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268 Views
大稻埕的人文活動 ( 一 ) 藝文劇場. 藝文劇場-第一劇場. 成立於 1935 年,由陳天來和莊輝玉等人 耗 資十萬日圓興建 。 擁有 1632 個座位、旋轉舞台,主演電影、歌舞劇和現代話劇等新式影劇活動。. 藝文劇場-第一劇場. 在光復 之後 ,人潮 被西門町拉走 。 現今的第一劇場舊址已被拆除,改建為新式大樓 。. 藝文劇場- 延平北路二段 25 、 27 號. 這兩棟建築為昔日的「文化書局」及「台灣民報」的台北發行所。 「台灣民報」在當時是臺灣人唯一的言論機關,蔣渭水先生是主筆之ㄧ 。. 藝文劇場- 延平北路二段 25 、 27 號.
E N D
藝文劇場-第一劇場 • 成立於1935年,由陳天來和莊輝玉等人耗資十萬日圓興建。 • 擁有1632個座位、旋轉舞台,主演電影、歌舞劇和現代話劇等新式影劇活動。
藝文劇場-第一劇場 • 在光復之後,人潮被西門町拉走。 • 現今的第一劇場舊址已被拆除,改建為新式大樓。
藝文劇場- 延平北路二段25、27號 • 這兩棟建築為昔日的「文化書局」及「台灣民報」的台北發行所。 • 「台灣民報」在當時是臺灣人唯一的言論機關,蔣渭水先生是主筆之ㄧ。
藝文劇場- 延平北路二段25、27號 • 右邊是蔣渭水先生開設的文化書局。 • 主要銷售書籍以思想叢書為主。 • 兼具台灣文化協會本部,臺灣早期改革人士的重要據點。
藝文劇場-永樂座 • 位於台北當時 的商業重心, 永樂市場北面 的迪化街46巷。 • 劇院設備完全, 擁有1200個座位,之戲院,打破 了「新舞台」獨佔市場之局面。
藝文劇場-永樂座 • 日治時期流行戲劇都在此演出,如福州戲與京戲、歌仔戲以及臺灣新劇(文化劇)。 • 初期仍有戲班登台演出連台本戲或戲曲表演,隨著商業和娛樂型態的改變,後成為日治時期臺灣人「專屬」的電影院。
藝文劇場-永樂座 • 除了演出臺灣電影與話劇,由林獻堂、蔣渭水領導的臺灣文化協會也常在那裡開大會。
藝文劇場-永樂座 • 1931年舉行蔣渭水告別式。 • 1945年三度更名為「永樂戲院」,為戲劇表演場所。 • 1948年,顧正秋的「顧劇團」在此演出一千多場。 • 1954年經營電影放映和舞台演出。 • 1960年正式停業。
藝文劇場-江山樓 • 江山樓於1917年成立,日治時期大稻埕最著名的飯店。 • 當時隨著商業活動的興盛,賣藝不賣身的藝旦應運而生。 • 「登江山樓,吃臺灣菜,聽藝旦唱曲」,說明上江山樓,聽藝旦唱曲,是當時最時行的活動。
藝文劇場-歸綏公園 • 歸綏公園附近地區是舊時大稻埕主要發展的地區,尤其在日據時代有江山樓之稱。 • 該地區具有歷史特色之外,同時也是傳統戲曲舉辦及發源的地方。
藝文劇場-歸綏公園 • 除了酬神活動,年底舉辦的北部區域傳統戲曲比賽,使得歸綏公園變成臺北市具有傳統戲曲特色之地區。
藝文劇場-淡水戲館 • 1909年為日人建造(太原路舊址),也稱作「淡水會館」,專演漢語劇給臺灣人觀賞。 • 1915年重新整修,更名為「臺灣新舞臺」,1931年後,改名「新舞社歌劇團」,全面演出歌仔戲,也帶動了歌仔戲的茁壯。此建築毀於二次大戰末期。
藝文劇場-天馬茶房 • 位於法主公廟對面,延平北路和南京西路交叉口。曾是一些文人雅士秘密聚集暢談抱負的地方。 • 1947年2月27日,一場緝查私煙糾紛,引發圍觀群眾的衝突,天馬茶房也在這天(28日)事件後熄燈。
藝文劇場-歸綏公園 • 除了酬神活動,年底舉辦的北部區域傳統戲曲比賽,使得歸綏公園變成臺北市具有傳統戲曲特色之地區。
藝文劇場-歸綏公園 • 除了酬神活動,年底舉辦的北部區域傳統戲曲比賽,使得歸綏公園變成臺北市具有傳統戲曲特色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