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k likes | 1.51k Views
二、气候的分类. ★ 气候分类方法. ◆ 遵循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将全球气候 按某种标准划分成若干类型,叫气候分类。 ◇ 实验分类法 根据大量的气象要素的长期观测记录,以及 自然界的植物、土壤、水文特征等来划分。 ◇ 成因分类法 根据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环流因子、下垫 面因子来划分。 ◇ 本教材采用周淑贞气候分类法(属于成因 分类法,特色是增加了季风气候类型)。. 中学的分类. ★ 世界气候类型. 全球气候分为3个气候带、16个气候型,以及高地气候。. P 115. 5. 5. 5. 4. 1. 1. 1. 3. 3. 5.
E N D
★气候分类方法 ◆遵循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将全球气候 按某种标准划分成若干类型,叫气候分类。 ◇实验分类法 根据大量的气象要素的长期观测记录,以及 自然界的植物、土壤、水文特征等来划分。 ◇成因分类法 根据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环流因子、下垫 面因子来划分。 ◇本教材采用周淑贞气候分类法(属于成因 分类法,特色是增加了季风气候类型)。
★世界气候类型 全球气候分为3个气候带、16个气候型,以及高地气候。 P115 5 5 5 4 1 1 1 3 3 5
(一)低纬度气候 低纬度的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 所控制。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包括: 赤道辐合带、沃克环流、信风、赤道西风、 热带气旋、副高。 全年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入超,因而全年 高温,最冷月平均温>15~18℃,年蒸发 量>1300mm。
1、赤道多雨气候 1、赤道多雨气候 南、北纬5°~ 10 °以内; 分布在刚果河流域、亚马孙 河流域、印尼等。受赤道气 团控制,年平均气温26℃, 年降水量>2000mm ; 2、热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 10°~ 25 °信风带 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一 些岛屿上;加勒比海沿岸、 赤道多雨气候 巴西高原东侧、马达加斯加东岸、夏威夷、澳洲 东北沿岸等。受热带海洋气团、信风控制。
3、热带干湿季气候 南北纬5°~ 15 °之间; 分布于赤道多雨带外围 的中南美洲、非洲。受 信风控制时,盛行热带 大陆气团,为干季;太 阳高度角较大时,受赤 道气团控制,为雨季。 4、热带季风气候 纬度10°至回归线附近 的亚洲大陆东南部; 4、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受热带大陆气团和赤道气团交替控制,冬、夏季风显著, 年平均气温> 20℃,降水量1500~2000mm
5、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5、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分布在副热带及信风带的大 陆中心和大陆西岸,大致纬 度 15°~ 25 °之间。再分 为三个亚型: 5a:热带干旱气候,终年受 副高控制,高温,极其少雨; 5b:热带西岸多雾干旱气候, 终年受海洋副高控制,较凉, 多雾少雨; 5c:热带半干旱气候,大半 热带干旱气候 年受副高控制,太阳高度角较大时,受赤道气团 影响,出现短暂雨季。
(二)中纬度气候 中纬度的气候主要受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 所控制。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包括: 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 高、热带气旋等。 全年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变化较大,因此 四季分明,最冷月平均气温<15~18℃, 有 4~12 个月平均气温>10℃,年蒸发量 525 ~ 1300mm。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 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很显著。
6、副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6、副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分布在热带干旱气候向高纬度的一侧,南 北纬 25°~ 35 °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受 副高和信风控制而成。 6a:副热带干旱气候,比5a型凉季气温较 低,有少量气旋雨; 6b:副热带半干旱气候,比6a型气温更低 些,雨量更多些。
7、副热带季风气候 7、副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副热带亚欧大陆东 岸, 25°~ 35 °;受热 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 团交替控制,夏湿热、冬 温干,四季分明,夏雨较 集中(>750~1000mm )。 8、副热带湿润气候 南北美洲、非洲和澳洲东 岸,南北纬 20°~ 35 °; 因大陆小未形成季风气候, 副热带季风气候 降雨季节分配较均匀,冬夏温差较小。
9、副热带夏干气候 9、副热带夏干气候 (地中海气候) 分布在副热带大陆西岸 30°~ 40°之间 ;受 副高(夏季)和西风带 (冬季)交替控制。冬 暖湿润,夏热干燥。年 降水量 300~1000mm 。
10、温带海洋性气候 10、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西岸40°~ 60° 之间 ;终年盛行西风, 受温带海洋气团控制。 冬暖夏凉,全年降水较 均匀约750~1000mm 。
