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54 Views
工 业 普 查 表 填 报 说 明 (生产、库存、财务部分). 主讲人:陈桂花. 工业生产、库存、财务普查表. 共有七种表: 一、规模以上工业普查表: 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情况( B603 表) 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状况( B604 表) 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B605 表) 二、规模以下工业普查表: 1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B610 表) 2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 B611 表). 三、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
E N D
工 业 普 查 表 填 报 说 明(生产、库存、财务部分) 主讲人:陈桂花
工业生产、库存、财务普查表 • 共有七种表: 一、规模以上工业普查表: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情况(B603表)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状况(B604表)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B605表) 二、规模以下工业普查表: 1、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B610表) 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B611表)
三、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 1、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602- 1表) 以上所有表的调查指标都为2003年的年报数据。上报时间:2004年8月31日前,地点:惠城区龙丰办事处大岭居委会
一、规模以上工业普查表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情况(B603表): (一)表式:由两部分组成: ①生产、销售总值情况部分,②产品生产、销售、库存部分 (二)填表范围:规模以上法人工业企业
(三)填表说明: 生产、销售总值情况部分根据企业2003年全年的生产、销售和出口情况进行填报,填报的“本年实际” 为1-12月份的累计数。 产品生产、销售、库存部分按《主要工业产品(能力)目录》规定的产品代码、产品分类、产品名称(若不完全一致的可并入同类产品中)、排列顺序、计算单位等进行填报。
(四)指标解释(生产、销售总值部分): 工业总产值(现价):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其计算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工业生产的原则。 第二,“工厂法”的原则。 第三,最终产品原则。 工业总产值的内容包括三部分: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生产成品价值:是指本企业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产成品(半成品)价值合计,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生产成品价值中不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生产成品价值:是指本企业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产成品(半成品)价值合计,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生产成品价值中不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修理作业取得的加工费收入。 区分生产成品(半成品)产值是按全部价值计算还是按加工费计算,以企业生产该产成品(半成品)是否进行原材料成本核算为原则,若自备原材料,则按全值计算,否则,按加工费计算。
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价值的总价值量。其内容包括:(1)销售成品价值;(2)对外加工费收入。 出口交货值:指工业企业交给外贸部门或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用外汇价格结算的在国内批量销售或在边境批量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若企业承接外商来料加工或来件装配,则按加工费计算出口交货值。
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企业:包括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材料制造企业(2666)、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制造企业(3691)、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企业(4121),即属于上述行业的企业均为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企业。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企业:包括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材料制造企业(2666)、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制造企业(3691)、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企业(4121),即属于上述行业的企业均为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企业。 综合利用生产企业:包括资源综合利用生产企业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两类。资源综合利用生产企业指由省级或地级经贸委发给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的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指国家经贸委或省级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认定,发给综合利用电厂认定证书的企业。
