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likes | 172 Views
第十一专题 农村改革与农业产业政策. 一、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已成为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2006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差距扩大,城乡收入比已由 2004 年和 2005 年的 3.21∶1 和 3.22∶1 扩大到 3.28∶1 ,绝对额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 8172.5 元 。尽管这几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较快,但仍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仍在扩大。
E N D
第十一专题 农村改革与农业产业政策 一、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已成为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差距扩大,城乡收入比已由2004年和2005年的3.21∶1和3.22∶1扩大到3.28∶1,绝对额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8172.5元。尽管这几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较快,但仍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仍在扩大。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指出,1978—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
过去17年间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上升近12倍,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已成为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确保中国未来经济良性发展和政治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而城市化是缩小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良方。过去17年间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上升近12倍,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已成为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确保中国未来经济良性发展和政治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而城市化是缩小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良方。 二、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民增收难,增收路子窄、少; 2、农业效益低,农产品品牌少,尤其在市场上真正有影响的名牌少; 3、生产规模小,土地流转难; 4、规划不合理,土地使用和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5、农业融资难,出现大银行看不上、小银行服务不到位局面。
三、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1、总的问题 (1)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权益缺乏有效保护; (2)土地流转不规范,土地资源缺乏合理配置; (3)土地承包不稳定,土地投资缺乏长久动力; (4)土地管理不到位,土地利用缺乏合理规划; (5)土地市场不健全,土地经营缺乏有效竞争。 2、在征地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农转非速度太快,土地征占规模过大,失地农民群体越来越多; (2)对失地农民补偿太低,不足以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 (3)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再就业困难。
3、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改革征地制度的要求3、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改革征地制度的要求 (1)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 (2)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 (3)拓宽安置渠道,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问题 (4)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四、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主要精神 1、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2、对农村所处阶段的基本判断: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3、提出 一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六大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两个最严格制度:18亿亩耕地红线;节约用地制度,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二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三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三力: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性战略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三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农村文化;办好农村教育;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三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农村文化;办好农村教育;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4、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这个方向转变,家庭经济要提高集约化水平; 二是要向发展农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农业经营和服务体系方向转变,核心问题是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五、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三农”建设五、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三农”建设 1、制定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 2、用活农地政策,引导加快土地流转,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加快城市化来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减少农民,使其成为市民)。要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道路,中小城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县城建设非常重要); 3、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公共品; 4、壮大农业产业化组织,完善农业产业化政策,实现规模生产和经营,提高农业效益; 5、加强对农村教育和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创业能力; 6、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基层政府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