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19 Views
左營啟明堂. 介紹者:陳哲安. 啟明堂全景. 啟明堂的開基. 日治初期,文化、民俗、教育、宗教等,都受到了限制,教義逐漸沒落,信徒憂心忡忡 當時啟明堂的開堂先賢,謝知翁、陳旺翁等人,同至神前擲筊求示,果蒙神真指示 : 設置鸞堂,弘揚大道,啟悟人心,移風化俗 光緒二十五年 ( 一八九九年 ) ,於陳重三翁之私宅創立「明德堂」,並奉祀 「五公菩薩」為主神,為啟明開創基業. 啟明堂的開基. 更改堂號. 光緒二十九年 ( 一九 0 二 ) ,原位於前鋒尾 ( 現今舊城城內 ) 之關帝廟,因故廢墟,諸生不忍神像蒙塵,故恭迎關聖帝君神像回堂奉祀
E N D
左營啟明堂 介紹者:陳哲安
啟明堂的開基 • 日治初期,文化、民俗、教育、宗教等,都受到了限制,教義逐漸沒落,信徒憂心忡忡 • 當時啟明堂的開堂先賢,謝知翁、陳旺翁等人,同至神前擲筊求示,果蒙神真指示:設置鸞堂,弘揚大道,啟悟人心,移風化俗 • 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於陳重三翁之私宅創立「明德堂」,並奉祀 「五公菩薩」為主神,為啟明開創基業
更改堂號 • 光緒二十九年(一九0二),原位於前鋒尾(現今舊城城內)之關帝廟,因故廢墟,諸生不忍神像蒙塵,故恭迎關聖帝君神像回堂奉祀 • 同年,孚佑帝君(呂洞賓仙翁)降鸞,攜帶玉旨宣示:改「明德堂」堂號為「啟明堂」,又調任武聖「關聖帝君」為主神,為後來「文武」二聖同祀之基石。
啟明堂址之遷移 • 隨後坐落蓮池潭之土地,捐贈啟明堂為建堂房之用 • 於是眾生等取木架樑,截竹為柱,編茅覆頂,蓋好茅茸單建一間,並擇日將原設在陳重三翁私宅之鸞堂,遷移新址 • 又經幾年,由於眾堂生之熱誠,同心協力克服萬難,遂將茅茸建物拆除,改建為姥咕石,紅磚合成之平房
設立樂善杜 • 啟明堂為儒道釋二教合一之儒宗神教,又稱鸞堂,奉祀三教聖人,遵從降鸞之聖諭宣講佈道,以期淨化人心,移風易俗,併勸化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 為達成此一神聖任務,除了推行聖諭宣講,兼行興辦慈善事業。是以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年),設立「樂善社」,專司「聖諭宣講」及「慈善事業」
擴建兩廊及添建鐘鼓二樓 • 啟明堂聲譽遠播堂生日增,香客信眾絡繹不絕,原單建平房已嫌狹窄,不敷使用,勢必擴建以應實際需要 • 決擴建兩廊並添鐘鼓樓,經費由堂生集資及信眾之贊助,未幾完成,左廊為堂政辦公室、右廊為社政辦公室 • 啟明堂至此擁有中殿,兩廊、鐘鼓樓,建物雖末臻宏偉,但鸞堂之格局俱全
築建春秋二閣 • 文聖作春秋,貶惡褒善,亂臣賊子懼,武聖讀春秋,篤行大道,二綱五肖全,所謂文聖武聖其揆一,築建春秋二閣,發揚春秋大義 • 於民國四十年(一九五一年)十月開工,四十二年(一九五三)六月竣工,樓閣古色古香,雕樑畫棟,耀日映水,大放異彩於湖光山色之間
重建東南帝闕 • 民國六十年間,南天威靈總院岳公降鸞頒佈玉旨:命拆除啟明堂平房,重建東南帝闕 • 民國六十二年五月廿九日,將原有啟明堂平房全部拆除,翌年一、二樓硬體樓房初步告竣,恭祀至聖先師孔夫子及關聖帝君,兩文武聖人為主神,岳武穆王、延平郡王,兩民族英雄為配祀神 • 又經年餘工程全部完竣,啟明堂為慶祝落成,特於民國六十五年舉辦「七七四十九天」之羅天大醮,盛大慶祝大典,帝闕殿宇藐峨雄偉,堂皇肅穆,美奐美侖
五里亭之興建 • 民國六十五年東南帝闕重建竣工未幾,袖真降鸞指示:又命興建五里亭,為諸聖仙佛聖駕蒞臨,送往迎來之儀站,併指示位置,距離帝闕正對面一百四十二米處之潭中,並令建造九曲橋,銜接春秋二閣延伸到五里亭 • 啟明堂因完建東南帝闕不久,興建五里亭及九曲橋工程之財源相當拮据,惟所幸配合蓮池潭風景區之景觀設施予以規劃,於民國六十七年間興建告成 • 八角形之五里亭,簷脊飛翹,金黃屋頂,獨立潭中,與山光水色,相互輝映,此工程之完成,不但疏展本堂之侷困,且為蓮池潭風景區,增添一美麗景觀
興建觀音大士騎龍聖像 • 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六日夜,觀音大士降鸞指示:命塑造騎龍聖像於春秋二閣之間,是以民國六十九年二月動工,於民國七十一年竣工 • 聖像以龍腹至人士之高度二丈六尺,龍身全長二十五丈七尺,作蟋龍彎曲形狀,背立觀音大士,善才、龍女,栩栩如生,龍腹內階梯一0八級,以利行人,腹壁淨雕十八羅漢像暨觀音大士三十二幅化身尊像,巧奪天工,聖像正對面屏牆一座,下層素雕石,上面臼色法輪十七個橫列為牆,法輪乃象徵佛法如輪旋轉普渡眾生,屏牆兩側出入口牌樓二座,畫棟雕樑,美奐美侖
興建凌霄寶殿及三官殿 • 一九八四年初,又蒙神真降鸞指示:命築凌霄寶殿及三官殿於東南帝闕之後方,奉祀三教諸聖仙佛 • 民國七十三年破土動工,於民國八十四年完成。寶殿藐峨雄偉,堂皇美觀,內殿精雕細琢,金碧輝煌燦爛 • 本殿建物共四樓,一樓地下室為禮堂,提供民眾辦大型活動、或結婚喜慶宴客聚會之用,二樓為設立中華文物民俗館,三樓為三官殿 • 啟明堂至此,建立儒宗神教之道場聖地
左營啟明堂 謝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