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92 Views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复习第一教时. 学习目的:. 1 、掌握物质结构的有关概念. 2 、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n±. X. A. Z. m. 一、 明确微粒间的关系. 电量关系. 离子. 质子 (Z). 质量关系. 原子核. 原子量. 原子. 中子 (N). 质量数. 电子. 分子. 巩固练习. 例 1 (00) 13 6 C — NMR( 核磁共振 ) 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13 6 C 表示的碳原子 A. 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6个能参与成键 B. 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E N D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复习第一教时
学习目的: 1、掌握物质结构的有关概念 2、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n± X A Z m 一、明确微粒间的关系 电量关系 离子 质子(Z) 质量关系 原子核 原子量 原子 中子(N) 质量数 电子 分子
巩固练习 例1 (00)136C— 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36C表示的碳原子 A.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6个能参与成键 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 D.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D
例2(97)X、Y、Z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如果aXm+、bYn+、cZn-、dR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c=m-n B.a-b=n-m C.c-d=m+n D.b-d=n+m D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2个 1、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电子数------------。 8个 2、其他各层为最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 18个 3、次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 32个 4、倒数第三层最多容纳电子数-------------------。 2n2个 5、第n层最多容纳电子数-------------------------。
三、比较微粒的半径大小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离子 Na、Mg、Al Cl-、S2-、P3-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 Li、Na、K、Rb F-、Cl-、Br-、I- 3、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O2-、F-、Na+、Mg2+、Al3+ 4、同一元素的原子与离子 Cl 、Cl-、 Mg2+、Mg、
巩固练习 例3(99s)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半径比最小的是 A. NaF B. MgI2 C.BaI2 D.KBr B
(1)、4019K和4020Ca (2)、3517Cl和3717Cl (3)、H2和D2 (4)、O2和O3 (5)、H2O和H2O2 四、理清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核数、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3517Cl 34.969 75.77% 3717Cl 36.966 24.23% 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和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4、离子键与共价键(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 5、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6、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
巩固练习 例4、指出下列物质哪些含有极性键、哪些含有非极性键? CO2、 N2、 MgCl2、H2O 、H2O2、 Na2O2、 HD、KOH、NH4Cl。 例5、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Na2O2、 CO2 、 Mg(OH)2 HClO 例6、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H2S、 Na2O
7、共价键的极性强弱与稳定性强弱 8、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9、化学键与范德华力(物质的熔沸点)
巩固练习 例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存在非极性键 B、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 于共价化合物中 C、由极性键结合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D、极性分子一定不含非极性键 E、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F、非金属元素间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AD
巩固练习 例6、在下列各对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A、HCl和MgCl2 B、H2O2和CO2 C、CO2和CH4 D、NaCl和NaOH C 例8、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蔗糖溶于水 D、SO2气体溶于水 D
巩固练习 例9、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键的极性:C-N>C-O B、沸点:F2 < I2 C、热稳定性:H-Br>H-I D、分子的极性: H-Cl < H-Br BC
分子间作用力 离子键 化学键 非极性键: 共价键 非极性分子 极性键 极性分子 小结: 非极性分子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复习第二教时
学习目的: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关系
四、明确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电子层能量关系 3、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与实质(根本原因) 4、比较金属性强弱与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 a.元素的单质和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 b.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c.金属单质和另外金属盐溶液中的置换反应
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 a.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b.元素单质和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c.非金属单质和另外非金属盐溶液中的置换反应
五、元素周期表 1、主族代号,副族代号. 周期:三长、三短、一不完全 族:七主、七副、一“八”、一“0” 2.周期表和原子结构 原子的核电荷数 (1).原子序数= 原子电子层数 (2).周期序数= (3).主族序数=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价 = 8 - |负价|
六、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1.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2. 同主族的元素的性质
+1 +2 +3 0 +4-4 +5-3 +6-2 +7-1 1、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第三周期) 化合价 b.离子半径 a.原子半径 d.阳离子氧化性 c.氧化、还原性 (递增) e.阴离子还原性 f.金属、非金属性 (递减) g.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最高氧化物R对应水化物酸性、碱性
2、同主族的元素的性质(第ⅠA、ⅦA族) b.离子半径 a.原子半径 d.阳离子氧化性 c.氧化、还原性 (递减) e.阴离子还原性 f.金属、非金属性 (递增) g.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最高氧化物R对应水化物酸性、碱性
非金属性最强 非 金 属 性 递 增 金 属 性 递 增 非 金 属 性 递 增 金 属 性 递 增 金 属 最 强
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也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周期序数等于主族序数的元素具有两性.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也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周期序数等于主族序数的元素具有两性. Al(OH)3+H+ = Al(OH)3+OH- = . Al 2O3+H+ = Al 2O3 +OH- = .
Cs F2 最活泼金属 、最活泼非金属 最轻的金属 、最轻的非金属 最高熔沸点是 、最低熔沸点是 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 ,含H%最大的是 最强酸 、最强碱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非金属 Li H2 C He CH4 HF HClO4 CsOH 找元素之最 B特殊知识点 Al O 找半导体:在“折线”附近 Si Ge Ga 找农药: 在磷附近 P As S Cl F 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材料: 过渡元素 Fe Ni Pt Pd Rh
例1(98)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为 A. XY B. XY2 C. XY3 D. X2Y3 A. 例2(97)铍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 B.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 D.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生氢气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