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人教版 义务教育教科书 音 乐 二年级上册 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穆赛玉

人教版 义务教育教科书 音 乐 二年级上册 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穆赛玉. 本册修订内容概述. 本次教材修订,是根据教育部 《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的精神,结合十年来音乐教育改革的成果,认真听取音乐教师的宝贵意见,在原课标实验教材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本次修订,整合了部分单元,撤换了部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与儿童生活有一定距离的曲目,补充以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与儿童生活贴近的新曲目;加强合唱教学,继续进行两个声部的节奏童谣的学习,为合唱教学打下基础;新增 “ 柯尔文手势 ” ,帮助学生把握音的相对音高。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人教版 义务教育教科书 音 乐 二年级上册 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穆赛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 乐二年级上册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穆赛玉

  2. 本册修订内容概述 本次教材修订,是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结合十年来音乐教育改革的成果,认真听取音乐教师的宝贵意见,在原课标实验教材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本次修订,整合了部分单元,撤换了部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与儿童生活有一定距离的曲目,补充以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与儿童生活贴近的新曲目;加强合唱教学,继续进行两个声部的节奏童谣的学习,为合唱教学打下基础;新增“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把握音的相对音高。 “我的音乐网页”新设“选唱”“选听”栏目。 教材版式、插图进行了全新的设计。

  3. 妈妈•老师 我愿住在童话里 月儿弯弯 快乐的游戏 动画城 下雪啦 我的“音乐网页” 我愿住在童话里 快乐的游戏 劳动最光荣 音乐中的动物 动画城 下雪啦 我的音乐网页 修订前后单元对比 修订前 修订后

  4. 本册教材内容概述 与一年级相同,本册共有六个主题单元及“我的音乐网页”。 本册教学内容36项。其中唱歌12首(中国作品9首)、欣赏14首(中国作品8首)、歌表演4首(中国作品3首)、音乐知识2项、节奏童谣3首、综合活动1项。 “我的音乐网页”包含一个复习性质的综合活动“击鼓传花”、3首选唱歌曲和3首选听乐曲。

  5. 本册教材内容概述 唱歌教学 培养学生以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初步感知乐句的划分;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声势表现音乐等。歌曲音域在6-9度之间。 欣赏教学 注重对学生音乐感的培养;通过力度、速度等变化感受音乐情绪,通过音乐要素感受音乐形象;记忆音乐主题;通过综合性音乐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参与、表现音乐的兴趣。 节奏童谣 本册共有节奏童谣3首,继续对学生进行节奏感、稳定的节拍感的培养。通过两个声部的节奏童谣,为合唱教学进行铺垫。 音乐知识 音的高低、柯尔文手势;通过唱歌教学模唱简单的歌谱。

  6. 本册教学建议 • 继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 逐步培养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 • 要重视发声练习,应加强对歌唱声音的指导,用自然的声音歌唱,不喊唱。 • 要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结合音响,以听赏为主;交给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

  7. 第一单元 我愿住在童话里 歌表演 大 鹿 欣 赏 永远住在童话里 欣 赏 糖果仙子舞曲 知 识 音的高低、柯尔文手势 唱 歌 小红帽

  8. 本单元主要修订内容 • 保留《大鹿》《小红帽》《永远住在童话里》三首曲目。 • 删去原活动“音乐故事——森林小卫士”。 • 将管弦乐曲欣赏《龟兔赛跑》整合至本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 新增一首器乐曲欣赏《糖果仙子舞曲》。 • 新增音乐知识“音的高低”“柯尔文手势”。

  9. 本单元内容概述 这是一个以童话音乐故事为主题的单元,既有富于童话色彩的歌曲、乐曲,又有童话故事音乐。 在演唱方面,学唱歌曲《大鹿》《小红帽》,分角色编创、表演歌曲;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乐曲《糖果仙子舞曲》,感受音乐的童话色彩;学习音乐知识“音的高低”“柯尔文手势”,能逐步感受音的高低,并学习模唱唱名。

  10. 《大鹿》教学建议 •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乐句在中低音区进行,第三乐句在高音区进行,第四乐句转到中低音区进行。第一、三乐句的节奏相似,第二、四乐句节奏相似。 • 第四乐句第2、3小节之间为7度音程,切忌脱离歌曲的旋律进行而单独进行7度音程练习,而应将这一乐句连起来学唱。 • 歌曲第一、二乐句具有叙述性,而第三、四乐句为角色对话。可分角色(故事叙述者、偷猎者、小兔子、大鹿)设计不同的音色、速度、力度演唱。 • 可师生共同合作编创、发展故事情节,如《森林的早晨》《偷猎者》《手挽手》,进行表演。

