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373 Views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体现的现代教育理念.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幼儿园教育 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 儿童学什么 和 怎样学习 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纲要》是把《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年)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 . 《纲要》是十多年改革和探索的结晶,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与特征 . 向全社会表明什么样的教育是真正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
E N D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体现的现代教育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幼儿园教育 • 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 • 普通高中教育 • 儿童学什么和怎样学习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纲要》是把《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年)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 • 《纲要》是十多年改革和探索的结晶,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与特征. • 向全社会表明什么样的教育是真正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 《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纲要》的基本框架 • 总则 • 教育内容与要求 • 组织与实施 • 教育评价
总则 • 第一条:制定纲要的依据、原因、目的 • 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幼儿园管理条例》 • 《幼儿园工作规程》 • 宗旨—— • “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条: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任务 • 性质—— • “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 任务—— • “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第三条:幼儿园教育的外部原则 •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四条: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第五条: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 •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内容与要求 • 将幼儿学习按学习领域相对划分为五大领域: • 健康 • 语言 • 社会 • 科学 • 艺术 • “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纲要》对各领域的阐述—— • “目标”—— 领域的重点追求,价值取向。“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 • “内容与要求”——为实现目标,教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涉及该领域教育内容。 • “指导要点”——该领域知识的主要特点、教和学的主要特点;该领域特别应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
组织实施 • 组织实施的根本原则 •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基本原则 • 组织与实施中各方面的原则、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环境、一日生活、衔接等问题 • 教师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的角色和作用
教育评价 •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为了幼儿的发展、教师的反思性成长和提高教育质量 •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主体——主体多元 • 幼儿园教育评价实施的原则 • 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 • 幼儿园发展评价的原则
※一、终身教育思想 • “幼儿园教育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 “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 现代社会是需要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社会。 • “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
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 •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创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 创新型性人才—— • 创新意识 + 创新思维 + 创新人格
幼儿教育是一生发展的奠基教育,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幼儿教育是一生发展的奠基教育,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 幼儿教育的使命的变化: • 福利性→预备性→奠基性 • 要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全面素质的发展.
关于“知识学习”的思考—— • 学前儿童能说出来的知识是不是就是他们已经理解的知识? • 学前儿童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不是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 学前儿童学会了一些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是不是付出了更高的代价?
过分追求知识学习的教育是“高代价的教育”、“近视的教育”过分追求知识学习的教育是“高代价的教育”、“近视的教育” • 儿童能学习什么 =/= 儿童应该学习什么
学前教育教什么? • 情感和态度: • 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 独立性、主动性、自尊、自制、专注、合作、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能力:自我发展、自我学习的能力 • 健康 ——自我保护能力 • 语言 ——表达能力 • 社会 ——交往能力 • 科学 ——探究能力、思维能力 • 艺术 ——创造能力 • 知识:幼儿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体验,重在过程
※二、发展适宜性思想 • 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幼儿的个体差异表现在: • 发展水平 • 能力倾向 • 学习方式(学习风格) • 原有经验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 言语——语言智能 • 音乐——节奏智能 • 逻辑——数理智能 • 视觉——空间智能 • 身体——运动智能 • 自知——自省智能 • 交往——交流智能
没有笨小孩 •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 尊重幼儿的差异 • 发挥每个幼儿的才能 • 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
创设一个丰富的、具有多种选择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己特点的环境,以自己的方式作用于环境。教师观察,个别指导。创设一个丰富的、具有多种选择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己特点的环境,以自己的方式作用于环境。教师观察,个别指导。 • “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 •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自由的、自主的活动,是注重过程体验的活动,游戏是自发的学习。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自由的、自主的活动,是注重过程体验的活动,游戏是自发的学习。 • 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 情感补偿 • 情感宣泄 • 幼儿的认知发展价值—— • 自发探索 • 自发练习
※三、合作教育思想 • 教师中心 → 儿童发展中心 • 改变教师讲、幼儿听的状况,教师为幼儿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条件 •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 “在幼儿学习活动中,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 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共同成长。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我。
※四、开放教育思想 • 教育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封闭的教育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 • 幼儿教育必须与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密切配合 • 课程并不单纯指书本内容。儿童的经验以及儿童所处的环境都是课程的范围。 • 教育资源:书本教材 → 家庭、幼儿园、社区、社会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