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15 Views
Odum, E. P. (1997) Ecology: A bridge between science and society. Sinauer Associates, Inc. Odum, E. P. (1993) Ecology and our endangered life-support systems. 2 nd ed. Sinauer Associates, Inc. 基礎生態學. 鄭先祐 生態主張者 Ayo. 王瑞香 (2000譯) 生態學:科學與社會之間的橋樑 (原著: E. P. Odum)。 啟英文化事業:(02)2929-8147。.
E N D
Odum, E. P. (1997) Ecology: A bridge between science and society. Sinauer Associates, Inc. Odum, E. P. (1993) Ecology and our endangered life-support systems. 2nd ed. Sinauer Associates, Inc. 基礎生態學 鄭先祐 生態主張者 Ayo
王瑞香 (2000譯)生態學:科學與社會之間的橋樑 (原著:E. P. Odum)。啟英文化事業:(02)2929-8147。 自然的經濟
Brief Contents • 緒言:Apollo 13號的航行 • 第一章 維生環境 • 第二章 組織的層次 • 第三章 生態體系 • 第四章 能量學 • 第五章 生存的物質循環和物理環境 • 第六章 族群與群區生態學 • 第七章 發展與演化 • 第八章 世界主要生態體系的類型 • 結語:從年輕至成熟的轉變 自然的經濟
Preface • 生態學逐漸成為一門整合生物體、物理環境和人類社會等研究的學科。 • 生態學(ecology)的eco即是希臘字根oikos,意指家戶的研究,這裡的家戶指的就是我們生活的整個環境。 • 生態學現已成熟,可視為整體環境的基礎科學。適用於從小學至大學的所有教育課程。 自然的經濟
生態學是整合性的科學 • 生態經濟學、復原生態學(+工程學)、保育生態學(+野生動物的經營管理)、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分類學)、生態毒理學(+化學)、地景(景觀)生態學(+地理學)、溼地生態學(+水文學)、農業生態學、環境倫理學(+哲學)。 • 生態學是一門整合科學,它有強大潛力作為科學與社會之間的橋樑。 自然的經濟
第三種文化 • 1956年 C. P. Snow :The Two cultures:學術界中的科學與人文學科是兩種文化,兩者間缺乏溝通。 • 1963年再版,Snow提出必須要有第三種文化的出現,以便彌合此一日漸擴大的裂縫。 • 生態學有資格成為這個第三種文化。 -- Snow, C. P. (1963) The two cultures: A second loo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自然的經濟
這本書的內容 • 這本書是人類生態學的基礎,適用於科學和社會學科系選修的課程之教材。 • 注重於環境問題的原因和長期的解決辦法,特別強調自然與人為社會(農業與都市生態體系)間的能量互動關聯。 • 若是作為一般閱讀,可以從緒言及前三章下手,然後轉到結語。 • 若是想更深入,那就再將上中間的部分。 • 同時,內容中還有「方塊」的註解。 -- Eugene P. Odum /1996/12 自然的經濟
譯序 • 1996年八月的賀伯超級颱風登陸台灣。 • 1999年九月發生九二一集集大地震。隨後南投縣境內又接二連三的發生土石流。 • 對地震與颱風的影響,我們的關心往往僅止於對人類所造成的短期和局部的災害。 • 台灣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可惜我們並不珍惜。 • 沒有生態學概論的中文教科書,於各大學裡也沒有生態學的系所。 -- 王瑞香2000(輔仁大學) 自然的經濟
Prologue:The Flight of Apollo 13 • 預定於1970年4月14日晚上七點降落在月球的Fra Mauro地點的Apollo 13號,並沒有降落。 • 因為當太空船接近月球時,一件小爆炸事故摧毀了他的主要維生系統。於是登月小艇不得不臨時被當作救生船使用,以便將太空人安全送返地球。 • 從接近月球的太空,返回地球需要3天。 自然的經濟
