社會永續福祉的信念 3.發展在文化多樣的環境裡,能有效運作的多元文化的能力 4.增進所有人的教育公平,無論族群、種族、性別、年齡或是其他特殊例外性

  13. 多元文化教育的面向 內容統整 知識建構 教師在教學時,利用不同 讓學生了解知識如何產生, 文化的內涵或例子,來闡 學科中的文化假設、觀點、 釋學科的概念、原理或原 與偏見如何影響知識建構的 則。 過程。 多元文化教育 平等教育 減低偏見 教師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 運用各種策略減低學生對 方法,以提升不同文化背 不同文化團體的偏見 景學生的學業成就。 增能的學校文化 學校環境的整體改革, 營造一個使不同族群背 景學生都能增能的學校 文化。

  14. 多元文化課程目標 批 充 判 公民意識與責任 實 思 ►培養社會行動能力 知 考 ►適應現代民主社會 識 、 與 價 跨文化能力 探 值 ►培養群際關係 究 判 ►培養多元化觀點 能 斷 力 、 多元文化意識 解 ►了解文化多樣性 決 ►減低偏見與刻板印象 問 題 自我文化意識 能 ►培養自我概念 力 ►了解與認同己文化 多元文化課程

  15. 多元文化---理論篇

  16. 多元文化主義理論 保守派的多元文化主義 自由主義的多元文化主義 複合論多元文化主義 左派本質論多元文化主義 批判性多元文化主義

  17. 多元文化的主要概念 不同文化以不同的方法,來達成類似的目的和滿足人類共通的需求 語言、傳說、習俗、節日、音樂和藝術創作等文化表現,影響生活於該文化中的人之行為 不同族群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質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其看法與參考架構不同,對事件的詮釋亦不相同 每一種文化都包含一些由別的文化轉借而來的文化要素 當不同族群長期接觸,就會發生文化交流的現象,有時文化交流會讓一個社會解組 人們常從本族文化觀點去評價他族的文化,而產生誤解

  18. 新的多元主義論點(一) 雖然每個族群應適度的尊重其他族群的權利,但每個族群應該有實踐其自身宗教社會與文化等信念的權利。 一個社會或國家裡的團體必須認可一組至高無上的價值,以維持社會凝聚力。 在我們國家這些核心價值來自於我們對人類尊嚴、正義、公平、自由以及法律合宜程序的允諾與承擔。

  19. 新的多元主義論點(二) 1.所有文化的功能都一樣 2.論斷其他文化的客觀標準並不存在 3.所有文化群體都應該被允許去實踐他們自己的方式,無論其對大社會所造成的結果為何

  20. 文化多元主義的論點(三) 文化的疆界被視為是「可滲透的、動態的與交互影響的,而不是某些特定族群的固定財產」

  21. 多元文化---議題現象篇

  22. 多元文化教育的議題 性別與多元文化教育 階級與多元文化教育 族群與多元文化教育 鄉土與多元文化教育

  23. 性別與多元文化教育 一、性別角色與性別社會化 二、性別與教育

  24. 性別關係的基本概念 一、性與性別 二、父權體制與性別政治

  25. 多元文化的性別平權教育 一、差異、差異政治與性別平權教育 二、認同、性別認同與性別平權教育 三、多元文化視野,性別平權的推動

  26. 階級問題的多元文化教育 一、課程的階級偏差 二、社會變遷中的階級問題與多元文化教學

  27. 文化認同的四種模式 高 ↑ 自 分離者 調適者 我 dissociativeacculturative 族 群 認 邊緣人 同化者 同 marginalassimilative ↓ 低 低←對多數族群的認同→高

  28. 族群認同的四種類型 調適者acculturative 同化者assimilative 邊緣人marginal 分離者dissociative

  29. 原住民族教育的主要問題(一) 1.同化政策者主導教育實際,多元文化概念不易落實 2.學前教育機會分配不均,影響國小學童學校適應 3.學生學習輔導績效不彰,學科基本能力未達水準 4.各級學校升學機會有限,專業菁英人才質量不足 5.族群自我認同消極不振,民族固有文化傳承困難

  30. 原住民族教育的主要問題(二) 6.職業教育制度配套不同,青年就業能力有待增強 7.社區家族結構功能不彰,親職教育亟需提振增強 8.社區成人教育普及有限,終身教育理念仍待推廣 9.教師素質供需政策偏枯,師資培育體制應謀變革 10.法令規章體系未能完備,教育改革行動綱領不張

  31. 原住民族教育改革對策「二多四雙」 策略一:多元文化教育 策略二:多層面參與 策略三:雙文化認同 策略四:雙動力車頭 策略五:雙軌學制 策略六:雙層面人才

  32. 原住民族教育的理念和目標 1.教育理念─「自主選擇、政策參與、文化多元」 2.教育宗旨─「建立民族主體性並激發文化生機」 3.教育目標─「培育民族菁英、厚植生技能力、永續文化發展」