指标填报注意: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都按不含税的出厂(销售)平均单价计算。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基础是本期生产的不论是否已经销售的生产总量,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的计算随会计走,即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工业总产值中必须包括这部分价值,反之则不包括。这差额若是负数,应从产值中抵减,不能当零处理。工业销售产值的计算基础是本期销售的不管是否为本期生产销售总量。指标填报注意: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都按不含税的出厂(销售)平均单价计算。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基础是本期生产的不论是否已经销售的生产总量,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的计算随会计走,即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工业总产值中必须包括这部分价值,反之则不包括。这差额若是负数,应从产值中抵减,不能当零处理。工业销售产值的计算基础是本期销售的不管是否为本期生产销售总量。
指标解释(产品生产、销售、库存部分): 本年生产量: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经包装后并办理了入库手续的产品实物数量,包括商品量和自用量两部分。 纳入生产量统计的工业产品的计算必须符合四个原则: ①质量原则。合格品才可统计。 ②入库原则。办理了入库手续才可统计。 ③时限原则。报告期内生产的,应与会计结算期一致 . ④度量原则。企业对产品产量必须进行实际准确度量。
来料加工产品的统计要求: 来料加工产品,如果委托加工的是境内非工业企业和境外企业(不论是工业企业还是非工业企业),产量由本企业统计(产值按加工费计算);如果委托加工的是境内工业企业,产量由委托企业(即发包企业)统计。 本年销售量: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实际销售的由本企业生产(包括上期生产和本期生产)的工业产品的实物数量。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成品(半成品)的实物量。
销售量核算原则: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即以产品销售实现为核算原则,在产品已发出,货款已经收到或者得到了收取货款的凭据时作为销售实现。销售量核算原则: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即以产品销售实现为核算原则,在产品已发出,货款已经收到或者得到了收取货款的凭据时作为销售实现。 售出产品退货的处理: ①退回报告期内:合格品,则扣除当期销售量,计入库存量;不合格品,则扣除当期销售量和生产量。 ②退回报告期前:合格品,则扣除累计销售量,计入库存量;不合格品,则扣除累计销售量和累计生产量。 ③退回修理的产品,修理后仍交原用户的,不作为退货处理,在统计报表上不做反映。
出口交货量: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交给外贸部门或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用外汇价格结算的批量销售,在国内或在边境批量出口等的产品数量;还包括外商来样加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数量。出口交货量: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交给外贸部门或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用外汇价格结算的批量销售,在国内或在边境批量出口等的产品数量;还包括外商来样加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数量。 本年销售额:指产品的销售额,即企业在报告期内按各种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所得到的销售总金额,与销售量的口径一致,凡是计算了销售量的产品都应该计算其销售额。
本年销售额统计要求: 第一,产品销售额也是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的。 第二,与统计生产量类似:为境内非工业和境外企业加工的产品,产品销售额按加工费填报。为境内工业企业加工的产品(半成品)不计算销售量,因此,销售额中也不包括为境内工业企业加工生产的加工费。
本企业自用量:又称企业自产自用量,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已作本企业生产量统计的、又作为本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使用的产品的数量。但是,由本企业验收合格后,作为商品出售给本企业生活用、在建工程用或行政部门用的产品数量,不能作为自用量统计,而作为销售量统计。本企业自用量:又称企业自产自用量,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已作本企业生产量统计的、又作为本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使用的产品的数量。但是,由本企业验收合格后,作为商品出售给本企业生活用、在建工程用或行政部门用的产品数量,不能作为自用量统计,而作为销售量统计。 产品库存量:指在某一时点上,尚存在企业产成品仓库中暂未售出的产品的实物数量。 库存量统计原则 :入库后(生产出来未销售但验收入库的不算)企业有权销售的产品,不论存放在什么地方,均应统计。产品库存不能出现负数。发电量、供电量和供热量等无库存量。
其他: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将产品用于展览、捐赠、借出以及报废等方面的产品数量和盘盈盘亏的数量。其他: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将产品用于展览、捐赠、借出以及报废等方面的产品数量和盘盈盘亏的数量。 指标填报注意:在产品目录中,以价值量“千元”为计量单位的产品,在填报生产量、销售量、销售额、库存量、企业自用量、其他等指标时,可用指标的数量乘以销售平均单价计算其价值量填报,出口交货量可按出口数量乘以出口平均单价计算填报
(五)审核要点: ① 工业总产值(01)与工业销售产值(02)一般应同时有数。 ② 工业销售产值(02)≥出口交货值(03) ③ 年初库存量(1)+ 本年生产量(2)- 本年销售量(3)- 企业自用量(6)- 其他(7)= 年末库存量(8) ④ 本年销售量(3)≥ 出口交货量(4) ⑤工业销售产值(02)≥销售额(5) ⑥各产品的总数 ≥ 其中数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状况(B604表): (一)表式:由五部分的内容组成,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详见表)。 (二)填表范围:规模以上法人工业企业 (三)填表说明:该表指标主要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或“损益表” 等会计报表进行填报。具体:第一、 二大部分指标都根据“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进行填列,其中数根据相应的会计科目计算填列。第三、部分指标都根据“利润表”或“损益表”对应的会计科目本年实际数进行填列,其中数根据相应的明细科目分析计算填列。四、工资、福利费、增值税部分根据有关会计科目计算或分析填列。五、现金流量部分根据“现金流量表”填列。