Apollo 任務 • Apollo 13的航程為期10天,3天去程,3天回程,4天環繞月球運行。於繞行月球的4天內,登月艇將降落月球,並停留33小時。於此33小時間,還計畫兩趟4至5個小時的漫步,並鑽探月球的岩石。 • Apollo 13於1970年4月11日發射升空,這是Apollo月球航行任務的第五次。 • 1968年春,Apollo 11登月艇成功的降落在月球,Neil Amstrong成為第一位於月球漫步的人類。1969年秋,Apollo 12第二次成功的登陸月球。 自然的經濟
圖1. 從月球看地球。地球是一個多水的行星。(Apollo 12 於月球拍攝的照片)。 自然的經濟
Apollo 13的航行 • 太空船:由三個單元組成 • (1) 儲備艙(service module) • (2) 指揮艙(command module) (Odyssey) • (3) 登月艇(the lunar landing module) (Aquarius) • 4月11日早晨升空航向月球,連續三天,一切都正常良好。 • 4月13日晚上10點08分,當太空船靠近月球時,儲備艙發生小爆炸。 自然的經濟
圖2.阿波羅13號。因為氧氣筒爆炸而毀壞指揮艙的維生體系時,三個太空人必須擠進登月艇中,以求生存。圖2.阿波羅13號。因為氧氣筒爆炸而毀壞指揮艙的維生體系時,三個太空人必須擠進登月艇中,以求生存。 自然的經濟
The explosion • 儲備艙的兩個氧氣筒,其中之一的氣壓遽然下降到零,另一個也開始下降。需要氧氣來產生電力的三個燃料箱之中有兩個也迅速失靈。 • 此時,探月的任務取消,開始進行救援。 • 兩個太空人被迫進入登月艇,打開登月艇的獨立電力與氧氣系統。一個太空人留在指揮艙,透過一條管子,吸著來自登月艇的氧氣。且臨時加裝一條延長線,從登月艇引進電力。 • 太空船的推動力,就只有登月艇的火箭引擎。 自然的經濟
回程的3天行程中 • 太空船艙內的溫度幾乎以降到冰點。 • 登月艇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已達到危險的濃度。 • 累積的尿液也成為問題。 • 盡量節省電力,使太空船飛抵地球大氣層時,還有足夠電力讓指揮艙內的電池充電,使其可以再度使用。然後,拋棄儲備艙和登月艇,指揮艙降落太平洋。 自然的經濟
附加的問題:放射性的污染 • 原先要留在月球上用來運轉實驗器材的鈽(有8磅),因為沒有登上月球,而隨著登月艇帶回地球。最後是拋棄進入太平洋了事。 • 這是Apollo 13在太平洋深處,留下的一個放射性紀念品。 自然的經濟
Spacecraft vs. Earth 維生體系 • 太空船的維生系統是機械式控制的貯藏系統。維生必需品是產自地球,在貯藏於太空船內。 • 地球的維生體系是生物再生性( bioregenerative) 的體系,其內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可以再生,再循環並提供生命的必需品。 • 地球的維生體系並不是人類所創造的,我們對整個體系的了解,仍是相當的有限。 • 我們現在還是需要仰賴連接地球的臍帶,才有辦法進入太空中建立大型的太空站。 • Biosphere 2 研究計劃,這是建立可再生體系的試驗。(第一章 圖5) 自然的經濟
人在圖框內,看不到圖畫 • 人在樹林中,只能看到樹木,沒有看到森林的全貌。 • 於1968-70年間,太空人將從太空拍攝地球的照片傳回地球,人類首次得以走到畫框外面而看到整個地球。 • 結果,1970年人們發起地球日(Earth day)。許多環保法令陸續頒布,關心全球環境的輿論興起,以及提出環境影響評估的要求。 • 1980年代,環保議題因為人們對犯罪、冷戰、政府預算、社會福利等的關注,而退到政治的邊陲地區。 自然的經濟
生態環保的議題 • 於1990年代,能源的問題,特別是對全球的議題又再度引起關注。 • 踏入21世紀,生態環保的議題,將再度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 但這一次,我們對環保的議題,強調的已經不是治療,而是如何的去防治。 自然的經濟
問題與討論! Japalura@hotmail.com Ayo 台南站:http://mail.nutn.edu.tw/~hycheng/ 自然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