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 likes | 1.06k Views
生化生产 工艺学. 第二章 工业微生物基础. 微生物 在生化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决定生化产品是否具有产业化价值和商业化价值的关键因素,也是生化生产过程的灵魂和核心。. 培养基配制. 空气除菌. 发酵设备. 种子 扩大培养. 培养基灭菌. 发酵生产. 下游处理. 微生物 工业生产的一般流程. 内容提要. 微生物的特点 常见的工业微生物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选育和改良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扩大培养 已工业化产品生产菌的介绍. 1. 微生物的特点
E N D
生化生产工艺学 第二章 工业微生物基础
微生物在生化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决定生化产品是否具有产业化价值和商业化价值的关键因素,也是生化生产过程的灵魂和核心。微生物在生化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决定生化产品是否具有产业化价值和商业化价值的关键因素,也是生化生产过程的灵魂和核心。
培养基配制 空气除菌 发酵设备 种子扩大培养 培养基灭菌 发酵生产 下游处理 微生物工业生产的一般流程
内容提要 • 微生物的特点 • 常见的工业微生物 •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选育和改良 •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扩大培养 • 已工业化产品生产菌的介绍
1. 微生物的特点 微生物是指那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的帮助才能看清它们外形的一群微小生物。 1、种类多,分布广 2、高面积-体积比,代谢能力强 3、生长迅速,繁殖快 4、适应性强,容易培养 5、易变性
2. 常见的工业微生物 • 广义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和支原体等。 • 在发酵工业中经常遇到的是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及危害细菌、放线菌生长的噬菌体。 • 发酵工业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
2. 常见的工业微生物 • 细菌 属原核单细胞生物,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丝状菌四类,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在发酵专业中常用的是杆菌,它易形成芽孢。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 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抗热、抗辐射、抗化学物质。如热解糖梭菌的营养细胞在50度下经短时间即被杀死,而它的一群芽孢在132度下经4分多钟才能杀死其中的50%。
细菌工业上大量用于生产氨基酸、核苷酸、酶、多糖、和有机酸。细菌工业上大量用于生产氨基酸、核苷酸、酶、多糖、和有机酸。 • 工业上常用的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谷氨酸棒状杆菌。
大肠杆菌 应用:生产天冬氨酸、苏氨酸、缬氨酸。
嗜酸性,最适pH5.5~6.0,pH3.0~4.5仍能生存,在无芽胞杆菌中其耐酸力最强。肠道乳酸杆菌可分解糖产酸,抑制致病菌及腐败菌的繁殖,乳酶生即由活的乳酸杆菌制成,可治疗消化及腹泻。酸牛奶中的乳酸杆菌也有抑制肠道致病菌的作用。龋齿活动状态与唾液乳酸液杆菌计数之间有明确的相互关系。 乳酸杆菌 应用:乳酸、干酪、奶酒、发面、泡菜、酸奶等的制作
单个细胞0.7~0.8×2~3微米,着色均匀。无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革兰氏阳性菌,芽孢0.6~0.9×1.0~1.5微米,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醭。需氧菌。可利用蛋白质、多种糖及淀粉,分解色氨酸形成吲哚。 • 枯草芽孢杆菌 • 应用:生产淀粉酶
2. 常见的工业微生物 B. 放线菌 属原核生物,菌落呈放射状,广泛存在于泥土中,最大经济价值是用来生产抗生素。 根据菌丝形态和功能 可以分为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和孢子菌丝。 繁殖方式: 以无性孢子的方式 进行繁殖
种类:龟裂链霉菌、金霉素链霉菌、灰色链霉菌、红霉素链霉菌种类:龟裂链霉菌、金霉素链霉菌、灰色链霉菌、红霉素链霉菌 • 应用:各类抗生素。如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
2. 常见的工业微生物 C. 霉菌 属真核生物,俗称丝状真菌。在发酵工业、农业、食品和皮革等方面有重要用途,但易引起工业原料、产品和农副产品的发霉变质。 霉菌菌丝根据构成和功能不同可分为营养菌丝、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
应用:生产有机酸、生产淀粉酶、果胶酶、葡萄糖氧化酶应用:生产有机酸、生产淀粉酶、果胶酶、葡萄糖氧化酶
米曲霉 • 应用:产糖化酶和蛋白酶、主要用于酿酒制曲和酱油制曲
毛 霉 • 应用:可以产生蛋白酶,我国多用于豆腐乳、豆豉等的制作
根霉 • 种类:米根霉、华根霉、少根根霉、爪哇根霉 • 应用:酿酒上用它作淀粉质原料酿酒的糖化菌。
青霉菌 应用:生产青霉素、葡萄糖氧化酶
2. 常见的工业微生物 D. 酵母菌 属真核单细胞生物,主要生长在偏酸含糖量较高的环境中,在酒精、饮料等生产中有重要用途。 种类:酒精酵母、啤酒酵母、假丝酵母、红酵母、面包酵母 应用:生产酒精、啤酒、石油发酵脱蜡和制取蛋白质、生产脂肪酶等。
啤酒酵母 红酵母
2. 常见的工业微生物 E. 噬菌体 是一种感染原核生物的病毒。分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能严重危害发酵生产。 特点: 形体微小,电镜下才能看到,可通过细菌过滤器。 没细胞结构,独特的生物分子。 营专性活物寄生。
★ 工业化菌种的要求 (1) 所需培养基易得,价格低廉; (2)培养和发酵条件温和(糖浓度、温度、pH、溶解氧、渗透压等) (3)生长速度和反应速度较快,发酵周期短 (4)单产高 (选择野生型、营养缺陷型或调节突变株) (5)抗病毒能力强 (6)菌种纯粹,不易变异退化,稳定性好 (7)菌体不是病源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包括抗生素、激素和毒素),保证安全