11、温带季风气候 11、温带季风气候 亚欧大陆东岸35°~ 55 ° 之间地带;温带大陆气团 (冬季)和温带海洋气团 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夏 季)的交替控制,季风显 著,冬寒冷干燥,夏温暖 多雨,而且夏雨集中,气 温年较差较大。
12、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12、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分布在40°~ 60°的亚欧 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东 侧,以及北美100 °W 以 东的温带地区。冬受极地 大陆气团控制而寒冷,有 少量气旋雨;夏受热带海 洋气团影响,降水稍多, 但不如季风气候集中。
13、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13、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分布在 35°~ 50 °的亚洲和北美大陆 中心。终年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气候 干燥,夏热冬寒,气温年较差很大。 13a:温带干旱气候,主要景观是荒漠, 年降水量<250mm; 13b:温带半干旱气候,主要景观是矮 草草原,年降水量 250~500mm。
(三)高纬度气候 高纬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气团和冰洋气团 所控制。冰洋锋上有气旋活动。全年地气 系统的辐射差额为负值,终年低温无夏, 降水少、蒸发微弱,年蒸发量< 525mm。
14、副极地大陆性气候 14、副极地大陆性气候 北纬50°/55° ~ 65 ° 的地区。蒸发量、降水 量都少。针叶林景观。 15、极地苔原气候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 部边缘,格陵兰沿海, 北冰洋的一些岛屿;南 半球高纬的几个群岛; 苔原景观。 16、极地冰原气候 格陵兰、南极大陆、北冰洋靠近北极的岛屿。
(四)高地气候 55°S ~ 70 °N之间的大陆高山高原 地区; 高地地带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候要素 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高山气候具有 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五)城市气候 ◆城市热岛效应 比郊区热,形成热岛环流(城市风系); ◆城市干岛效应和湿岛效应 白天干、夜晚湿,交替出现; ◆城市浑浊岛效应 污染物多,凝结核多,雾多,低云多, 日照较短。
★广州市气候特点 ◆广州市的经纬度为112°57′E~114°03′ E, 22°35′N~23°35′N,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实属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高湿多雨;冬季温暖干燥少雨。年均 气温 21.7℃;最热 7、8月,月均气温28.4℃;最 冷1月(偶尔为2月),月均气温 12.9℃。 ◆年均降雨量 1623.6 ~ 1899.8mm,降雨集中在 4~9月的汛期,5~6月最多;10~翌年3月是少 雨季节。4~6月的前汛期多为锋面雨,7~9月的 后汛期多为热带气旋雨,其次为对流雨。 ◆冬季:偏北风和东北风,夏季:偏南风。
★气候异常 短期内,气候的起伏发生 大幅度的振动而大大超过 平均状况,这种现象就称 为气候异常或气候反常。
一、气候变化的幅度与周期 ——大冰期与大间冰期: 106 ~108 年; ——亚冰期与亚间冰期: 105 年,10 ~15℃; ——副冰期与副间冰期: 104 年, 5 ~10℃; ——小冰期与小间冰期 (寒冷期与温暖期): 102 ~103 年,< 5℃; ——世纪及世纪内气候变化: 101 ~102 年,< 1℃;
二、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震旦纪大冰期 6亿年前; ◆寒武纪 — 石炭纪大间冰期 3 — 6亿年前; ◆石炭纪 — 二叠纪大冰期 2 — 3亿年前; ◆三叠纪 — 第三纪大间冰期 200万年 — 2亿年前; ◆第四纪大冰期 200万年以来。
三、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1、第一寒冷期:8000—9000年前; 2、第一温暖期:约7000年前; 3、第二寒冷期:公元前5000—公元前1500年; 4、第二温暖期:约4000年前; 5、第三寒冷期:公元前1000—公元100年; 6、第三温暖期:公元900—1300年; 7、第四寒冷期:公元1550—1850年;
四、近代气候变化 近代气候变化:是指近百年或二十世纪以来 的气候变化,气温振幅为0.5 ~ 1.0℃ 。 19世纪末—— 20世纪40年代:波动上升; 20世纪40 年代 —— 70年代:变冷; 20世纪80 年代 —— 现在:变暖。
五、气候变化的原因 1、太阳辐射的变化 ①太阳活动; ②地球轨道要素变化; 2、大气环流的变化 3、下垫面的变化 ①地极移动; ②造山运动; ③火山活动; 4、人类活动
六、未来气候变化 1、变冷说; 2、变暖说。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1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2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3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4
孟买街头 孟买街头 肤色黝黑的“白种人”
孟买的暴雨 孟买的暴雨
孟买的洗衣场 孟买的洗衣场1
孟买的洗衣场 孟买的洗衣场2
阿斯旺 撒哈拉
沙丁鱼 沙丁鱼
椰枣 耐旱,根深,阿拉伯人的最爱!
椰枣熟了 椰枣熟了 营养,抗癌,一日六颗可活命,阿联酋最多
热带稀树草原1 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稀树草原2 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稀树草原3 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稀树草原4 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稀树草原5 热带稀树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