(四)指标解释(与会计有区别或较易填错的指标)(四)指标解释(与会计有区别或较易填错的指标) 应收帐款 (14):该指标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净额”项的年末数填报。即应收帐款减减去已计提的坏帐损失准备金后的净额,与平时主要经济指标快报中的“应收帐款净额”类似。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直接用“应收帐款”年末数代替(已减坏帐损失准备金)。坏帐损失的确认一是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二是超过三年仍不能收回帐款。
产成品存货(16):指企业报告期末已经加工生产并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以对外销售的制成产品。根据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产成品”的年末数填报。该指标与B603表产品年末库存量的口径一致。产成品存货(16):指企业报告期末已经加工生产并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以对外销售的制成产品。根据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产成品”的年末数填报。该指标与B603表产品年末库存量的口径一致。 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 (17):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其用途是将流动资产的时点数变成时期数,以便与其他时期指标对比计算各种经济效益相对指标。
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计算公式为: 1至12月各月月初与各月月末流动资产之和 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2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指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包括生产经营用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该指标根据固定资产明细表的使用情况分析填列。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2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指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包括生产经营用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该指标根据固定资产明细表的使用情况分析填列。 本年折旧(23):根据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固定资产折旧”项的数值填列。若企业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该指标根据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内“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项本年增加数填列。
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 (25):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全部固定资产净值的平均余额,其用途是将固定资产净值的时点数变成时期数,以便与其他时期指标对比计算各种经济效益相对指标。计算公式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类似。 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43):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计算填列。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主营业务收入”本年实际数代替。 利息支出(63):指企业各种利息支出减去银行存款等利息收入后的净支出。根据会计“财务费用”明细科目中有关项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77):指报告期内企业应付给与主营业务直接有关人员的工资。工业企业是指应付给与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有关的职工工资总额,根据会计“应付工资”科目中本期转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即本期应由上述科目负担的工资)归纳填列。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77):指报告期内企业应付给与主营业务直接有关人员的工资。工业企业是指应付给与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有关的职工工资总额,根据会计“应付工资”科目中本期转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即本期应由上述科目负担的工资)归纳填列。 本年应交增值税(80):指企业在报告期应交增值税额。该指标根据“应交税金”科目的有关项目计算填列。它反映的不是企业应交未交的税金期末数,而是企业实交或预交(多交)的税金数。计算公式为: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退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
工业中间投入 (83):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是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指标。 计算原则:一是外购性。 二是消耗性。 三是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
