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62 Views
亚太联华 李靖. 目的:使新评估师了解工作底稿有关的准则规定,更好的编制、运用工作底稿,规避执业风险。. 主要内容: 一、相关的准则介绍;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三、总结. 一、相关准则介绍. (一)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介绍 截至目前,中评协已发布 2 项基本准则, 12 项资产评估准则、 4 项资产评估指南、 8 项资产评估指导和 2 项专家提示,共计 28 项。. 一、相关准则介绍. (二)工作底稿准则介绍 1 、 《 资产评估准则 — 工作底稿 》
E N D
目的:使新评估师了解工作底稿有关的准则规定,更好的编制、运用工作底稿,规避执业风险。目的:使新评估师了解工作底稿有关的准则规定,更好的编制、运用工作底稿,规避执业风险。 主要内容: 一、相关的准则介绍;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三、总结
一、相关准则介绍 (一)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介绍 截至目前,中评协已发布2项基本准则,12项资产评估准则、4项资产评估指南、8项资产评估指导和2项专家提示,共计28项。
一、相关准则介绍 (二)工作底稿准则介绍 1、《资产评估准则—工作底稿》 中评协(2007)189号,于2007年11月28日发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一、相关准则介绍 (二)工作底稿准则介绍 2、准则分总则、基本要求、工作底稿的内容、工作底稿的编制和管理、附则共五章、21条。
一、相关准则介绍 (二)工作底稿准则介绍 3、工作底稿定义: 准则第2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评估业务形成的,反映评估程序实施情况、支持评估结论的工作记录和相关资料。 准则第6条:工作底稿应当反映评估程序实施情况,支持评估结论。
一、相关准则介绍 《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第6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通常执行下列基本评估程序: (一)明确评估业务基本事项; (二)签订业务约定书; (三)编制评估计划; (四)现场调查; (五)收集评估资料; (六)评定估算; (七)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 (八)工作底稿归档。 注册资产评估师不得随意删减基本评估程序。
一、相关准则介绍 (二)工作底稿准则介绍 4、工作底稿作用: 底稿是记录:工作底稿是评估过程的轨迹记录,也是支持评估结论的重要依据。 底稿是工具:评估师通过收集、编制工作底稿,执行评估程序,得出评估结论,完成评估报告。
一、相关准则介绍 (二)工作底稿准则介绍 4、工作底稿作用: 底稿是证据:是界定评估师和评估机构合规性和法律责任的证据材料。
一、相关准则介绍 (二)工作底稿准则介绍 5、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资产评估准则—工作底稿》第7条,工作底稿应当真实完整、重点突出、记录清晰、结论明确。
一、相关准则介绍 (二)工作底稿准则介绍 5、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真实完整:真实完整地反映评估全过程。即:底稿内容是实际存在和实际发生的,强调委托事项、评估对象、评估程序实施过程的真实性;另外,内容应当是完整的,要全面反映评估程序实施过程,不能遗漏。
一、相关准则介绍 (二)工作底稿准则介绍 5、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重点突出:力求反映对评估结论有重大影响的内容。凡是对评估结论有重大影响的文件资料和现场调查、评定估算过程,都应当形成工作底稿。
一、相关准则介绍 (二)工作底稿准则介绍 5、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记录清晰:一是内容要清晰,使审核人员、工作底稿使用者对评估过程有清晰的认识。二是字迹要清晰。现场调查的工作底稿大都在现场撰写,有些评估师现场调查后,所做记录文字不清晰,给审核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也难以作为支撑评估结论的依据。所以手写的工作底稿一定要字迹清楚,不能模糊难识。
一、相关准则介绍 (二)工作底稿准则介绍 5、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结论明确:在工作底稿上的现场调查和评定估算的结论要清楚明了,不能含糊不清。 工作底稿的繁简程度根据评估业务具体情况合理确定。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1、关于底稿和文件的时序性: 工作底稿和有关材料的编制和形成日期要遵循时序的逻辑性。 (1)经济行为决策文件 (2)前期调查、风险分析底稿,项目承接审批 (3)签订业务约定书(修订或重新签约) (4)编制、批准评估计划(评估计划变更) (5)现场查证、核实底稿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1、关于底稿和文件的时序性: (6)统计、分析、计算类底稿 (7)有关事项说明(一般为现场工作结束日) (8)内部审核底稿(各级复核按顺序日期) (9)征求意见及反馈记录 (10)报告签发、评估报告日、承诺函(应当在同一日) (11)提交评估报告 (12)底稿归档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2、关于业务约定书。 《资产评估准则—业务约定书》,2007年11月28日发布,中评协(2011)230号进行了修订。 机构的业务约定书应涵盖约定书准则中要求的基本事项,信息应完整。评估目的,必须唯一,且明确。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2、关于业务约定书。 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业务约定书无委托方住所,无评估机构负责人签字,无评估范围、报告使用者、报告提交方式、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方式; (2)评估目的表述不清或不是唯一的; (3)约定书关于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的表述与评估报告不一致,如:评估对象为股东全部权益,评估范围表述为三个加油站及油库固定资产;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2、关于业务约定书。 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4)业务约定书约定评估对象与评估报告书所描述评估对象不一致,如业务约定书约定评估对象为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而评估报告中评估对象则为部分权益价值,且评估结论亦为部分权益价值; (5)签约时间为2012年12月20日,报告出具为2012年1月5日,而企业提供资料为2012年1月10日前。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3、关于评估计划 《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第14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编制评估计划。 评估计划的内容涵盖现场调查、收集评估资料、评定估算、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等评估业务实施全过程。 评估计划通常包括评估的具体步骤、时间进度、人员安排和技术方案等内容。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3、关于评估计划 第16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将编制的评估计划报评估机构相关负责人审核、批准。