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49 Views
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 学分:2 学时数:34 其中教学32学时,课程总复习2学时 使用教材: 《环境管理学》叶文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环境管理学》朱庚申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等主编 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 《环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张承中主编 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环境管理学》张义生主编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环境规划与管理》尚金城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环境管理与规划》张宝莉主编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E N D
课程简介 •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 • 学分:2 • 学时数:34 • 其中教学32学时,课程总复习2学时 • 使用教材: • 《环境管理学》叶文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 《环境管理学》朱庚申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 《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等主编 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 • 《环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张承中主编 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 《环境管理学》张义生主编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 《环境规划与管理》尚金城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环境管理与规划》张宝莉主编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主要内容 • • 环境管理的概念、环境管理学的发展 • •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 • 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 • • 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 • 区域环境管理 • •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 • 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 • • 中国的环境管理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 绪论部分 -、与环境管理相关的几个概念 (一)环境的定义 • 环境是相对某一中心事物而存在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即是这一事物的环境 • 《环境保护法》中的解释:“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
环境的组成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人工环境)
(二)环境问题 •涵义: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环境问题自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开始形成,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性质和表现。
环境问题 Environmental Problems 农业文明前的 整个远古时代 没有环境问题 农业文明时代 局部地区因过度放牧 和毁林开荒引起的土地退化 工业文明时代 自然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 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来 地域上扩张和程度上恶化 成为全球问题
玛雅文明的衰落 • 中北美洲的玛雅文明,早在公元前2500年前就开始有文字记载,其高度发达的成就反映在玛雅人对宇宙的认识程度,以及城市、建筑的设计艺术和独特深奥的玛雅文字上。据文字记载,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作“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即在旱季(每年12月~次年3月)用原始的石斧清除一片林地,并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烧荒,然后种植玉米等作物。开垦的土地在使用几年之后,因肥力下降和很难清除的侵入杂草而不得不废弃。这种焚林的生产模式需要大量的后备土地才能养活较少的人口,因为使用过的土地必须等到地力恢复后才能再次使用,这段时间一般需要20年或更长。当时玛雅社会的农业集约化程度已经很高,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土地的治理上:清理了坡地上的丛林后,土地被垒成了台地以防止水土流失;在低湿地区修挖了网格状的排水沟以排除洪水,并利用沟中的淤泥来升高地表。但是,当时的人们显然没有认识到,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侵蚀非常严重。 • 今天看来,玛雅社会所在的那片土地,有3/4属于极易侵蚀的地区。这就是说,一旦森林被砍伐,土壤就会随之流失。而农业用地、建筑材料以及燃料的需求,都使森林的消失不可避免;另外,玛雅社会因缺乏家畜而对土壤中的有机肥补给不足,直接导致农业生产力的下降。据推测,生态环境的恶化是这个高度文明在十五、六世纪消失的原因之一。
15个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 序号 国家 二氧化碳排放量(百万吨) 人均排放量(吨) 1 美国 4881 19.13 2 中国 2668 2.27 3 俄罗斯 2103 14.11 4 日本 1093 8.79 5 德国 878 10.96 6 印度 769 0.88 7 乌克兰 611 11.72 8 英国 566 9.78 9 加拿大 410 14.99 10 意大利 408 7.03 11 法国 362 6.34 12 波兰 342 8.21 13 墨西哥 333 3.77 14 哈萨克斯坦 298 17.48 15 南非 290 7.29
全球变暖给欠发达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这是2004年2月19日,在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海岸边,一名当地居民坐在吊床上喝椰子汁。由于海平面上升,这个风景如画的小国面临着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这是2006年1月4日,在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山顶,一名登山者从冰川旁走过。乞力马扎罗山顶积雪消融已经成为非洲正面临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的主要“标志”之一。
全球变暖给欠发达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这是2005年10月14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以北240公里处,一名男子抱着孩子在洪水中艰难跋涉。 这是2006年1月8日,在肯尼亚东北部的瓦吉尔附近,一头母牛倒毙在干旱的草原上。
中国8月平均气温创55年同期最高 中国气象局昨日消息,今年8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23.6℃,比常年同期的的22.4℃偏高1.2℃,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高。8月份台风“派比安”和强台风“桑美”给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省区造成500多人死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王邦中介绍,8月份,四川省出现1951年以来最严重伏旱,重庆市遭遇100年一遇的特大伏旱,尤其8月15日,重庆28个区县最高气温超过40℃,綦江达44.5℃、万盛44.3℃、江津44.3℃,均突破全市历史最高气温记录(彭水44.1℃,1953年8月19日),22个区县日最高气温创下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值。 2006-09-02 01:58:46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我国青藏高原上空也存在一个相对周围地区浓度 较低的区域。
臭氧空洞引发的悲剧 海伦娜岬角位于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智利南端,濒临著名的麦哲伦海峡,几乎可以说是“世界末梢”。奇怪的是在那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羊都是患白内障的盲羊;猎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拎起瞎了眼的野兔子耳朵,将其带回家去享口福;河里搞到的鱼多数是盲鱼;瞎了眼的野生鸟类常常飞进当地居民的院子里或房屋里,成为人们的美味佳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来是由于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不断扩大造成的。距南极最近的智利南部暴露在南极臭氧空洞的下面,强烈的紫外线在无臭氧分子吸收阻挡的情况下,无情地射向大地。深受其害的当地居民,出门时不得不在衣服遮不着的地方涂上防晒油,再戴上眼镜,否则半小时内皮肤要被晒成粉红色,并伴有痒痛,眼睛也会受不了。但是,无自我保护能力的各种动物,则在无情的紫外线伤害下成了瞎子,许多野生动物因此而丧失了生存能力。
伦敦烟雾事件(1952)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43)
环境问题的分类 • • 从表现特征上划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问题 • • 从地理空间角度划分:局地、区域性、全球性环境问题 • • 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水体、土壤、森林等环境问题 • • 从产生原因划分:农业、工业、生活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最初被认为是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 ——此后,经济学家从经济学角度探究其发生原因 ——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
(三)环境管理 •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科技的等手段,对于人类有害于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进行的调整,以期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一种活动。 • 环境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约束,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内容
•根本目的:改变自身一系列的基本思想观念,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害了的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损害,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根本目的:改变自身一系列的基本思想观念,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害了的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损害,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 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一系列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二、环境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环境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演变 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 20世纪50~70年代末: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 70年代末~90年代初: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 90年代初~现在: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二)环境管理学的发展、内涵及其学科特点 • 源于环境管理的实践,是人们长期探索如何保护生存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结果。 • 环境管理学是研究环境管理最一般的规律科学,它在研究寻求的是正确处理自然生态规律与社会经济规律对立统一的关系的理论和方法,以便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的一门学科。 • 源于环境管理的实践,是人们长期探索如何保护生存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结果。 • 环境管理学是研究环境管理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研究寻求的是正确处理自然生态规律与社会经济规律对立统一的关系的理论和方法,以便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的一门学科。
学科特点 ①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②环境管理学是复杂性的科学; ③环境管理学是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 环境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对环境管理学基础理论进行深入和完善; ②研究环境管理的方法学。
哲学、数学、 系统论、控制论、 信息论 环境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方法论基础 环境管理学 环境化学、环境地学、 环境生物学、环境经济学、 环境法学 环境管理专业基础 环境管理技术基础 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环境工程、环境监测、 环境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