计算中间投入的资料来源,可分别根据企业“产品成本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销售)费用”明细表归纳整理填报。注意:填报直接材料时应严格遵守消耗性原则,不能包括未消耗的库存材料。实际工作中较多企业计算直接材料时,未遵守消耗性原则。计算中间投入的资料来源,可分别根据企业“产品成本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销售)费用”明细表归纳整理填报。注意:填报直接材料时应严格遵守消耗性原则,不能包括未消耗的库存材料。实际工作中较多企业计算直接材料时,未遵守消耗性原则。 第五部分的现金流量三个指标,根据企业“现金流量表” 填列,若流出大于流入,以负数表示。
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94):指年内每月平均拥有的人数。按“谁发工资(报酬)谁统计”的原则进行统计。如借用的外单位的人员,若不用本单位发放劳动报酬,则不在统计范围内,反之则统。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94):指年内每月平均拥有的人数。按“谁发工资(报酬)谁统计”的原则进行统计。如借用的外单位的人员,若不用本单位发放劳动报酬,则不在统计范围内,反之则统。 月平均人数=报告月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月日历天数 指标填报注意:从以往企业上报的报表情况看,因大部分指标的其中数,如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劳动、待业保险费、办公费等指标,在会计报表里不能直接取数填报,而应根据会计有关明细科目分析计算填报,因此,企业漏填现象较多。这应引起各企业注意
(五)审核要点: 最基本的是总数应大于等于其中数。主要有: ① 资产总计≥ 流动资产合计+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合计+无形资产(29)≥(12)+(18)+(19)+(26) ②负债合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33)=(30)+(32) ③所有者权益=资产总计-负债合计(34)=(29)-(33) ④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64)=(43)-(48)-(49)-(50)+(53)-(54)-(62)
⑤当利润总额 > 0时,利润总额 > 应交所得税, 当(69)> 0时,(69)>( 70) ⑥工业中间投入合计=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的中间投入+营业(销售)费用的中间投入+利息净支出(83)=(84)+(85)+(86)+(87)+(63)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B605表) (一)填表范围:规模以上法人工业企业 (二)填表说明:按《主要工业产品(能力)目录》规定的产品名称、计算单位和代码进行填报。凡说明中注明填报生产能力的,则必须填报。
(三)指标解释: 年末生产能力:一般指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但也有些产品指其主要设备的能力。分为两种情况: (1)产品年末生产能力:指在一个企业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综合平衡能力,是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包括主要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动力设备及有关的厂房和生产用建筑物等)在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充分,劳动力配备合理,设备正常运转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年生产量。
具体填报生产能力时,可以区分以下三种情况:具体填报生产能力时,可以区分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未经重大技术改造的,用设计能力填报;经过技术改造后有设计能力的,填报技术改造后的设计能力。 第二、原有设计能力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的,有核定能力的,按核定能力填报。 第三、既无设计能力也无核定能力,按查定能力填报。
(2)设备能力:指某种设备的单位时间内可能生产的产品数量。也就是说,某种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即一般所称的设备效率,或设备生产率,它不考虑与其他设备的平衡问题。比如发电量的生产能力,以发电设备容量来计算填报。(2)设备能力:指某种设备的单位时间内可能生产的产品数量。也就是说,某种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即一般所称的设备效率,或设备生产率,它不考虑与其他设备的平衡问题。比如发电量的生产能力,以发电设备容量来计算填报。 计算公式: 年末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本年新增生产能力-本年减少生产能力
指标填报注意:一般地:以产品生产量表示年末生产能力的,产品生产量要小于等于产品生产能力。若B605表的生产能力大于B603表的本年生产量,则不符合逻辑。 (四)审核要点: 各分项之合 ≤ 总计
二、规模以下工业普查表: 1、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B610表) (一)表式:把生产、财务状况合在一张表。 (二)填表范围:规模以下法人工业企业 (三)填表说明:根据企业2003年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填报,生产指标可通过生产、销售、库存的产品及平均单价计算。财务指标可从有关的“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填报。
(四)指标解释: 从业人员报酬:即支付给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等。 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B611表) 该表填报方法与规模以上B603表的第二部分类似。
三、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 1、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602-1表) (一)表式:(见表) (二)填表范围:法人工业企业的附营产业活动单位 (三)填表说明:根据企业的附营产业活动单位2003年的实际经营情况填报。附营的产业活动单位属批发零售企业,则填报第一部分相应的批发零售指标,属住宿餐饮业,则填报第二部分相应的指标。
(四)填报注意: ① 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分类情况表的所有指标均应包含增值税。 ②商品零售的特征是商品出售后即成为生活消费领域的最终消费品,不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转移。因此划分批发、零售的根本标志是商品流转活动中购买者的类型和所买商品的用途,而不是销售价格的高低和商品数量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