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3、关于评估计划 在实践操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1)评估计划编制日期为报告出具日后; (2)评估计划为一张简单的表格,仅有进度和人员安排;缺少评估对象、评估范围、主要评估程序、评估方法、技术操作方案,未经负责人审批;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3、关于评估计划 在实践操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3)评估计划编制人和审核人同一人,无实质审核程序; (4)没有根据评估业务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变化进行必要调整。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3、关于评估计划 例:某森林资源评估业务,评估计划中描述“逐一查看实物、进行技术鉴定”。对于这样的业务,逐一查看、逐一鉴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该计划不具可操作性。没有针对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对资产清查核实方面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并作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4、现场调查、资料收集。 《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第19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通过询问、函证、核对、监盘、勘查、检查等方式进行调查,获取评估业务需要的基础资料,了解评估对象现状,关注评估对象法律权属。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4、现场调查、资料收集。 现场调查,是一个不可删减的评估程序。进行实地现场勘查的评估师应当在现场勘查记录上签署姓名和勘查日期。结合日常管理,重点提示: (1)访谈记录。是个必备程序,且要有实质性内容,建议机构制定访谈记录模版,方便使用。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4、现场调查、资料收集。 (2)函证。对于函证工作,应按照准则要求,独立完成。 (3)存货资产的清查。 (4)主要固定资产。应有一定数量的逐台、逐个清查记录、调查记录。 (5)预测资料的收集。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4、现场调查、资料收集。 存在问题:多数机构评估业务执行过程中的现场勘查记录不完整:未见对主要生产设备、重点房屋、构筑物、管道、土地的现场勘查记录;现场勘察记录没有评估人员签字,且没有日期;房屋现场勘查记录记载日期与报告所述现场工作日不符,互相矛盾。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案例:评估基准日变更,底稿中仅有上次评估现场勘查记录,未见本次勘查记录。 例: A公司拟转让其全部股权,委托评估公司对其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进行评估。基准日为2010年9月30日,采用的是资产基础法及收益法。 基于交易需要,A公司委托评估公司以2011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再次对A公司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进行评估。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评估公司接受委托后,采用收益法对A公司进行了评估,并出具了评估报告。查阅评估公司底稿时发现: (1)没有评估申报表; (2)没有任何现场资产核实、清查程序及轨迹; (3)收集的发票、询价纪录为2010年9月30日的信息; (4)没有取得相关产权资料(房产证、土地证、投资合同、长期投资验资报告、投资协议、章程等);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5、关于法律权属资料 2003年1月28日,会协(2003)18号,《注册资产评估师关注评估对象法律权属指导意见》。 该指导意见,共13条。 《指导意见》第1条,“为了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行为,明确执业责任,维护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制定本指导意见。”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5、关于法律权属资料 《指导意见》第3条: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委托资产评估业务,应当提供评估对象法律权属等资料,并对所提供评估对象法律权属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 《指导意见》第4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知晓评估对象法律权属对评估结论有重大影响。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关注评估对象法律权属并予以恰当披露。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5、关于法律权属资料 《指导意见》第5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明确告知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资产评估业务的目的是对评估对象价值进行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对评估对象法律权属确认或发表意见超出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范围。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5、关于法律权属资料 评估师的责任是:关注资产的法律权属,查验法律权属资料。评估师在底稿和报告中只对法律权属资料查验结果发表意见,不对资产的法律权属发表意见。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5、关于法律权属资料 案例: 某机器设备抵押评估,报告书中:“已查阅了有关的购买合同、协议和发票,申报评估的机器设备权属无瑕疵”,这样的说法,是不恰当的。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6、关于内部审核。 第14条:工作底稿应当反映内部审核过程。审核人在审核工作底稿时,应当书面表示审核意见并签字。 第15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评估业务特点和工作底稿类别,编制工作底稿目录和索引号,反映工作底稿间的勾稽关系。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6、关于内部审核。 实际操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1)审核程序设置不合理,项目负责人审核与三审为同一人,变三级审核为二级; (2)没有实质性复核意见,应该复核出来的问题没有复核出来,如房产产权证记载的建筑面积与评估明细表中记载的面积数据不一致、评估报告正文中的评估结果与附件中的评估明细表评估结果有差异等;
二、操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6、关于内部审核。 实际操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3)分公司的报告按公司的复核制度需经过总公司复核,但底稿中未见总公司相关复核记录; (4)分公司对于总公司的审核意见,没有落实修改到位; (5)各级复核底稿中缺少具体审核意见记录及评估师对审核意见的反馈。
三、总结 1、《资产评估准则—工作底稿》,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2、工作底稿定义和作用:3个方面,工作轨迹记录、形成评估结论的依据、是明确责任的重要依据。 3、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时序性、约定书、评估计划、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工作底稿的内部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