  11. 《永远住在童话里》教学建议 • 歌曲富于童话色彩,以第一人称表达了儿童对童话世界的向往。教师可从童话人物(讲述童话故事片段、观看相关动画片片段等)引入教学。 • 歌曲是由主歌、副歌组成的两段体结构,每个乐句的“弱起”开始是其显著特点。主歌部分以四分音符为主,副歌部分节奏舒展、自由。教师应启发学生感受歌曲主歌、副歌的不同情绪。 • 教师可带领学生跟着录音哼唱副歌部分。

  12. 《糖果仙子舞曲》教学建议 • 《糖果仙子舞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舞剧根据童话故事《胡桃夹子洋娃娃和鼠王的故事》改编。教师可简单介绍童话故事引入教学。 • 作曲家第一次在管弦乐队中运用了钢片琴,使乐曲富于了梦幻般的童话色彩。教师可出示钢片琴图片,使学生对这件乐器有感性认识。 • 欣赏重点,在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童话色彩,可观看芭蕾舞剧的相关片段,使学生对乐曲有更直观的印象。

  13. “音的高低”教学建议(1) • “音的高低”是声音的基本要素之一。高低、长短、强弱、音色不同的音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美妙的音乐。 • 教师首先可从物理的“高度”(个子、楼房、动物等)对比引入“音有高低”。 • 以对比的方式,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界中声音高低差别非常明显的声音入手。如碰铃与大钟、小鸟与老牛、闪电与打雷、自行车铃声与火车鸣笛等。

  14. “音的高低”教学建议(2) • 以上几组声音,先让学生谈谈音色上有什么区别?(碰铃、小鸟、闪电、自行车铃声比较尖细、明亮——高;大钟、老牛、打雷、火车鸣笛的声音比较低沉、浑厚——低) • 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模仿两种动物或物体发出的高低不同的音,请其他组同学听辨。 • 教师播放几组乐器发出的声音,学生听辨音的高低(小提琴—大提琴、鼓—三角铁等) • 结合“音阶楼梯”认识唱名。

  15. “柯尔文手势” •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由柯尔文首创,所以被称为“柯尔文手势”。 • “柯尔文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上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种身体语言形式。

  16. “柯尔文手势”教学建议(1) • “柯尔文手势”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教师用直观的手势表示出各音的相对高度,引导学生观察手势掌握音准。 • 识谱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柯尔文手势,不同的手势再辅以不同的空间位置,可使学生对唱名及相对音高产生联想,将学生难以掌握的音高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视觉化、形象化。

  17. “柯尔文手势”教学建议(2) •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用手形的变化及手位的高低调节来帮助学生掌握音准。 • 新歌教学时,学生在老师的琴声引导下边做手势边识谱,这样边唱边动,学生们会很感兴趣,对识谱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就减弱了,且对学生音高的准确性也有所帮助。 • 是进行内心听觉训练的有效方法。 • 在合唱训练初期,有较好的效果。

  18. 《小红帽》教学建议 • 这是本单元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歌曲音域正好在一个八度(1=C),旋律进行级进比较多。且学生一般在幼儿园已经学过这首歌曲。所以,歌曲的学唱不会有太大困难。 • 在学会歌曲之后,可以跟着老师模唱曲谱。 • 要求能背唱这首歌曲。 • 了解童话故事《小红帽》,同学合作编创、表演音乐童话。 • 分成四个组,分别编创、表演《在路上》《森林中的狼》《遇险》《获救》四个部分。

  19. 第二单元 快乐的游戏 唱 歌 数蛤蟆 读童谣 花蛤蟆 欣 赏 布老虎 唱 歌 猜谜谣 欣 赏 舞 龙 唱 歌 大头娃娃 欣 赏 士兵进行曲

  20. 本单元主要修订内容 • 本单元修订后变化较大。只保留了《士兵进行曲》和《布老虎》两首欣赏曲目。 • 原《阿西里西》移至二年级下册“五十六朵花”单元,《踢毽子》移至二年级下册“健康歌”单元。 • 将欣赏曲目《龟兔赛跑》(管弦乐曲)移至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 删去一首唱歌曲目《拔河》及一首欣赏曲目《转圆圈》(歌曲) 。 • 新增三首唱歌曲目《数蛤蟆》《猜谜谣》《大头娃娃》、一首欣赏曲目《舞龙》(民族打击乐合奏)以及一首节奏童谣《花蛤蟆》。