微生物在工业上的用途很广,包括化工、医药、食品、水产、国防、纺织、石油勘探及石油化工等方面。微生物在工业上的用途很广,包括化工、医药、食品、水产、国防、纺织、石油勘探及石油化工等方面。 •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多,已超过1300多种,而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不足100多种;微生物酶有近千种,而工业上用的不过40-50种。微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
3.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选育和改良 A. 菌种的分离 一、菌种分离的一般过程 土样的采取 → 预处理 → 培养 → 菌落的选择 → 产品的鉴定 目的:高效地获取一株高产目的产物的微生物
二、采样时要注意的问题 • 气候、水分、空气 • 来源要广 • 结合产品的特点 • 标签:地点、时间、气候等
极端环境中存在适应环境压力的菌群 (高温、高压、高盐、高pH、低pH、深海) • 土壤中菌种资源最丰富 不同土壤中含微生物种群不同 细菌、放线菌(菜园和农田);酵母(果园树根); 霉菌(动、植物残骸及腐殖土)。 • 特殊环境中可得到某些特定的类群 难降解物、毒物水—分解微生物; 死虫肠道-苏云金杆菌; 炼油厂附近土-石油分解菌
三、目的微生物富集的一些基本方法 • 富集的目的: 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 富集的三种方案: • 定向培养:采用特定的有利于目的微生物富集的 条件,进行培养。 • 当不可能采用定向培养时,则可设计在一个分 类学中考虑, • 不能提供任何有助于筛选产生菌的信息,这 时只能通过随机分离的办法
定向培养的方法 物理方法:加热、膜过滤等 但主要是通过培养的方法
定向培养的富集方法 1、底物 2、pH条件 3、培养时间 4、培养温度 等一切能提高目的微生物相对生长速度的手段,培养(固体、液体;分批连续)后使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
四、菌落的选出 • 从产物角度出发 在培养时以产物的形成有目的的设计培养基 利用简单、快速的鉴定方法,如抗生素 • 从形态的角度 菌落的外观形态,是微生物的一个重要表征。如多糖产生菌在适当的培养基上生长,从具有粘液性的菌落外观上就可以初步识别。
实例:碱性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 文献:产生菌为中性牙孢杆菌,嗜碱芽孢杆菌、放线菌及霉菌 采样(造纸厂) →80度30分钟处理 ↓ 0.0075%曲利本蓝+1%CMC(羧甲基纤维素),pH10.5 培养3~4天,选择有凹陷圈的菌落 26株为组成型 从285个土样中获得62株 36株为诱导型
例:醛肟水解酶的筛选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94(2002), 65-72 培养基中含0.05% of Z-PAOx 每隔2-3天移去一半培养物,补充新鲜培养基 不断分析样品,2-3个月后Z-PAOx降低后,稀释分离各菌落
五、目的微生物富集方法的研究进展 • 目前土壤中能够培养的微生物不到总数的1%。微生物的 • 多样性及资源的开发仍然是今后若干年的研究重点。 2002,陈文新(科学院院士) • 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手段,在微生物鉴别及特定目标产物 • 的筛选方面发挥了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16sRNA同 • 源性分析,基因序列分析及DNA/DNA杂交技术等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 26 (2002) 73~81
B. 菌种的选育和改良 目的 • 防止菌种退化 •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 提高生产能力 • 提高产品质量 • 开发新产品
方法 基因突变: 自然选育、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 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 基因的直接进化: 点突变、易错PCR、同序法 DNA Shuffling等
一、自然选育 自然状态下,碱基对发生自然突变的机率为10-8~10-9 自然突变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我们生产上所不希望看到的,表现为菌株的衰退和生产质量的下降,这种突变成为负突变。 另一种是我们生产上希望看到的,对生产有利,这种突变成为正突变。
自然选育在工业生产上的意义 问题: 高产菌株是正突变高,还是负突变高? 回复突变:高产菌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突变导致高产性状的丢失,生产性能下降,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回复突变 自然选育虽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自然选育操作步骤: 一般习惯上将自然选育称为菌种的分离纯化。 单细胞(孢子)悬液的制备 平板分离 挑选单菌落(注意形态的观察) 发酵试验
二、诱变育种 用各种物理、化学的因素人工诱发基因突变进行的筛选,称为诱变育种。 诱变剂:能够提高生物体突变频率的物质称为诱变剂 { 物理:紫外,快中子 诱变剂 化学: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
(一)、诱变剂的作用原理(略) (二)、诱变剂处理过程中几个有关的问题 化学诱变剂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亚硝酸:0.07M Na2HPO4 亚硝基胍:1M NaOH 诱变剂量的选择 诱变剂的选择 出发菌株的选择
(三)、诱变育种的一般步骤(教材P20) (四)、筛选的方法 • 随机筛选 从产物形成的生理生化途径着手,进行有的放矢的筛选。如结构类似物抗性、营养缺陷型等,筛选而产生的这些特性,称为遗传标记。 • 形态 • 理性化筛选 结构类似物:在化学和空间结构上和代谢的中间物(终产物)相似,因而在代谢调节方面可以代替代谢中间物(终产物)的功能,但细胞不能以其作为自身的营养物质。