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88 Views
第二章 克隆技术. 第 3 节、动物的克隆. 植物的克隆. 再分化. 脱分化. 胚性细胞. 外植体. 特点:细胞质丰富、液泡小而 细胞核大。. 一、动物细胞的培养和克隆形成. 1 、广义的动物组织培养 ( 组培 ) 包括:. 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和器官培养。. 2 、动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 1885 年,鸡神经板在生理盐水中培养成活。. 1903 年,皮肤及白细胞培养于腹水及血清中,存活 1 个月。. 1907 年,美,蛙胚神经管培养在蛙淋巴液中,观察到细胞的阿米巴运动,创立了悬浮培养法。. 3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
E N D
第二章 克隆技术 第3节、动物的克隆
植物的克隆 再分化 脱分化 胚性细胞 外植体 特点:细胞质丰富、液泡小而 细胞核大。
一、动物细胞的培养和克隆形成 1、广义的动物组织培养(组培)包括: 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和器官培养。 2、动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 1885年,鸡神经板在生理盐水中培养成活。 1903年,皮肤及白细胞培养于腹水及血清中,存活1个月。 1907年,美,蛙胚神经管培养在蛙淋巴液中,观察到细胞的阿米巴运动,创立了悬浮培养法。
4、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5、细胞系、细胞株: 细胞系是泛指可传代的细胞,细胞株是具有特殊性质的细胞系。 通过一定的选择或纯化后,细胞株一般具有恒定的染色体组型、同功酶类型、病毒敏感性和生化特性等。 致瘤性 连续细胞系 不死性 有限细胞系 连续细胞株 有限细胞株 海拉(HeLa)细胞系电镜照片
(人教版) 如何界定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细胞株和细胞系? 随细胞增多,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 细胞系 细胞株 (遗传物质改变) 无限传代 细 胞悬浮液 10代细胞 50代细胞 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细胞增殖 细胞的全能性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蔗糖、植物激素 葡萄糖、动物血清 植物体 细胞株、细胞系 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等 获得细胞或细胞分泌蛋白
6、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 (1)生产蛋白生物制品:病毒疫苗、干扰 素、单克隆抗体等。 • (2)获得大量自身的皮肤细胞,用于植皮。 • (3)用于检测有毒物质。 • (4)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 为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7、克隆培养法: 把一个单细胞从群体中分离出来单独培养,使之繁衍成一个新的细胞群体(纯系)的技术。 提高细胞克隆形成率的措施: 适宜的培养基、动物血清、滋养细胞、激素刺激、调节pH等。 应用: 研究遗传规律和生理特性的重要材料。
二、动物的细胞融合技术及其应用 1、细胞融合与细胞杂交: 物理法:离心、振荡、电融合技术 化学法:聚乙二醇 诱导方式 生物法:灭活的仙台病毒 灭活的病毒颗粒黏附于细胞表面 细胞膜被病毒颗粒穿通,细胞膜连接 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
刺激 效应B 2.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制备: (1).传统抗体生产方法: 抗原 动物体内 抗体 (抗体不纯) 筛选单一效应B细胞 不能增值,产生大量抗体 特异性差、纯度低;产量低、反应不够灵敏。
(2).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 设计方案: 一个B淋巴细胞 + 小鼠骨髓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 特性: 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
三、动物的克隆繁殖 1、动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程度: 低等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一般比较容易体现。 癌细胞仍能逆转为正常细胞。 无论是分化还是癌变,变化的都是表现型,基因组成的完整性并没有改变。
2、动物难以克隆的根本原因: 基因表达的调控使得细胞中合成了专一的蛋白质。 一类基因是维持生存的;另一类基因随着组织器官和发育阶段不同而选择性表达。 如: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只 有少量的线粒体。
3、细胞核移植实验和动物的克隆繁殖: 胚胎细胞核的移植成功率远高于成体细胞。
克隆羊成功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理: 重组移核细胞丢失了源于乳腺细胞的调节蛋白,经过三次分裂后,原乳腺细胞的调节蛋白便全部被卵细胞质中的蛋白因子替换了,因此核DNA被重新编排,细胞开始表达自己的基因。 体细胞克隆成功的意义: 1、证明了高度分化的细胞也可以回复到类似受 精卵时期的功能。 2、证明了细胞质具有调控细胞核发育的作用。 应用: 为遗传疾病的治疗、优良品种的培育等提供了重要途径;对濒危动物的保存也有重要意义。
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小结: 植物的克隆: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1.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的克隆: 2.动物细胞融合 3.单克隆抗体 4.核移植 5.胚胎移植 6.胚胎分割移植
4、动物胚胎分割移植 解决某些妊娠时间长、每胎产子数量少的优良种畜的繁殖速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