  21. 本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为主题,贴近儿童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首唱歌曲目中,《数蛤蟆》和《猜谜谣》分别是四川、山东民歌;《大头娃娃》则是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通过学唱三首歌曲,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 三首欣赏曲目中,《布老虎》《舞龙》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士兵进行曲》是一首非常短小的、具有进行曲风格的钢琴曲。通过欣赏,感受乐曲的不同风格,并能用适当的方法参与表现音乐。 学习节奏童谣《花蛤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能用打击乐器为童谣伴奏。

  22. 《数蛤蟆》教学建议 •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四川民歌,是儿童玩计数游戏时唱的一首童谣。歌曲旋律流畅、轻松欢快,带有些许诙谐色彩。 • 这首歌曲是首童谣,也适合做节奏训练——按节奏读歌词,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增加一个固定节奏的低声部,加上打击乐器伴奏,也非常有趣。 • 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可请学生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并设计不同的力度来演唱。 • 可以进行“计数”游戏:两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三只蛤蟆呢? • 要求背唱这首民歌。

  23. 《花蛤蟆》教学建议 • 这是根据山东民歌《花蛤蟆》的改编的节奏童谣。既培养节奏感,又增加趣味性。 • 应注意学生在读童谣过程中,速度应保持始终稳定(恒拍),不能越读越快。可用打节拍(拍手、点手心)的方式读童谣。 • 可用“咕呱”做低声部,培养学生多声部的感觉(稳定的恒拍、倾听另一个声部)。 • 可启发学生为童谣编配打击乐器伴奏(可利用简易的材料自制打击乐器)。

  24. 《布老虎》教学建议 • 教师可简介布老虎(有实物最好)。 •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对比聆听、感受乐曲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 (1)威严的;(2)温顺的。 • 模唱乐曲的两个主题旋律。 • 在聆听、模唱主题的基础上,听辨乐曲结构。注意听辨第三乐段中,两个主题的并行——表现了布老虎的的双重性格。 • 用动作分别表现威严、温顺的老虎形象。

  25. 《猜谜谣》教学建议 • 这是一首山东民歌,表现了儿童玩猜谜游戏时的快乐。类似这种表现猜谜游戏的歌曲还有云南民歌《猜调》。 •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三、第四乐句在学唱过程中,可能有一定困难(易混淆)。教师可运用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两个乐句的不同。 • 可以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并采用对唱的形式来演唱。 • 为歌曲设计动作,边唱边表演。 • 分组编创新的歌词(一组一个动物),请其他组的同学来回答,增加歌曲表现的趣味性。

  26. 《舞龙》教学建议 • 简介“舞龙”。可观看舞龙视频片段,了解民俗。 • 结合聆听,教师介绍几种主要打击乐器:大鼓、堂鼓、锣、镲、小镲等。 • 学生听辨、模仿节奏,如:××、 ×× × 、×××× × 、××××等。 • 整体聆听,感受乐曲的欢快、热烈气氛。 • 随音乐用打击乐器伴奏。 • 用自制打击乐器(纸盒、铁制铅笔盒)或拍手拍腿、拍桌子等,编创《舞龙》。

  27. 《大头娃娃》教学建议 • 这是一首情绪欢快、活泼的歌曲。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组成。 • 可让学生分辨歌曲四个乐句中,哪一句与第一乐句完全相同,哪一句与第一乐句相似,哪一句与第一乐句是对比的关系,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为表现歌曲音乐形象进行铺垫。 • 注意第三乐句与其他三个乐句在节奏方面的对比,并在演唱时注意声音应具有一定 “弹性” 。

  28. 《士兵进行曲》教学建议 • ×﹒××0|×0×0|×0×0|×0×0|节 奏型贯穿始终,表现了士兵操练时的情景,具有进行曲风格。 • 首先请学生分辨乐曲的情绪,感受进行曲的风格(可随音乐行进)。 • 可随琴模唱第一段(第一、二乐句)旋律;感受两个乐句的相同与不同。 • 听辨第二乐段开始时,音区的对比。 • 能听出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 • 用声势参与音乐表现。 • 分组编创动作表现音乐。

  29. 第三单元 劳动最光荣 欣 赏 劳动最光荣 唱 歌 理发师 欣 赏 森林中的铁匠(片段) 唱 歌 种玉米 歌表演 猴子蒸糕

  30. 本单元主要修订内容 • 将原二年级下册的内容移至本册,且整体结构修改不多。 • 保留原《劳动最光荣》《理发师》《猴子蒸糕》《森林中的铁匠》(片段)四首曲目。 • 删去《风车依呀呀》(唱歌)、《狩猎波尔卡》(管弦乐合奏)两首曲目。 • 增加一首唱歌曲目《种玉米》。