  33. 台灣鄉土教育的發展 一、日本化時期 二、中國化時期 三、本土化時期

  34. 鄉土文化教育的問題與檢討 一、徘徊於歷史傳統和戀古情結的教材取向(回顧傳統/前瞻現代) 二、偏重文化傳承而忽略批判與創造(概括傳承/批判教學) 三、學科定位矛盾及跨學科縱橫聯繫的不足(融入模式/獨立設科) 四、缺少主動學習而陷入傳統泥沼(實作參與/課堂講授) 五、易限於地域認同而失多元文化視野(地方限阱/放眼世界)

  35. 多元文化---東南亞文化篇

  36. 印尼 建築特色: 為一傳統回教國家,境內可見許多圓頂尖塔之建築物。 <<印尼的一座清真寺

  37. 主要宗教: 伊斯蘭教是印尼的主要宗教,伊斯蘭教徒很講究禮節。熟人相見,除互致問候外,還念誦祝辭“願真主保佑你”,而“請”、“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更是時常掛在嘴上。文雅、謙恭 、和藹是公認的美德。

  38. 特色服飾: 女子的上衣長而寬敞,對襟長袖,無領,多配以金色大銅扣。 男性穿襯衫式上衣及長褲型沙龍。

  39. 越南 建築特色:由於越南曾為中國所統治(有百越、交趾等稱呼),又有許多中國南部省份(閩、粵)移入的人民,加上其多雨的氣候和中國南方相似,所以越南境內農村具有許多中國南方特色的古建築。在十九世紀末,越南遭到法國的佔領,作為中南半島重要的對外門戶,法國對越南的經營十分積極。在法國殖民統治的數十年間,越南的文字與文化皆受到法國莫大的影響。所以現在越南的城市中有許多法式風格的建築,越南也被認為是中南半島最具有歐洲風情的國家。 <<越南首都河內的法式建築

  40. 柬埔寨 1.經濟: 產業結構以農業為主,約75%勞動人口從事農業

  41. 2.宗教: 十一世紀小乘佛教自北方的印度傳入,威脅了原本的婆羅門教信仰,至十四世紀取代了濕婆神而成為主要信仰,目前約有90%的人信仰佛教。

  42. 菲律賓 1.經濟: 菲律賓是東南亞地區的新興工業國家,並且是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2004年,菲律賓被世界銀行依購買力平價列為第24大經濟體。 組成以農業及工業為主,特別著重於食品加工、紡織成衣以及電子、汽車組件等。大部分的工業集中於馬尼拉大都會區的市郊,此外,宿霧大都會區近來也成為吸引外國及本地投資的另一個地點,菲律賓的礦業仍有很大的潛力,菲國擁有大量儲備的鉻鐵礦、鎳及銅,近來在帕拉灣外島發現的天然氣也加入了菲律賓豐富的地熱、水力及煤炭等能源儲備。

  43. 2.文化: 歷史上一直沒有獨特而統一的菲律賓文化。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在菲律賓是個島國,各個地區有太多不同的語言,因各地難以交流,文化發展和特色都非常局部性。現在有80多種仍然用的語言。菲律賓自古以來有很多移民,受到各種東方和西方文化的影響,包括中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西班牙,墨西哥和美國。

  44. 3. 宗教: 天主教:菲律賓和東帝汶是亞洲僅有的兩個天主教國家。天主教徒佔菲律賓人口的83%,佔有絕對優勢,從西班牙傳入五百年來一直對菲律賓的政治和社會產生巨大影響。1986年總統馬科斯和2001年埃斯特拉達被趕下台,天主教勢力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城鄉各處遍佈大小教堂和售賣天主教用品的店鋪。菲律賓有四座巴洛克風格教堂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分別坐落在馬尼拉、聖瑪麗亞、帕瓦伊和米亞高。菲律賓還擁有世界上最長的聖誕季,從12月16日開始。 基督新教:信徒佔人口的9%。是菲律賓增長最迅速的宗教。 伊斯蘭教:信徒佔人口的5%,集中在南部的棉蘭老島。 華人中仍有一部份信奉佛教,土著民族中還存在原始宗教。

  45. 4.交通 : 菲律賓為群島國家,各島之間交通以航空、航海為主,故菲國航空業相當發達。 國際線方面,菲律賓航空公司是主要的航空公司,往返飛行於馬尼拉及亞洲各國首都之間。宿霧太平洋航空公司為第二大航空公司,以低價促銷的方式吸引顧客。

  46. 東南亞文化的內涵與特色(一)

  47. 東南亞文化的內涵與特色(二)

  48. 多元文化實施與困境篇

  49. 新移民(外籍配偶)的議題激盪與思考 官方主導 VS 民間參與 資本主義 VS 社會主義 男性主宰 VS 兩性平權 文化中心主義 VS 文化相對主義 社會階級複製 VS 社會階級平等 控制的教育 VS 解放的教育 外在的引導 VS 內在的啟發

  50. 新移民的成人角色認同與學習 一、成人學習者的角色 二、婦女的角色 三、親職(母親)的角色 四、弱勢團體成員的角色 五、多元文化社會成員的角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