  31. 本单元内容概述 这是一个以“爱劳动”为主题的单元,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品格。 本单元有两首外国唱歌曲目。《理发师》可进行歌表演;《种玉米》可利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 欣赏方面,《劳动最光荣》欢快活泼;《森林中的铁匠》(片段)描绘性强,音乐形象生动、鲜明,可利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主题伴奏,参与表现。 歌表演《猴子蒸糕》风趣、幽默,生动地说明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道理。可随录音哼唱第一段歌词;分组表演歌曲。

  32. 《劳动最光荣》教学建议 • 结合了解动画片《小猫钓鱼》剧情,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使学生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 结合聆听,教师启发学生编创动作进行歌表演。 • 能随录音哼唱歌曲。

  33. 《理发师》教学建议 • 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可以为歌曲第一、二乐句配上非常简单的二声部,降低合唱学习的门槛,使学生逐步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5 55 5|6 66 6|5 3 |5 3 | 理发店的 老爷爷呀咔 嚓 咔 嚓, 5 - |6 - |5 - |3 - | 呼 呼 呼 呼 3 33 3|4 44 4|3 1 |3 1 | 手里拿着 一把剪刀咔 嚓 咔 嚓。 3 - |4 - |3 - |1 - | 呼 呼 呼 呼

  34. 《森林中的铁匠》教学建议 • 初听:乐曲中有什么声音? • 复听:乐曲情绪? • 用“当”模唱主题旋律。 • 用打击乐器为主题旋律伴奏。 • 再次聆听乐曲,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时有什么变化?表现了什么? • 学生编创表演动作,随音乐参与表现(打击乐器伴奏、动作表演等)。

  35. 《种玉米》教学建议 • 这是一首表现通过辛勤劳动、喜获丰收时愉悦心情的歌曲。由六个乐句组成。附点音符×.×的运用是其特色。 • 演唱时,可以带有些许进行曲的风格,以表现劳动的节奏。附点音符可适当加强力度。 • 利用声势参与歌曲表现,也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先可慢速练习。 • 为降低难度,可将学生分成三个组,每个组各练习两个乐句的声势。

  36. 《猴子蒸糕》教学建议 • 可由教材插图引入本课内容。 • 聆听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诙谐的风格。 • 分析歌词,一共有几个角色?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歌词。 • 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第一、二段歌词。 • 为第一、二段歌词编创表演动作。 • 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第三、四段歌词。 • 为第三、四段歌词编创表演动作。

  37.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唱 歌 动物说话 欣 赏 鸭子拌嘴(片段) 读童谣 小鸭子 唱 歌 小动物回家 欣 赏 小狗圆舞曲 歌表演 小猫钓鱼 欣 赏 龟兔赛跑

  38. 本单元主要修订内容 • 这个单元为本次修订单元整合后的新增内容。修订前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只有三个 “ 音乐中的动物 ” 单元。整合后每册有一个。 • 《鸭子拌嘴》为原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 音乐中的动物 ” 中的曲目;《小猫钓鱼》为原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 藏猫猫 ” 中的曲目;《龟兔赛跑》是原二年级上册 “ 我愿住在童话里 ” 的内容。 • 歌曲《动物说话》《小动物回家》、童谣《小鸭子》以及钢琴独奏《小狗圆舞曲》为本次修订新增曲目。

  39. 本单元内容概述 这是一个以表现动物为主题的单元。通过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使学生树立动物与人类是好朋友的观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歌曲《动物说话》,音域只有7度,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表现歌曲形象。《小动物唱歌》,切分音是这首歌曲最显著的特点;同时,可以充分利用速度、力度、唱法(连、顿)的变化来表现四种动物形象。 通过欣赏《鸭子拌嘴》《小狗圆舞曲》《龟兔赛跑》,感受音乐要素在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通过节奏童谣《小鸭子》,注重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及多声部合作的能力。 通过歌表演《小猫钓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40. 《动物说话》教学建议 • 可由复习表现动物的歌曲引入本课内容。 • 在充分聆听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1)第一遍:歌曲唱到了哪几种动物? (2)第二遍:几种动物分别是怎样说话的? (3)第三遍:用动作模仿表现小动物形象。 (4)第四遍:老师拍击第3-4小节声势动作,学生 在第7-8小节模仿。 • 歌曲大跳音程较多,学唱时注意音准。 • 学会歌曲之后,教师可启发学生编创声势动作。

  41. 《小鸭子》《鸭子拌嘴》教学建议 • 可先练习节奏童谣《小鸭子》。 • 《鸭子拌嘴》可先聆听乐曲片段,熟悉几种主要打击乐器的音色,认识乐器。 • 了解不同乐器所代表的不同角色:小镲(小鸭子)、水镲(大鸭子)。 • 教师应准备这两件乐器,在课堂上示范几种演奏方法(滑、点、扣、滚等)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 欣赏后,可请学生用打击乐器(也可用简易的自制打击乐器)模仿、编创《鸭子拌嘴》片段。 • 可尝试将节奏童谣《小鸭子》与学生自编、自创的《鸭子拌嘴》(部分同学动作表演)结合起来进行表演:童谣—拌嘴—童谣。

  42. 《小动物回家》教学建议 •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描绘了四种小动物形象。切分音是这首歌曲教学中的难点。 • 可先完整聆听范唱,要求学生随范唱录音拍手、点手心(恒拍),培养学生稳定的节拍感。 • 教师按节奏带读歌词(恒拍),学生模仿。 • 分句教唱。 • 分析这四种动物的特点,感受歌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尤其是每个乐句的最后两小节)。 • 通过以上分析、感受,分组讨论如何表现歌曲(力度、速度、“连”“顿”唱法、动作等)?

  43. 《小狗圆舞曲》教学建议 • 乐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在圆舞曲节奏的伴奏下,A段主题急速进行的旋律,描绘了小狗快速旋转的形象;B段主题甜美抒情,轻松而闲适;乐曲最后再现A段主题结束。 • 这首乐曲的欣赏,应从速度入手,听辨三个乐段的不同速度,感受其情绪、音乐形象的差异。可启发学生用图形表达感受。 • 能听辨三个乐段主题的对比、再现。

  44. 《小猫钓鱼》教学建议 • 这是一首叙事性的童话歌曲。歌曲以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 歌曲由多乐句组成,注意大跳音程的音准。 • 随录音学唱歌曲。注意两段歌词的情绪应该有所不同。 • 小组合作编创动作,边唱歌曲边表演。

  45. 《龟兔赛跑》教学建议(1) • 这是一部根据童话故事创作的管弦乐作品。作品以管弦乐器特有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塑造了小兔子和乌龟的形象。作品通俗易懂,以边讲故事边听音乐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力。 • 讨论小兔子的动作特点,聆听单簧管的音色以及表现小兔子的音乐;总结乌龟的动作特点,聆听大管的音色以及表现乌龟的音乐。说说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 • 模唱“晨景”主题,感受音乐祥和、宁静的情绪。 • 聆听“竞赛”音乐片段,感受音乐的紧张气氛。聆听单簧管、大管是如何表现“龟兔赛跑”的。

  46. 《龟兔赛跑》教学建议(2) •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音乐是如何表现的? (1)小兔子的音乐有什么变化? (2)聆听“梦境”音乐片段,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 (3)乌龟的音乐有什么变化? • 聆听“狂欢”主题,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 完整聆听乐曲。 • 分组编创、表演一个场景。全班合作随音乐表演《龟兔赛跑》的故事。

  47. 第五单元 动画城 唱 歌 我们的家园 欣 赏 三个和尚 唱 歌 大风车 活 动 跟着队长走 欣 赏 猫和老鼠 读童谣 猫和老鼠

  48. 本单元主要修订内容 • 这是继一年级上册之后,小学阶段第二个学习动画片歌曲、乐曲的单元。从学生熟悉的动画片歌曲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本次修订保留原《大风车》《三个和尚》《跟着队长走》三首曲目。 • 删去《拒绝小看人》《蓝皮鼠和大脸猫》两首歌曲。 • 新增《我们的家园》(唱歌)、钢琴独奏《猫和老鼠》(欣赏)以及节奏童谣《猫和老鼠》。

  49. 本单元内容概述 歌曲《我们的家园》《大风车》是学生熟悉的动画系列片、儿童电视栏目的主题歌。歌曲情绪欢快、活泼,内容积极向上。歌曲音域在 9 度,非常适合学生学唱。 民乐合奏《三个和尚》选自同名动画片。整部动画片没有对话,运用音乐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生动有趣。 钢琴独奏《猫和老鼠》是一首音乐形象鲜明、诙谐有趣的钢琴小品。逐步引导学生欣赏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 歌曲《跟着队长走》为动画片《小飞侠》插曲。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适合在行进中边走边唱、边表演。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